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說課稿2.46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國小語文教材中的一篇傳統課文。新大綱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圍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本冊是低段的第二期,閱讀訓練的重點只是在教學活動中,注意誘發學生的興趣,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同時也創設情境,引發參與、點撥思維、激發參與、圖文結文,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二、學生情況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體系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低段一學期的學習及本期前兩個單元的活動,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初步學習了結合詞句的理解來理解課文內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點來分析,此時的學生大多六、七歲,還處於一個好動的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維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間民主、協作、自主、活動的實踐激起學生的興趣,發揮其主動性,學習效率才高。

三、教學目標設定

根據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以及語文教學跟其他學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學要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這一目的)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四個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標,就是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我們從小做事應該一心一意和不要亂摘別人的東西等道理。第二是智慧目標:培養學生根據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斷、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識目標,就是能理解重點詞“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可愛”、“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關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標,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到小猴的可愛;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教材所處的位置、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確定,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重點詞句。教學難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成績口頭表達能力。理解課文重點詞句。

五、教學思路設定

根據“主導與主體”這間的“服務關係”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思路設定為以下四個活動,老師只起“導”的作用,以啟發學生討論交流,發獨立見解,培養學生從小在閱讀實踐中適時進行讀的能力,說的能力,聽的能力的訓練。

六、教學準備

1、小黑板一塊。小猴子頭飾、玉米、桃子、西瓜的教具。

2、朗讀磁帶、幻燈片、音樂帶。

七、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活動是“激發情趣,匯入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個環節的活動,具體活動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借助幻燈片,出現一個可愛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學們,然後問:這是誰?你們喜歡嗎?誰來描述一下?最後教師小: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描述得好,可是你們知道嗎?這隻小猴今天已經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時,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

第二個活動是:“師生協作,自主學習。”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運用學生已學的方法,根據學習課文的體會,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的獨立見解和發表能力。具體活動過程中:

首先齊讀課文題目,教師範讀,學生找出有幾個段,並找出與之相關的圖畫。學生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出示小黑板)①小猴子下山幹什麼?②它下山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什麼?小理怎樣?是怎麼做的?然後師生交流,學生分小組討論第②個問題。然後再祟幻燈牌,請各組代表一邊看幻燈片,一邊回答第②個問題。最後老師總結同學們的發言。啟迪思考:課文二、三、四段與第一段的寫法是一樣的嗎?(學生認真自由讀)由學生歸納出課文二、三、四段在寫法以上與第一段一樣。

這時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四段,最後教師小組課文內容。這篇課文寫小猴子小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了去摘桃子,看見西瓜又扔掉桃子,看見小兔又扔掉西瓜,就這樣,最後一無所獲。課文的前四段寫法一樣,所以我們學起來比較輕鬆,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問:這隻小猴子下山後,又回去了嗎?結果怎樣?引入學習最後一段,讓生找出說明小猴子此時心情難受,沒辦法的一個詞?(“只好”)學生找對了,再啟迪思考:小猴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儘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最後再由老師點評、鼓勵。)

第三個活動是“創設情境,表演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首先師發言:剛才我們較好地學習了課文,你們願意扮演這隻小猴子下山的過程嗎?

(由二人次扮演小猴子下山,同時放課文朗讀錄音及活潑、歡快的音樂配音帶,提示學生要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這些詞的動作及表情)學生表演完畢,教師及時總結學生表演情況。

第四個活動是“展開聯想,延伸課文”,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表述見解的能力。具體活動過程是:老師問: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在路上它會想些什麼?

學生在發言中說出給小猴子下山時想辦法,說明做事要專心專意,不要再犯第一次下山的錯誤。教師肯定指出:學生的發言說明大家很聰明,會思考、有現代意識。讓生再想想:這次小猴子下山,它將到一些什麼地方,看見些什麼,它又是怎麼做的?佈置思考以上問題,下節課再共同解決。

本課時的板書,完成後是這樣的形式(展示出來)從板書中,同學們可以瞭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無所獲的全過程。幾個動作詞語,較好地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一冊識字的第二課《自選商場》第一課時。首先進行的第一個環節

一、說教材

自選商場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學生在逛超市的時候通過認標誌、讀標籤、看實物可以認識很多字,教材就是希望學生通過看圖認識事物,把認字(詞)和認識事物、觀察和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特點,我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和“女字旁”。

2、觀察自選商場,瞭解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初步體會它給購物的人帶來的方便;

3、通過遊戲提高識字興趣。

教學的重點:認識14個字和“女字旁”。

教學難點:認識14個字。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教材設計恰好體現了這個思想;另外,它建議我們“要注重教給識字方法”,我在本課將採用“生活識字”“比較字形”等方法;它還要我們“力求識用結合”,我將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給學生認讀;此外,它建議我們“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我設計了一個動畫人物貫穿課的始終,讓他和學生對話,並設計了有趣的識字遊戲。

三、說學法

我不但注意了教師的“教”,而且關注了學生的“學”,雖然孩子們年紀小,但我注重培養他們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採取“學習小組”的形式識字並彙報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我佈置孩子們跟家長到自選商場購物,觀察商場裡的商品及顧客購物的方式,還讓他們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裝,認讀商品名稱。

課堂教學程式如下:

1、情景匯入、揭示課題。

我引進了一個孩子們十分喜愛的動畫人物皮卡丘,由他代替我給孩子們提出學習要求、誇獎他們、鼓勵他們學會更多的字。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皮卡丘是一個和學生平等的形象,是孩子們的朋友,以他的口吻跟孩子們說話,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學習積極性也更高。

接著,我借動畫人物皮皮之口揭示了課題:自選商場,並重點拼讀“商場”二字的音節,提醒學生讀準字音,看清字形。這兩個字是本課最難記住的生字,因此,我在上課伊始、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出示,給他們強烈的印象。

2、巧設問題、學習詞語。

皮皮講述了他和媽媽在自選商場買東西的情景,孩子們也瞭解了課文內容,自由讀課文之後,皮卡丘給孩子們提出了問題:

(1)、皮皮和媽媽挑選了哪些商品?

(2)、請同學們猜三個謎語。

(3)、你能讀出這些商品的名稱嗎?答案就是本課要學的.詞語。孩子們答對了會得到他的誇獎。這些詞語都帶拼音,孩子們看文字、拼音節、認事物,可以比較準確地掌握詞語。在學到“牛奶”這個詞語時,“女字旁”畫上了紅圈,我告訴孩子們它叫“女字旁”,並提示學生:我們還認識哪些帶“女字旁”的字?詞語共有9個,分為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類。皮卡丘用三種不同的方式提問,尤其是猜謎語,用通俗的語言描述了牙膏、毛巾、洗衣粉的特點。這是一種綜合的識字。

3、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自選商場裡的東西還有很多,孩子們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每人出示自己準備好的商品包裝,帶領小組同學認讀商品名稱,並用一、兩句話介紹這種商品,還可以交換商品包裝袋,嘗試認讀生字,看誰認得快,學得多。小組活動之後,向全班彙報,彙報採取自願的形式。

4、開展遊戲、鞏固識字。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識字教學也是一樣,今天的識字教學不應該僅僅只是枯燥的識記。識字教學追求情趣,從教學的操作層面來看,情趣來自靈活多樣、獨具匠心的教學形式。這樣,不僅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認字,而且也是學生觸控漢字、感受語文的絕好機會,也許通過這樣的方式所認識的漢字,給孩子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應該是更親切,更有生命力吧!

有句話說得好: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內的知識是有限的,生活的課堂卻寬廣無垠。我鼓勵孩子們在課外隨時隨地主動識字,現在,我讓他們把課外認識的字在課堂裡進行交流就是對這種做法的肯定,必將引導他們在課外認識更多的字。實驗教材的識字量比較大,識字速度比較快,給識字教學帶來了困難,堅持課堂向生活開放,將孩子的生活經驗帶進課堂是走出困境的好辦法。

這節課我將緊扣課程標準要求、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力求上一堂綜合的、開放的識字課。

說課稿 篇3

《傅雷家書兩則》分別寫於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之時,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切期望。雖角度不同,但融會貫穿於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

這篇文章選自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該單元安排了兩篇演講詞和兩封書信。故知識目標中應明確顯示:學習運用書信的寫作方法。考慮到三維目標的整和性我決定本節課讓學生完成三個目標:

(1)整體感知兩封家屬的異同。

(2)學習運用書信的寫作方法。

(3)在體驗運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針對文章的內容,文體特點,及九年級學生的求知特點,尤其是本班語文基礎較差的現狀,我決定課前先用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從格式和情感上或得初步共鳴。感知可文後辨析兩封家書的異同;品味賞析文章後趁熱打鐵,馬上進入體驗運用環節,延伸拓展後在《感恩的心》中結束本課。

教學過程

歌曲激趣

上課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書》)

剛才大家聽得都挺投入的,從歌曲中,你聽出了什麼?

(友情提示:可以從形式,內容,語言,感情等方面談。)

學生舉手發言。

小結語:大家聽得認真,聽得動情;尤其是能從遊子的思親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裡,書信無疑成了溝通兩地的最好橋樑。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再其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著自己的惦念之情。寫的多了,整理下來,一部《傅雷家書》就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其中的兩封,感受一下那份牽掛。

(出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兩封家書的異同。

2學習書信的寫作方法。

3在體驗運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學會感恩。

整體感知

請大家快速閱讀兩封家書,看作者再什麼情況下給兒子回的信。傅雷想通過這兩封書信告訴兒子什麼?請以“從___看出,這封書信是作者在兒子___時給兒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問。

學生速讀後舉手發言。

品味賞析

正是期望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使這兩封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家書有了相同的內涵。我想知道,同學們喜歡著兩封家書嗎?能把你喜歡的詞.句和大家分享嗎?

體驗運用

傅雷的家書,不僅能使他兒子—傅聰獲益匪淺,也定能使我們這些閱讀者獲益匪淺。讓我們學以致用,用我們剛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下面兩個問題吧。

A 小李的爸爸和媽 媽 不幸雙雙下崗 ,小李也因此情緒消沉,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決定給小李寫一封簡訊。你該怎樣寫?

B 小帆前些日子去參加演講比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他回來後,就總是指揮這個,教訓那個,學習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頎,想給小帆寫一封信。你會怎樣寫?

(左右兩大組分別完成A﹑ B情景演練)

拓展延伸

(看來同學們已從精神上把兩封家書內化為自己的財富了。)的確,傅雷是偉大的,他的兒子是幸運的.或許,我們絕大部分同學都會羨慕傅聰有這麼一個關心他愛護他的父親,同時又感嘆為什麼自己就沒有遇上這麼好的一個父親?其實愛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回想一下,你們感受到父親對你們的愛了嗎?

先把你的感受告訴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結:大家的述說很動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讓他為之驕傲的兒子——音樂家傅聰。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 了父親並深深感受到了父愛,那麼,只要同學們努力爭取,長大後也一定會成為讓父母因你而驕傲的人!

作業安排

父愛是無言的,較之母愛,它更深沉,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才能發現,他和母親一起用真情為我們搭建成長之橋。今天下課後,我們能否用自己的心,通過自己的手給父母寫一封家書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關心呢?

結束語:放歌曲《感恩的心》

課後反思:這節課目標明確,最大的優點就是學生的述說很動情,感染了許多聽課的教師。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課文讀的較少,基礎知識——字詞也是在課前檢查而沒有在課堂上展示。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 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莊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第四篇課文。

一、教材分析

1、新教材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語文新教材(試驗本),新大綱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提出了“以閱讀教學為龍頭帶動整個語文教育是一個標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語文教學以閱讀為本,注重閱讀教學的整體感悟,以多種渠道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秋水》選自《莊子》一書,這篇文章的寫法很特別,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虛構了一個河伯見海神的故事,從而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深刻的哲理。該文被安排在第一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是繼第一個文言單元的“掌握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文言文閱讀鑑賞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3、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教學重難點

4、學生情況分析

高中學生由於社會教育的大環境影響,缺少對生活、對人生的'獨立思考。由於高中學生處於自身人格趨於形成的時期,又會過於盲目自大,目空一切,產生認識上的誤區,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文蘊含的哲理是該課的目標。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閱讀,自主學習,整體把握,深入體會,正確評價”是我在該課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手段。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

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包括:通過自主學習,互相討論,掌握文章中的特殊文言字詞、句式;通過質疑、解疑,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課文中所蘊涵的哲理。

1、匯入

我採用背誦之前大家熟識的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千古絕句《登鸛鵲樓》一詩匯入新課,接下來就是通過多媒體大螢幕向同學展示簡介有關作者的一些基本資料,包括莊子和他的著作《莊子》一書。)

2、新課程教學

如何解決文言文中的字、詞、句這一重點難點的。在此我所把握的總的方法是:通過學生的預習,以練習的形式,引導學生思維上路,經過獨立思考和共同討論,得出練習的答案,最後由教師作總結。所以我決定從以下兩步著手:

1、學生結合註釋,再一次的自讀課文思考螢幕上的練習。

2、通過學生自己回答,發現其中問題,由教師歸納答案。

接下來要解決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就是理解課文,掌握文章中蘊涵的哲理。在這裡,我總的思路是:通過教師質疑,學生解疑來完成對於課文內容的分析;通過學生互相討論來完成對於文中寓意的掌握。我設定瞭如下幾個問題: ①、河伯一開始的感情是怎樣的?為什麼?

②、河伯後來的感情又是怎樣的?為什麼?

③、河伯在見到大海前是怎樣一個人?在見到大海後又是怎樣一個人? 最後,在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基礎上,我提出了課堂討論的問題:“你從《秋水》這篇文章中能讀懂哪些道理?” 由學生討論發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領悟到生活中的深刻的哲理。

3、反饋

①、課堂反饋,②、課後反饋,延續創新(課後練習)實現創新

五 板書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邊板書課題,中間提煉課文內容和主旨,右邊是寫作手法的歸納)

六 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秋水》這篇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國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 氣候的第一課時:南北氣溫的差異。我的說課內容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進行。1、說教材;2、說學生;3、說教學目標;4、說教學重難點;5、說教學方法;6、說教學過程。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各位專家的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紹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徵:地形、氣候、河流;

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特徵——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而氣溫是反映氣候特徵的重要要素,因此學習《南北氣溫的差異》,讓學生掌握我國氣溫的分佈特點,是認識我國氣候特徵的基礎,也有利於理解各區域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上的差異。

二、說學生

(“地理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的活動。”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

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世界的氣候,知道氣溫是反映氣候特徵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備了學習氣候的基礎知識,擁有一定的氣候圖判讀能力以及從圖中提取,分析,歸納地理資訊的能力;但是,由於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是大尺度空間的氣候分佈,學生能夠從生活體驗到的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課程標準理念的落實及教學內容等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閱讀1月、7月氣溫分佈圖,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閱讀和分析等溫線分佈圖的方法,通過新舊知識間的相互聯絡,學會利用已有資料和知識簡單分析地理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於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重點:我國冬夏兩季的氣溫分佈特點。

(由於學生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的侷限性,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難點:影響我國氣溫分佈的主要因素。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學活動中,我對課本中的正文、圖表、閱讀材料、活動等素材整合,圍繞“指導學生學法,重視學習過程”這個核心來設計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情境匯入法、讀圖比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討論交流法等。並且選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於課程標準、教材結構和學生特點的把握,以及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為:(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三)小組互動、主動探究;(四)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等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採用情境匯入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喜愛的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的角色來假設:寒假來臨,劉星的媽媽準備帶上劉星去北極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東海準備帶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遊。一家人在討論準備行李的時候犯愁了:聽說兩個地方的氣溫相差很大,於是想請同學們一起幫忙出謀劃策:該如何準備去兩地旅遊的衣物呢?

通過學生喜愛的情景喜劇引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外出旅遊時該如何選擇衣物”來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是根據新課程理念 “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同時為後面的第二個教學環節設定一個懸念,學生帶著懸念進入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環節:

(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

這是本課的重點環節,主要採用問題驅動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氣溫圖,指導學生分析、探討以下問題:

①一月份0°C等溫線主要穿過了那些地區?(指導學生動手在地圖冊上將0攝氏度等溫線畫出來,以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加深印象。因為這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該線南北的植被、耕地型別、河流水文特徵、農作物種類等,均有較大差異。)

②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

③計算一月份的時候漠河和海口的'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學生通過讀圖分析出,逐步總結出我國冬季氣溫分佈特點: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

(並且知道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

然後,在學生掌握冬季氣溫分佈規律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氣溫圖,通過讀圖分析分析,認識到我國夏季南北溫差不大,概括出夏季氣溫分佈特點:南北普遍高溫。

(並且知道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在本環節的活動中,學生通過讀圖探究、自主學習掌握我國冬夏兩季氣溫的分佈規律。同時也解釋了前面設定的懸念,還能激發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積極性——為什麼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呢?老師在此因勢利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其原因。進入到本節課的第三個教學環節:小組互動、探究學習。

(三)小組互動、探究學習

此環節的學習是本課的難點,主要採取小組互動的形式,指導學生共同探究來完成。

老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必要的素材:

①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緯度及氣溫圖表。學生合作探究、讀圖填表,總結規律。

②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 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緯度及氣溫圖表。學生合作探究、讀圖填表,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的資料和知識儲備,(世界氣溫的分佈規律: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總結出:緯度位置是影響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的主要因素。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夏季最低氣溫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於在高原山地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的影響)

(由於自然環境總是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我國氣溫的分佈特點,對我們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響呢?由此進入第四個環節的學習。)

(四)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本環節主要是引導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將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

首先,引導學生聯絡實際、討論交流,認識氣溫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其次,多媒體展示: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及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讓學生認識氣溫和農業生產的關係,掌握各溫度帶的劃分。

活動結束後,對這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並及時用課堂練習檢驗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效果。

另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適時板書,如大螢幕所示,我採用條文式板書,這種板書設計比較直觀、系統。能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點,以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結束語: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學生,採用直觀教學、情景教學、合作學習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