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國小語文說課稿【薦】

說課稿3.1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語文說課稿【薦】

國小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蘆花鞋》是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選自曹文軒的《青銅葵花》,以做蘆花鞋——賣蘆花鞋——送蘆花鞋為線索,表現了青銅的勤勞懂事、淳樸善良。

課文用空行的形式安排內容,提示學生將課文內容分為幾部分來理解把握,也是前面利用小標題的方法讀長文章的延伸。教學時,一是提示觀察文章的編排特點,發現空行的提示,二是要引導學生從具體事情中體會主人公的人物品質,三是引匯入境悟情,想象畫面,體會作者意猶未盡的描寫。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搓、葵”等7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能和同學交流印象最深的內容。

3.準確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銅一家淳樸、善良的品格。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能和同學交流印象最深的內容,準確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銅一家淳樸、善良的品格是教學的重點,後一個也是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學能力的`平臺。

2.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合作學習不僅能互通有無,更可以提高學習的幸福指數。本節課安排了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疑惑,解決問題。

3.探究學習,拓展能力。學習一篇課文,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固然重要,碰撞思想的火花更加必不可少。我採用探究學習法,將故事延伸至課外,引導學生課外的延伸閱讀、觀察瞭解,感受生活中的善良淳樸。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

由作家曹文軒及《青銅葵花》引入對課文的學習,一來拓展學生的課外瞭解,激發課下延伸閱讀的興趣;二來奠定對本課主人公的初步認識,為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學習生字詞

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難理解的詞語。

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生字詞及朗讀情況。指導正音。

對易讀錯的字學生交流識記方法,幫助識記。

對難理解的詞語讓學生交流解決,教師視情況指導。

(三)初讀課文,總體把握

1.資料補充。讀之前先介紹作者曹文軒和《青銅葵花》,重點介紹青銅一家的人物背景。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共分為幾個部分,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提示:課文一共分為四個部分,講述了青銅賣蘆花鞋的故事。

3.課文的主人公是誰,他主要做了什麼?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課文的主人公是青銅,課文主要講述了他雪天裡賣蘆花鞋的故事,青銅是一個勤勞、淳樸、善良懂事的好孩子。

(四)品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蘆花鞋製作的工序是什麼?為什麼青銅家要做這麼多蘆花鞋呢?在課文第一部分中找出相關答案。

2.分角色朗讀第5自然段,讀完之後說一說自己體會到了什麼。

提示:體會到了青銅與葵花之間的純真與美好,這一段展現了青銅與葵花的善良與淳樸。

3.積累文中描寫蘆花鞋的語句,感受蘆花鞋的美。

句子:那柔軟的蘆花,竟像是長在上面的一般。被風一吹,那花都往一個方向傾覆而去,露出金黃的稻草來。讓人想到落在樹上的鳥,風吹起時,細軟的絨毛被吹開,露出身子來。兩雙鞋,既像四隻鳥窩,又像兩對鳥。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課文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默讀課文,指名學生回答。

提示:講述了青銅雪天主動去賣剩下的十一雙蘆花鞋。

2.蘆花鞋好賣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提示:好賣,“那些蘆花鞋實在太招人喜歡了,一雙一雙地賣了出去,僅僅過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雙了”。

3.想一想,青銅為什麼執意在雪天出去賣蘆花鞋呢?

4.家人與青銅的對話體現了什麼?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部分講述了什麼內容。

提示:講述了青銅雪天賣蘆花鞋的經過。

2.青銅賣鞋的時候環境怎麼樣?提示:下著大雪,很寒冷,街上沒什麼人。

3.讀第16-17自然段,,想一想這兩段的描寫體現了青銅是一個怎樣的人。

4.終於等來了幾個人,青銅為什麼認為那幾個人不會買蘆花鞋?

因為他認為,城裡人是不會買他的蘆花鞋的,他們只穿棉布鞋和皮棉鞋。

5.當那幾個人非常喜歡蘆花鞋,要買鞋時,青銅有什麼反應?

青銅一直疑惑著,直到人家一個勁地問他多少錢一雙,他才相信他們真的要買這些鞋。他沒有因為他們眼神裡閃現出來的那份欣喜而漲價,還是報了他本來想賣的價。

6.你覺得青銅賣完鞋之後會有什麼感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讓學生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7.再次默讀這一部分,說一說你覺得青銅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形象,指名學生回答。

(四)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讀這一部分,思考這一部分講述了什麼內容。

青銅把自己腳上的鞋脫下來準備賣(送)給了別人。

2.青銅為什麼心裡覺得有點兒對不住那個沒有買到鞋的人?提示:因為那個人覺得沒有買到鞋,覺得很可惜,青銅心裡很為那個人感到遺憾,這表明了青銅心地善良,善於為他人著想。

3.青銅最後是怎麼做的?(脫下了自己腳上的那雙蘆花鞋,去追那個沒有買到鞋的人。)

4.讀最後一句話,想一想青銅在雪地上奔跑的畫面,你有什麼感想?

(五)拓展延伸

1.分小組朗讀課文,談一談自己學完本課的感想。

2.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給課文每個部分新增小標題。

3.課外閱讀《青銅葵花》,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六)課文小結

本文講述了少年青銅在雪天賣蘆花鞋,為了滿足他人願望甚至脫掉了自己唯一的一雙新鞋賣給他人的故事,展現了青銅不怕艱苦,善良淳樸的美好品質。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教案,本次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地概括課文內容,幫助學生理清層次,感受人物品質。

國小語文說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上語文第四單元第三篇課文《貓》,下面我以簡單教語文,紮實求發展的教學主題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我的設想。

一、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我遵循以下幾點理念:

1、本著“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為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為目標,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

2、立足文字語言,重視語文實踐活動,既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學生憑藉文字語言,來學習語言,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在這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受訓練,情感得以激發,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實現簡單教語文,扎失求發展的教學原理。

二、教材簡說

(過渡語——單元目標——教材特點包括內容分析重難點語言特點編寫意圖——學情分析——第一課時目標制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一般三點)重難點(說清通過什麼方式達成目標)

在以上的教學理念的支撐下,下面我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貓》這篇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四上語文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圍繞“作家筆下的動物”為專題,讓學生了解動物,體會作家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同時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激發學生愛動物的意識以及學習作家的語言表達手法,而《貓》這篇課文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可愛、活潑的貓形象,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其中作者具體地從三個方面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即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聽話,又盡職,高興時與不高興時又有不同的表現,同時既膽小又勇猛,而寫小貓時作者只是抓住滿月的小貓如何淘氣來寫,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教學時應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體會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此外本篇文章語言生動,寫法巧妙,因此在教學中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作家是如何將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的。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因此根據課標理念、單元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制定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生字詞,能夠聯絡上下文理解“盡職、屏息凝神”等詞的意思。2、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或如何通過朗讀感悟瞭解 ——或如何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了解——)讓學生感受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3、初步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以上目標著力反映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注意本文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其中2、3是教學重難點,教學中老師應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有效解決這一重難點。

三、教學法:

根據文字特點,我選擇了以上的教學法:

1、紮實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即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學生走進文字,理解文字,從而學習語言,應用語言,在這一過程中積澱情感,從而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2、採用自主、探究法。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習個性化的行為,因此要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從而對文字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教學流程

下面我來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預設,我將分5個板快來說說我的構想

(一)聯絡生活,揭題匯入

老師可這樣匯入:同學們,在生活中,貓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然後在學生的回答中,很自然地引入:讓我們來看看作家筆下的貓是怎樣的,然後板書課題。(這樣的匯入是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入手,激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讓生活體驗為文字服務,同時也拉進了學生和文字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作家筆下的貓是怎樣的。

2、交流:a.詞語教學,重點理解盡職、屏息凝神等詞b.交流初讀中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請思路,引導找課文中心句,抓關鍵詞:古怪、可愛。(在初讀環節保證學生有充分地初讀時間,為學習文字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整體意

(三)研讀課文,感悟古怪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是抓中心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具體做法如下:教學第一段:1、默讀課文,找找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寫上自己的體會2、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即引導:第一點寫貓的老實,抓無憂無慮來理解,第二點寫貓的貪玩抓句子:任憑怎樣也怎樣,並指導想象進行說話練習,第三點寫貓的盡職抓屏息凝神,非怎樣來理解,想象貓是怎樣屏息凝神的,從而理解這個詞,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在學生充分感悟之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再隨即播放相關課件,感受貓的可愛有趣,再整體朗讀第一段,3、再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作者的語言特點,可這樣引入:作者是怎樣把貓的這幾個特點連起來,引導發現句子:說它貪玩吧,它又,可是——發現:作者就是用這生動的語言把貓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樣寫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第2、3段,這兩段內容比較簡單,老師可採取學生自讀感悟法,在第2段瞭解貓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表現時可抓語言文字:蹭、小梅花、豐富多腔、一聲不出等詞,重點引導作者為什麼用蹭而不用抓,為什麼不說踩腳印而說印了幾朵梅花,發現作者這樣寫更突出了貓的可愛這一特點,也更寫出了作者對貓的喜歡之情。在第三段瞭解貓既膽小又勇猛這一特點時,只需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後讀一讀就可以。(在這環節中我是遵循自主探究的原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充分抓語言文字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內容,瞭解貓的性格特點,在充分的感悟之後讓學生感情朗讀,體會作家語言特點,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

(四)鞏固字詞,昇華認識

再現詞語:貪玩、盡職、老實、任憑等詞,讓學生從中選幾個詞寫寫自己對貓的印象(藉助文字語言,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緊抓文字語言的練習點,讓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同時深化對文字的認識)

(五)課堂總結,引發閱讀期待

作者把大貓的特點寫的這麼有趣,那小貓作者又是如何寫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國小語文說課稿3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裡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第二部分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課需用兩個課時完成。下面,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教學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定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二、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第三部分說教學過程

一、緊扣生活,引入新課

1.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都喜歡旅遊,有誰見過大海?”“你見過的大海是什麼樣的?”在一部分學生驕傲地說出了自己對大海的感受後,我及時邀請大家到大海去旅遊,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慾望被初步激發。

2.出示多媒體課件。隨著畫面的展示,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瀾起伏、時而驚濤拍岸……千姿百態,盡顯眼前。教師和著音樂娓娓道來,強烈的感受,使學習慾望被再次激發。

二、指導看圖,整體感知

出示課文中插圖的課件,在學生觀察插圖時,相機引導他們從上到下說明圖意。在體會月亮、星空、海鷗、大海多個個體美的同時,感受整個畫面的和諧。這樣做,可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創設情境,進行整體感知。

三、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如何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將精讀訓練落到實處。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教師配樂範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體會文中的美感,我採取了配樂範讀的形式。和著節拍,細細品味。

2.抓住重點指導第一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在自悟。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覺了”這一部分,提出“你從哪裡讀出大海睡覺了?”“此時大海為什麼能睡覺?”由此展開學習,引發出大海的“睡”與風兒、浪兒的“不鬧”“不知”有關,進而瞭解風吹浪打、風平浪靜的內在聯絡。

國小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編排意圖:《黑孩子羅伯特》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作者寫出了主人公為了實現與白人孩子麗莎友好相處的夢想而忍痛放棄夢寐以求的戰鬥機的那份堅強與寬容。文章沒有直接讚美黑孩子羅伯特的話語,然而羅伯特美好心靈卻盪滌著讀者的靈魂。作者在敘述故事時,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拔高,而是根植於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了人物美好心靈。

設計理念:

語文學習應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高段閱讀教學,特別要“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獨立閱讀能力比較強,喜歡讀書,善於捕捉資訊,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如何正確、積極地實現自己的夢想,造福他人。

2、通過朗讀體味字裡行間羅伯特的經歷、心理感受和文章主題。

3、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羅伯特純真、善良、寬容的心靈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黑孩子羅伯特在種族歧視陰影下產生的眾多複雜感受並感悟他面對殘酷生活時積極、豁達的正確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人物形象的刻畫及生活在種族歧視陰影下兒童心靈的創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本課為第二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為經,以問為緯,讀、思、議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三、說教學流程:

(一)、初識文字,檢查朗讀。

學生自主選擇讀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老師評價,第二自然段同學評價,第三自然段自己找人評價。

(二)、整體感知,走入文字,走進羅伯特的生活。

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瞭解文章圍繞羅伯特主要寫了什麼事情。

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歧視——捐錢——擁抱)學生說清楚過後,教師利用板書,引導全班一起說一次文章的主要內容。分頁標題#e#

(三)、深入文字、走進羅伯特的心

三個關鍵詞把文章的主要內容分成了三個部分,其中“捐錢”部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細品讀這段話,想想羅伯特聽說麗莎生病後心理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說的?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並抓住關鍵詞進行體會,小組討論交流。

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品讀,進而輻射至全文的理解上,如麗莎原來怎樣對待羅伯特,羅伯特現在怎樣對待麗莎,形成對比,讓學生體會出羅伯特的寬容。從摸、吸、衝、掏等動詞進一步體會羅伯特心理活動,體會其善良、豁達的優秀品質。通過羅伯特兩次哭在此引導學生體會消除種族歧視,體會平等和愛在我們生活中的美好。

(四)、感悟擁抱的內涵

羅伯特為什麼落淚?這個擁抱代表著什麼?他到底為什麼哭了?

一朵玫瑰花凋謝了,一片玫瑰花卻開放了,它開得好紅啊。學生體會到玫瑰花就開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它開出了一個大大的字(愛)。

(五)、走進世界大家庭。

課件出示:馬丁、路德金演講片斷,

拓展:學了本文,你的夢想是什麼?

欣賞歌曲:《love is color blind》(愛不分膚色),師念譯文。學生把消除種族歧視的理念植入心底。

討論:如果羅伯特在遭到麗莎辱罵時也以同樣的方式回擊,或用武力解決,其結果會怎樣?

(六)、作業設計:

1、上網蒐集馬丁·路德·金 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聽一聽。

2、上網瞭解“消除種族歧視日”相關知識;

加強對消除種族歧視的認識,拓寬視野,鍛鍊多方面蒐集實施的能力。

板書設計:

黑孩子羅伯特

歧視——捐錢——擁抱

(愛) (平等)

國小語文說課稿5

 一、 說教材

《春天的手》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二冊的一篇主題課文。這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並具有和諧韻律的兒歌,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天裡大地新綠、小河解凍、小鳥歡歌、小朋友室外活動多起來的景象,表現了春風、春光、春色、春之聲的無窮美妙和勃勃生機。使孩子們想象地感知春天,從小樹立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觀念。

 二、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兒歌,認讀學習生字,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背誦課文,並能在朗讀和教師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以及內涵。

2、能力目標:

朗讀、背誦、獨立識字,想像力及看圖說話能力的培養。

3、德育目標:

讓孩子們通過課文的學習來感受春天朝氣蓬勃的氣息。

 三、說重難點

根據本課詩文優美,富有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培養有感情的朗讀,是孩子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續編兒歌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展開想象,練習說話作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孩子們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和朗讀能力。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依據現代認知科學理論及“自讀自悟”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啟發說話、品讀

感悟等教學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自主識字,自讀感悟及在討論中學習等多種學習方法。

本節課,除了採取以上的教法學法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一些過程性評價。要求孩子們注意傾聽,學會互相尊重。並相機引導孩子們進行評價,讓每個孩子感到自己有機會,願意去學。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春天來了,讓我們去大自然中看看吧!瞧,春姑娘有一雙神奇的.手,她把我們的世界變得多美麗啊!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春天的手》這首兒歌。

(二)動情朗讀,理解詩句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應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孩子們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本環節我準備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

1、 初讀階段: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在閱讀教學中,初讀課文就是識字的第一步。首先我讓孩子藉助拼音嘗試出聲自由的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破詞,不丟字,不添字,知道課文有幾句話。然後通過自由朗讀讀通課文,注意課後生字的讀音,動手圈出本課生字,在初讀課文的同時,滲透了字形字義。最後及時檢查,反饋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交流識字方法,鼓勵孩子多種渠道識字。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讓孩子們學會獨立自主的識字,乃是識字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這一環節教學中,我讓孩子們通過多讀,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培養了孩子們獨立自主識字的能力。

2、細讀階段:突出重難點,理解詩句

這一環節我準備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們突出重點,採用情境教學模式引導孩子們突破難點。

我首先讓孩子們說一說通過剛才的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需要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學習。此環節設計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們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打破以往“串講”的形式,讓孩子們自覺閱讀為主,儘量做到自己()能讀的教師不教,讓孩子們自讀自悟,學會主動學習;孩子們暫時未能讀懂的,通過教師的引導,同學之間的合作把他讀懂,讓孩子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到學習的快樂。

另外,充分利用文中插圖,引導孩子們通過圖文對照進行感悟。如:春天的手有什麼特點?她都來到了什麼地方?這些地方發生了怎樣的變

化?由於這首兒歌結構簡單,節奏明快,短小有意境,孩子們比較容易理解,很容易就可以回答出來。這時我相機板書。因此,課堂上我不多作講解。

3、品讀階段:品讀詩句,培養語感

兒童詩的語言美,必須通過各種方式的讀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視孩子們的朗讀直至背誦。同時,我們也知道朗讀訓練也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文基本功訓練,而語感是語文能力的核心。

(1)引讀

一年級孩子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引導。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有效的朗讀方法是引讀,在這裡引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領讀過程中,保持了節奏,使孩子們感受大自然和勞動的美,受到強烈的美的薰陶。

(2)美讀

美讀是一種欣賞性的讀,要求以聲傳情。在範讀、引讀的基礎上進行美讀,降低了難度。

這一環節,通過“以讀代講,讀中促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課堂上是書聲朗朗,議論紛紛,使孩子們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創編兒歌,深化遷移

在熟讀背誦課文之後,為了啟用孩子們的思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一步深化學習內容,我引導孩子們去發現平時生活中的美。如:水田還會映照著什麼?農民把秧苗插在哪兒?你能繼續寫下去嗎?

出示:春天的手 著 小草,小草 。

春天的手 著 花朵,花朵 。

春天的手 著 , 。

這是一首永遠也寫不完的詩歌,孩子們通過想象能寫出眾多不同的景物,這既是語言和想像力的訓練,又是運用知識和發展創造力的訓練。這樣,把學習語言與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緊密連在一起,並充分利用文字這個範例,讓每個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他們也一定會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我的結束語是這樣設計的:孩子們,這首兒歌讓我們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讓我們趁著這大好春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四)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本課要求認識6個生字,我會用課件打出這些詞語進行鞏固。對於要求寫的6個生字,我將重點指導“樂、心”兩個字的寫法。

(五)作業設計:

1、《我是小偵探》,尋找春天的足跡,看看春姑娘都到過哪些地方?我們身邊發生了什麼變化?

2、閉上眼睛,想想春天是什麼樣的,再把你腦中的畫畫下來。

 六、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概括了詩歌的主要內容,突出了春風的特點,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春天的手

撫摸 大地

溫暖輕柔 掠過 小河

拂過 樹梢

拍著 肩膀

國小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

《恐龍》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

這是一篇知識性漫筆,先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存習性,點明白它的生存年月及其祕密滅盡,表達了作者對恐龍的喜好和對大自然生態的關懷之情。

這篇課文是闡明文,闡明文是闡明事物的文章,其重要的表達方法便是闡明。本文運用多種闡明方法,不但條分縷析地先容了恐龍的相干知識,並且形象生動,光顯可感。因此,教學本篇課文,我會細緻文體特點,引導學生通過比力感知課文闡明事物的方法,造就學生閱讀闡明文的本領。

2、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本篇課文教3課時,第一課時瞭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及第一自然。第二課時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三課時學習第五、六自然段及複述課文。因為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所以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後練習題,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瞭解恐龍的型別及外形特點。

(3)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較、列資料等說明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機械的說明事物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更讓人覺得描寫生動,形象可感,增強了說明文的藝術感染力,要讓學生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並爭取掌握這些方法。因此,我把第三個教學目標定為難點。重點是第二個教學目標。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採用“教——扶——放”的方法進行教學。

第一步“教”:課文是怎樣形象地寫出恐龍的外形特點的`?教學時,我先出示描寫雷龍的一組句子,通過比較,讓學生在讀、說、寫的活動中去充分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並體會打比方、作比較的作用。

第二步“扶”:接著我出示描寫樑龍的一個句子。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第三步“放”:最後,我讓學生分小組自學描寫其它恐龍及其親戚的句子,讓學生深入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的教法正是體現出了這一理念。

三、說學法指導

三年級學生極少閱讀說明文,對於說明事物的方法不甚瞭解,但他們對恐龍有著極大的興趣,這對學習本文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教師引導好,學生就會很快地感知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瞭解恐龍的種類及外形特點。

學生在學習課文中,先通過比較教師出示的描寫雷龍的句子,在學習活動中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並體會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作用,瞭解雷龍的外形特點,然後舉一反三,運用瞭解雷龍的學習方法分小組探究其他恐龍及其親戚的外形特點,這就體現出了《課標》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前提測評

我設計了兩道題,第1題是認讀生字詞,第2題是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設計這兩道題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認讀詞語反饋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資訊。二是檢查學生對全篇課文是否有了整體把握,同時為學習本課時的內容做好鋪墊。

(二)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讓學生按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①課文一共講了幾種恐龍及其親戚?請用橫線畫出它們的名稱。

②想想這些恐龍及其親戚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取這樣的名。

停止讀後檢查讀書情況,我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恐龍的名稱。

這一步驟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恐龍的種類。

2、突出雷龍,啟發探究

①指名朗讀描寫雷龍的句子。

②雷龍的形態特點是什麼?請在句子中找一個詞來回答,並在下面畫波浪線。

③說說對“龐然大物”的理解。

④出示一組句子,讓學生比較。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a、讓學生比較讀,說說從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龍是個龐然大物。(根據回答板書)

b、讓學生想象雷龍走動時發出的聲響,具體感受雷龍是龐然大物。

c、反覆朗讀,說說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板書)運用這些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

3、出示描寫樑龍的句子,進一步引導探究

①說說樑龍的外形特點。

②說說作者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學生回答後,指名上黑板板書。

由於三年級學生理解、歸納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下子讓他們把恐龍的外形特點及說明方法寫出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以師生共學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感知說明方法。

4、用表格導讀其他內容

①把已有的板書畫成表格

②學生分小組探究,完成已發下的表格。

學生填完表格後,指名上黑板填。

(三)指導看圖,鞏固學習所得。

1、揭示話題

插圖上畫了幾隻恐龍?你認識幾種恐龍?怎樣識別它們?

2、學生自己觀察圖畫,對照課文,給圖中的恐龍寫上名稱。

3、指名上黑板給掛圖中的恐龍貼上名稱,並先容其特點。

這個關鍵的計劃意在深化明白,牢固學習所得。同時,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器重課文插圖,並養成細緻視察課文插圖的好風俗,可以大概促使學生掌握圖文聯合學習的要領。

(四)指名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五、說板書計劃

好的板書計劃,能資助學生質疑解難,活潑頭腦,加深對課文的瞭解和明白。我接納錶款式的板書,讓學生對恐龍及其親戚的種類、形狀特點和闡明要領一目明瞭。

國小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設問開頭,通過寫飛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奮力生長和疹聽自己心臟律動三件事的描寫,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愛生命就要珍愛時間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珍愛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理解三個事例所隱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好奇好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我採用啟發引導法進行教學。語文教學,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朗讀比賽,做到人人蔘與,照顧後進生,避免了朗讀時優生的專利局面。

三、說學法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用自己的血汗換來的東西才會珍惜。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也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學法。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後再合作交流、討論,最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示交流。堂應不僅開放而有活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領略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程式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簡略,整篇課文作者採用設問的.寫法,提問、例舉三個事例、悟出道理。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匯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生命生命》這一課究竟講了一件什麼事,他能然訴我們明白一個什麼道理?

(二)、出示問題自主探究

1、學生讀文、找含相關的重點句子,自主解答問題。

2、小組長組織成員交流討論,發揮“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集體智慧,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團結協作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組集體展示,交流對問題的答案和見解,生以“我認為”的語氣彙報,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然後以“誰還有不同的看法”、“誰來補充”,有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臺,和諧積極的交流氣氛。教師完全充當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覺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讀)

(2)、作者為什麼回放了飛蛾?(及我為什麼會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蟲時,他們是怎樣反抗的,這種反抗就是什麼?

2、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練習:

(1)、找出文中寫香瓜子生命力強的句子。(感情朗讀)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動的原因是什麼?

3、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練習:

(1)、從聽診自己心跳的律動你知道了什麼?

(四)、歸納總結拓展

作者從這三件事認識到了什麼?

舉例說“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的意思。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體現無限的價值?

國小語文說課稿8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王戎不取道旁李》。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部編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國小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於文言的停頓、斷句無意識,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所以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範讀,學生模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國小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於文言的停頓、斷句無意識,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所以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範讀,學生模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採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字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戎、諸、競”3個生字,會寫“戎、諸、競、唯”4個字,理解文言詞彙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劃分文言文節奏。瞭解故事情節。

3、體會王戎善於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流利朗讀這篇文言文,能夠理解文中大意。

教學難點:學習王戎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分析的品質。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展示多媒體圖片,並且談話匯入:同學們,你們看,這有顆碩果累累的李樹,你們想不想摘幾個吃啊?但有一個小朋友並沒有去吃,你們說這是為什麼呢?由此匯入本節新課《王戎不取道旁李》。(板書: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上注音及工具書,認讀本課生字詞。

其次,播放範讀音訊,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朗讀,學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然後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最後,品讀課文,感受文中大意,簡單瞭解文中思路,對照註釋閱讀課文,疏通文意。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之後,我會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設定問題。我的問題是:簡要說說王戎做了什麼事。(板書:王戎)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後回答。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板書:道旁李樹、唯戎不動、此必苦李)

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王戎為什麼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學生朗讀後,我會指定一兩名來回答。經過總結,我們瞭解到:因為在路邊,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別人摘光了。

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從中可以體現出王戎怎樣的品質?在這裡設定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分析得出,王戎善於觀察、思考和分析,他是一個聰明、機智、善於動腦的孩子。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這件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同學們應該怎麼做?本題是讓學生學習王戎的優秀品質,王戎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板書:善於觀察、思考、分析)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介紹本篇課文出處是出自《世說新語》,作者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在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書中有許多小故事,歷經千年,依然鮮活生動。通過資料的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後,我的作業設計為:搜尋《世說新語》的其他小故事,並在下節課前與大家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9

  《掌聲》是蘇教版教材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因生病落下殘疾後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鼓起生活的勇氣變成了一個樂觀自信的孩子。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感人至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絡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設定情境,匯入課題

課伊始,我就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從而帶領學生走進文字——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5小節與第1—3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1—3小節,通過自由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驗小英的內心世界,認識得到掌聲前小英的性格特點。然後以“可是,現在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5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閱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自卑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三環節::聚焦“掌聲”,感悟內涵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細讀描寫掌聲的兩個重點句,品字詞,談體會,再讀重點段,這樣層層深入指導朗讀,以讀代講,保證讀的時間,豐富讀的形式,激發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再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體會掌聲在小英內心深處發生的神奇力量,深刻感悟掌聲的內涵。

第四環節:填補空白,發展內涵

用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小英邊走邊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通過採訪的形式,讓孩子們與小英對話,設定這樣的問題:“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裡,你會給她掌聲嗎?為什麼給小英掌聲?想通過掌聲告訴她些什麼?”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接著,讓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掌聲》的錄影片。問學生你認為哪些人需要掌聲,為什麼?現在你認為掌聲是什麼?(鼓勵、是讚賞、是尊重、是關愛……)。進一步發展了掌聲的內涵。

第五環節:聯絡實際,昇華主題。

課文學結束後,我設定了讓孩子學寫詩歌,用一兩句詩的語言寫出自己對掌聲的認識,內化掌聲。然後,點明掌聲就是一種愛,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愛的表達方式,水到渠成,昇華了主題,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學會表達愛。最後的作業設計“在我們的生活中,掌聲無處不在,你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嗎?當時有什麼感受?你曾把掌聲送給誰?為什麼?把它寫成一段話。”

國小語文說課稿10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年近九十的老人帶領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後感動天帝,把山移走的情節,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具有樸素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它有如下特點:①濃郁的神話色彩。②可讀性強,易於背誦、記憶。③人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

本篇課文安排在國中階段最後一個文言文閱讀單元,而且作為略讀課處理,從編者意圖及教學目標上看,是希望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達到:藉助書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及意義,提高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學生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國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註解進行閱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

【教法學法】

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主要採用啟思、點撥式教法,藉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啟思、點撥。分四個版塊進行教學。學法則以誦讀、發現、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目標: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朗讀本文注意語氣語調,運用辨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目標: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1.通過對情節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學習的重點。

2.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步驟】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分為四個版塊:

第一版塊:匯入新課,激發興趣。(3分鐘)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匯入。

此設計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走進文字,啟用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

讓學生很快走入文字。

第二版塊:整體把握,感知課文。(15分鐘)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於這一小環節,可通過2個渠道完成:①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教師點評。②生字、生詞可以參考註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此部分主要讓學生做學案中的基礎練習,教師巡視,後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如翻譯文句的方法:換、留、刪、調、補這幾個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3.再讀課文,複述故事,聯絡語境,突破難點。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註釋,複述課文。複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為2個小環節: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後,推薦優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塊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啟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塊:合作討論,探究質疑。(26分鐘)

此版塊共設定了四個問題,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條件與有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為什麼要寫智叟?

3.故事結尾寫神仙把這兩座大山揹走了,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愚公精神有沒有過時?

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下面具體談談問題的展開。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研讀課文1。3段,瞭解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教學流程是先將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男生找不利條件的語句,女生找有利條件的語句,並以讀代答,進一步作口頭翻譯,教師適當點撥,並擇要板書,可用多媒體逐一顯示(板書內容詳見最後的板書設計)。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學生可能對愚公其妻和智叟就移山這件事都提出疑問會混為一談,認為都是移山的'不利條件。對此,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讀課文,讀出兩個疑問句不同的語氣以及他們的話在情節發展上的作用,從而使學生明確:愚公之妻的話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帶有關心的語氣;智叟的話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說的,帶有責難、譏笑和輕蔑的語氣。他們的話在情節發展上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愚公之妻的話引起大家對運土石地點的討論,促使大家立即行動起來;智叟的話引起愚公的反駁,並在反駁中闡明瞭人力無窮盡的觀點。由此過渡到神話結尾,這才顯得自然合理。 第二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領會本文運用襯托和對比的寫作特色。教學形式可採用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後代子孫的巨集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

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本文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尾的含義。它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方式是採用比較的方式,教師把結尾改為:“愚公子子孫孫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終於把兩座山挖掉了。”再將它與課文的結尾作對比,讓學生比較優劣,充分發表意見。通過比較,明確課文的結尾好,好在兩個方面:一是詞語運用生動,山神“懼”,上帝“感”,誇娥氏二子“負”二山。“懼”、“感”、“負”三字,表現出愚公移山的壯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二是富有神話色彩,當時科學不發達,在與自然的鬥爭中,人們往往“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第四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並正確評價愚公精神,這是學生感悟形象的重要環節,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之一。突破難點採用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就“愚公移山是一時感情衝動嗎?現在提這種精神過時嗎?”各抒己見,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要給予鼓勵,當然最終要明確:愚公精神並未過時。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戰勝自然,並決定將這個道理付諸實踐,且不怕困難,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繞山麗行或乾脆搬家則是害怕困難、停滯不前的觀點。而人世間無處不存在著艱難和險阻,那是人們不可能時時、事事迴避的。愚公的決心和精神,代表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願望,現在我們仍需要這樣的精神。

(學生互動交流後啟發,能使學生從文字中走出來,走進現實生活。發掘文字的最大價值。讓學生在情感認知上達到實質性的飛躍。這一環節可啟用課堂,使文字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勾連,形成活潑熱烈的辯論局面,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拓展視野活躍了思維。進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現實意義,培養自己頑強的毅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從課本走出課外,從關注書本到聯絡生活。培養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能力訓練。

學生交流結束後,要求學生將觀點整理成文,寫一篇小作文,題為《小議愚公精神》或《也談愚公精神》。

國小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共六個小節。主要講述了狼為了能名正言順地吃掉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天真善良的小羊不明白狼的凶惡並與狼據理力爭,最終狡詐的狼不想再爭辯向小羊撲過去的故事。這篇預言寄寓意於狼和小羊的對話中,我們在狼一次又一次的故意找碴兒,小羊一次又一次的與狼的據理力爭中,逐步認識到:對像狼一樣本性凶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的作鬥爭。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的學段目標閱讀要求,要讓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初步學會默讀課文等具體要求,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狼和小羊的對話,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感受狼的凶惡、狡詐、不講道理和小羊的天真、善良的'形象;積累“看見、故意”等詞語、

3.領會寓意“對像狼一樣本性凶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的作鬥爭。”

基於二年級的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有感情的朗讀和理解狼與小羊的對話及狼最後說的話;領會寓意“對像狼一樣本性凶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的作鬥爭。”

二、說教法、學情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的閱讀教學建議提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還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結合本篇課文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況,我將在教學本課時採用

情境創設法、朗讀教學法、討論法、啟發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我的教學,同時為了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並樂於與人交際,我將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等確定為本節課的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倡導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基本理念的要求下,我將結合本地區的學生需求建設開放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因此,我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上課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狼和小羊》這篇課文的興趣,我將採 用師生語言描繪情境的辦法,複習並匯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上節課我們已經瞭解了《狼和小羊》這篇童話故事的內容,誰能用自己的 話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為了避免學生在表述中與課文原意相差太大,在學生的自我表述之後還 特意安排了齊讀課文這一環節,讓學生都能回憶起《狼和小羊》這篇童話故 事的內容。在學生的齊讀時板書呈現本課的課題,在教學中節省了一點時間。

(二)深入情境,精讀課文

本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採用啟發式教學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結合《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互動”這一評價建議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我將通過提出的問題啟發並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深入情境解決問題。

例如,在狼的第一次故意找碴兒前,先讓學生想象:“當肚子餓得咕咕叫的狼,看見一隻又肥又嫩的小羊在小溪邊喝水,他心裡會想些什麼呢?他會做什麼呢?”並引導學生找出狼找碴兒的話

通過指名讀狼找碴兒的話,將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從而更有利於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在每一次狼和小羊的對話中,通過自由讀、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分角色表演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豐富了學生的朗讀,從而為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並樂於與人交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奠定基礎。

在狼與小羊的對話中,“讀”貫穿始終。每一次朗讀都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讀,從而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提供了實現的平臺。隨著讀書的深入,學生探究閱讀的興趣會越來越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再現情境,總結延伸

讓學生討論總結 :這是一隻怎樣的狼?又是一隻怎樣的小羊?使學生進一步認清了狼的本來面目。最後的師生分角色複述課文,讓學生更深切的領會本課的寓意“對像狼一樣本性凶惡的壞人光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勇敢、機智的作鬥爭。”

拓展:為了讓培養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讓學生自行閱讀《會搖尾巴的狼》這一故事。最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狼和小羊的結局究竟會怎樣呢?會有哪些結果?是為了讓學生樂於與人交際。

國小語文說課稿12

一、把握教材聯絡,深入領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範文,在本組教材中佔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

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

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

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並理解句子中把什麼比做什麼。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並體會思想感情;瞭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二、強調以人為本,靈活選擇教法

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

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

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

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

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影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鑑,具體生動的影象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我多處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收穫。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強調自讀自悟,大膽更新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覆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我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絡,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裡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我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麼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我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四、強調大膽嘗試,優化教學程式

本課時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影,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後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嘗試著在旁邊註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

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後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裡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本堂課,我重點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國小語文說課稿13

王海英老師的《尊嚴》一課給了我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教學中,老師緊緊圍繞“尊嚴”來展開,讓學生明白年輕人在什麼情況下講尊嚴,從這個切入點入手,突出了重點,自然而貼切。王海英老師教態自然大方,能利用課件來營造學習氛圍,為學生提出自學的目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多次引導學生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裡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勞取酬的`道理,讓學生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使學生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做一個像哈默一樣自尊、自愛、自強的人,又要做一個像傑克遜大叔一樣善良、樸實、有愛心的人。特別是在細讀課文時,教師讓學生從描寫中體會年輕人哈默的尊嚴。如年輕人哈默作為逃難者中的一員,他與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麼?最大的不同又是什麼?學生自讀、自悟學得很認真。

第二、王海英老師能夠抓住理解傑克遜對女兒說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這一重點貫穿整節課的教學,這很好。

然而,金無完赤,人無完人,再好的一節課,也有它的不足,建議教師應該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學生對“尊嚴”一詞的理解也不夠透徹,應加以指導,對中心句“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這句話要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還有合作探究學習精神不夠,語言積累有待到位。

國小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一)教材說明

《水鄉歌》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21課。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二)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寫好“蕩”、“船”、“飄”、“裝”。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荷花貼畫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異的東西所吸引。根據孩子這些年齡特點和教材自身的特點,這一課我主要運用課件及荷花貼畫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中運用闖關遊戲、多種形式的朗讀等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孩子樂於接受的形式進行教學。最後進行遷移練習,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闖關摘荷花的遊戲,寓教於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加動作讀、師生比賽讀、以唱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最後的遷移運用更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

四、說教學程式

(一)舊知引路,激趣匯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覺得似曾相識,進入想學、願意學習的境界,上課伊始,我為學生們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識字1》,勾起學生對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回憶。接著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首描寫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詩歌——《水鄉歌》。小朋友們請準備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回到那個美麗的地方!

這樣的匯入,即複習舊知而提出新課題,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物件產生興趣,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愉快的享受。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闖關遊戲,寓識字教學於玩樂之中。

在教師範讀、學生自讀課文之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池塘邊的小青蛙送來了許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對小青蛙的問題。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為了得到美麗的荷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這個闖關遊戲中來。

按照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我按順序出示了帶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帶有生字的詞條,引導學生開火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讀、當小老師帶讀,通過多種活潑有趣的讀,使學生掌握了生字的讀音。

《課標》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根據《課標》要求,我設計了“生字寶寶找朋友”這一遊戲,讓學生幫助荷花貼畫背後的生字部件尋找朋友,組成這一課的生字,並向大家介紹這個生字。這樣,在遊戲中學生學到了記憶生字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在遊戲中還滲透著互相幫助的思想。

最後再讓學生跟著課件書空,在課本上描紅。做到了《課標》要求的“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三)感情誦讀,感悟詩句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一小節來朗讀,並讓學生間互相評價,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的評價。在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導”的工作,採用加動作進行朗讀、師生比賽讀、唱歌促讀、師生齊讀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感受閱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閱讀,願意閱讀。

此外,每一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是本篇課文的一大特色。根據《課標》第一學段中對閱讀的要求:“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每小節都有的一個相同的句子,即問句,讓學生練習朗讀,並說說為什麼這樣讀。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感悟,把握了問句所表達的疑問語氣。

(四)遷移運用,綜合提高

學習語文,就是要學習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使學生持續發展。”在教學的最後,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美麗的風光,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再模仿課文說說“海南什麼多?”並動手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滲透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鋪設橋樑,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國小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景陽岡》選自《水滸傳》原文,片段主要講述了經典故事情節“武松打虎”。課文篇幅很長,詳細的描寫了武松打虎的前因後果,生動的展現了武松“打虎英雄”的好漢本色。從本課開始,學生開始接觸四大名著的原文,這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四大名著的語言魅力。

(二)教學目標。

1.會讀“倚、箸”等1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綽、呵、泊”,會寫“岡、飢”等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並積累詞語。

2.瞭解文章結內容,能聯絡上下文弄懂詞語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詳細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3.體會武松豪放倔強、魯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詳細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難點:

體會武松豪放倔強、魯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默讀法

本課篇幅比較長,因此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默讀。通過默讀,讓學生學會快速瞭解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節。

2.拓展閱讀法

課文節選自《水滸傳》,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瞭解課文內容,可以讓學生課外拓展閱讀《水滸傳》,瞭解小說的背景和其中的人物。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水滸傳》以及作者施耐庵簡介,還包括課文生字、詞語等內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初讀課文,瞭解名著《水滸傳》。課內主要是瞭解課文內容,準確把握人物形象。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課前要安排預習,教學流程如下:

(一)佈置預習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明確閱讀要求

(播放《好漢歌》,引入《水滸傳》)你們瞭解《水滸傳》嗎?認識武松嗎?說說你們是怎麼知道的?(齊讀“資料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水滸傳》中的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件展示作者簡介。出示閱讀要求:

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什麼,跟打虎有什麼關係;人物性格。

2.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詞句,聯絡上下文理解。

3.出示生字,教師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生字:岡 飢 碟 俺 榜 杖 申 兼 勿 拖 悉 肋 墜 膛 截

4.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提示易錯:“截”的左下部分是“隹”,不要寫成“住”。

三、整體感知,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註的'好習慣。針對不常見的詞句適當提示。

2.梳理層次。

第一段(1-2)喝酒;第二段(3-4)上岡;第三段(5-6)打虎;第四段(7)下岡

明確:“喝酒”“上岡”都是“打虎”的鋪墊,“下岡”是“打虎”後的舉動。

3.學習第一段、第二段,分析人物形象。(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喝酒”:豪邁、粗魯;“上岡”倔強。

第二課時

一、回顧交流,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通過武松的喝酒和上岡,知道了武松倔強、豪邁魯莽的一面,也知道了怎麼理解一些不常見的詞語的意思。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武松打虎。

二、深入學習,感受魅力

1.指名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學生髮言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虎的回合裡,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比較體會。

大蟲→一撲、一掀、一剪;武松→閃、躲(表現出本能的機警敏捷)

“掄、劈、揪、按、踢、提、打”形象生動凸顯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和過人的高大形象。

3.有感情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

4.分析手法。(“打虎”動作描寫,“喝酒”語言描寫,“上岡、下岡”心理描寫)

5.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結合具體詞句分析,感受武松的英雄氣概。

豪爽、神威、武藝高強、江湖閱歷豐富……

三、總結拓展

1.總結:有人說武松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有人說武松不聽勸告好面子。都沒說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老虎,證明他是一個勇敢的英雄。我們也要學習這種敢於鬥爭、勇敢直前的精神,不害怕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攔路虎”,不退縮,不放棄,同時,我們也要吸取武松的教訓,有自己的判斷力,適當採納他人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太好面子。

2.拓展:講講武松下岡後的故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四、課文小結

課文寫了“我”小時候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表裡有個小蠍子的事,表現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是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孩子。

五、板書設計

景陽岡

喝酒 → 豪邁、不聽勸告

上岡 → 好面子、倔強

打虎 → 勇敢敏捷、力大

下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