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說課稿1.3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尋的眼睛,欣賞著媽媽的笑臉,甜甜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悅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著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

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中班的科學活動《眼睛變魔術》,本活動是根據北京教材中心“愛護我自己”之活動一“保護小眼睛”所設計的延伸活動,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重難點:

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並能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二、說教法

本次活動教師將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並運用遊戲、演示、提問、操作等方法,努力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奇的發現,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生活環境中點點滴滴的變化都逃不過孩子敏銳的眼睛。活動中,幼兒通過看看、說說、玩玩,探索發現教師提供的錯覺遊戲材料,感受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索的慾望。

四、說活動程式

在以往的活動中,幼兒已充分了解了眼睛的保護方法。本次活動將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來組成。

第一環節:即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將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第二環節:教師將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為幼兒變魔術,在“變、變、變”的神祕氣氛中,快速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這時我適時引導並提問: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怎麼知道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呢?(引出眼睛),接著,我將進一步提問:我們的眼睛都有什麼用呢?你的眼睛看到過什麼?此環節重在使幼兒瞭解眼睛的作用併發散幼兒的思維,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第三環節: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幼兒看到的現象,向幼兒提出疑問,順利向下一環節過渡,“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到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教師適時出示圖片)以疑問的語氣發問:這幅圖片上有兩組圓,這兩組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這時,孩子可能說一個大,一個小,我就採取比比看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喔!原來兩個圓是一樣大的,這時,教師將以肯定的語氣告訴幼兒,這就是眼睛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重點:眼睛看到的錯覺。接著我繼續請幼兒觀察花瓶圖片和轉筒,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繼續體會錯覺現象。這時,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會看錯嗎?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操作、探索、發現。

第四環節:探索、發現。我是這樣引導的,“眼睛還會變魔術呢?老師準備了許多有趣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用你的小眼睛去仔細觀察看看會發現什麼?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然後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發現。之後,我請幼兒悄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發現,共享錯覺遊戲帶來的快樂,體會眼睛看到的奇妙感覺--錯覺。生活中也有許多錯覺現象,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感受,美化了我們的生活。接著,我請幼兒欣賞生活中有關錯覺現象的錄象,並和幼兒進行交流。

活動的結束部分

我是這樣設計結束語的:“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在輕鬆歡快的音樂聲中,幼兒愉快離開活動室,滿懷一雙雙探索、求知的眼睛去發現、尋找現實生活中的錯覺現象。活動以開放性的談話,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說課稿 篇2

第一部分、說教材

本課是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第二部分的重點內容,講述青春期對自己的認識,包括三個框題,依次為: 《真愛生命》,《歡樂的青春節拍》,《自我新期待》。本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第三課《珍愛生命》中瞭解生命來之不宜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自己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促進生理與心裡的協調發展,最後對自己作出準確的定位與期待,因此,學好本框內容對於學生全面認識青春期的內涵具有深遠意義。

第二部分、說學習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教材結構和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如下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步入青春期,學生的身上所發生的生理、心理變化,由於這些變化引起的心理上的衝擊,從而使學生產生了種種內心體驗,教師一方面應引導學生認識這些變化的客觀性和正常性,另一方面應引導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些矛盾與衝擊。

2、能力目標:

能從容面對青春期生理和心裡的變化。正確對待自己的生理變化,自覺減少心裡上的混亂與恐慌,促進生理和心裡的協調發展。

3、知識目標:瞭解青春期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裡常識,瞭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裡矛盾和心裡特徵,對青春期有比較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理解。

第三部分、重點和難點

結合國中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把教學重點和難點放在順利度過青春期的方法與途徑。

第四部分、說教學方法

1、教法方面:藉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通過資料蒐集、材料交流、共同探究、課堂討論等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鼓勵學生採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創造條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學會合作,轉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創設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運用知識,並能創新知識。

2、學法方面:以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廣泛參與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采取自主探究交流溝通合作的方法實現三維目標的內化。

以上方法會在實際教學情境中根據學生的即時反饋有所取捨。

第五部分、說教學過程

首先是教學準備,每位學生準備二組照片:一組為嬰兒和幼兒照,另一組為國小照片和近照,彩色的畫筆,小記者的培訓。

其次是匯入新課。全班聽《為青春喝彩》,歌曲結束後,師引導,是呀,我們我們追著風,踏著雲,進入到流金的歲月 燦爛的時代的同時有著很大的變化,讓我們做下面的遊戲。

第一個活動,從身邊開始,體驗真情實感──青春悄悄來。教師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小組傳看第一組照片,猜猜是誰,猜不著的,再看第二組照片,看後請思考,從照片中的他,看到了什麼?從哪裡可以看出來?你對這些變化的感受是什麼?同學們回答完畢後總結這些變化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你們出現的一系列變化是進入青春期的標誌,說明我們長大了。

第二個活動,心靈導航。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推選一、二個人當小記者,小記者就以下的問題,進行隨機採訪,然後各小組長統計,教師歸納總結,以下每個問題請選擇回答“是、不是、不一定”。(1)我特別不喜歡大人們誇我是個乖孩子。(2)我變得愛頂撞家長和老師。(3)我不屑於玩國小生熱衷的遊戲。(4)我想獨自決定與自己有關的事情。(5)我願意模仿自己崇拜的人。(6)我對新鮮事特別感興趣。(7)在和他人爭論時,明知自己輸了,還是要撐下去。(8)有心裡話不愛和大人說,但與朋友談起來卻沒完沒了。(9)我希望自己更整潔、漂亮、瀟灑,因此照鏡子的次數也多起來。(10)我突然發現異性同學變得陌生了。你還能再談談自己的感受嗎?最後總結讓學生體驗步入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同時指出這些變化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正如大自然中有了花開花落,生命才得以延續,我們的憂傷、煩惱也是自然規律,是經過的必然,是成長中的疼痛。

第三個活動,成長不煩惱。拿出一個材料,請同學們告訴我,我該怎麼辦? “我是一個開朗而天真活潑的學生,常和大家談笑,非常快活,在同學中我有8個很要好的`朋友,我們每天放學一起走,上學一起學習,一起高興地玩,真有意思,我被大家公認為最坦率的‘傻乎乎’,一天中午,我正在寫作業,有4個朋友一起圍繞過來,看著他們生氣的面孔我真呆了,當著全教室的同學她們竟罵我卑鄙,小李逼問我為什麼說她壞話……她們一起指責我,我的頭快要炸了,任憑我怎麼解釋都無濟於事。我衝出教室,半天才冷靜下來。可我卻不知道她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雖然我們平時互相說長道短,可那並沒有惡意,我也沒說過誰的壞話呀?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痛苦地哭泣,她們為什麼這樣對待我,這到底是為什麼?請大家快幫幫我吧!”組織同學們討論:假如這位同學向你求援,請你來分析一下,她處於此種窘境的原因是什麼?最後總結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用一種換位的方法,你嘗試著站在小李的立場,設身處地的理解她的一言一行,從自身找原因。在尊重與關愛的環境中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享成長的體驗,從而營造一種和諧、溫馨、團結的氛圍。

第四的活動,心裡自畫像,看教材37頁框裡面的內容讓學生回答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麼?最後總結青春期心裡充滿矛盾,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裡現象。這些心裡矛盾有時讓我們感到苦悶,但正是它們構成了我們向前發展的動力。

最後邊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引導學生在歌聲中回味。根據板書,師生共同回顧所學內容,然後教師用充滿熱情的語言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我。

六、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歸納式板書,便於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對自己認知結構的梳理。

七、說預期效果

通過活動,會出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精彩的溝通,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會出現自主學習的場面,充分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資料交流、共同探究,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目標應該能較好地完成。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非常高興得到這次學習交流的機會。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文《老王》。下面我將從七個方面進行說課: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表現普通人的愛,前三篇課文側重於體現親情,感受親情。《老王》這篇課文則是由親情上升到對社會上弱勢群體的關愛和同情,由“小”愛上升到“大”愛。作者楊絳用平淡如水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了老王的身世和她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斷以及老王死後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畫了老王這個人物的形象,高度讚揚了老王善良的品質,含蓄的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敘述語言平淡從容卻飽含深情,令人回味無窮。雖然文章中所記敘的事情瑣碎,但老王的苦與善充溢在字裡行間,體現了作者對老王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關愛,不失一篇培養學生愛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二、說學情

《老王》是一篇人物關係簡單,內容單純的散文,八年級的學生仔細閱讀便可理解課文內容並初步瞭解老王這個人物形象。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內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題就有些難度。現今學生生活普遍優越,閱歷淺顯,又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許多同學只知道一味的接受“愛”,而不懂得如何感謝“愛”,更別說去回報“愛”了。像老王這類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者,他們不瞭解,更別說去關心了。我認為,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更重要的還要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應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感情,學會關注身邊的弱者,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澆灌世界。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學情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我確立本文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為: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學習本文把瑣碎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整體的寫法。

(二)新課標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確立本文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為:在教師的恰當引導和提升之下,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三)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由此,我確立本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為:理解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關愛的.思想感情。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提出教學重難點為:

重點:(一)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二)理解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關愛的思想感情。

難點: 探究材料安排的特點及全文的線索。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課教學時,採取自讀點撥法、合作探究法,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以下的學法:

(一)預習清障法,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利於提高聽課的效率,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讀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個性閱讀和感悟,加深其對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於形成學生不同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的優勢互補,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對成功的渴求。

好的教法學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體現,下面進入第五個部分:說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初識老王

我這樣匯入:同學們,總有一種聲音給你力量,總有一些話語讓你感動,總有一段文字讓你流連忘返,總有一張照片讓你隱隱作痛。在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有一群本應和我們一樣的人正在苦苦掙扎,他們更需要人們的幫助與關心。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現代女作家楊絳的散文《老王》,和作者一起去詮釋愛的真諦。

深情的匯入使學生初步感知文章感情基調,接下來我將帶領學生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並檢查預習情況。

對作者的瞭解有利於學生感知文章情感並增長文學知識。

(二)整體感知,走進老王

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自由、快速閱讀課文,初步瞭解老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環節主要運用“自讀點撥法”。引導學生圍繞“苦”和“善”來感悟老王這個人物形象。

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自讀:

①老王的生活很“苦”,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②生活貧困的老王又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善”又體現在哪些地方?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加以整合板書為:

生理 送冰

住所 苦 善 送病人

職業 送香油、雞蛋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將完成學習目標一,解決本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

(三)合作探究,品味老王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在精讀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就下列問題合作探究:

1. 本文在寫老王的“苦”和“善”時,分別用了什麼順序?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2. 文章中最能打動你的是哪個片段?在這個片段中打動你的又是哪些細節?

在精讀中同學們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讀、小聲讀、放聲讀。可圈點,可旁批。 在進行第一個問題討論時,我將插入課後第二大題幫助討論,“同學們,一下每組中有兩個句子你認為哪個好?為什麼?”使學生在對比中領略作者用字精煉,並感受文章細節的動人之處。

(1) 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我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2)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

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門口。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將完成學習目標二,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再讀文字,懷念老王

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最終離開了人世,在他生前經常關注他的楊絳有什麼樣的感受?她為什麼能這樣想?楊絳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通過學生的再度分析,瞭解作者的善良,理解結尾一句話:“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的含義,從而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更上一個層次。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將完成學習目標三,解決本課的第二個教學重點。

5w(五)拓展遷移,關注老王

引語:此處的老王,是一個廣闊意義上的老王,它泛指像老王一樣的弱勢群體。 ①假如你是老王的鄰居或一個熟識的人,面對老王的遺像,你有什麼話要對老王說? ②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老王”,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們?

③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仿句練習:

假如我是一團火,就要給別人送去溫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給別人送去芬芳;

……

這個環節通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他們的同情心和愛心。

課堂小結: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從老王“苦”與“善”兩方面,分析全文,清晰明瞭,簡單自然,對比中使學生品味老王,更加透徹的理解作者感情和文章主旨。

七、說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引導學生理解、品味、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心世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讓學生選擇一節精讀、品析,使學生在賞析語言中得到了情感體驗的提升。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粗線條的設計尚須通過朗讀和語言品析加以細化,使人物形象豐滿起來,讓學生真正走進老王,走進楊絳的內心世界,獲得認知和情感的大豐收。

說課稿 篇4

錦州地區果園種植設計與預算

學院:農學院

班級:08級應用氣象 學號:12114012 姓名:張楷翊

錦州地區蘋果種植設計與預算

一.氣候條件

1.錦州地區的氣候條件

錦州市總面積為9890平方千米。地貌結構為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海拔400米山區向南逐漸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濱平原。西北部以丘陵、山地為主,中部為平原區,東南部有部分低窪地。境內有大、小淩河、女兒河繞陽河等,多座中小型水庫。東西部海岸線97.7千米。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為540—640毫米。常年溫差較大,全年平均氣溫8℃一9℃,年降水量平均為540一640毫米,無霜期達 180 天。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較強。為發展農、林、牧、漁各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蘋果種植的氣候條件

蘋果樹要求的適宜溫度要低一些,5℃開始萌芽15℃以上時開花,花期最適宜溫度為17℃—18℃,果實發育期適宜溫度為18℃—24℃氣溫高於24℃糖分積累少、果實著色不好、品質差。蘋果耐旱能力弱,喜陽的樹種種植時要稀疏一些,樹冠內要及時修剪以保證樹冠內膛的通風透光,降低空氣溼度。

果園覆草可以提高土壤溼度5%左右,特別是在旱季果園內覆草,非常有利於果樹的生長。

二.果園種植設計

2.1選種品種

寒富蘋果

2.2品種特徵

寒富蘋果果實短圓錐形,果形端正,果色更美觀。單果平均重250克以上,最大單果重已達900克,是目前蘋果當中單果重最大品種之一。果肉淡黃色,肉質酥脆,汁多味濃。 該品種樹冠緊湊,枝條節間短,短枝性狀明顯,再生能力強。早果性強,定植後第二年見花,第三年即有產量,第四年株產即可達到20公斤,適應於密植栽培。抗逆性強,尤其抗寒性明顯超過國光等大型果。果實成熟比國光和富士早,有利於樹體恢復和營養積累。

2.3果園的選擇與規劃設計

2.3.1園地的選擇

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並富含有機質的平地和丘陵地帶。交通要方便,水源要充足。山地建園應選坡度不超過15度的緩坡,要求背風向陽。若為砂地、粘重土壤或鹽鹼地建園,應進行土壤改良。

2.3.2規劃設計

果園要營造防風林,規劃小區,設定排灌系統,修築水土保護工程。

2.3.3應用方法

土地規整

錦州地區三面環山,山地資源豐富而平原缺乏,而順坡種植容易水土流失,因此可以採用水平梯田的方法。水平梯田是將山坡田改造成平坦臺地,可以防止土壤侵蝕,達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據資料報導,水平梯田肥土流失量,暴雨只及坡地的三分一,中雨只及坡地的六分之一; 可以在臺面保持生態平衡,形成理想的小氣候條件;有利果園通風透光,果實著色良好;方便田間管理與操作。

栽植密度及技術

1)定植時間:秋季落葉後或早春化凍至萌芽前,此地區以早春栽植為宜。

2)密度:根據園地的地勢及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砧木型別確定。

栽植密度為:喬砧3×3m或3×4m,矮砧樹為2×4m或2×3m。

3)栽植技術:種苗應選擇根系發達完整、整形帶芽眼飽滿無抽條現象,無病蟲危害的標準苗。栽前把根系稍作修理,放置在配有700倍甲基託布津或500倍多苗靈的溶液中浸泡一晝夜,使之充分吸收水分並對苗木消毒。浸泡後的苗木根系,放到配有生根粉的泥漿中浸蘸一下,即可定植。定植穴內施入50公斤左右的農家肥並與土壤充分混合,定植後灌足水,然後用1平方米地膜覆蓋地面,以利保溼增溫和提高成活率。定植後要注意及時灌水,保護好整形帶幼芽不受害蟲侵食。

田間管理

1)澆水

(1)對當年新植的果樹每隔15天澆一次水。

(2)對去年種植的蘋果樹每隔15-20天澆一次水。

(3)對結果樹澆水,要在花前、花後各澆一次水。6月上旬澆夏枝和果實發育水,7月下旬澆花芽分化水。

2)土肥水管理

(1)深耕翻熟化土壤:主要在春、秋兩季進行深翻(深達30cm左右),此時應結合施有機肥同時進行,也可在生長季隨時進行適度翻耕和除雜草,減少病蟲害危害,起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2)平衡施肥:施肥的原則是每生產50公斤蘋果需施純氮0.35公斤,純五氧化二磷0.18公斤,純氧化鉀0.275公斤,肥料品種可選用腐熟有機肥和果樹專用肥等。同時生長季內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葉面噴肥。

(3)水分管理:根據氣候條件,在開花前、落花後至幼果膨大期以及後期乾旱時,都應分別灌水,入冬結凍前及時灌封凍水。雨季當果園積水時要及時排水防澇。

3)花、果管理及套袋栽培

(1)授粉:採用昆蟲授粉和人工輔助授粉相結合,以昆蟲授粉為主。昆蟲授粉可節省人工授粉所用勞力,授粉周到細緻,能增大果個,使果形端正,提高座果率。

(2)疏花、疏果 寒富蘋果是大型果,應根據花量及授粉情況和樹體發育狀態綜合確定疏花疏果量。疏花方式是“因樹定產,看枝留花”,結合復剪多留10—20%花量即可,多餘的花序及早疏除減少營養消耗。疏果方式比較簡單的是生長點疏果法,具體步驟是先計算全樹當年的新梢數量,即每5片葉以上的'新梢算一個生長點,每4—5個生長點留1個果,果實定果時要去除病蟲果、密生果、小果、偏果、畸形果等,疏果應在花後一週左右開始。

(3)果實套袋 果實套袋可增進果面著色,提高果面光潔度,降低病蟲果率,減少農藥殘留量,提高果實貯藏性和商品性。 套袋時間:根據實際情況,一般選在花後40天左右為宜,太早過晚都不好,要靈活運用。 方法:花後至套袋前對果實噴布2—3遍殺菌、殺蟲劑,同時結合打殺菌殺蟲劑進行補鈣。套袋前先將袋口受潮變軟,以利扎口,套袋的全過程儘量減少手指觸控果實的次數。 摘袋時間:套袋後,蘋果在袋內生長髮育100天以上,接近成熟時,果實含糖量提高,果變大,這時要考慮摘袋,原則是採前20—30天去除外袋,再隔4—7天,去除內袋,增質效果較好。 轉果、摘葉:於摘袋前1周,先摘除果實周圍5—10釐米範圍的葉片,同時細緻剪除樹冠內的直立枝、徒長枝和密生枝,疏剪過密的外圍新梢,摘葉時要保留葉柄,多摘枝條下部的衰老葉。摘袋後,經5—6個晴天的照光時間,將果實輕轉一下,使陰面轉為陽面,過幾天果實就全面著色了,轉果時間,應以果面溫度開始下降時為宜。

4)整形修剪

(1)樹形:主要提倡小冠疏層形。其主要好處是骨架穩定,壽命較長。 小冠疏層形:樹高3.5—4米,冠幅3米左右,幹高50—60釐米,全樹5—6個主枝,分兩層,第一層3個主枝,每個主枝上著生1—2個小側枝,層間距80釐米左右。第二層留2—3個主枝,其上不留側枝,只有結果枝組。

(2)修剪:生長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 ⑴ 生長期修剪 春剪:萌芽後至花期前後進行,利用抹芽、疏枝、回縮、刻芽、環剝等措施完成修剪任務,幼齡果園還包括拉枝等整形修剪任務。 夏剪:採用開張角度、摘心、扭梢、環剝、疏截、環割等技術,緩和樹勢,改善光照,擴大樹冠。 秋剪:通過拉枝、疏剪直立枝、徒長枝、密生枝和過密的外圍新梢等措施,改善光照條件,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樹體的抗寒性。 ⑵ 休眠期的修剪 是從入冬落葉後到春季萌芽前進行的修剪。主要任務是疏除病蟲枝、密生枝、徒長枝等一些無用枝,方法有短截骨幹枝頭,回縮過長過大結果枝組、輔養枝和衰弱的骨幹枝頭,其作用是調整骨幹枝、輔養枝及結果枝組的角度和伸展方向,控制花葉芽比例,平衡樹勢,以達到豐產高產的目的。

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病害主要有:蘋果腐爛病、蘋果早期落葉病、蘋果輪紋、炭疽病等。蟲害主要有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蘋果葉蟎,蚜蟲等。

生草栽培方法

生草栽培方法,即在種植蘋果的基礎上在行間栽培作物如大豆作為土壤覆蓋的生態栽培措施。

生草栽培方法屬於生態栽培方法,是運用生態系統生物共生和物質迴圈再生原理,結合先進的科技成就 ,充分利用果園的自然資源 ,建立高效低耗、 持續穩定的果園生產體系 ,促進果樹高產優質的一種栽培措施。資料表明這種方法的使用可以使蘋果產量最高增產22%。

三.投入資金與預期收入

生產實踐中,寒富蘋果定植後第二年開花,第三年結果,五年生樹平均株產12.5公斤,最高株產42.5 公斤。

果園共包22年,包金19.8萬

第一年:

寒富苗木:3500株*12元/株=42000元

農藥化肥:60元/畝/年*50畝=3000元/畝

常駐人員2人:1200/月*12月*2人=28800元

臨時人員若干(10人左右,種苗):80元/天*10人*5天=4000元 其他(水電、工具等):10000元

支出:87800元

淨收入:-87800元

第二年:

農藥化肥:60元/畝/年*50畝=3000元/畝

常駐人員2人:1200/月*12月*2人=28800元

臨時人員若干(10人左右,種苗):80元/天*10人*5天=4000元

其他(水電、工具等):10000元

支出:45800元

淨收入:-45800元

第三年:

農藥化肥:60元/畝/年*50畝=3000元/畝

常駐人員2人:1200/月*12月*2人=28800元

臨時人員若干(10人左右,種苗):80元/天*10人*5天=4000元

其他(水電、工具等):10000元

支出:45800元

產量:12.5公斤*(1+15%)*3500株=50312.5公斤(生草種植提高產量按15%計算)

收入:50312.5*3元/公斤=150937.5元

淨收入:150937.5元-45800元=105137.5元

總結:在從第三年開始每年的淨收入為105037.5元。前兩年的總支出為133600元,果園承包22年,租金198000元。預計將從第五年開始淨收入。

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我學做 “蠟染”》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美術》第六冊第三單元“感受民間藝術”中的第二課。本課是在學習了上節課“扎染”以後介紹的另一種民間染布工藝——蠟染。通過學生的自身的體驗,初步懂得民間蠟染的基本工藝,嘗試用油畫棒在生宣紙上描繪形象,加以染色的製作方法。根據“油水分離”的原理,感受民間蠟染製作工藝的特點。通過作品欣賞,感受民間蠟染藝術,體驗蠟染製作的樂趣,培養學生對各種繪畫的興趣。

國小三年級學生對於此課,以紙蠟染的方式讓學生製作嘗試,大大降低了民間布藝蠟染的製作難度和節省製作時間。簡單的繪製方式,良好的視覺效果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由於前一課“扎染”作為鋪墊,學生對於宣紙的使用也不再顯得陌生,較容易的使學生掌握好上蠟的技巧。同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有意識引導學生將各種活動討論的重點放在圖形的設計、色彩的配合和蠟繪效果的協調上。如:淺色的圖案配深底色,深色的圖案配淺底色或色彩略亮鮮豔的底色。

二、教學設計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情況分析,對本課的教學進行如下的思考和設計。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在課的匯入階段,採用了教師變小魔術的方式,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了,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概括出蠟具有排水性的特點。並非常自然地過渡到民間蠟染工藝的欣賞和介紹,使學生聽來饒有興趣。

2) 實踐體驗,引導學生思考。由於有前面一課的的技能積累,新授部分直接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製作。可多讓學生動手試一試,想一想,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一次完成作品以後對製作過程中出現的上蠟、染色問題進行交流,此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觀察比較,促進生生交流。此課中,我設計多處地方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通過蠟染作品的觀察比較,瞭解傳統與現代蠟染圖案的'不同,概括出傳統蠟染圖案以對稱型、線型紋樣為主。現代蠟染圖案造型簡潔、誇張,線條較為粗 ,用點、線、面來表現物件的特點。最後讓學生欣賞富有童趣的紙蠟染作品,使他們對自己的創作更充滿信心。

第7課《我學做“蠟染”》

單元主題:感受民間藝術 課題名稱:我學做“蠟染” 教學準備: 學具:生宣紙、油畫棒、水彩顏料、調色盤、毛筆

教具:生宣紙、油畫棒、水彩顏料、調色盤、毛筆、圖片資料 教學重點:圖形的設計與蠟繪效果的協調 教學難點:上蠟的技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懂得民間蠟染的基本工藝,初步學會用油畫棒在生宣紙上描繪形象,加以染色的製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油水分離”的嘗試,感受民間蠟染製作工藝的特點,學會用紙(生宣)替代蠟染工藝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作品欣賞,感受民間蠟染藝術,體驗蠟染製作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發現

1、 創設情境

1) 師述:老師變個魔術,在白紙上刷上顏料,看一下會出現什麼情況?

(在已用白色油畫棒畫好圖案的紙上,刷上深色顏料)

2) 問:你知道原因嗎?

概括:油水分離原理,民間布藝中利用這種原理進行染色——蠟染。

2、 欣賞民間蠟染作品,並簡介

蠟染與扎染都是我國傳統的染色手工藝。它是先蠟畫後染色,被稱為“蠟水分離”法。傳統蠟染的題材多是吉祥圖案,用於衣裙、門簾、被單等方面。劉子龍蠟染有了創新和突破,他把單色蠟染發展為彩色蠟染,且又作為壁掛進入現代家庭。

3、 揭題

二、感受與交流

1、 學生嘗試,交流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問:你認為應該怎樣上蠟?染色?

2、 教師演示操作步驟

1) 上蠟。在上蠟過程中,力度適中,上蠟均勻,注意線條和圖案邊緣要保持光滑。

2) 染色。可以以傳統蠟染的藍白色體現民族風味,也可製作色彩豐富的現代蠟染。

“染”有兩種方法:滴染和刷染

3、 展示色彩豐富、圖案簡潔的蠟染作品

(傳統與現代蠟染的比較)

4、 學生小組討論

蠟染作品圖案有何特點?

1) 傳統蠟染圖案以對稱型、線型紋樣為主。

2) 現代蠟染圖案造型簡潔、誇張,線條較為粗 ,用點、線、面來表現物件。

5、 欣賞富有童趣的紙蠟染作品

三、嘗試與創作

2、 學生再練習

3、 作業要求

1) 圖案飽滿,能用簡單的造型完成單色或多色蠟染

輪廓是否清晰,上蠟是否均勻

2) 能設計複雜形象,獨特蠟染藝術效果

四、展示與評價

1、展示學生作品

2、欣賞作品,自評與互評

以作業要求作為評價的依據

4、 交流蠟染製作的體會和感受

五、拓展

1、 運用蠟染工藝製作的原理,還能製作出哪些作品?

2、 你知道我國還有哪些民間手工藝?

準備:佈置下節課的用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

《太空裡的植物》一課屬於《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階段目標所確立的“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引導學生想象並運用黏土、彩泥或各種廢舊材料來製作太空裡的植物。讓學生探究表現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創作能力、體驗想象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富有情趣。

(二)學生狀況分析:

國小一年級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表達慾望,但是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都相對較弱,教學中應力求創設輕鬆、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想象,讓學生在課堂中敢說、敢想、敢創造、敢於表現自我,鍛鍊和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能對太空裡的植物進行想象、設計。

技能目標:學生能用各種材料製作太空裡的植物。

情感目標:學生體驗想象和創作的樂趣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初步掌握想象的方法,能對太空裡的植物進行想象創作。

教學難點:能用各種材料來表現太空裡的植物,體驗想象的樂趣。

二、設計理念

我運用發散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將資訊科技與美術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啟發學生變廢為寶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在教學內容上體現與社會現實相聯絡的特徵。

三、教學準備

準備好彩色紙、剪刀、吸管、橡皮泥、水彩筆等材料。

四、教學過程

我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匯入提問;“小朋友們想去太空裡玩一玩嗎?”學生興奮不已。接著我向小朋友介紹了植物精靈,由它帶我們去太空,可植物精靈先要小朋友陪它做幾個遊戲。

遊戲一:說一說

課件出示植物圖片,我學生介紹了植物,因為它吸進的是二氧化碳,撥出的是氧氣,所以我們把它稱作地球上的清潔師,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並讓學生說一說它們好看嗎?你喜歡他哪個部位?通過孩子們興趣盎然的訴說,不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觀察力、更驚歎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遊戲二:看一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播放了植物王國動畫片段,伴著音樂把學生帶入植物的世界中。以動畫的方式出現在課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作了較好的鋪墊。這樣的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視覺上刺激學生,豐富學生的感知。通過“植物王國”的植物與自然界植物在色彩上和造型上的對比讓學生明白這些有趣的植物是藝術大師用誇張、變形等方法變化來的!

遊戲三:演一演

在我的引導下,用創設情境的方式,我問:“假如你有一粒種子,你想成為什麼植物?”並由學生自己來扮演自己喜歡的植物,並用肢體語言展示植物由一粒種子到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然後在我的描述下,再用肢體語言表達植物一天的生活情況,充分地瞭解植物。讓學生站在植物的角度去想象,展開聯想,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既有音樂也有我的語言描述提示,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教室裡變成了植物的海洋,學生的情緒高漲,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激發,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遊戲四:想一想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

於是我設計提問:“小朋友想一想太空上的植物又長什麼樣子呢?”我先跟學生講解地球上的環境與太空上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進而說明地球上的植物與太空裡的植物也很不一樣。引導學生大膽地根據地球上植物的特點來想象奇特的太空植物,讓學生從植物的枝、葉、莖、花等方面進行大膽改變。許多學生給太空的植物加上了手和腳,還有五官,也有的學生給植物穿上了花衣服,總之小朋友的想法豐富多彩,千奇百怪,讓學生都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然後我讓學生欣賞同齡學生作品,並由他們說說這些作品的優點和缺點在哪兒?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在學生的觀察比較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想象的方法,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為下面的創作作鋪墊,解決了本課的難點。

遊戲五:做一做

前面看了植物,說了植物,也演了植物,還想了植物,學生有強烈的創作慾望。我設計了“做一做”這一環節,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激發學生自由選擇課前準備的多種材料,通過繪畫、剪紙或造型表現等形式來表現作品的慾望,在這裡,課前準備活動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將黑板設計成太空,一個個星球就是學生作品展示的地方。教師在作業引導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作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提示,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這樣體現了教材的思想,體現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最後,小朋友順利到達太空,在太空上盡情玩耍。

五課堂小結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趣無窮”的效果,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做了什麼?你快樂嗎?”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接著讓學生自己把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得棒?再讓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六、教學體會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以興趣匯入,引導學生把植物當作朋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想象創造,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好。我堅信: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