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牧童說課稿

說課稿5.9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牧童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牧童說課稿

牧童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牧童》。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詩,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豐富學生的語言,發展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今天我將以淺薄而又真誠的見解,談談我對《牧童》這一課的教學構想。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預期和反思"這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本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牧童》是唐代詩人呂岩所作,呂岩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草場、月夜、笛聲、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全詩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現了牧童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目標和學生的學情,以及古詩教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熟讀並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

2、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閒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感受中華語言的精妙。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詩通俗易懂,所以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閒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同時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對詩歌背後蘊含的詩人情感還不能深刻地體會到。雖然本節課學生只能經過二十分鐘的預習,而且手中無任何工具書,但因為本詩字面上的意思比較淺顯,所以在課上,我淡化了對詩意的講解,直指重難點。從今天的課堂來看,學生抓關鍵詞語的能力還不夠,品詞析句能力也有些欠缺。

三、說教法和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重點運用"情景教學法"、"設景想象教學法",藉助多媒體課件與音樂來創設學生樂於接受,能走進其間的意境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此外,我還採用了"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進行教學,在下面的教學過程中將作詳細闡述。

四、說教學過程

我主要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音樂引入,走進《牧童》

課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悠揚的笛子獨奏《小放牛》,讓學生欣賞。隨後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並由以前學過的古詩《所見》引出課題《牧童》,並板書。

這樣的安排,簡潔明快,不但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又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一種笛聲所特有的美感,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三讀古詩,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詩只有用心朗誦,才能彰顯它獨特的韻味。在此,我採用了"誦讀法",設計了三"讀"環節:

1、一讀字正腔圓

學生初讀本首詩時,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重點讀寫 "蓑"字,突破讀寫的難點。

2、二讀抑揚頓挫

在學生讀準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詩歌更講究節奏,讀詩要讀出它的抑揚頓挫,讀出它的變化,才能讀出它的美。

3、三讀詩中意境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練讀,學生大多已能熟讀古詩,並初步感知古詩大意。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讀——品讀古詩。我鼓勵學生,不僅要讀懂詩意,還要想象畫面。

"三"讀古詩環節,我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的主體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讀,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讀出層次,讀出詩韻,讀出詩情。

(三)抓重點詞,悟詩中情

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抓住重點詞語感悟詩中情境。

1、抓住"鋪",想象畫面;品味"弄",感受情趣;想象"臥",感悟形象

廣闊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揚的笛聲使人心動,美麗的月夜讓人陶醉。詩中一個"橫"字、一個"弄"字、一個"臥"字,更是充滿了隨性、自然。在品讀第一二句詩時,我抓住一個"鋪"字,引導學生感受原野的碧綠、茂盛,有一個學生感受到草原的平坦,可以說是超出我預期的課堂生成的意外之喜;聚焦一個"弄"字,引導學生聯絡自己學習樂器的經歷換位思考,感受牧童弄笛的輕鬆、自在;品味數詞"六七裡""三四聲",感受原野的遼闊和笛聲的悠長。學生在品味這些關鍵詞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意趣,用心靈捕捉了詩的意象和境界,慢慢地將古詩讀胖讀厚了。在這個環節中,我還通過對字詞的品析,自然無痕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而通過聲情並茂地朗讀,又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感悟意境和感情朗讀可謂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第三四句詩意思比較淺顯,加上配有課文插圖,學生感悟畫面不是難點。我從"臥"字切入,引導學生思考:牧童會怎麼臥?他為什麼不脫蓑衣就"臥"?這樣,牧童悠然自得、自由隨意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以上的教學設計,我避免了古詩教學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講串問。通過抓住重點字詞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處,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2、跳出這首詩,以一帶三,感受"牧童"情懷。

站在一首詩的角度,看中國人的"牧童"情結,顯得比較單薄。怎樣把詩讀透讀厚,我選擇了拓展閱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一共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拓展性閱讀:

第一方面:是學習詩的前兩句"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之後,第一次引入棲蟾《牧童》中的前四句,同樣感受牧童所在環境的美好和那份自在;——這次讀是以主帶次地讀。

第二方面:學習"笛弄晚風三四聲"時,為了理解"笛弄"的內在含義,我補充了雷震 《村晚》中的"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讓學生感受到牧童吹笛的自得其樂;在學習了"不脫蓑衣臥月明"以後,再次補充棲蟾的詩句,讓學生感受"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的牧童"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的自由灑脫——這是詩間互補地讀。

第三方面:最後完整地呈現棲蟾的《牧童》,雷震的 《村晚》和課前提到的袁枚的《所見》,學生通過誦讀積累同題材的古詩。——這是將詩揉合在了一起,以點帶面地讀。

這些詩句的拓展性閱讀不是平行式的,更不是簡單的疊加式的,而是通過以主帶次,以點帶面的形式實現了詩句、詩意、詩境等方面的比照,從而達到了古詩間的'互識、互補與互證的目的。

(四)、探詩中人,品別樣情。

讀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即詩人的思想體現。這對學生而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自然,也是學習詩詞的難點之處。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引入詩人呂岩的資料,先由八仙過海的傳說,激發學生對詩人的興趣,然後由詩人的生活背景和個人境遇,體會詩人對自由、悠閒的田園生活的嚮往。我本來還預設將中國古詩詞中的牧童情結作一點提示,因為時間關係,這個環節就省略了。

五、說板書設計

牧 童

鋪 自由

弄 自在 文化

臥 悠閒

我的板書簡潔明快,一目瞭然。"自由自在、悠閒"二詞彰顯了詩人的內心情感,是教學內容的精華體現,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睛之筆。最後想稍微挖掘一下古詩背後的深意,因為時間關係,只點到為止,未完成既定板書設計。

六、說預期效果和教後反思

課前,我預期的效果是學生能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熟練背誦;深入理解文字,與關鍵字詞對話,想象其中的畫面,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閒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從今天的課堂表現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能入情入境地讀詩,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畫面,有部分學生能創造性地表達。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有明顯提升。經過多遍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應該已能脫離文字背誦古詩了,但是因為課前估計不足,對課堂的節奏把握不夠精準,致使檢查背誦這個環節沒有在課堂上展示出來。

牧童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等朗讀方法感悟人物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畫家的虛心,學習牧童的勇敢

教學重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體會牧童的勇敢和畫家的虛心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準備:

1、課件

2、佈置學生查詢戴嵩和一些著名畫家相關的資料。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激起興趣,複習匯入

1、導語: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新朋友,他們是誰呢

師板書課題

2、做填空練習,戴嵩是一個 。

創設輕鬆的學習氛圍,在複習舊知中匯入

二、朗讀感悟,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三、四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裡知道戴嵩是一名著名的畫家[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默讀中思考問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學生彙報。

3、課件出示《歸牧圖》、《乳牛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一…就…”誇戴嵩的畫。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讀了讓人覺得畫家確實畫得好。

5、觀看圖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體會戴嵩的畫技高超。

6、請你也學著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抓住重點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說話,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成為學習的`主體]

7、學生自由讀,商人和教書先生的話。

8、指名分角色讀體會誇讚人的語氣、神態、動作,並由此拓展: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又會怎麼誇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鼓勵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風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請一位學生扮演牧童,再現當時的場面。

2、師指導看圖中圍觀人的表情,想一想圍觀的人會怎麼想[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發揮學生的想象,啟發學生的思維,豐富課文內容,將練習說話和理解課文內容聯絡在一起]

3、戴嵩會怎麼做呢師生分角色對話,對話前提學生請注意畫家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說話的語氣

4、請同桌兩個人一人當戴嵩,一個當牧童,讀一讀他們的對話。

5、指名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從“擠、喊”體會牧童的誠實、勇敢,從“和藹、很願意、慚愧、拱手等詞體會戴嵩的謙虛。通過夥伴之間的互學互評,加強情感的交流和知識的遷移

6、聽了牧童的解釋,戴嵩又會怎麼做出示《鬥牛圖》

三評價畫家和牧童。

1、你想對課文中的人物說些什麼課件出示小詞典[結合感悟,表達自己的看法,流露真情實感,練習說話]

2、師總結。

三、拓展延伸

1、“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

2、欣賞名畫課件出示名畫。在欣賞名畫中,陶冶學生美的情操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課外蒐集其它畫家的故事。

牧童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風格的江蘇民歌,4/4拍。歌曲的節奏舒展,旋律優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雲、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閒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給人一種完滿的.審美感受。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結合本校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為:

1.學唱歌曲《牧童》,能自然熟練地演唱。

2.通過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能正確、熟練地演唱歌曲《牧童》。

教學難點:編創動作表現歌曲。

養成教育訓練點:集中注意力,喜歡音樂,樂於表現。

教學準備:電腦、音響、媒體音樂素材等。

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確定

《標準》中還指出:“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身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因此,本節課主要採用圖片展示、錄音範唱、教師示範歌舞、先扶後放等教學手段和看圖說話、聽範唱、模唱、編創動作表演等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複習已學歌曲。

老師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放牛歌》,學生同步邊唱邊表演,老師與學生共舞。

(二)新課學習:

揭示課題,幫助學生理解課題。

牧童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畫家和牧童》是國小語文第四冊教材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高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戴嵩身為著名畫家,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課文以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實事求是和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於發展學生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好課例。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的活動物件是二年級的國小生,他們活潑好動,善於模仿,表現欲強,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數學生缺乏合作意識,不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合作學習中往往充當聽眾,這就需要教師參與小組學習,並及時加以引導,使之全面、有效地學習的全過程。

三、說目標

由於學生生理,心理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確定了不同的階段目標,新課標要求本年段的學生要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喜歡閱讀,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

依據低年級的階段目標和學生特點,結合本課自身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從培養學生的這種綜合能力出發,我把“在讀中感悟、欣賞畫家的牧童的優秀品質”作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便是要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四、說策略

新課標倡導積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空泛的道理,而是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一讀,想一起,評一評,演一演中充分感悟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熟讀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從思想上受到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說流程

第一課時主要通過引領學生質疑課題,讓學生帶著疑問自由讀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然後引領學生再讀課文圈畫生字詞,以同桌對讀,接力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自主識字,讀通課文,在識記生字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識字的方法,用“你指我認”“我說你找”等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鞏固識字,從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提高識字效率。最後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字的結構特點,在田字格中的佔格位置,結合教師範寫遷移方法自主寫好其他字,從而達到第一課時要認識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學習目標。在學生通讀課文,瞭解大意之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著名”“謙虛”。

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著名的人,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謙虛的人?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是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做階梯,我確定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戴嵩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一)、創新板書,設問導思。

板書課題,將“畫家”二字寫得大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些,然後請學生說說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寫課題,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發表想法。

教師設疑,這樣一位有名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這是怎麼回事呢?引導學生生疑思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為體會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二)、精讀課文,探究感悟。

1、課標要求低年級的學生要學會默讀,因此,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為什麼向牧童道謝?訓練學生默讀邊讀邊思考的能力。

2、再讀課文,想想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麼?然後與組內的同學交流,遇到不同看法可以議一議。(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相互學習,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參與討論,傾聽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

3、彙報交流學習體會。

課標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為此,在學生彙報交流時,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重點作以點撥:

(1)、在讀人們稱讚的話時,教師可適時範讀,引導仿讀,賽讀,表演讀,在這多種形式的讀中,我將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相互評價的方法,互相鼓勵,互相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然後結合插圖引導想像,在場的其他人還可能怎樣稱讚?從而理解“紛紛稱讚”。(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要學生動用感官,發揮想象,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

(2)、在學生彙報牧童擠進人群指錯的語句時,可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人們聽了如同炸雷的聲音後會說些什麼?假如你是畫家,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假如你是牧童,你會指出畫的錯誤嗎?為什麼?(課標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因此,我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充分對話,換位思考,從而體會畫家的虛心,牧童的勇敢。)

(3)、在戴嵩虛心接受指正時,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感情朗讀,讀中感悟戴嵩的虛心。

4、對比感悟,體會品質。

從年齡、地位、生活、品質進行對比。(這樣設計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戴嵩和牧童雖然年齡、地位相差懸殊,但他們的品質卻是同樣優秀,藉機追問:一大一小書寫課題合適嗎?)

(三)、發展語言,昇華情感。

學了課文,聯絡自己,你想對誰說什麼?(這一開放性問題,可再次撥動孩子們心靈的琴絃,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情感得到昇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四)、拓展延伸

(1)課後“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有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交流課前資料。欣賞了徐悲鴻畫的馬,試著為他的畫配上幾句話。(這樣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自由寫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張揚,增加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2)開一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課外收集能說明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學習的故事,讀後交流,

六、說板書

板書是教師備課過程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資訊的視覺渠道。因此,我先一大一小板書課題,意在突出大畫家、小牧童,在體會二人品質後改寫課題,意在深刻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品質同樣優秀,整個板書既表達了文字的內涵,又簡潔凝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牧童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唐代詩人呂岩的詩《牧童》。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教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5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本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為專題展開,《牧童》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全詩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達了牧童那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2、學情分析:

那麼,五年級學生對這首詩是一個怎樣的認知情況?這首詩對他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麼呢?他們又想以怎樣的方式來學習這首詩呢?

為了瞭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我在課前對學生做了這樣的調查:

1、你會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麼?

2、你認為學習這首詩的時候需要進行單獨的識字學習嗎?

3、你會背這首詩麼?

4、你能大概說出這首詩的意思嗎?

5、你能從詩中體會到詩人的情感嗎?

調查中我發現:80%的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95%的學生認為不需要進行單獨的識字學習,70%的學生會背這首詩,能大概說出這首詩意思的佔30%,能從詩中體會到詩人情感的只有極少數。

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課程標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

2、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生活狀態的嚮往。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閒自在、安然自樂生活狀態的嚮往。

三、說教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所以教學本首詩,我準備採用“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法”、“情景教學法”、“設景想象教學法”來展開教學。同時藉助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情境,體現“快樂讀美文,輕鬆學古詩”的教學理念,並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過程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一)欣賞音樂,走進《牧童》。

課前,我先播放一首歡快的《田園之歌》讓學生欣賞,並這樣引導:是呀,美妙的音樂能帶給人愉快的心情。其實,能帶給人快樂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我就感到很快樂,看到同學們端正的坐姿,甜美的微笑,我也很快樂。說說看,什麼事使你感到快樂?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學生情趣高漲時,我順勢匯入: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快樂的心情走進唐代詩人呂岩的詩——《牧童》。

這樣,讓教學在師生對話中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品讀古詩,讀出味道。

詩詞的美妙在於誦讀。在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我分這樣三個層次進行:

1、讀正確。

首先,我讓學生初讀整首詩,重點認讀:“鋪”、“蓑”、“臥”並指導寫法。

2、讀出節奏。

初讀後,我告訴學生詩句本身就含有很強的音樂感,這就要求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3、讀出內涵。

在學生讀出節奏的基礎上,我這樣引導:詩詞言情,詩詞言志,詩詞很多時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畫。我想知道,你從這首詩中讀出了什麼?

(1)讀出詩中所蘊含的畫面。

學生可能會說:我讀出了詩中所蘊含的畫面。我彷彿看到了草地、牧童、蓑衣、月光等,接著我引導學生想象景物的顏色和姿態,學生可能會說。

如此,學生從單個詞語入手,經過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詩中的景、人、物變得鮮明生動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連詞成句,說出整首詩的意思,體現了學習的梯級,為下面的古詩理解降低了難度。

(2)讀出詩人愉快的心情

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我追問,這是一個怎樣的牧童?你能讀出詩人什麼心情?學生都能說出這是一個快樂,悠閒的小牧童。(板書:快樂悠閒)那麼,你是怎麼體會到作者愉快心情的呢?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牧童的快樂與悠閒呢?讓學生品讀詩句,從而發現景物描寫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原來,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我適時適度的引導學生高興地誦讀這首詩。

這個環節我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從而解決教學重點。

(三)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我以“你從詩的什麼地方看到了這樣快樂悠閒的牧童?”一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引導。

預設一:抓住“鋪”想象畫面,品味“弄”感受情趣。

當學生說:從“笛弄晚風三四聲”中看到了一個快樂的牧童時,我追問:是誰在吹笛子?在什麼地方吹?此時,我適時播放音樂《牧笛笛子》,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真切地體會到了一個“弄”字所蘊含的情趣。

接著,我運用畫面再現情境,讓學生感受牧場的遼闊,並對學生進行語言概括能力的訓練:同學們,此刻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中的哪一個詞給了你這種平緩舒服的感覺?以此引領學生感受“鋪”字用詞的精妙。

“只有入境,才能悟情。”本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運用畫面與音樂再現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

預設二:想象“臥月明”,感悟詩中情。

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從“不脫蓑衣臥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樂與悠閒。我先出示課件:《牧童休憩圖》給學生以感官上的體驗,再引領學生回到詩句中,讓學生找一找哪個詞更能體現牧童的無拘無束?

學生很快找到:“不脫、臥”這兩個詞。接著我引導學生體會:他為什麼不脫蓑衣?他躺在一個怎樣的地方?怎樣躺?把“臥”換成“坐”或者“立”,行嗎?這樣,學生在交流中、反覆品讀中感悟到了牧童的無憂無慮與天真爛漫。

這樣,抓住重點字詞品讀品味,避免了古詩教學逐字逐句的串講串問,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從而真正學有所獲。

接著,我挖掘教材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躺在柔柔的草地上,聞著青草的芳香,望著天上的明月,享受著晚風的撫摸。此時此刻,假如你是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在美妙的遐想中,學生融入詩境,走進牧童的內心世界,由此抒發情懷,發表見解。此時,學生化牧童為自己,化自己為牧童,與詩中人產生了情感的共鳴。

(四)探作者心,窺別樣情。

讀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這對學生而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為了很好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這樣引導:同學們,快樂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僅令牧童陶醉,令我們大家陶醉,也令詩人呂岩陶醉。其實,呂岩喜歡牧童,還有另外的原因呢。此時我出示詩人呂岩的資料。

讓學生了解到了詩人嚮往遠離喧囂、悠閒自樂生活的原因後,我創設意境,學生配樂吟誦古詩。與詩人展開心靈的對話。

這不僅是教學回歸到古詩的本體,更是學生情感的迴歸與昇華。進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拓展延伸,背誦積累。

學習古詩,就是要讓學生在欣賞古詩的同時愛上古詩,所以在學生“意猶未盡情猶未止”時,我出示了一組以“兒童生活”為體裁的詩句讓學生賞析。

牧童說課稿6

 【說教材】

本課是二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結合時節,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認真讀這篇課文,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9個字,會寫9個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調動學生主動去觀察、發現。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積累詞語,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投身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養成主動觀察發現的習慣。

 【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能夠在遠教資源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說教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為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二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學習、積累,已掌握了不少識字方法,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並結合生活實際自主識字,在課件裡直觀的書寫演示和設計精巧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識字任務。

2、情景教學法

美麗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讓學生能感受到這春天的美好,在教學時,採用優美語言,為學生創設一個春天的場景,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讓學生欣賞各種春天美麗的畫面,體會春光的美好,再用優美歡快的歌曲幫助學生體會課文內容,把音樂美與語言文字美圖畫美融合於一體,讓學生在美景中賞讀課文。

 【說學法】

朗讀感悟法

閱讀能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淡化教師的講,讓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合作讀、賞讀等多種形式來理解感悟課文是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說過程】

(一)創設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不竭動力。上課開始我是這樣匯入的:冬天過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孩子們想去找她嗎?這時媒體出示動畫的圖片,用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學生的注意。看後我讓學生練習用我看到了什麼來說一句完整的話。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裡?孩子們我們一起唱這首歌吧!

這時候的孩子們,已經被那精美的畫面深深吸引,已經被那歡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都想一起去尋找春天,很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這時我在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找春天。

(二)整體感知

自主學習,能發掘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全面成長。在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覺得難讀的`字做上符號。再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換偏旁、熟字變形、找規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如:猜謎語、編兒歌、比動作、引用同學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進行識記。運用媒體對生字進行直觀的教學,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在他們的朗讀中對於難讀準字音的利用媒體進行一一範讀,這樣學生就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識字任務。對於寫字,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寫字要領,我充分發揮學

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獨立完成寫字任務,通過媒體演示難寫的字:這樣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加深學生的印象,正確書寫生字。在不知不覺的教學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感受領悟

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孩子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並讓孩子抓住“脫”“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悅,興奮的心情,再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用媒體資源出示相關段落,我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看圖,並讓學生圖文結合想為什麼把小草說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樣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學生再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比賽讀。並要求生仔細聽,認真評,這樣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和學生的自主學生已經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著我說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說“高興、愉快、興奮”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媒體出示)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通過播放春天景色的錄影我介紹錄象資料,生閉目想象。,在悠揚的樂曲中,在美麗的畫面中,在老師的激情匯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四)課內延伸

在這個環節中,我激趣匯入:春天的景色美不勝收,音樂中的春天充滿幻想,孩子們朗讀中的春天猶在眼前,孩子們把自己眼裡的春天畫下來吧。讓學生動手畫,畫好後讓生上講臺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鍛鍊。課內課外的春天場景達地到了有機的整合。孩子們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昇華。

六、說板書、練習。

本課的板書採用了簡筆畫的設計,把孩子們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現,充分給學生以美的體驗。在讀課文以後,讓孩子們來進行補充、添畫,這樣的板書,既歸納本課的重點,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展現自我的機會。

練習是讓學生在“手抄本”上選擇本課裡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進行摘抄,再寫一兩句讚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於有意識的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擴充套件課內學習的內容。

 【教學反思】

教學《找春天》,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高漲的熱情。這裡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成功感,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注重情境的創設、興趣的誘發,給學生營造寬鬆的氛圍,採用平等對話,個性閱讀,並讓學生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以致生活走進了語文,語文走向了生活。

過程設計二:

下面我就結合我用autowhere製作的課件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悟春天。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物件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的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

上課伊始,我是這樣匯入的:春天剛剛到來的時候,腳步輕輕,若隱若現,羞羞答答,躲躲藏藏,這時課件出示動畫的圖片,用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學生的注意。(點選畫面,出現動畫)我們必須留心觀察,才會發現春天的腳步。而我們,總會抑制不住內心的歡喜,睜大雙眼,敞開心扉,去尋找春天。板書:找。課文中有幾個孩子,衝出家門,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尋找春天吧!這時候的孩子們,已經被那精美的畫面深深吸引,再加上教師語言的引導,個個躍躍欲試,也想一起去找春天,很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這時教師再把板書補充完整,讓學生齊讀課題:找春天。

(二)初讀課文、認寫生字。

在這個環節,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覺得難讀的字做個記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大螢幕出現生字,(點擊出現生字畫面),讓學生邊認讀邊交流識字方法,可以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識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換偏旁、熟字變形、找規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如:猜謎語、編兒歌、比動作、引用同學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進行識記。運用課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隨著孩子

們大聲的朗讀,一個個生字完整的出現,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自主的尋找出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在學完生字以後怎樣能讓學生輕鬆愉快的鞏固生字呢,這時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來幫助學生輕鬆的解決這個問題。一隻只忙碌可愛的小蜜蜂,要到花園去採蜜,可是今天的採蜜要聰明的小蜜蜂才會有收穫,利用奧斯韋爾製作的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們利用滑鼠把一隻只小蜜蜂拖到花上,如果找對了和小蜜蜂身上的詞語相對應拼音的花朵,小蜜蜂就會快樂的開始採蜜。如果找錯了,小蜜蜂只好又飛回到原處。這樣不僅加強了演示的直觀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完成識字任務。

至於寫字,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寫字要領,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獨立完成寫(cn-teacher.com)字任務,教師只作點撥、指導。通過課件出示難寫的字:遙、搖。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加深學生的印象,正確書寫生字。在不知不覺的教學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賞讀感悟,體會感情。

在這個環節中,重點指導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如:齊讀,自由讀,小組討論讀等,讓學生談談你感受到“我們幾個孩子”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從“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個句子中又體會到什麼?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又是什麼樣的?在小組中把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畫下來或寫下來。最後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聽。

帶著欣喜的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通過播放春天景色的錄影,(點擊出現視訊畫面),在悠揚的樂曲中,在美麗的畫面中,出現找到春天的情景,配樂朗誦: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都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裡,像眼睛,還眨呀眨的。

這是怎樣的一幅山花爛漫,百鳥爭鳴的美景啊,春天悄悄來到了,小朋友們留心觀察,發現了春天的蹤跡,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春天其實就在小朋友們的眼睛裡。(點擊出現音樂畫面)通過歡快優美的兒童歌曲《春天在哪裡》讓孩子們跟著唱,跟著跳,盡情展示自己快樂的心情。整個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熱烈。(點擊出現課文畫面)在這種心情下,再讓學生朗讀全文,把朗讀、理解、感悟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由、充分的讀,在讀中感悟春光的美好,體驗大自然的情趣,表達對春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整篇課文的教學,我儘量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音樂的美,圖畫的美,讓學生體會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幫助學生較好的感悟課文的內容。

六、說板書、練習。

本課的板書採用了簡筆畫的設計,把孩子們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現,給學生描繪出一幅春天美麗的景色,充分給學生以美的體驗。在讀課文以後,讓孩子們來進行補充、添畫,這樣的板書,既歸納本課的重點,同時起到引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展現自我的機會。

練習是讓學生在“採蜜本”上選擇本課裡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進行摘抄,再寫一兩句讚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於有意識的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擴充套件課內學習的內容。

牧童說課稿7

一、說教材

《牧童》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詩,本單元以“童真童趣”為主題,本首詩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表現出牧童心靈的自由自在,無牽無掛,自然放鬆。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充滿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與追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牧童、蓑衣、鋪”等生字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默寫古詩。

3、通過看註釋、圈點批註、想畫面等方法,理解詩意,並會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

4、通過古詩的學習,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與快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為了能順利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是:通讀古詩,再通過看註釋、圈點批註、想畫面等方法,理解詩意。

難點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與快樂,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說學情:五年級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基本能借助註釋、工具書、看圖想畫面等方法讀懂古詩大意,但是,他們對古詩背後蘊含詩人的情感還不能深刻體會,此時,教師就應適時點撥引導。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曾經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突出重點,攻破難點,解決疑點,再結合本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例如:初讀古詩時,我讓學生充分的把古詩讀幾遍,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古詩,通過個別讀、齊讀、對讀等方法讀出層次美,讀出情感。其次我還運用了圈點批註法、點撥引導法,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

學法: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可是學生獲得知識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圈點批註,運用圈點批註法閱讀文章。可以在圈點中積累詞語,在批註中感知語言,感知作家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這樣課堂就會有了語文味。學生運用圈點批註法,就如擁有了學習語文的一把鑰匙。例如:在初讀古詩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邊讀邊用斜線畫出古詩的節奏,用圓圈畫出不認識的字詞,然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力求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次教會學生合作交流,學生在初讀古詩的基礎上,邊讀邊勾畫出重點詞句,並在旁邊處寫上自己的感受,就疑難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以求明確,解決疑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總結規律。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敢於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我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環節我藉助多媒體回憶童年生活的情景,從而引入古代兒童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會把學生帶入文字。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環節我讓學生充分的把古詩讀幾遍,學會圈點勾畫,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組內互相學習,重點理解“蓑衣、鋪”字,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藉助一些圖片幫學生理解詞語,指導學生讀通古詩,讀出節奏。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3、研讀古詩,深入思考

閱讀教學正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鼓勵學生,不僅要讀通古詩,還要想象畫面讀懂詩意,結合學法指導,重點採用朗讀,圈點批註、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導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主要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1)、出示自學任務。

(2)、學生自己對照任務自讀自悟,期間自己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

(3)、小組的同學一起交流自己想法,我作為引導者,適時抓住學生交流的精彩詞句、語段談體會,談作者用詞的好處。

例如:抓住“鋪”想象畫面,品讀“弄”感受情趣,想象“臥”感悟形象。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我還鼓勵全班同學敢於大膽對個別同學的發言做出合理的評價,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品讀中積累語文,在合作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4、拓展延伸,讀懂詩人

(1)、學習古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也就是詩人的思想體現,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本環節我引入詩人的背景資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體會詩人對自由、悠閒的田園生活的嚮往,之後我還出示了幾首古代兒童詩,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學生通過讀,突出單元主題。

(2)、一節好課的結束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針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佈置讓學生課後蒐集更多的兒童詩去讀一讀(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閱讀量。又達到了課內外知識相連線目的)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課堂的濃縮,本節課我主要抓住學生對牧童的評價語言和作者情感表達的概括進行板書,這樣結構清楚,層析分明,力求達到簡潔明瞭,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反思:

以上就是我預設的一堂課,本節課我主要是打破了古詩教學中逐詞逐句的串講串問,通過想象畫面,抓關鍵詞,品精妙處,進一步想突出語文味,不過課堂是生成的過程,課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跟預設有偏差的問題,但我會努力根據課堂生成的機智去隨時調整、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牧童說課稿8

【教材】

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本

【課題】

四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可愛的童年》

【課時】

第一課時

【教材內容】

欣賞《牧童短笛》(新授)

拓展《民族樂器——笛子》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由著名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一首鋼琴小品,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呼應,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國民間樂器——笛子的特色,從而向聽眾展示了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彷彿使人們看到了江南水鄉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著牧笛。樂曲分為三段,第一段的主題輕快活潑,像牧童天真的笛聲,迴響在翠綠的田野上;第二段用民間的舞曲處理,與牧童的笛聲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彷彿聽見了放牛娃們歡樂的笑聲;第三段是笛聲的“再現”,與第一段形成呼應。這種典型的歐洲的曲式結構借鑑,生動自然,毫無雕琢之感。與“笛聲”相應的另一聲部有機地處理,是歐洲“復調技法”在中國作品中最成功的範例。

【教學目標】

1、在欣賞樂曲《牧童短笛》的過程中,感受樂曲兩種不同的速度與情緒,體驗優美流暢的旋律所描繪的如詩如畫般的童年生活和意境。

2、運用聆聽、對比的方法,感受音樂主題所表達的不同情緒、情景,抒發的不同情感。

3、瞭解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的.生平,能哼唱樂曲《牧童短笛》的主題旋律,並能用肢體表演的形式,表現樂曲不同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正確感知樂曲兩種不同的速度與情緒,瞭解作曲家賀綠汀的生平。

2、教學難點:學會哼唱樂曲的兩個主題的旋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卡片等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律動《我們大家跳起來》

2、師生問好

二、鞏固與鋪墊

設計意圖: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單元詩《可愛的童年》

1、匯入:我們的童年多幸福,我們的童年多愉快,讓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跟著音樂朗誦《可愛的童年》。

2、方法與過程

A、介紹作者:賀綠汀

匯入: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白鬍子老爺爺給大家認識。

1、請同學們來介紹。

2、教師補充。

賀綠汀(1903~1999)是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家。他創作了很多作品,作品體裁多樣,在中國有重大影響。他共創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鋼琴曲,6首管絃樂曲,10多部電影音樂,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欣賞慾望。

三.欣賞與感受

1、初聽:感受樂曲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

匯入: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由賀綠汀創作的樂曲《牧童短笛》。聽一聽,想一想樂曲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

2、選一選:哪一幅畫比較符合樂曲的意境?

3、說一說:樂曲的演奏形式。

4、談一談:對樂句的感受。樂曲模仿了哪一種民族樂器?

設計意圖:通過選一選、說一說、談一談,使學生初步感受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鋼琴音色的特點。

5、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當賀綠汀考入國立音專時,他還是一個在上海求學的窮學生。當時他住在一家縫紉店的主樓,夏天熱得要命,但是賀綠汀沒有被這困難嚇倒,他一邊學習,一邊創作,同時還不斷地注視著音樂界的動態。雖然賀綠汀隨時有輟學的危險,甚至這樣差條件的房子,也都會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就在這危難之際,有一天,他在學校的欄刊上看到了一則“徵集中國風格鋼琴曲”活動,是俄國作曲家兼鋼琴家齊爾品在上海舉辦的。如果誰獲優勝將能得到免費出國求學資格,並獲獎金100元,而且作品的姓名必須嚴密封鎖,任何人都不能“走後門”。得到這一訊息後,賀綠汀非常興奮。從此,他整天就泡在那間酷熱小屋裡開始了他的創作,夜以繼日的創作,使他忘了一切苦楚。有的朋友問他“你這樣認真地投入這次比賽,難道那幸福之光環真的能射到你身上?”賀綠汀非常自信的說:“我欣賞這次比賽的規則,它對任何人來說都有獲獎的機會,因此,我必須認真地對待這次比賽”。由於天氣太熱,他又住在樓的頂層,白天無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間及黎明前的那一段時間進行創作。幸福的光環真的來了,連賀綠汀自己也沒想到,《牧童短笛》榮獲這次比賽的一等獎,也是我國第一首飛向世界的鋼琴作品。從此,賀綠汀便成為國內外矚目的音樂大師,幾十年來,他一直活躍在中國的樂壇上,而這首鋼琴曲《牧童短笛》奏響了全球。

6、復聽:樂曲《牧童短笛》

提問:感受樂曲可以分成幾個部分?那幾個部分是相似的?

7、聽辨主題旋律:

A、出示主題旋律

4/43.23523532165615

2/42161216121216562165365

教師彈奏學生模唱,熟悉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通過對主題旋律的模唱,熟悉主題旋律。

8、第三次復聽音樂。

要求:聽到第一主題時模仿吹笛,聽到第二主題拍手打節奏。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聽辨旋律。

9、完成表格:

樂段速度情緒

第一樂段中速優美的

第二樂段快速歡快的

第三樂段中速優美的

三:拓展——認識笛子。

設計意圖:在上一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用各種形式幫助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樂器笛子的音色,笛子的發展。

1、匯入:為什麼賀綠汀要選擇笛子作為模仿的樂器?

2、介紹笛子的發展過程。

A、出示:ppt

B、欣賞樂曲《林中鳥》,讓學生體會笛子模仿的鳥叫的旋律。

C、欣賞影片笛子獨奏,感受笛子多變的演奏技巧。

3、小結:笛子是我們國家最早的民族樂器,希望他繼續的發揚光大。

四、情感拓展——聽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多種演奏情緒的《牧童短笛》,體會樂曲所傳達的愛國情懷。

1、匯入:讓我們一起欣賞由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2、播放媒體。

3、小結:我們的童年幸福快樂,希望同學們把握好這幸福美好的童年,多學本領,為祖國多作貢獻。

牧童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生動的兒童故畫,講述了唐代時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讚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畫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於面對錯誤,虛心謹慎,勇於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角色鮮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進行對比,在讀,議,演,評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質在.

二,學情分析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可佈置學生收集戴嵩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認識到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差距懸殊,從而為學文做好鋪墊.另外還應抓住情節上的曲折變化,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加深對內容和人物品質的深刻體驗,從而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影響和啟迪.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中畫家面對錯誤,謙虛謹慎,牧童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優秀品質.同時積累課文中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插圖展開想像,讓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積累有關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難點:結合插圖展開想像,引導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五,教學方法:

1,說教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全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和學生談話,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教學法:課堂中逐步引導學生,逐漸深入課文.

3,點拔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2,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具體學法如下:

1,勾畫學習法:勤動筆,積極讀書.

2,觀察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展開想像.

3, 探討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4,表演學習法:學生通過角色的表演,理解課文人物的優秀品質.

六,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和課文插圖.

課外收集大畫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紹,繪畫作品等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你們喜歡畫什麼呢

2,大家喜歡的東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畫家特別愛畫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欣賞他的兩幅畫吧.出示《三牛圖》和《歸牧圖》.

3,看了這兩幅畫你想說些什麼呢

4,這位技藝高超的畫家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畫家戴嵩.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關於他畫牛的故事.板書課題:《畫家和牧童》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學生齊讀.

二,比較發現,匯入新課

1,你有什麼發現 你能猜猜我為什麼這樣寫嗎

2,本領如此高超的大畫家和一個小小的牧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三,激發興趣,朗讀感悟

1,請小朋友輕輕開啟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

學生自由讀課文.

2,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畫的鬥牛圖畫錯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你從課文哪裡知道呢 請你再默讀課文,用筆劃出來.

4,學生默讀課文.

5,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A,找到了這句話的小朋友請舉手,請大家自己讀一讀,找一找,你從哪個字詞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本領.

B,如果你是一位欣賞的觀眾,看見戴嵩的畫掛出來了,你會怎麼招呼別人也來欣賞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錢人,你會怎麼說,怎麼做

C,可見,戴嵩的畫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畫也很受歡迎.你們能用朗讀來表現人們對戴嵩畫的喜愛嗎 (個別讀,評價,分組賽讀)

D,是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說一個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說得這麼好,真了不起,我們再讀這句話相信會讀的更好了.

F,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我從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知道戴嵩畫畫得很快.

1,讀一讀,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 (理解沉思片刻)

2,請我們班的小畫家也來濃墨塗抹,輕筆細描.

3,看畫:哪個地方是用濃墨塗抹來畫的,哪個地方是用輕筆細描來畫的.

4,指導朗讀:畫的方法不一樣,我們讀的也要不一樣,誰來讀讀.個別讀,齊讀)

5,你能用上"一會兒……一會兒……"來說一句話嗎

6,戴嵩的畫很快畫成了,圍觀的人是怎麼誇讚的 請大家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7,出示句子,你想學著誰的樣子誇一誇呢 自己試著讀一讀.(指生讀DD評價DD齊讀)

8,分角色朗讀並加上動作.

9,圍觀的人只有商人和教書先生在誇讚嗎

不是,還有很多人.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誇讚什麼呢

這麼多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是課文說的"紛紛誇讚".

10,正在大家紛紛誇獎之時,你聽到了什麼了 看到了什麼

人們都誇獎戴嵩的畫畫的好,可是一個小小的牧童卻大聲地說:畫錯了畫錯了,這聲音是多麼的與從不同.真像一聲炸雷,把人們驚呆了.圍觀的人聽了小牧童話,有什麼表情 請看圖,他們又會對小牧童說些什麼

11,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在想什麼呢

12,假如你是戴嵩呢 你又會在想什麼

13,真正的戴嵩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 請同桌互相讀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

誰能讀出和藹的語氣

指名讀.(學生臉帶微笑,向前稍傾做問)男,女賽讀.這說明戴嵩怎樣 (說明戴嵩很虛心,很能接受別人的見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14,牧童又是怎樣解釋的 指名讀小牧童為什麼敢指出 (因為他經常放牛,平時注意觀察,對鬥牛的情形記得清清楚楚)指導學生練讀牧童的話,讀出對話的語氣,讀出小牧童那種直率,勇敢的語氣

15,還從哪裡知道戴嵩是個虛心的人.(戴嵩連連拱手道,一般什麼情況下拱手,你能做做拱手的動作嗎 )戴嵩為什麼感到慚愧

生:因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的畫卻被一個小孩看出來是錯的,所以心裡很不好受.

師:你能聯絡上下文來理解,真好.看,慚愧兩字都有什麼旁

(豎心旁)慚愧就是心裡不好受.誰來讀好戴嵩的話 (指名讀,自由讀.)

16,小朋友喜歡這篇課文嗎 (喜歡)你想怎樣來把整篇課文讀一遍呢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願意讀戴嵩的舉手,,,,,,,,,

四,拓展

學習了課文你想對課文裡的人物說什麼呢

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想對牧童說,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學習!

生:我想對牧童說,你觀察生活真仔細.我還想對圍觀的人說,你們要向牧童學習,觀察生活,不要不懂裝懂.

生:我想對戴嵩說,戴嵩你不愧是個著名的畫家,能虛心地聽取小牧童的意見,我相信你能畫出更好的畫的.

師:除了課文裡的人物,你還想對誰說

生:我還想對所有的畫家說,你們都要認真觀察才能畫出更好的畫.

生:我想對我們班的同學說,我們都應該向牧童學習,敢於指出不足.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知道了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能虛心地聽取牧童的意見,小牧童敢地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真大膽.

牧童說課稿10

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花城版《走進音樂世界》第七冊第三單元的《牧童之歌》一課。本單元以放牧歌謠為主題,安排《牧童之歌》、《牧童》、《牧羊姑娘》和《牧羊女》等四首背景都不一樣的歌曲進行學習。本課我將安排學習《牧童之歌》,並借鑑鋼琴版的《牧童之歌》帶孩子們完整地演繹歌曲。

教材簡介、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牧童之歌》(新疆哈薩克族民歌)是一首四句體歌曲,一字一音,第二句的大跳音程體現了哈薩克族民歌的呼喚式音調特徵,三、四句級進音節較多,與一、二樂句形成鮮明的對比。作曲家巧妙地將生動活潑的節奏與濃郁的哈薩克民歌音調結合,生動刻畫了哈薩克兒童天真活潑、勇敢豪放的性格特色。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我制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用飽滿的情緒、自然好聽的聲音自信演唱(背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節奏特點,體驗樂曲的分句;

2、能在歌曲的聽唱及律動中感受哈薩克歌舞的特點,並對哈薩克音樂感興趣;

3、通過合作探究,學會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演繹歌曲。

感受哈薩克音樂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對哈薩克音樂的興趣。是我將確定的本課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於唱準歌曲中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能夠用多種方式、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

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

許多美學家認為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對於兒童來說,音樂情感能誘發其天然的審美衝擊與興趣,為了使兒童在充分地體驗中既受到情感地薰陶,又獲得技能的領悟,我在本堂課中,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與創造體驗,努力構建一個寬鬆、民主、愉快、合作的真情空間。

教學總體思路和安排

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將教學過程安排為四個模組:

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合作學習、鼓勵表現

1、創設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讓孩子們踏著已學過的新疆維吾爾歌曲《我們的學校亞克西》走進音樂課堂。隨後,我運用談話法提問:1、剛剛聽到的歌曲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地區哪個民族的?2、新疆還有哪些民族?有誰瞭解哈薩克族?

播放視訊(伴奏音樂為“牧童之歌”的旋律)帶領孩子們走進哈薩克族。學生看畫面、聽音響,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了他們想象的空間。他們就此談對視訊中風景及風土人情感興趣的內容並發表感想。為下面新課學習作好了“情境”引導。

2、引導探索

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在老師的帶領下,以組為單位學習哈薩克族基本舞步:動肩、跑馬步、墊步,加入《牧童之歌》範唱音樂。學生在學習動作的同時,再次熟悉了歌曲旋律。通過這種開放式的探索,不僅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的體驗更進一步,而且激發了學生對哈薩克族歌舞的熱愛之情。充分發掘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合作學習

我讓學生分小組自學歌曲。讓他們選擇自已喜歡的方式,自已喜歡的一兩個樂句進行學習,真正實現學生自主。然後請學生用自已學習的方法來教大家,這時我給予積極的評價、指導。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已教,讓每個同學都有自信心,讓每位同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隨後,我看時機抓住歌曲中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讓全班學生對比並進行拍擊。至此,本課中的難點得以解決。我再進一步抓住全曲中的靈魂句,“唱上一首歌呀,心花開放。”進行渲染。讓孩子們感受牧童在放牧勞動時的歡快、愜意的心情。這一環節設計中,教師參與其中,真正起到夥伴、引導、組織的作用。

4、鼓勵表現

欣賞老師彈奏的鋼琴版《牧童之歌》,學生思考與歌曲《牧童之歌》的聯絡。隨後,讓學生分組討論,除了用鋼琴,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現歌曲意境?這時,學生會想到打擊樂器、舞蹈、口風琴等各種不同的方法。我趁機讓他們成為小指揮家、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器樂家的身份來展示自己的風采。

這個環節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學生的角色扮演,儘可能營造逼真的學習情景。組織學生通過合作來表現歌曲形象。至此,學生大腦被啟用,情緒自然被積極調動。師生一起跟音樂表演,將課堂推向高潮,讓每個孩子都享受表演音樂和創編音樂所帶來的成功感和愉悅感。

牧童說課稿11

說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牧童之歌,讓同學體會歌曲的自在、歡樂情緒。

2、能有感情的輕鬆、自然的演唱歌曲。

說教學重點:

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充沛發揮同學的想象力和發明力

說教學難點:

同學根據音樂旋律創設有關情景

說教學準備:

鋼琴、圖片(牧童、小羊、白雲、鮮花、綠草……)

說教學過程:

一、 同學聽音樂做自身喜歡的動作進教室

音樂採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二、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小眼睛,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音樂起(背景音樂採用歌曲主旋律)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白雲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著羊鞭、身背牧笛的小孩兒趕著一群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了鮮嫩的青草,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精精有味地吃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牧笛吹起來,聽,的笛聲傳來了……)

三、 指名同學回答

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麼樣兒的地方?你彷彿看見了什麼?生答:……

四、 請同學貼出畫面

1.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畫出來吧

2.點題:師——猜猜看,小羊兒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麼意思?

貼出牧童、出示課題

五、 兒歌——(在主旋律音樂聲中完成)

1、師: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由想起了一首兒歌,你聽……(配樂兒歌聲起)

2、聽錄音範讀兒歌

3、教師聽錄音伴奏按節奏範讀

4、變換形式讀兒歌

師:你們自身讀一讀吧——自由讀、同學發現問題、同學解決問題

按節奏齊讀、分男女生讀、

師:誰來想個方法使兒歌讀得更好聽呢 ——同學設計伴奏型、

5、師:同桌的同學做打花巴掌的遊戲

按節奏讀一讀兒歌

六、 歌曲

1、聽琴哼唱旋律

師:看到你們玩得這麼開心,小牧童又高興的唱起了歌兒

聽音樂範唱

2、同學設計不同的單音哼唱旋律

師:小牧童說呀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先想一個單音來哼一哼這段音樂——同學設計

3、聽琴學唱

師:你覺得有什麼唱不好的地方嗎?

引導同學發現問題、指名同學解決問題或聽範唱後再解決

4、同學齊唱

師:你認為應該是什麼樣的`心情來演唱第三段?當小羊兒吃的飽飽的回家去時,它們的聲音會離我們越來越——(生:遠),那我們唱的聲音就要越來越——(生:弱或小)

5、聽教師範唱

師:這麼優美的歌曲,老師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6、接龍唱

師:你們來當小牧童吧,老師來跟你們開火車唱

7、加入襯詞——咩……

師:小羊兒聽見你們這麼動聽的歌聲,它們也想加入你們的演唱呢,誰能把小羊兒的聲音配進來

8、除了放牧小羊兒外,小牧童還放牧什麼呢?

同學設計創作並演唱(放牧小牛兒)

七、 扮演

“真夠熱鬧呀,誰能想想主意,設計一些形式,讓我們的歌聲更動聽”?:一組:體態律動;二組:打擊樂;三組:分角色扮演 四組:小羊叫聲

分組練習、教師巡視輔導並參與到同學的活動中

八、 拓展

1、歌曲出處、簡介

師:小牧童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我們今天學的《牧童》是哪裡的民歌嗎?你是從哪裡知道的?

2、介紹江蘇:地處我國的華東地區,那裡土壤肥沃,被稱為魚米之鄉

3、其他民族的放牧情況

師:你還知道其他地方或民族的有關放牧等情況嗎?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被譽為“草原驕子”。 蒙古族人主要吃奶制食品、牛肉和麵食,他們熱情好客,待人老實,特別尊重長輩。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獨有的樂器馬頭琴相當知名。

4、模仿馬的動作

結束:時間不早了,讓我們在《牧童》的笛聲中趕著自身的小羊、小牛兒回家——出教室結束本課

牧童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聰明的牧童》一課是上海版教材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讀課文,提出問題”,本文就是通過引導學生簡單評價牧童的三個回答,體會牧童的聰明過人,來激發學生勤于思考,善於發問的品質的,從而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滴、恆、秒、尼、亞、磨、肩”。讀準“恆”、“幾乎”等字音;記住“牧”、“滴”、“磨”“肩”等字形;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滴、恆、秒、尼、亞、磨、肩”等生字;理解“究竟“、“永恆”等詞的意思。

2.創設質疑氛圍,引導學生對給出的句子進行有針對性地提問。

3.熟讀課文第2節,讀好問答的語氣,理解牧童的回答聰明在哪裡。

4.懂得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於質疑求異的思維品質。

三、設計理念

1.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故本課大部分生字以學生自學為主,對於重點字的音、形、義則進行著重指導,這樣可繼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識字興趣。

2.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是“讀課文,提出問題”,故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針對課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體會文章內容,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

四、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牧童回答的聰明之處,並能作出簡單的評價。

2.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多動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於質疑求異的思維品質。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

六、教學時數

兩課時(本設計為第二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認讀詞語:水滴、永恆、牧童、遠近聞名、自信、幾乎、肩膀

2.聽記句子,質疑匯入。

(1)他究竟是個怎樣的孩子?我這兒有句話,請你仔細聽、用心記:別人無論問什麼,牧童都能給出一個聰明的'答案,因而遠近聞名。(交流並出示句子)

(2)(“無論……都……”泛紅)牧童時時都會表現出他的聰明過人,指導讀好句子。

(說明:由聽記訓練引出課題,一方面是想借助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認真傾聽、規範說話的習慣;另一方面是有意識地將“無論……都……”這一關聯詞的用法通過“讀”的方式予以滲透,雖不作為知識點進行強化、要求掌握,但可以讓學生初步瞭解。)

3.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

(預設:學生會問:誰問牧童問題?別人問了牧童哪些問題?牧童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為什麼說牧童的回答很聰明?……)

(設計理念說明:二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嘗試質疑,如果教師徹底放手讓學生去問,學生一定會問得很散,往往會影響課堂教學時間。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是要為學生創設定疑的氛圍,提供質疑的抓手和範圍,引導他們結合相關內容來提問。)

4.讀題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4課。(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國王與牧童的對話

1.通過課前預習,我想:大家一定能自己解答,向牧童發問的

人是誰?他就是至高無上的……(板書:國王),那麼,他共向身份低下的牧童提了哪幾個問題?牧童又是如何回答的?(板書:牧童、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小組自學課文。

2.指名交流讀文:一人讀國王問的句子;一人讀牧童答的句子。(出示:相關句子)隨機正音:幾乎、永恆(出示詞卡)

用換詞法理解“究竟”即“到底”。

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永恆”即“永久”(出示:詞卡)

3.同桌合作輪流讀熟國王與牧童的對話。

4.指名3組分角色讀3次對話。

(三)重點朗讀,理解牧童回答的聰明

1.牧童的回答聰明在哪裡?(板書:聰明)師生合作讀國王與牧童的對話。出示:國王問牧童(),牧童請國王下令();國王問牧童(),牧童請國王數清();國王問牧童(),牧童請國王數清等待()。

2、交流

3、選擇三組對話中的一組再來讀讀,說說牧童的回答聰明在哪兒?

4.引讀填空:

不難發現,其實誰都不知道……國王的每個問題都是……板書:無法回答,明知高高在上的國王在為難自己,身份低下的牧童卻絲毫不急不躁,仍然……(板書:思維敏捷),充滿自信地……(板書:沉著應對),在看似回答的同時,聰明地提出要給出答案所需的三個條件(板書:提出條件),他要國王……顯然,這三個任務也是……(板書:無法完成)。牧童的聰明正是表現在……(板書:以無解之答應無解之問。)

5.這回,再請你來做做這個聰明的牧童,讀好他回答問題時的自信、沉著。(自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6.引讀第1、3節。

國王與牧童間共交鋒了三個回合,上至天文,下至湖海。牧童每次都能針鋒相對,一一作答,這正是應證了一句話……(出示:別人無論問什麼,牧童都能給出一個聰明的答案,因而遠近聞名。)這聰明的牧童果然名不虛傳。難怪國王聽了他的回答,會點點頭,拍著他的肩膀說……)

(四)拓展延伸、複習鞏固

1.在我們身邊是否也有和牧童一樣聰明的孩子呢?面對國王的提問,你會如何巧對?小組討論、交流。

2.練讀詞語:牧童、遠近聞名、自信、密密麻麻、細小、幾乎、永恆、肩膀

3.指導書寫

(1)滴:右邊和“商”區分,左窄右寬

(2)亞:筆順規則:先中間後兩邊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積累課文中的詞語。

牧童說課稿1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自然、明快的歌聲表現牧童放牧時的愉快心情。

2、培養學生愛勞動、樂觀向上的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夠準確的情感演唱《牧童謠》這首歌曲。

2、學生能夠掌握2、3、5、6相對應的柯達伊手勢。

教學過程:

一、初聽歌曲:

師:大家知道這位小牧童的家鄉在什麼地方嗎?老師告訴大家,他的家鄉在湖北。(展示多媒體幻燈片:藍天白雲下,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草地旁邊有一個池塘,池塘邊一群群的牛羊吃著草兒,一個個的小牧童坐在大樹下,吹著竹笛。)

湖北地處江漢平原,每到春夏就會看到草地上、池塘邊那一群群的牛羊吃著草兒在悠閒的'散步,只見他們的小主人,一個個的小牧童坐在大樹下,吹著竹笛,唱著歌曲。這裡有個小牧童吹奏一首自己的歌曲,叫《牧童謠》。這首湖北童謠,你們想聽一聽嗎?(播放歌曲《牧童謠》)

師引導學生找出歌曲中的二分音符6-,3-,2-,複習6的柯達伊手勢,學習“re”“mi”兩個音和對應的柯達伊手勢,並伴隨手勢唱準“sol、la”“re”“mi”。

二、鞏固旋律:

1、老師彈奏旋律,學生輕聲跟唱,唱到6-,3-,2-,時,做相應的柯達伊手勢。

第一、二句的前兩拍用高興、輕快的聲音演唱,唱第三拍的二分音符時聲音上揚,重點指導第三句,演唱第三句要有起伏感,第四句用漸弱的力度演唱。

2、老師彈奏旋律,學生邊用“LU”音按原速模唱邊律動。

師示範動作(遇二八節奏,每前半拍強拍拍手,弱拍拍腿,左右交替進行。二分音符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朝兩邊展開。)

3、學生跟著老師學唱歌曲,重複三遍後,老師彈鋼琴伴奏,全體學生邊唱邊律動。第一三段:男同學唱;第二四段:女同學唱;第五段:全體齊唱。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表現得很好,課下記得複習,對湖北童謠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蒐集資料,我們下一節課再一起分享!

牧童說課稿14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提意見的優秀品質。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識字教學:趣有法,法有趣

識字教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讀課文,我讓學生圈出自己不認識或讀不準的生字,因為目標明確,學生樂於做。接著,請學生小組內交流學習,“看看怎樣和這些字寶寶交上朋友”,學生興致高,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是,僅僅依靠興趣是不夠的,識字教學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樂趣。這一課中,要求學生會認的字很有代表性,學生容易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和創造識字規律。看看怎樣和這些字寶寶交上朋友的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比如認“戴”字,學生不光能讀這個音,還能說“戴帽子”戴手套”“戴領巾”等等,老師鼓勵大家邊做動作邊說詞,真是學得既輕鬆又牢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用這種做動作識字的辦法又解決了 “抹”“翹”“拱”等幾個字。老師給學生讚賞,學生就會給老師驚喜,孩子們在高漲的熱情中不斷髮現各種識字的好辦法,如“驅”“墨”是由原來認識的兩個字加起來組成的,“蠅”是由原來學過的“繩”字換偏旁得來的,“慚”和“愧”連在一起是一種感受,不一而舉。

二、課文學習:讀中品,品中讀

讓學生讀書,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書,這一點老師容易做到。但是,要學生願意讀、善於讀、讀後有收穫,卻不是每位老師都能做到的。結合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的具體指導是:

1、教學生賞析。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一條重要途徑是指導精讀。

對於關鍵詞句,要賞析,要學會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圇吞棗似的閱讀。課文中說“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這裡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這兩個字念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會在仔細比較、反覆吟誦中有所感悟。還有“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這句,先突破兩個重點詞“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請學生結合繪畫經驗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觀和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在理解了這兩個詞之後,再抓住“一會兒……一會兒……”完整、連貫地體會這句話,學生頭腦中的畫面應該會更鮮活。我認為,學生只有深刻地體會了課文,才會深刻地朗讀課文;否則,朗讀只會是浮在表面和流於形式的。

2、教學生思考。不伴隨智力活動的閱讀是膚淺的。

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可以是學生主動質疑,可以是教師巧妙提問。但是前者要適當取捨,後者要精心設計。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後再讀課文,我的提問是:“課文中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問題既有統領性,又有發散性。它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將蒐集的資訊加以概括和提煉,同時又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談開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學生這時你一言、我一語的感受,由淺入深的評價,都是積極的思想交流和碰撞。當牧童說戴嵩的畫畫錯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願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麼地方畫錯啦?”我請學生看課件,展示課文中的插圖,然後提問:“你們知道圖中哪位是大畫家戴嵩嗎?”學生無不興奮,我讓他們指出來,又追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學生表現得更踴躍,有的說從站的位置判斷出來的,有的說從臉上的表情看出來的,閃現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話蘊含的資訊很多,我於是發問:“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分別摳住“小兄弟”“很願意”“請你”談體會,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們的閱讀有了相當的深度。

3、創設情境,激發情感。有如臨其境的情境,學生的.體會才不會抽象模糊。

帶著真切感受去讀書,情感自然會飛揚。首先,注意讓學生完整地把握故事情節。課初通讀課文並說印象,起到了這個作用。課中儘管有幾處語段賞析,但我不忘連綴起來閱讀,使故事情節不割裂,大體分為兩部分學習:一是戴嵩作好畫,人們紛紛誇讚;二是牧童指錯誤,戴嵩虛心請教並接受。其次,注意揣摩人物。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畫家戴嵩和小牧童,他們各有特點,在朗讀中我讓學生仔細體會他們的表情、動作和語言,甚至猜度他們的心理。對課文內容有了理解後,我還請學生扮這兩個角色,演故事的後一部分。我相信,只有讓人物形象鮮活在孩子的眼前,才能把人物品質烙印在孩子的心上。

4、蒐集資源,製作多媒體課件,服務教學。

為了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學生與故事人物的距離,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一是來自中央電教管的資源庫裡戴嵩的畫,齊白石和徐悲鴻的作品;二是從臺節目裡積累的圖片 (如電子課本中的課文情景圖);三是從網際網路下載的真實鬥牛圖片以及李苦禪的畫等。

課初觀看戴嵩的《三牛圖》、《歸牧圖》,既是學習欣賞,又是親切匯入;圍觀者紛紛誇讚,牧童說戴嵩的畫畫錯了,是教學要突破的一個重點——到底錯在哪裡?這時候,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鬥牛圖片,學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文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最後,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圖畫大師的名作,是對學生審美情趣的無形薰陶。

牧童說課稿15

教學內容:

1、綜合訓練

2、歌曲《牧童謠》表演

3、集體舞:《小牧民》

4、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木琴獨奏曲)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自然、明快的歌聲表現牧童放牧時的愉快心情。培養學生愛勞動、樂觀向上的好品德。

2、通過學習集體舞《小牧民》,使學生初步接觸蒙古族舞蹈的風格韻律,學做硬肩、笑肩、擠奶等動作。

3、通過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感受樂曲的風格、節奏上的特點,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教學重點:

集體舞:《小牧民》

教學難點:

感受《我是人民小騎兵》風格、節奏上的特點。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同前節

二、表演歌曲《牧童謠》;綜合訓練。

1、集體有感情的齊唱歌曲。

2、請同學們試著背唱牧童謠,並討論完成綜合訓練二。

3、提問:這首歌曲的歌詞段數多、歌詞較多,仔細觀察它的歌詞有什麼特點?(問答式)

我們用什麼演唱方式能夠更好的體現這一點呢?(男問女答、女問男答、領唱與合唱等)

分別練唱。

4、請同學們上前表演自己編的節目。

優秀小組給紅花。

5、請同學按照書上綜合訓練三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三、集體舞表演。

1、我們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像我們學唱的牧童謠就是有風味的歌曲。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有我國蒙古族的風格的'一段舞蹈。

2、學習單一動作。教師示範講解硬肩、笑肩、擠奶等動作。

兩人一組練習。

3、分解動作進行教學。

教師帶領學生將整套動作串聯起來完整練習。

4、跟著音樂練習。注意引導學生質樸的情感表演勞動時的喜悅。

5、請同學上前表演。

四、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1、教師介紹: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欣賞一首民族風味的樂曲-木琴獨奏曲《我是人民小騎兵》。

2、初聽樂曲。

討論:從教材中的插圖請你說說這首樂曲表現了哪些內容?

在節奏上有什麼特點?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復聽樂曲,請同學邊聽邊隨音樂做動作。

思考:樂曲是怎樣表現小騎兵由遠至近的?

回答問題(用強弱)完成聽聽想想。並用雙響筒隨音樂敲一敲。

五、聽音樂下課。

板書設計:我是人民小騎兵

勇敢、努力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