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說課稿2.97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國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求知和讀書為主題,“分析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與閱讀部分相照應的,主題內容是“好讀書,讀好書”。

針對這一主題,我本課的選題是《讀好書吧,和平實的生活對話!——〈讀者〉交流課》。

《課標》中在“分析性學習”部分提出“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部分又明確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根據《課標》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提高對讀書的認識,引導學生喜歡讀書,力求養成勤於讀書的習慣。

2、認識到讀書要有選擇,提高對書籍的辨別能力,養成讀書的良好趣味。

3、尋找適合本人的讀書方式和讀書方法。

4、學會和同學們一起讀書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的喜悅,共同提高讀書水平。

5、寫作關於讀書的作文,口頭髮表關於讀書的意見,能達到一定水平。

教學重點:通過有指導的閱讀活動,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獲得審美體驗,寫作關於讀書的.作文。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自主組織活動,以多種方式交流展示讀書體會,提高讀書水平。

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次活動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列讀書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體做法如下:

①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利用多媒體)

②合作法——拓展材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個別展示,豐富體驗。

其中,演示法是本課最主要的方法。在課前大量材料積累預備的前提下,讓學生以豐富的形式進列交流展示,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課標要求,在國中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我們更多的時候是重視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側重經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怎樣使學生在平日學習任務重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種持續的閱讀習慣,我選擇了向學生推薦閱讀刊物《讀者》,並把它遷移到課堂上,其目的在於不僅要親近文學大師,還要拓展視野,走近溫情的生活。此種閱讀習慣已經保持兩年,借本次分析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之東風,我把本課定位於《讀者》交流課,力求讓學生在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中對讀書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學力培養: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三)指導方法:

課前積累和預備是分析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次讀書活動,我有序的指導學生:

①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②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懸念法——帶著問題,積極思考。

⑤感悟法——擷取要點,闡發感受。

同時也注意指導訓練學生:學寫讀後感。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思路。

課前預備:

1、確定選題。

請學生從《讀者》雜誌中精選出深受喜愛的六個欄目,並分別擬題。

“文苑”——人間的詩意;“原創精品”——心靈的日出

“書摘”——文學的影像;“人物”——歷史的脊骨

“人生”——成長的歲月;話題”——人類的聲音

擬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陶冶文學情趣的過程。

2、小組分工。

①組織全班學生分成六大組,每組選出一名負責的同學。

②抽籤決定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欄目的收集整理工作。

3、活動內容。

組長負責本人小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協調情況和交流情況的記錄。

教師指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向小組同學展示交流讀書體會。

在文章形式上,可以寫讀書心得,改寫,縮寫,續寫,仿寫,劇本,精彩片段積累等等。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朗讀,朗誦,吟唱,表演等等。

組員在討論的基礎上推薦好的作品參加課堂成果展示。

4、課堂內容(《讀者》交流課):

在選出一名主持人,和六名組長溝通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彙報成果進列展示。(學生自列設計形式,內容豐富多彩)

教師適時的提供建設性的意見,配合製作多媒體課件。

5、教師總結評價

讀好書吧,和高尚的人對話;讀好書吧,和平實的生活對話!

6、佈置作業:整理讀書心得。

(五)、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當然,我僅僅是針對本人學生長期以來養成的閱讀習慣,有目的性的借這次分析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做一次《讀者》交流課,有不當之處,懇請得到各位老師的指正,以讓它更趨系統化,更加完善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論語十則》是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作為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國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本篇課文《論語十則》,從內容上看,有別於七年級上冊的《論語六則》,側重於闡釋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學習本文意在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精髓,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讓學生了解,我們現在所講的,所遵循的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古代哲人講的是一脈相承的,從而使學生的思想受到薰陶。

二、說學情

學生已在七年級和八年級學過一定數量的文言文但文言功底都還比較薄弱,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及方法、習慣還不成熟,比如:學生在翻譯過程中還是不能準確的抓住重點字詞來翻譯。我們一再強調要抓住重點字詞來直譯,多數學生卻只能做到意譯,特別是見到句子中的虛詞更是束手無策,像本文的“而”字用法,大多數學生能知道它的用法有“錶轉折、表承接、表並列、表修飾”常用的四種,但在原文中翻譯時卻不知道如何翻譯。本班學生共55人,學生心理髮展、個性發展參差不齊。為此,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①瞭解孔子、《論語》的有關知識,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③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理解句意。

④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方法和習慣。⑤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採用讀——譯——析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教師適當點撥、分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課文思想內容反省自己的言行。

②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學會做一個“三省吾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

三、說教法

1.誦讀法。本文所選的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十則,主要是闡釋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每一則語錄。

2.評點、質疑法。教讀本文采用評點式,就字詞、譯文、分析的評點。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探究、質疑、積累,調動學習積極性。

3.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利用語文課文中教人做人的成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4.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5.小組討論法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1.這是九年級的學生學習文言文,所以應充分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自己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運用誦讀法學習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3.課文所選各則都蘊含深刻的道理,應聯絡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來加深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1、說教學設想

基於學生文言基礎薄弱,接受能力不高,和害怕文言文的心理,因此課時準備我預計是3課時。在具體教學操作過程中,儘量使用多種學法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說課前準備

教師佈置了課前的預習,內容包括“蒐集有關做人道德修養的格言諺語、整理複習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瞭解《論語》的主要內容;藉助工具書,通讀全文,嘗試翻譯課文。”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樹立自我學習意識,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說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由“同學自由發言,說出有關做人道德修養的格言諺語”來匯入,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藉此轉入介紹孔子的相關知識,引出本文的學習。

4、說重點字音、字詞解釋和句子翻譯。

學習字音、字詞的解釋需要靠平時的積累,而句子的翻譯除了要有功底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稱它為“文言文九字翻譯法”——①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②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③刪(刪去不譯的詞語)④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⑤調(調整倒裝句句序)⑥選(根據上下文,選用恰當的詞義)⑦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及通假字⑧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⑨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此外翻譯過程中還應講究“信”“達”“雅”。

5、說朗讀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國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覆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古文的語感。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感知配樂朗讀時該選怎麼樣的背靜音樂,怎麼樣配合音韻節奏來讀。

6、說文章的解析

先整體感知《論語》十則主要講了什麼道理?然後重點賞析文字(一)至(三)則。每一則都從“實詞、虛詞、譯文、分析”這幾個重點入手,特別是每一則在分析過程中不能忽視了成語的積累與應用。

7、說拓展延伸

在這部分所設計的兩個例子都是來自於學生的生活經歷,對於學生來說能引發共鳴,便於理解,能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蘊含的人生道理,確確實實的做到學以致用。

8、說佈置作業

作業共有三題:①課外收集《論語》中的其它有名的句子。②用我們今天所學的成語各造一個句子,或用這三個成語寫一段話。③整理筆記,做好複習。這三個題目既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以及歸納整理能力,同時佈置複習作業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說課稿 篇3

1、說教材

22課《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描述了兩隻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後不同的表現——白兔辛勤耕種,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白兔種的菜豐收了,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穫。文章共有5節,採用了對比的寫法,尤其是第三節和第四節,把小白兔的勤勞和小灰兔的懶惰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課文中配有四幅生動的插圖,充滿童趣,學生非常喜愛。

2、說“學情”

通過上半學期的學習,極大多數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在識記漢字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方法,如部件分析法、加一加法、減一減法、換一換法等,能有效地幫助識記漢字。在閱讀方面,學生逐漸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能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大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基礎好一些的學生能讀出句子的語氣。

3、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見教學設計)

22課是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中的第二課。這一單元的主要目標是讀課文識字。既是對前幾個單元識字方法的鞏固,又為下一單元讀課文查字典識字打基礎。這一課要求學生能在語境中認識10個生字,1個部首,一是藉助拼音這根“柺杖”來降低學習難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二是在拼讀生字的過程中,對拼音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正確區分前後鼻音的發音,對上海地區的學生來講比較不易,因此在生字教學時應加以重視。“不加字,不漏字”是朗讀課文最起碼的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該重點抓,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抓住對關鍵詞語的理解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理解、感悟三者互為作用,互相促進,不能為閱讀而閱讀,重感悟是語文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有收穫。語文能力本質上是實踐性的,而不是認識性的,脫離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語文能力的發展將會是一句空話。因此,把根據提示展開想像練說話當作教學目標之一,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安排寫字的任務,目的是使學生的寫字練習經常化,做到課課寫、天天寫,描摹生字,做到少而精,既體現了新教材識字分流的原則,也不加重學生負擔,不但讓學生寫好字,而且逐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說教法

教師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激發興趣,揭示課題”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課開始出示兩隻可愛的小兔動畫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設懸念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產生許多遐想,立刻對學習課文產生了興趣。最後一環節中,利用遊戲來鞏固字詞,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課結束時依然興趣盎然。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三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反饋、對比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藉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啟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上的聽、說、讀、寫是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的第二、三板塊中,安排了較多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找一找描寫小白兔種菜的句子,用線劃出。看看動畫(小白兔種菜的過程),做做動作讀一讀,背一背。出示多媒體(小灰兔躺在床上吃菜的情景),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用“疑惑”“自豪”來說一句話體會含義。拓展說話練習:聽了小白兔的話,小灰兔會怎麼想,怎麼做?”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範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5、說學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主要有三種學習方法: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生字的字音字形、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主要採用自學的方法。通過前階段的讀課文識字教學,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自學生字的能力,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識字的方法識記漢字。對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完成,教師在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後,通過指名說說大意,讀了課文後,你喜歡誰?為什麼?從哪裡可以看出?”等簡單的問題,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程度,並及時給予鼓勵。

對於生字字形的識記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內,學生們各自闡述識記生字的方法,思維的火花發生碰撞,可比比誰的識記辦法多,方法妙,互相取長補短,提高識字效率。至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文能力培養方面,則需要在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中得以實現。要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光靠學生的自學、小組討論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悟一悟、練一練、說一說,從課文中汲取文化營養,積累語言,提高能力。

6、說實施

匯入課文學習可以從看圖創設情景著手,再設懸念“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匯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在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時,教師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指導,及時掌握學習動態。學生在交流發言時,教師要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說,放心說,說出自己的所悟所得。及時調控教學節奏及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裡學知識,學本領。設計練習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錯誤!未指定順序。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學流程

通過回憶故事引入,匯入課題,再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學會了生字詞語後,再讀詩歌,邊讀邊想:小詩人給誰畫了些什麼?初步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接下來,再分節學習詩歌,通過看圖,想象,朗讀,感悟詩歌的情感,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通過觀察圖片,展開想象,根據課件提示回答,西西沒有一雙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雙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麼。進行對比,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西西沒有一雙好腿,是多麼的傷心,有了一雙好腿,又是多麼的開心。從而感受到小詩人關愛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後進行總結,昇華情感: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善良的心,有關心他人的美好願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最後以欣賞歌曲結束教學。

五、說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課文,通過學習,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時間沒有安排好,前面在匯入和識字教學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朗讀感悟,情感體驗這一環節時間太緊,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小作者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讓學生仿寫詩歌時,沒有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發言。還有,課堂生成沒有有機進行引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爭取得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編排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章描寫一男子對心愛姑娘的思念和追求過程,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他內心深處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其文、義、聲、情俱佳,足為“國風”之始,《詩經》之冠。在藝術表現上,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賦、比、興和重章疊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給人以豐富的美感。

二、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國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詩經》,儘管詩歌中有些詩句人們耳熟能詳,但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說,真正理解起來卻並非易事。再者九年級學生通過兩年的國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詩文閱讀基礎,形成較為穩定的學習習慣,有自己的.見解,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敢於創新,敢於展現自我,有朦朧的情感體驗。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中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讀詩歌要“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依據本單元教學重點,要求通過“品味,感悟,欣賞”來完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設想:

因是學生國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詩經》,首先應該讓學生對我國最早的這部詩歌總集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詩經》“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而後進入文字的學習,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詩歌內容,這次課堂教學我結合一些充滿趣味的圖片,讓學生通過想象進入情景。教學步驟分為“吟誦、嘆讀、譯文,賞析”等步驟,為達到每一步的要求,分別設計相關小問題。

重點放在詩的“詩情畫意”上,完成“詩中有畫”,培養學生學詩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聯想與想像以豐富形象的良好思維品質與學習習慣,以及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述的表達能力。在給學生一定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情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