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梅伯言先生誅辭》閱讀答案

語文2.59W

在各個領域,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梅伯言先生誅辭》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梅伯言先生誅辭》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一9題。

梅伯言先生誅辭

清·吳敏樹

為古義詞之學於今日,或日當有所授受,蓋近代數明崑山歸太僕,,我朝桐城方侍郎②,於諸家為得文體之正。侍郎之後,有劉教諭⑧ 、姚郎中④,各傳侍郎之學,皆桐城人.故世言古文有桐城宗派之目。

而上元梅郎中伯言偽,又稱得法於姚氏。餘囊在京師.見時學治古文者,必趨梅先生,以求歸、方之所傳。而餘頗亦好事,顧心竊隘薄時賢,以為文必古於詞,則自我求之古人而已,奚近時宗派之雲?果若是,是文之大厄也。而餘閒從梅先生語,獨有以發餘意。又讀其文數十篇,知先生於文自得於古人,而尋聲相逐者,或未之識也。餘自是益求之古書。

自道光甲辰.又九年咸豐壬子,餘復入都,則梅先生已去官歸金陵,而粵寇之亂大作。明年金陵陷,聞先生得出。丁巴,餘寓長沙,孫侍讀子餘⑤告餘日:“梅先生以前二歲卒矣。”餘於先生才數面,而與先生遊京師者,稱先生語未嘗不及餘。餘窮老於世,今且避徙無所,而先生亦可謂不得志以死者。其才俊偉明達,固非但文人,而趣寄尤高,以進士不欲為縣令,更求為贊郎,及補官,老矣。而歸又逢世之亂,可傷也。

乃為之誅日:才問以兮不施名何為兮大馳獨為文章之人兮世安賴而有斯嗚呼哀哉伯言父⑦其文之好耶其志之墩耶,其又以逢天之忌,而卒於顛倒者耶!

【注】 ①歸太僕:歸有光。明代散文“唐宋派”的代表,對後來桐城派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②方侍郎:方苞,清代最著名的散文派桐城派的創始者之一。 ③劉教諭:桐城派重要作家劉大概。 ④姚郎中:桐城派重要作家姚薰。 ⑤梅郎中伯言:梅伯言,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後期重要作家。 ⑥孫侍讀子餘:孫子餘,官至侍讀。 ⑦父:男子的美稱。

5.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故世言古文有桐城宗派之目目:重視

B.見時學治古文者治:治理

C.必趨梅先生趨:快走

D.固非但文人,而趣寄尤高趣:志向

6.下列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古義詞之學於今日餘於先生才數面

B,於諸家為得文體之正以進士不欲為縣令

C.以求歸、方之所傳梅先生以前二歲卒矣

D.各傳侍郎之學果若是,是文之大厄也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宗明義探討古文詞的事情,由此引出歸有光、方苞,由方苞引出桐城派,目的是引出梅伯言,為下文的議論和敘事作鋪墊。

B.文章第二段寫梅伯言在古文詞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著重表現作者和梅伯言對古文詞授受關係的理解,指出層層相襲的弊端。

C.作者認為梅先生是當時桐城派的領軍人物,他的成就是從老師那兒得到的,是學習老師的特點而被世人認可的,這是對梅先生的肯定。

D 。 “金陵陷.聞先生得出”一句中“出”字寫出了作者聽到這個訊息的欣喜,與下文聽到梅先生的來耗的悲傷對比,表現對梅先生的悼念。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又讀其文數十篇,知先生於文自得於古人,而尋聲相逐者,或未之識也二(4分)

譯文:

(2)餘窮老於世,今且避徙無所,而先生亦可謂不得志以死者。招分)

譯文:

(3)其又以逢天之忌,而卒於顛倒者耶!(3分)

譯文:

9.用“/ ”給文中幽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才問以兮不施名何為兮大馳獨為文章之人兮世安賴而有斯嗚呼哀哉伯言父其文之好耶其志之激耶三、古代詩歌鑑賞和古詩文默寫(土3分)

答案:

5 、 D(A.目:名目;B.治:寫作;C.趨:緊跟。)

6 、 D(A.介詞,在/介詞,和,跟;B.動詞,是/動詞,做:C.連詞,用來/介詞.在;D.助詞,的。)

7 、 C(作者認為梅伯言的古文詞成就是從古籍中得到的,而不是從老師姚鼎那裡學習得到的。)

8 、(1)又讀了幾十篇他的文章,知道先生在古文上得益於古人,但那些隨聲附和沒有見地的人,有的是不知道這些的。(採分點:於、得、逐、或未之識也)

(2)我在世上困頓老邁,如今逃避、遷徙.居無定所,而先生也可以說是因為不得志而死的人。(採分點:窮老、避徙、司謂)

(3)他又因為遭到老天的忌恨,最終在混亂的世界中死亡。(採分點:以、忌、顛倒者)

9.才問以兮不施/名何為兮大馳/獨為文章之人兮/世安賴而有斯/嗚呼哀哉伯言父/其文之好耶/其志之瞰耶

澤文:

在今天做古文詞學問,有的人說應當是傳授和學習,大概近代要數明朝崑山人歸有光、我朝桐城人方苞.在諸家之中得到了文體的正傳。方苞以後,有劉大概、姚柔各自傳授侍郎的古文詞,他們都是桐城人,所以世人談論古文時便有了桐城派的名目。

上元人梅伯言,又說自己從姚系那學習了古文的方法。我曾經生活在京師,看到當時學習、寫作古文的人,必定向梅伯言學習,以求得歸有光、方苞的真傳。我也很喜好古文,只是內心私下認為當時的賢達狹隘、淺薄,以為寫文章一定效法古文,於是就靠自己學習古人罷了,哪裡有親近現代宗派的說法?如果真是這樣,是寫文章的最大厄運。我空閒的時候與梅先生討論,獨有先生能啟發我的心胸。又讀了幾十篇他的文章,知道先生在古文上得益於古人,但那些隨聲附和沒有見地的人,有的是不知道這些的。

我從此更注重向古書學習。我從道光二十四年在京都,又過九年到咸豐壬子年(l 859)再到京都時,梅先生已經辭官回到金陵,當時太平天國己經叛亂。第二年金陵陷落,聽說梅先生得以逃出。咸豐七年,我窩居長沙,孫侍讀子餘告訴我說:“梅先生前年已經過世。”我才與先生見過幾面,但是與梅先生遊歷京師的人.說先生說話每次都提到我。我在世上困頓老邁.如今逃避、遷徒,居無定所,、幣先生也可以說是因為不得志而死的人。他才能高偉明達,本來不是一般的文人,加上興趣、寄託高遠,中了進士不想做縣令,又繳納資財捐官為戶部郎中,等到填補官位空缺時,已經年紀大了。回到家鄉又趕上亂世,很令人傷感。就為他寫誅辭:

才能、學問啊不能實施,名氣為何傳世?只是因為是寫文章的人啊.世上哪有依賴這個出名的呢?悲傷啊梅伯言。他的文章寫得好啊,他的志向高潔;他又因為遭到老天的忌恨.最終在混亂的世界中死亡!

標籤:誅辭 伯言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