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錦集十篇

說課稿1.89W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說課稿錦集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能根據一個數的絕對值表示"距離",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

2.給出一個數,能求它的絕對值。

(二)能力訓練點

在把絕對值的代數定義轉化成數學式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轉化思想指導思維活動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解釋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從上節課學的相反數到本節的絕對值,使學生感知數學知識具有普遍的聯絡性。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數形結合理解絕對值的意義和相反數與絕對值的聯絡,使學生進一步領略數學的和諧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採用引導發現法,輔之以講授,學生討論,力求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要求,注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自得知識,自覓規律。

2.學生學法:研究+6和-6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絕對值概念→鞏固練習→歸納小結(絕對值代數意義)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給出一個數會求出它的絕對值。

2.難點:絕對值的幾何意義,代數定義的匯出。

3.疑點: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電腦)、三角板、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提出+6和-6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研究討論得出絕對值概念;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討論解答歸納出絕對值代數意義。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師:以上我們學習了數軸、相反數。在練習本上畫一個數軸,並標出表示-6,0及它們的相反數的點。

學生活動:一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畫。

【教法說明】絕對值的學習是以相反數為基礎的,在學生動手畫數軸的同時,把相反數的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也為絕對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礎,這裡老師不包辦代替,讓學生自己練習。

(二)探索新知,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做得非常好!-6與6是相反數,它們只有符號不同,它們什麼相同呢?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很難得出答案。

師:在數軸上標出到原點距離是6個單位長度的點。

學生活動:一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師:顯然A點(表示6的點)到原點的距離是6,B點(表示-6的點)到原點距離是6個單位長嗎?

學生活動:產生疑問,討論。

師:+6與-6雖然符號不同,但表示這兩個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都是6,是相同的。我們把這個距離叫+6與-6的絕對值。

2.4絕對值(1)

【教法說明】針對"互為相反數的兩數只有符號不同"提出問題:"它們什麼相同呢?"在學生頭腦中產生疑問,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但這時學生很難回答出此問題,這時教師注意引導再提出要求:"找到原點距離是6個單位長度的點"這時學生就有了一個攀登的臺階,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6,-6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相同,從而引出了絕對值的概念,這樣一環緊扣一環,時而緊張時而輕鬆,不知不覺學生已獲得了知識。

師:-6的絕對值是表示-6的點到原點的距離,-6的絕對值是6;6的絕對值是表示6的點到原點的距離,6的絕對值是6.

提出問題:(1)-3的絕對值表示什麼?

(2)3的絕對值呢?

(3)a的絕對值呢?

學生活動:(1)(2)題根據教師的引導學生口答,(3)題討論後口答。

一個數a的絕對值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數a的絕對值是|a|

【教法說明】由-6,6,-3,這些特殊的數的絕對值引出數的絕對值,逐層鋪墊,由學生得出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既理解了一個數的絕對值的含義也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突破了難點。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師: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數,若把a換成,9,0,-1,-0.4觀察數軸,它們的絕對值各是多少?

學生活動:口答:,,,,

師:你在自己畫的數軸上標出五個數,讓同桌指出它們的絕對值。

學生活動:按教師要求自己又當"小老師"又當"學生".

教師找一組學生回答,並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

(出示投影1)

例 求8,-8的絕對值。

師:觀察數軸做出此題。

學生活動:口答

師:由此題目你能想到什麼規律?

學生活動:討論得出—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絕對值相同。

【教法說明】這一環節是對絕對值的幾何定義的鞏固。這裡對於絕對值定義的理解不能空談"5的絕對值、-7的絕對值是多少"?而是與數軸相結合,始終利用表示這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是這個數的絕對值這一概念。教師先闡明這個字母可表示任意數,再把換成一組數,學生自己又把換成了一些數,指出它們的絕對值,這樣既理解了數所表示的廣泛含義,又鞏固了絕對值的定義。然後,通過例題總結出了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的絕對值相等這一規律,既呼應了前面內容,又昇華了絕對值的概念。

師:觀察數軸,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的數(正數)的絕對值有什麼特點?

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的數(負數)的絕對值呢?

生:思考,不能輕易回答出來。

師:再看前面我們所求的,.你能得出什麼規律嗎?

學生活動:思考後一學生口答。

教師糾正並板書:

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0的絕對值是0.

師:字母可表示任意的數,可以表示正數,也可以表示負數,也可以表示0.

教師引導學生用數學式子表示正數、負數、0,並再提問:這時的絕對值分別是多少?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教師加入討論,學生互相補充回答。

教師板書:

師強調:這種表示方法就相當於前面三句話,比較起來後者更通俗易懂。

【教法說明】用字母表示規律是難點。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有目的地考慮、分析,共同得出結論。

(四)歸納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絕對值。

(1)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在數軸上表示這個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2)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必須先判斷是正數還是負數。

回顧反饋:

(出示投影2)

1.-3的絕對值是在_____________上表示-3的點到__________的距離,-3的絕對值是____________.

2.絕對值是3的數有____________個,各是___________;絕對值是2.7的數有___________個,各是___________;絕對值是0的數有____________個,是____________.

絕對值是-2的數有沒有?

八、隨堂練習

1.判斷題

(1)數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的點與原點的距離( )(2)負數沒有絕對值( )

(3)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 )

(4)如果甲數的絕對值比乙數的絕對值大,那麼甲數一定比乙數大( )(5)如果數的絕對值等於,那麼一定是正數

2.填表

九、佈置作業

課本第50頁2、4.

說課稿 篇2

教材解讀:

1、教材分析:

《明天,我們畢業》是蘇教版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最後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作者通過對6年學習生活及成長經歷的回顧,以抒發濃濃的眷戀之情,內容真實,感情真摯。對於即將畢業的國小六年級學生來說,能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母校、留戀母校、尊重老師的美好情感。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

(3)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3、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

4、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5、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閱讀作品的同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能說出自己的體驗。由此,調動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感悟文字,體會作者感情,理解文字中蘊涵的情感。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

教學環節及策略: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的教學環節如下:

一、 走進回憶,理清線索

1、走進回憶

首先,我用一段深情的導語,引領同學們走進回憶,導語:同學們,不久你們就要國小畢業了,你們將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大家有什麼感想呢?.作者在國小畢業時感慨萬千,飽含激情地寫下了《明天,我們畢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出示課題:24 明天,我們畢業)在這裡喚起對所在六年的母校的回憶,為下文的學習做情感鋪墊。

難忘校園,校園的一切是那樣誘人,讓我們回到六年前與作者一起回顧當時的情景吧:放一組學生一年級時的照片。這時學生很驚奇看到六年前的自己,彷彿往事有歷歷在目,藉機讓學生說說六年前,滿懷對學校的美好憧憬走進校園,眼前變是一幅誘人的畫面:( )的操場;( )的教室;( )的同學;( )的老師;還有那( )的課本。此環節引領學生走進回憶,真切體驗往事。再開啟課本指導學生朗讀:真真切切去感受校園美好的一切,進入作者心中的陶醉的境界,這一設計關鍵是訓練學生重組語言的能力。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理清線索

由以上環節教師就能體會到同學們的眷戀之情,引導學生理解眷戀,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並說說作者從哪些方面表達了對母校的深深眷戀之情?學生通過默讀快速理清課文的線索,這樣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

二、緊扣文字,再現多姿校園生活

校園生活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引導學生在第四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景讀讀。針對第四自然段結尾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你的`眼前出現了些什麼場景?我藉助電腦再現孩子們在六年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有寫字,表演課本劇,跳集體舞,做水果拼盤,春遊等。再模仿作者補說自己學習生活的一個、兩個場景。如:早讀課上,…訓練集體舞蹈時,…遊賞家鄉山水時,…中隊活動中…這一環節勾起學生對往日的回憶,使他們對母校的精彩生活迅速回顧,促使學生情感轉移,用實際的場景喚起對下文學習的熱情。此處設計讓學生捕捉每一個場景,通過有創意取名、朗讀品味感悟等手段使學生能主動、充分、自由而有創意地學習,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啟用學生思維,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發展語言,注重創造,讓學生創造性地彌補課文空白。由此,進一步眷戀多彩的校園生活。(板書:校園的生活)

三、運用多種言語形式,感恩老師

我出示了一組一年級學生寫的字和六年級時寫的字作對比,讓學生從對比中回味起在六年學習生涯中老師的孜孜教誨,以圖激情,以情引言,激發學生從心底理解老師,尊重老師,感謝老師。

接著,出示文中難忘師恩、頌揚老師的一連串句式:(第六自然段)A每一點進步,都…每一點進步,都…

B是您,引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遨遊;是您,為了…;是您,帶我們一起…

C您的額頭已…粉筆的灰塵已…

D然而,無論什麼都改變不了您對教育的熱愛和痴情;無論什麼都改變不了您那顆永遠年輕的心。

E……老師,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

指名學生讀後,說說對哪句感受最深?這些句子給人一種整齊的美感,引導學生讀讀對老師讚美的句子;最後通過離別時真誠的話別,既表達了學生的主體情感,又鍛鍊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了進一步昇華學生情感,我設計了以下句式,說說在你的心中,老師是什麼樣的形象,把最真切的情感傳遞給大家:

在我的心目中,敬愛的老師,您是( ),( );您是( ),( ),您是( ),( )。我要

學生動筆寫,在小組內交流,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這一環節,我為學生搭建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迸發了學生的情感火花,讓真情在學生詩一般的語言中流淌。這時的表達才是學生從心裡流淌出來的真實情感。教師此時與學生對話,表達真摯的祝福,更掀起了師生情感的高潮,實現了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進一步眷戀敬愛老師之情。(板書:敬愛的老師)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教師引導:我們眷戀五彩斑斕的學習生活,眷戀美麗的校園,眷戀敬愛的老師,在六年中我們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板書:六年中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2、我設計了以下結束語深情地說:“同 學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分別總是讓人依依不捨,老師就把這首詩送給同學們吧!(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駿馬去馳騁吧,你們是雄鷹去翱翔吧。願你們邁開堅實的腳步,帶著父母的叮嚀,帶著師友的期盼,勇敢地搏擊風浪,自信地揚帆起航!”)在課結束前送給學生真摯的祝福,使課堂上洋溢著濃濃的眷 戀之情,感激之情。課後,引導學生互相寫一寫臨別贈言,根據不同的物件,把贈言寫在自制的卡片上,互相贈送,表達美好的祝願。這裡給學生提供了情感交流、展示個性的平臺。

教育家於永正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聯絡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引導學生面對文字,有感情地讀書,宣洩自己的情感,通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徜徉於課文意境中,使學生對母校的眷戀之情、對教師的敬愛之情,溢於言表,把真留住了,把美留住了,更把眷戀母校和老師的情留住了!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為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態的描繪,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結合本單元教材分析、教學要求和本課教學要求,依據課程標準中的“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會認會寫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熟讀並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默寫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詩詞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詩詞的意境;

難點: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則對詩歌背後蘊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的體會到。

三、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在教法上,我主要運用對話法和情景創設法。教師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此我會通過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詩歌。寓教於樂,通過情景創設,不僅能讓學生如親臨般體會詩歌,且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教法:“情景教學法”、“設景想象教學法” “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等。

(二)學法

現在的學生的學習大多依賴於家長和老師,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培養他們在學習上的獨立能力和合作能力,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學習古詩,首先要多吟誦,再根據詩詞與吟誦去理解詩意。因此,在學法上我主要採取合作交流法和誦讀法,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且多次的誦讀,從而初步理解詩意。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下面我分別說一下我的教學安排:

1.引導發現匯入新課

出示今天的新課,接著通過詩與詞的對比觀察發現“詞”的特點,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再指名讀,評議是否正確、流利,重點糾正“樂”、“媼”、“亡”和“剝”的讀音。在聽錄音,進一步校準字音。在講解字音的同時講解字詞的意思。再全班讀,指出缺乏感情後教師範讀。再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讀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讀。

在通讀全詞的基礎上,憑藉註釋以及學生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先同桌間相互交流,說出已知和未知,再進行全班交流,瞭解整首詞的意思。之後指名說大意,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3.細讀課文慢慢品讀

這首詞中有描寫景物也有描寫一家人的形態的句子。我將這首詞所處的.環境、翁媼對話和兩個兒子勞作、小兒剝蓮蓬這幾個畫面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採用讀想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藉助畫面的具體形象,通過朗讀感悟這農家生活的幸福與樂趣。

在這個過程中,我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動作等描寫體會童年快樂時光展開教學過程。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並且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4.補充總結深化理解

在對課文的重點詞句進行品析之後,我出示了作者簡介,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引入作者簡介,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有助於引導他們去閱讀與本文內容相關的小說原作,拓展文學視野,增加文化積澱。

補充辛棄疾生平及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使學生能更好地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明白作者寫作這首詞表達了對這麼一種無憂無慮、一家人幸福美滿的生活的讚美之情。

5.輔助背誦減輕負擔

接著,讓學生進行背誦。先是根據PPT的畫面提示進行背誦,再是離開畫面進行背誦。爭取在課堂上完成背誦任務,減輕學生的課餘負擔。

6.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簷 溪 草

翁媼 相媚好

大兒 鋤豆

中兒 織雞籠

說課稿 篇5

《扁鵲治病》是第八冊29課寓言兩則中的其中一則,課文比較簡單,以扁鵲三次拜見蔡桓公要求給他治病和蔡桓公的反應為主線,來揭示防微杜漸的道理。

我把本文的目標設為解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通過讀來領悟課文要揭示的道理。我安排了四次讀,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來讀課文,既有目的的,又能增加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二是深讀課文,理清故事的發展。在分析課文發展時又安排了兩次師生合作讀,第一次是扁鵲給蔡桓公治病時說的話,師讀提示語,生接下去讀扁鵲的.話,讓學生體會扁鵲去的次數之多和蔡桓公病情的發展,關鍵讓學生在讀的當中有自己的體會,再是分析蔡桓公的反應時,師讀扁鵲的話,生讀蔡桓公的反應,形成一種對比,在鮮明的對比中體會蔡桓公的病為什麼會越來越嚴重。通過這四次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體會課文要傳達給大家的道理。

在深讀課文中,我提出了在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話中你讀出了什麼,在蔡桓公的反應中你體會了什麼,給學生比較大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由地說,不把他的思維控制在一個小點,這樣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說話能力。在課文的後面安排了複述課文,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師通過學生複述的情況檢驗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2、文字解讀:《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國小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通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奠基;三是通過課後蒐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3、教學目標:

A類目標: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3.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B類目標:1.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2.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C類目標:1.分組練筆豐滿文字。2.交流課外蒐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5、預習作業:

1.會寫課後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根據課後註釋,瞭解故事內容,旁邊批註自己的感悟和不懂的問題。3.蒐集妙言小故事,準備課上交流。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匯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目標的具體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名言匯入,激發興趣。(A3 5分鐘)

以同學們課下積累的古代名言警句為話題匯入新題,解題。然後大螢幕出示《楊氏之子》,讓學生讀,比較與平時所學課文有什麼不同,發現文言文的基本特點,言簡意賅,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反覆朗讀,讀好文字。(A1、2 10分鐘)

本板塊除讓學生過好生字關外,應重在讀上下功夫。首先引導學生斷句,讓他們明白應怎樣停頓,然後通過自讀,抽生讀檢查。在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再逐句進行指導,並通過表情和適當的肢體語言範讀,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因為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板塊:根據註釋,疏通全文。(B1 10分鐘)

本板塊的教學,在學生依據註釋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採取尋找夥伴,自由結合的方式,理解內容。在彙報學習成果時,以簡驅繁,從以下幾點突破難點。

本課只有五句話。學習第一句話,應重點強調孩子姓楊,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著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但還有仁愛、善良、溫順之意。“聰惠”一詞,說明楊氏之子既聰明又有教養。第二句重點理解“詣”字,詣多指拜訪尊敬的.人或長輩,可見這楊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個人,而且楊、孔兩家交往甚密,不然怎會“乃呼幾齣?”這個小孩怎麼會知道來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為孔君平是以楊梅取笑楊氏子,而是開個玩笑,“考考”他,是不是“甚聰惠”。第三句重點強調,孩子端來各種水果,其中有楊梅,再次強調“楊”字。第四句讓學生明白,孩子姓楊,而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看來,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第五句強調:“禽”不是指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孩子由孔君平姓孔,馬上想到孔雀,真可謂聰惠。

抓住重點詞語,反覆朗讀文中人物對話,感悟人物說話的語氣,便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不失為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辦法。

第四板塊:美讀品味,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惠(B2 10分鐘)。

學生僅僅理解了課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昇華文字,才能活躍思維。想想:全文55個字圍繞哪三個字寫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找到“甚聰惠”後,再引導學生品讀全文的對話,體會楊氏之子之聰惠。①從“應聲答曰”可看出他反應快。②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回答中,可看出孩子會聽,能聽出孔君平話中話,也用孔的姓回敬孔。答得妙,加上“未聞”語氣委婉客氣,避免了對長輩的冒犯,且天衣無縫。③從“為設果,果有楊梅”可看出他會待客,熱情、大方、有禮。最後再讓學生讀,反覆比較有無“未聞”兩字的微妙變化,使學生感悟到: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顯示出孩子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讀書要讀出味道來,抓住關鍵詞,帶著問題讀書,才能讀出味兒來,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第五板塊:熟讀成誦,豐富積累。(A2 5分鐘)

人常說:“熟讀成誦更要緊”,學完課文,然後創設情境讓學生誦背,更有利於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第二課時

第一板塊:匯入新課(4分鐘)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楊氏之子的聰明機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誰能把這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以講故事的形式匯入,既鞏固了上節所學內容,又匯入了本課的學習。

第二板塊:讀寫結合,激發想象。(C1 26分鐘)

這個故事選自《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寫的。有人考證說,楊氏之子叫楊修,但不是三國時期的那個楊修,這是一家之言。不過這個楊修也聰明過人,現在我們以楊修為名,把這個故事分組進行新編。

第一組的同學:想象,楊修九歲了,他長得什麼模樣,用哪些語句可表現出他聰明機靈。第二組想象二、三句,楊修家是大戶人家,誰來開門?小孩是誰叫出來的?小孩出來後,會怎樣跟孔君平見面?第三組想象四、五句,小楊修拿出水果以後,他們怎麼說的?還會說些什麼?這一設計意在讀寫結合豐滿文字,讓學生豐富想象,使學習變成一種特殊的享受,變成一種精神需要。

第三板塊:交流蒐集的妙言故事。(C2 10分鐘)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抽生讀自己蒐集的妙言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六、說板書:

楊氏之子 聰惠

楊——楊梅 反應快

會 聽

孔——孔雀 會 說

這樣的板書設計,內容精當簡約,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聰惠,表現在反應快,會聽、會說,突出了文章重點,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讀中解,讀中品,最後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外拓展應把握好怎樣的度?

隨著有效教學框架的不斷深入,課外拓展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真可謂一舉兩得,那麼課外拓展應把握好怎樣的度?

1、課外拓展要有針對性。例如學習了《楊氏之子》,楊氏之子的聰明機敏,巧妙應答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下,可讓學生繼續蒐集有關妙言小故事,感悟他們的語言藝術,豐富自己的積累。再如學習了《打電話》,可讓學生看電視時,注意相聲的表達藝術。

2、課外拓展要有上的性。無的放矢,什麼也做不好,課外拓展也同樣如此。為使學生視野更廣闊,學完課文後,老師也可有目的的為學生補充一些內容。如學了《兒童詩兩首》,可補充《山村孩子的畫》《童年》等,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時間。

3、課外拓展要有可操作性。老師佈置的內容儘可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如時間過長,任務過大,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也難以達到拓展的目的。

說課稿 篇7

《端午粽》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本次公開課我執教了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篇課文《怎麼都快樂》一課,下面我就從說教材分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端午粽》是本冊書的第十篇文章,本單元圍繞“家人”這個主題,編排了《靜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文章。《靜夜思》是一首古詩,語言淺顯易懂,兒童詩《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視角,童趣化的語言進行表達。《端午粽》是關於傳統節日習俗的想法,生動的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通過講述傳統節日風俗,引導學生了解熱愛中華傳統文化。

《端午粽》本篇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寫了粽子的花樣多;最後點出了端午吃粽子習俗的由來。課文語言比較形象,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時、糯米、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韻味和節奏,口語表達時,也可模仿運用這一類詞語。

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長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現,這兩個自然段時要加強對長句子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讀好長句子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閱讀的要求是:語文教學要將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所以本節課的目標擬定為:

目標:

1、多種形式鞏固生字和詞語,會寫“真、節”2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絡生活實際,瞭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自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瞭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科的重難點定為:

重點:

1、會寫“真、節”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

二、說教法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本身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品讀感悟法、快樂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對文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教師引導學生以情感為紐帶,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

五、說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的,有怎樣的教法就有怎樣的學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我指導學生用“聽、說、讀、寫、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快樂的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教學流程:

一、字詞教學奠基礎,好習慣逐步養成。

於漪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學已始,我就用中國傳統節日匯入,讓孩子在節日的氛圍中開始學習,這種設計方法,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情。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複習生字時,我採用了“賽龍舟”的遊戲,讓識字變得多樣化,為課堂營造了一種和諧、寬鬆、愉快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的學習特點,積極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觀察中,實踐中去學習字詞。 “真、節”兩個生字。“真”上、下兩部分較窄,而中間比較寬。“節”上窄下寬,上扁下長。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養成一個好的書寫習慣,比什麼都重要。寫字前我強調讀寫姿勢,並要求孩子書寫時做到:一看、二描、三寫、四比較,以便孩子養成一個好的書寫習慣。

二、朗讀教學激情感,讀中去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根據這一要求,在學文時,我減少無效的講解,增強有效的朗讀。我重視指導朗讀,通過朗讀培養語感。如,在學習“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又黏又甜”等詞語時,我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粽子味道的香甜。

課文第二段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一段長句子比較多,對孩子來說難度有點大。在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讀文,採用“內容分解法”,引導學生對長句的內容進行分解,明白了句子表達的內容,再運用各種方式練讀、鞏固、並在其他長句子朗讀中加以運用。第二自然段是需要重點學習的段落,這段共三句話分別介紹了粽子的樣子、香味和味道。語段句與句之間銜接緊密,第1句描寫的樣子,然後由“外婆一掀開鍋蓋”過渡到第2句的香味兒,再由“剝開粽葉”承接著後面的味道。其中第1句粽子的樣子也從“外表、裡面、中間”有條理的進行介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關注到描寫的條理性,在介紹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時,也可以學習課文語言,清楚地、有條理地介紹。

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介紹的順序,從而發現句子由外及裡,描寫了粽子的樣子,抓住“外面、裡面、中間”這幾個方位的詞。在朗讀時,還可以藉助停頓符號,訓練學生朗讀長句子的能力。在反覆誦讀中培養學生語感。長句子的朗讀,切忌一直進行機械化的整齊劃一的齊讀訓練,應在學生理解的意思基礎上,用朗讀的方式來學習,讀好長句子。

三、想象文字,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茹貝爾說:“想象是靈魂的眼睛。”在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我引導學生,讓學生想象粽子的香甜,吃粽子時的開心,想象外婆的與人和善。一年級孩子的想象力極其豐富,根據這一特點,我啟發學生髮揮想象,並通過個性化的朗讀,把自己想到的讀出來。運用靈動的童心去體驗,既發展了語言,又昇華了情感,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培養語感。

部編教材倡導大量閱讀,加強課內外溝通。教材每個單元都編寫了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兒歌,提倡無壓力親子共讀,是銜接幼小、口語向書面語過渡的重要橋樑。根據部編教材編寫的這一意圖,我推薦孩子在課外讀任溶溶的《 一朵花的童話》書,並和孩子分享了本書中的《婆婆路》中的精彩片段,激起孩子的讀書興趣。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科的教學內容,在板書時,我採用了圖畫的形式,在孩子們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興趣,所以本節課的作業設計為:給爸爸媽媽讀《端午粽》這篇散文。讓孩子在親子閱讀中,感受父母的愛,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從而愛上閱讀。

說課稿 篇8

橋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橋》

本節課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橋》第十冊第四組第十六課

一、教學內容

《橋》是一篇小小說,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員密切聯絡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主要內容。

4.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教學理念:

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感受,就應該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並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抓住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字、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為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瞭解大意。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字。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字對話,歸納出的大意,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這部分主要在第二課時完成。)讓學生在瞭解之前掃除閱讀障礙,使學生能更好的感悟文字。在學習課文時潛心涵泳、誦讀體味,讀中感悟、啟思中說寫、促使學生在言和意的體會中進行感悟、內化、轉換。在教授課文時,我採用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在瞭解的大意後,體會老漢的不簡單;再細讀文中,感悟老漢的偉大。使老漢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現出來,越來越清晰。從而使老黨支部書記的高大形象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情感生髮,激起了對老漢的敬佩之情。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都見過橋。誰來說說你見過的橋?(板書:橋)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我們的漢字常是一詞多義,這個“橋”除了指我們常見的這些便於通行的建築物外,還有什麼意思呢?(形狀如橋樑的)

對,我們曾學過的《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中的“橋”就是指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們來學習《橋》這篇課文,看看那這裡的“橋”又是指什麼呢?

(二) 初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

1.學好一篇課文必須會讀。讀課文就像上臺階一樣,第一級臺階就是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級就要能流利地讀課文,第三級臺階就要求我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學習課文就要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們來爬第一級臺階,在讀課文之前大家要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字,請查字典弄清楚。請大家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吧!

2.學生讀課文。

3.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說明我們都很會讀書。老師想請一位平時在全班讀書方面鍛鍊較少的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自然段。大家說誰來?(生讀)大家來評評他讀得怎麼樣?(相機正音、學習詞語)(再請3位同學讀書)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攔路虎,都清除了,這次請大家流利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

2..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什麼?(指名說主要內容)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四)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偉大的老漢,課文哪些地方是寫老漢的?(7-22)其他地方寫了什麼?

2.我們來默讀課文,在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很深,用筆畫出來,想一想為什麼讓你感受很深。(生讀課文)

3.來!說說再一次讀了一遍課文之後,課文的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生讀印象深刻的句段,師相機指導朗讀)

4.通過剛才的讀,你們覺得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5.學習課文不深入到字裡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的內涵;不深入到字裡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老漢的言行。讓咱們再一次帶著自己對的感受,深入到課文的字裡行間,和村民一起去感受這場災難,和老漢一起去挽救村民。請大家發放聲讀7——22自然段。

(五)小結

我們以知道老漢是個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人,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漢的這些高尚的品質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四、教後反思:

在本輪的教學後,我反思全教學過程,認為我基本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對老漢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點:

1、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其實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字、抓住的主要內容。

2、讀的層次清楚,學生任務明確。在教學中,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後都能基本回答課後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瞭解。

3、給足讀的時間。課堂時間很寶貴,我還是讓學生多次的讀長,時間的讀,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進入文字,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認為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等等,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字,瞭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

說課稿 篇9

《電視機的變遷》教學設計及說課一、導學目標;電視機的變遷是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縮影;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服飾發生著新的變化,改革開放;時代不同,人們在購物方面的經歷和感受也不同;二、導學重難點;以電視機的變化感受生活發生的變化,根據本地實際;三、導學設計意圖;課前安排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感性材料上感知我們;四、教具準備;問卷調查表上世紀服飾的圖片,

《電視機的變遷》教學設計及說課

一、導學目標

電視機的變遷是改革開放 . 經濟發展的縮影。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服飾發生著新的變化,改革開放前物質匱乏,人們的思想也不解放,不通過服飾來展示自己的個性,表達的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的服飾逐漸大膽追求個性和美麗和諧。

時代不同,人們在購物方面的經歷和感受也不同。

二、導學重難點

以電視機的變化感受生活發生的變化,根據本地實際變化的情況進行感悟。為什麼電視機的變遷是改革開放的縮影,人們購物的經歷和感受為什麼不同。

三、導學設計意圖

課前安排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感性材料上感知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課堂上以教材內外的材料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感悟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國家的變化,民族的富強,藉以說明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四、教具準備

問卷調查表 上世紀服飾的圖片,人們衣食住行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老師回憶自己當年讀書的情景與今天中學生的學習條件相比,讓學生對比,回答:今天的學習環境與老師相比怎樣?引出新課。板書課題:電視機的變遷

學生根據實際討論發言(發言內容略)

你家電視機的變化是怎樣的?我們的生活僅僅是電視機發生了變化嗎?(討論發言內容略) 引導學生閱讀“閱讀角”,填充問卷調查表以及教材上的表格。

電視機在換,我們的生活也在變,現在的我們去看看近 20 年來我國人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導學“服飾變化”

進行對比討論,改革開放前後服飾的衣料 . 款式 . 顏色 . 功能有何不同,說說現在人們服飾有何特點。 引導學生了解上世紀 60.70 年代服飾和現在服飾主要特點

(二)導學“購物的變化”

從上世紀 60.70 年代到現在,電視機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服飾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不是隻有這些變化呢?板書:購物變化

觀察圖片,對比上個世紀 60 、年代與 80 年代,與現在購物的方式的區別。以前(上個世紀 60 、 70 年代)人們購物離不開什麼?購物的內容變化了嗎?付款的方式呢?還有其他的不一樣嗎?從“不一樣”中你有什麼感受?

糧票,布票 . 油票,棉票??

觀察圖畫,對比兩個不同年代購物內容的不同。

衣食住行

教育和休閒娛樂

付款方式的變化。

老掉牙的收款方式

刷卡

廢舊收購也發生了變化。

60 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

90 年代

(三)小結全文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看到了祖國在富強,騰飛,我們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更加努力學習!

六、板書設計

電視機變遷:由小到大、由黑到彩、由少(單一頻道)到多(多頻道)

服飾的變遷:顏色、款、衣料、功能

購物的變遷:方式、內容、付款、場所、觀念、速度、??

變遷的結論:人民生活提高,祖國在富強騰飛。

說課稿 篇10

一、設計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飛舞,像鵝毛,像紙片,像棉花……紛紛揚揚,一下子,馬路邊,屋頂上,樹上全掛滿了雪花,頃刻間,這個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銀裝,變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對這一切,孩子們充滿了喜悅,充滿了驚訝。正是藉助於孩子們這樣一個心境,設計了《下雪天》這一課。

本課在設計時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指出:美術教育是我國所有公民在中國小階段必須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這種全體性成為可能,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遊戲活動、欣賞、交流、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達到這一目的。同時,探究性學習也是美術學習的一種好方式,所以,在教師示範完後安排了這一環節:請學生欣賞思考這些雪花各有什麼不同?該怎麼剪?並試著剪一朵。讓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實踐,最後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冬天,感受雪,體會雪給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習表現雪景的方法,創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並通過集體合作表現、創造一個有意義的冬天。

本課內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名畫欣賞,關維曉的《雪野》和莫奈的《鵲鳥》,引導學生觀察下雪時及雪停了時各種事物的變化。第二部分為欣賞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為剪紙步驟,示範折三折的雪花如何製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創作雪景圖的照片,為學習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因為主要是表現下雪時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內容只是選取了關維曉的《雪野》作為欣賞的物件。第二部分內容基本保持不變。第三部分改成教師實際操作示範,這樣學生觀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則去掉了。在教學順序上,也作了部分調整,即第二部分內容與第三部分內容調換了一下,同時,根據實際需要,作了一些適當的增加,目的在於便於教學,更好地激發學習的興趣。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三、學情分析

大部分的學生都看到過下雪,都感受過下雪的景象,能表現雪景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剪團花的技法掌握。由於學生還沒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摺紙時會遇到困難,折完後,在畫的時候,要注意繪製的角度與大小,剪時也要細心,不要剪斷,否則前功盡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主要通過觀察欣賞、交流體驗、探究學習、集體合作、遊戲活動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觀察雪花和下雪的樣子,初步學習剪團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識。

2、學習折、剪、貼、添畫或拼貼的方法,通過集體合作的形式表現雪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對下雪天的觀察、回憶、思考、想象與討論,使學生感受雪景的美,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

五、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觀察,學習用剪團花表現手法創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過集體合作,用剪、折、貼、添畫或拼貼的方法表現下雪天的情景。

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觀察、想象和創作表現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團花時折、畫、剪三步的處理與掌握。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在設計時儘可能地運用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謎語、遊戲、音樂等,通過多媒體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感受與體驗,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目的。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白紙、剪刀、膠水、各色彩紙、繪畫工具

2、教師:課件、範作、白紙、剪刀、背景紙

3、環境設計與佈置:運用藍白色調,營造冬天潔白與寧靜的氛圍,並在教室周圍適當張貼與"冰天雪地"有關的圖片。

4、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準備一些備用的白紙、彩紙、藍色的背景紙以及相關的課件。

八、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謎語,請學生猜一猜。

師:小朋友,上課之前呢,老師這裡有一個謎語,想請小朋友來猜一猜,這個謎語是:"一片兩片三五片,掉到水裡看不見。"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指名學生回答,謎底:雪花。)

2、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

師:猜對了,那你們看見過下雪時的情景嗎?

(學生回答,有也有可能沒有。)

師:有同學說有,有同學說沒有,這都沒關係,接下來,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跟著老師,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飛向小雪花的世界。

(教師配樂朗誦有關雪花的詩歌,學生閉目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下雪天,真好看,房子變成胖老漢。小樹好像大白傘,地上鋪了白地毯。我也變成小神仙,嘴巴鼻子冒白煙。

小朋友來堆雪人,小朋友來打雪仗,下雪天,真好玩。)

3、 欣賞《雪野》,感受下雪天的情景。

師:好,請小朋友睜開小眼睛,看,多美妙的景色啊!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白色的樹、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望無邊的大地……)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讚美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

(學生略作思考後指名回答:"漂亮極了!""多麼美麗的景色啊!""我真喜歡下雪天!"……)

4、揭題:《下雪天》。

師:那好,這節課,我們就來集體合作創作一幅有關下雪天的畫。

(出示課題。)

〔點評:用猜謎來安定學生情緒,又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回憶想象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激發興趣,欣賞感受豐富學生的下雪天的情景儲備,自然地揭示課題。〕

(二)、交流欣賞,加強體驗

1、交流下雪天最想說的一句話和最想幹的一件事。

師:小朋友,如果你剛好碰到這一天下雪了,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呢?而最想幹的一件事又是什麼呢?

(學生相互間交流,再指名說說。)

2、欣賞雪花造型。

師:剛才我聽到有的小朋友說想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說想堆雪人,那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一朵雪花,它究竟是長什麼樣子?

(老師出示一些雪花的圖片,學生欣賞造型。)

師:其實雪花形狀多樣,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造型。

〔點評:交流下雪天最想說的一句話和最想幹的`一件事,進一步激發興趣,欣賞雪花造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也為下面環節剪雪花作鋪墊。〕

(三)、教師示範,學生練習

1、教師示範剪折三折的雪花。

師:看了那麼多不同造型的雪花,接下來,就請小朋友看老師怎樣用一張白紙,把它表現出來。

(教師示範剪折三折的雪花,一邊示範,一邊解釋每一步驟的要點,並重點強調難點的解決方法,學生仔細觀察,並記住步驟及要點:一折,二畫,三剪。)

2、出示不同造型的雪花作品,欣賞討論。

師:那,我們再看,這些雪花各有什麼不同?該怎麼剪呢?

(學生欣賞並思考剪法。)

3、學生嘗試剪折雪花。

師:其實呢,方法差不多,只是畫的花紋不一樣,你能不能也來試著剪一朵跟老師不同造型的雪花?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折、剪,教師適時提醒每一步的要點,如折時注意"角"的問題,畫的圖案不要過分細小,剪時要細心,注意力度等。)

〔點評:教師的示範,讓學生有"法"可依,能迅速掌握剪折方法,範例欣賞,拓展學生思維,嘗試動手,讓學生剪折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集體合作,創作表現

1、提出創作要求。

師:如果,我們只在這張紙上貼上剛才剪出來的雪花,老師總覺得這幅下雪天的畫不夠美,好像缺了什麼。小朋友,請想想看,還可以加上點什麼景物?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後,小結:這節課,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一幅雪景圖,先是將剪下來的雪花貼在背景紙上,注意在底部留出適當的空白,在空白的地方添畫或拼貼一些簡單的景物,如雪人、樹、房子等,同時,請把你的心情也表現出來。)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學生以大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教師分發背景紙,播放背景音樂,並作一些指導,如下雪時景物的變化,用恰當的方法和工具材料進行合理地表現。)

〔點評:利用小組合作,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教師的適時指導,幫助學生創作出更加優美的畫面。〕

(五)、作品展示,綜合活動

1、交流展示作品。

師:差不多,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幅雪景圖,請各組組長將作品拿上來。看了這些畫,你有什麼話想說的?

(學生上臺展示作品,同時師生共同評評作品。)

2、唱唱有關下雪天的歌。

師:是啊,那麼美的畫啊!下雪了,冬天到了,新年也邁著腳步向我們走來了,就讓我們在《新年好》的歌聲中,一起迎接20xx年,一起迎接我們的北京奧運吧!會唱的一起來唱一唱吧!

(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聽聽,並跟著唱一唱。)

〔點評:賞析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遊戲中,讓學生的興趣達到極點。〕

(六)、小結拓展,課後研究

1、教師小結。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通過折、畫、剪、貼等形式創作出了美麗的雪景圖,小朋友們個個都表現不錯。

2、課後延伸。

師:下課以後,小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些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麼會下雪?雪是怎麼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

〔點評:鼓勵學生,激發持續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

九、作業設計

通過訪問、查資料等形式瞭解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麼會下雪?雪是怎麼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