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說課稿8.48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瞭解下春雨時小動物的不同活動。

2、喜歡扮演角色,表現小動物的活動,感受春雨帶來的快樂氣氛。

活動準備:

1、春天情境佈置

2、白板課件、ppt課件

3、蘑菇傘、花瓣傘、樹葉傘各4把;兔子、小雞、螞蟻頭飾各4個。

(一)說教材:

1、這是一首描寫小動物在雨中活動的詩歌,整首詩歌短小精悍,明快清新,音韻和諧,句式工整,琅琅上口。幼兒愛聽,喜歡學,詩歌具有創編的空間,能激發幼兒的想象,讓幼兒願意主動表達,具有獲得經驗的成功感。

2、詩歌內容生動形象,幼兒喜愛,易於接受。詩歌中所提到的小兔、小雞、小螞蟻、小青蛙、小鴨子、小魚兒等小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幼兒樂意模仿、喜歡扮演的。

3、詩歌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在詩歌學習的基礎上,幼兒還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說出簡單的動物生活習性,並能理解、表現和表達。此外,幼兒對整個詩歌不僅可以進行原作學習,還可以進行創編、改編,詩歌內容有很大的拓展和自由生成的空間。這樣,既能較好地給幼兒文學的薰陶,又能很大程度地拓展兒童的視野,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二)說教法:

“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因此,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運用白板技術,採用了角色扮演法、直觀演示法、視聽結合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表演、操作等活動,旨在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和手段,使詩歌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讓幼兒快快樂樂學詩歌,從而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巧妙運用,充分挖掘、運用白板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為教學服務。活動一開始,在白板上就投射了春天的美景,激發了幼兒愉悅感和學習興趣;在瞭解詩歌中人物形象時運用了白板探照燈功能,增強了神祕感,幼兒覺得新奇;理解詩歌內容時,運用了白板放大鏡功能,突出了重點;另外,讓幼兒直接到白板上操作,充分顯示了幼兒與白板的互動功能。

以下就兩種教法予以解說:

1、情境教學法:給幼兒們創設了春天美麗景色的優化情境,鳥語花香、奼紫嫣紅,大自然中隨手可得的花瓣、樹葉、蘑菇等,這些都是幼兒進行表現和創作的資源。同時還有幼兒身臨其境地扮演詩歌中的小兔小雞小螞蟻,幼兒在親身體驗的美好意境中獲得觸景生情的效果。

2、視聽結合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地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小動物的形象和動態,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設計了提問:“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魚兒在雨中幹什麼?”“小魚兒唱著歌嗎?它在雨中幹什麼呢?”“它是怎麼跳著舞的?”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課件示範朗誦語段中,教師配以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接著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願望。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自然地學習詩歌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結合法的有效運用,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幼兒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教學方法交替使用和互相補充、現代技術的巧妙運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教師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等,使整個活動結構更加完美、緊湊,提升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力、感受力和表現力。

(三)說過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師幼舞蹈(操作白板出示春天的背景圖,放音樂“春天在哪裡”)

小動物們,春天到了,春天可漂亮了,我們一起去找春天好不好?

(幼兒進入優化的教學情境,在“找春天”中觸景生情,激發出興趣,以愉快的情緒體驗進入學習。師幼共同舞蹈,融洽的師幼關係為後面的教學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躲雨(春雷聲)——(操作白板,放春雨背景圖和春雨聲音)

(1)聽!春雷響起來了,要下春雨了,我們找個東西躲躲雨吧!(幼兒找東西躲雨)

(2)聽,下春雨了,春雨落在花瓣上,落在樹葉上發出什麼聲音?(滴答滴答)

請幼兒一起說一說——下春雨了,滴答滴答”

(3)提問:“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雞,你是怎麼躲雨的?”

(在遊戲情境中滲透詩歌中的語言——下春雨了,滴答滴答!自然地進入與課堂主要內容相一致的認知準備,為下面更好地感受、分析和理解作品做好鋪墊。)

3、入座(操作白板,晴天圖)

小動物們,雨停了。放下手裡的東西到這兒來坐下吧!

二、學習詩歌第一部分

過渡句:今天,我把你們躲雨的樣子編成了詩歌《下春雨了》,一起來聽聽吧。

1、欣賞詩歌第一部分,(操作白板演示課件,點選雨點——點選小兔蘑菇傘)

(欣賞課件,為幼兒創設詩歌中所蘊涵的美好意境,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2、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操作白板,使用探照燈功能將小動物請出來)

下春雨了,有哪些小動物打著傘出來了?一起將它們喊出來吧。

小結:下春雨了,小兔、小雞、小螞蟻打著傘出來了。

(用上白板特有的探照燈功能,請幼兒喊出詩歌中的人物,“跳跳跳,小兔子來了”“嘰嘰嘰,小雞我來了”“爬爬爬,小螞蟻來了”,一方面幫助幼兒回憶詩歌人物角色,另一方面幼兒在新奇的探照燈指引和自己的呼喊中,引出形象生動的小兔小雞和小螞蟻。)

瞧!我把它們的小傘也帶來了。請你們看一看比一比,哪個動物用拿一把傘比較合適。請你們給小動物幫忙打傘,如果你們幫忙正確,小動物就會用詩歌裡的話來誇獎你。

(幼兒到白板上操作匹配小兔、小雞的傘,如果正確就有相應的詩句聲音)

——每次請幼兒一起學說詩歌中小兔、小雞的片斷。

還有把花瓣傘肯定就是小螞蟻的了,我們一起送給它。”

(老師在白板上操作匹配)——幼兒一起說小螞蟻的詩歌片斷。

(利用課件,教師配合語言的講解,幫助幼兒完成看動物大小和所用道具傘大小的匹配,更好地為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匹配操作這一環節將詩歌所表達的內容直觀、鮮明地呈現在幼兒的面前,從而來突破教學的難點。)

3、親身體驗學說詩歌第一部分兩遍

下春雨了,小兔小雞小螞蟻在雨中幹什麼,我們一起來說一說,誰說得好,等會兒就讓誰也打上合適的小傘。”(老師操作白板課件3幅圖)

小兔、小雞、小螞蟻,請你們也打上適合自己的小傘吧。

(幼兒互相檢查拿傘是否合適)

我們在雨中幹什麼,一起說說吧。(白板上3種動物的總畫面)。

學說: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著一把蘑菇傘。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雞打著一把樹葉傘。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螞蟻打著一把花瓣傘。

(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是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讓幼兒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來發展傾聽及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讓幼兒在猜測、匹配、表演、體驗中想一想、聽一聽、演一演,自然而然地學習詩歌,完成本環節的知識目標。)

(利用分段教學讓幼兒學習詩歌,以小兔、小雞、小螞蟻的口吻來吸引幼兒認真聽,並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學習詩歌,幼兒對於和白板的互動操作非常感興趣,不用刻意的去記憶,學起來也非常輕鬆,從而跟著老師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三、學習詩歌第二部分

過渡語:下春雨了,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幹什麼呢?

1、欣賞詩歌第二部分(老師邊說詩歌邊在白板上演示課件)

(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多媒體課件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

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裡的角色:

下春雨了,還有哪些小動物出來了?我們一起將他們喊出來吧。

(老師白板操作:探照燈逐一出示圖片——關閉探照燈顯示三種動物)

它們打傘了嗎?它們為什麼沒有打傘?

(利用白板探照燈功能順暢地幫助幼兒回憶詩歌中第二部分的動物形象,設計了提問“它們打傘了嗎?它們為什麼沒有打傘?”自然將整個詩歌劃分為要打傘的動物和能淋雨的動物兩部分詩歌內容,幫助幼兒總結歸納,自然地將詩歌的學習引入到詩歌第二部分中來)

3、邊理解詩歌內容邊分句學說表演詩歌內容

(1)小青蛙(重點和難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在雨中在幹什麼?

(老師白板操作:點選小青蛙——放大——詩歌聲音片斷)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在幹什麼?

它在怎麼唱著歌,誰會完整說一說?(小青蛙呱呱呱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我們一起將小青蛙在雨中幹什麼完整說一說。

這次請你們學著小青蛙的樣兒,邊做動作邊說一說。

幼兒表演: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在幼兒初步學習第二部分第一句詩歌“小青蛙”語段時,為了讓幼兒能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記憶,我又引導幼兒學著小青蛙的樣兒做一做青蛙的動作,用分解語句提問、理解、整體朗誦、表演體驗等方式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突破教學難點。同時邊唸詩歌邊做動作,對於表演得好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表揚,通過幼兒自身的肢體語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活躍課堂氣氛,讓他們大膽參與活動,在充分調動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基礎上順利攻破學習中的難點。)

(2)小鴨子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鴨子在雨中在幹什麼?你點點小鴨子,它會告訴大家。

提醒:誰聽得仔細,下次我才會請他哦。

(在課件示範朗誦前每次注意設計小提醒“仔細聽一聽”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

(幼兒白板操作:點選小青蛙——放大——詩歌聲音片斷)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鴨子在雨中幹什麼?

我們一起跟著小鴨子完整說一說?(操作白板——點選小青蛙旁邊區域有詩歌片斷。)幼兒一起跟著說——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鴨子“呷呷呷”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誰會學著說一說?請1----2名幼兒單獨說

(幼兒運用肢體動作邊朗誦邊表演詩歌.他們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更有利於學習和詩歌的記憶,同時也使活動做到動靜交替,使幼兒更加輕鬆。)

(3)小魚兒(難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魚兒在雨中在幹什麼?誰來點點小魚兒,讓它來告訴大家?

提醒:你們準備好了嗎,好我們一起認真聽一聽?

(幼兒白板操作:點選小魚兒——放大——詩歌聲音片斷)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魚兒在雨中幹什麼?它唱著歌嗎?它在雨中幹什麼呢?”

它在怎麼跳著舞,誰會完整說一說?

這次請你們學著小魚兒的樣兒,邊做動作邊說一說。

幼兒表演: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魚兒游來游去,跳著舞,淋著雨,真快活。

(利用各種機會,給幼兒創設表演展示、自由表達的氛圍,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自由大膽表演的積極性,從而讓幼兒想說要說。)

4、集體學說詩歌第二部分(操作白板演示課件3幅畫面——3個動物的總畫面)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小鴨子、小魚兒在雨中幹什麼,我們連起來說一說。

小動物們在雨中玩得真快活,我們再來說一說。

學說: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鴨子“呷呷呷”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魚兒游來游去,跳著舞,淋著雨,真快活。

四、完整講述,整體感受春雨帶來的快樂氣氛。

(老師操作白板,顯示6中動物的總畫面)

下春雨了,小兔、小雞、小螞蟻、小青蛙、小鴨子、小魚兒在雨中玩得真快活啊,讓我們把所有的小動物在雨中幹什麼一起來說一說”

滴答滴答,又下春雨了,小兔、小雞、小螞蟻們,我們也來挑選適合自己的小傘,一起到雨中和詩歌裡的動物玩一玩,說一說詩歌吧!”

(利用多媒體,讓幼兒再一次觀看白板畫面,畫面上出現靜態的6種動物在雨中的完整圖畫,在幼兒的頭腦中對詩歌中的意境構建一個完整的美好印象。))

(請幼兒跟著畫面內容一起朗誦,並配上相應的動作,幫助幼兒加深對詩歌各種動物在雨中的不同動態,鞏固了對詩歌的記憶。請幼兒扮演小動物拿上自己的小傘,邊朗誦詩歌,邊進行表演,通過幼兒的表演,既調動了他們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又讓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參與表演的愉悅。)

五、延伸活動,拓展講述

下春雨了,一起看看哪些小動物又來了?

(白板演示,逐一拉出6種動物圖片——拉出打傘和淋雨標記)老師介紹標記。

請你們幫忙,把小動物送到相應的標記旁邊,並且要告訴大家,下春雨了,滴答滴答。誰要打傘還是能淋雨。(請4個幼兒操作白板,將動物託放在相應的標記旁)

讓我們去邀請這些小動物們也說《下春雨了》的詩歌,並把它們在春雨中幹什麼也編到詩歌裡去吧。

(中班幼兒對詩歌的仿編已有一定的興趣,他們會找出相關的字詞來替換詩歌中原有的字詞,從而創編出獨特的詩歌來。設計了雨傘標記、淋雨標記將後續要仿編的動物進行歸類,讓幼兒在本節活動中的愉悅體驗和積極探索精神,激勵他們再次參與到後續的仿編、創編的活動中去,為下節活動打下伏筆。)

(本節活動,教師集設計者、蒐集者、創意製作者、合作者、觀察評估者等多種角色於一身,所有設施設定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幼兒感受、學習和表達。整節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想說、要說、敢說、會說,發展了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演示方式,再現了詩歌所描繪的情景,觀看課件、與白板互動、角色扮演、親身體驗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幼兒在直觀的理解中獲取知識經驗,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文學性、科學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附詩歌:下春雨了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著一把蘑菇傘。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雞打著一把樹葉傘。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螞蟻打著一把花瓣傘。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鴨子“呷呷呷”唱著歌,淋著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魚兒游來游去,跳著舞,淋著雨,真快活。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靜物構圖》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繪畫雕塑》系列中的《繪畫》模組第二課《形的視覺印象》的延伸內容。這一課包括客觀物象在平面上呈現的形體、特徵及我們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我從中選取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這一節加以擴充套件——靜物該怎樣構圖,作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或圖片進行描繪,然後通過活動,讓同學們給與意見,結合教師所說的理論知識進行修改再創造。採用學生上臺手繪、師生交流的形式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能力,又調動了學生探討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再創作。

2、教學目標:

美術繪畫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繪畫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運用繪畫的理論,進而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創作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靜物構圖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觀察靜物取捨的能力

B.培養學生對靜物素描動手繪畫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創造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

(2)靜物構圖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師準備:

靜物作品圖片、知識

5、學生準備:

簡單的靜物:本子,書籍,筆,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學習用品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繪畫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

生體會生活——總結體會——討論探究——知識擴充套件——再創生活

互動

師引導體會——說出問題——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首先是回憶自己生活裡的美麗圖片,自己是怎麼把這些情景拍攝下來的,自己有過什麼樣的想法沒有,也可請學生上臺來大概繪畫一下自己有過的好的設想或作品,並闡述一下自己的構思,之後師生一起進行點評,說出優點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同學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見,之後教師結合構圖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構圖的要素進而講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靜物,並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結合我所畫的靜物構圖進行分析和闡述。然後要同學們結合靜物構圖理論,自己用眼前書桌上的東西擺設一組靜物並進行取捨描繪,之後再請同學上臺繪一次,並說明自己的想法,怎樣和靜物構圖理論知識結合,我們給與一定的意見,進行完善,並最後總結。在教學中,教師應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1、提問:以前出去拍照,你會怎麼拍攝,怎樣構思,有沒有重點?或是自己喜歡的圖片是怎麼樣的,喜歡的是它的什麼?

學生回答

2、活動(一)請同學們把自己美好的回憶再描繪一下,並請同學在臺上進行描繪,闡述自己的觀點

3、大家一起進行點評,提出意見,老師也會提出意見並轉入思考自己該怎樣梳理一些身邊不注意的靜物,該怎樣發現美,並創造美

4、教師結合自己的靜物作品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並分析作品是如何進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見的構圖錯誤,分析錯誤。

湘版高中美術說課稿 靜物構圖說課稿,標籤: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5、學生結合知識要點對自己前面的作品進行修改,並相互交流,完了之後,再創作一幅作品——活動(二),就拿自己的學習用品作為道具,進行擺設,取景,描繪,並請同學上臺來展示。大家可以發表意見完善作品

6、總結內容,並發動學生課後去室外取景,並描繪下來

四、說注意事項

1、在活動(一)的時候是要求學生圖說並茂,叫兩個學生上臺就可以了,不拘束學生的思維,暢談自己的設想

2、在活動(二)中,要強調學生結合理論知識來重新認識靜物構圖,並自己創作一幅談自己的感受

3、在學生在下面繪畫時,教師應下臺觀察,選擇有畫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學上臺描繪講解,適當的發問學生這麼畫的緣由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加上活動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活動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闡述了靜物構圖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在國小科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建構科學概念,是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建構新的科學概念,糾正錯誤的前概念,豐富有待完善的概念。在建構科學概念的同時,思維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理想的狀態是:在教學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思維)與科學概念的建構協調發展。

《風的形成》選自河北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材。本課的教學是在三年級認識空氣和風的基礎,通過探究自然界風的形成,瞭解熱傳遞的另一方式——對流。這節課從生活現象入手,啟發學生提出有關風的成因的問題;進而通過 “觀察上升的空氣” 活動來引導學生認識熱空氣的性質。“風的形成”活動通過對比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認識風的成因。最後引導學生嘗試用科學知識去解釋身邊的現象。

這一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多個版本的教材予以選用。這說明此內容既是課標所要求的,也是編寫者所看重的,它適合國小生的學習水平,對學生科學概念的建構很有必要。為了幫助學生建構概念,同時在建構概念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瞭解學生已有認知 為新舊概念的建構作鋪陳

《國小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瞭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風的形成》一課最主要的概念是“空氣受熱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風”。要讓學生建構概念,首先我們要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的經驗和認識----“風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形成的”。然後才能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建構新的概念----空氣受熱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因此我摒棄了教材中的問題匯入,改了用孩子們熟悉的“風車”作為本課切入點。易於調出學生之前學過的經驗與知識——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通過“風箏”和“風車”的對比,讓學生找到兩者的所需環境的區別與聯絡,易於學生對“人造風”“自然風”概念的構建。

二、以教材為本 兼顧本地學生的特點創新教學

課本里的“觀察上升的空氣”環節,採用了螺旋紙圈作為實驗材料,學生觀察後大多數會得出空氣受熱後會旋轉的結論,不利於後期教學的開展。因此我把螺旋紙圈改成了質輕易得的羽毛作為演示實驗的材料。學生在觀察後能立馬得出“空氣受熱會上升”的結論。鑑於學生們對科學實驗嚮往好奇的心理,但又缺乏必要的操作經驗,所以我邊演示邊詳細地講解,為之後的學生分組實驗作出示範。

三、引發認知衝突 促進學生思考 提升思維力度

當學生已經通過前面的演示實驗得出了“空氣受熱後會上升”的結論後,我繼續發問:周圍的冷空氣會流動嗎?一般學生會有兩種不同的想法。我引導他們進行科學地猜想:被加熱的空氣上升後,會留下一個空位,這個位置會一直空著嗎?並以生活中的經驗進行對比,學生也一致認可空氣和水一樣是可以流動的,從而孩子們會得出“空位會被周圍的空氣補充”的結論。這也為後面分組實驗中的方案設計做了鋪墊。這不正是學生思維得以提升的體現嗎?

四、有效拓展 將課堂延伸到課外 拓展思維的廣度

《課程標準》同時指出:科學素質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國小科學課程的開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既要在課堂中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兼顧提高學生科學能力和良好的科學態度,必將給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把課堂猜想和課外的動手驗證相結合。結束教學後,我用一段視訊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併發問:蠟燭加熱空氣形成的風很小,怎樣改進剛才的實驗能得到更大的風呢?這樣的提問符合孩子們的心理,也符合五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更是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風的形成》是一節傳統的經典課,以往的教學不乏精彩之處。而我是從學生原有認知的概念出發,學生通過通過觀察、比較、猜想、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並用實踐加以檢驗。幫助學生以證據和邏輯,主動建構科學概念,鍛鍊了分析、比較驗證的科學思維,並儘量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得以顯性化呈現,真正讓科學概念與思維能力得到協調發展。科學課程的實施,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些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親自動手動腦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的經驗和認識----“風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形成的”基礎之上而展開的。針對性的幫助學生建構新的概念----空氣受熱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因此我摒棄了教材中的問題匯入,改了用孩子們熟悉的“風車”作為本課切入點。易於調出學生之前學過的經驗與知識——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通過“風箏”和“風車”的對比,讓學生找到兩者的所需環境的區別與聯絡,易於學生對“人造風”“自然風”概念的構建。

在教學中,我大膽改進與創新,使實驗裝置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充分給予時間照顧每一組學生,儘可能地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培養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當然,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單獨完成一次實驗,也正是在組內協同的氛圍中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六、我的困惑

1.現在大部分學校(包括城區)對科學課的實驗儀器配置落後,生分組實驗造成嚴重影響。

2.科學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班級之間或是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該如何調和?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______________,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國中語文第_______冊第_______單元_______課《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單元是_______單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區域性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訓練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程式:

(一)激趣揭題,質疑定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髮問:"________________?"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後討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採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為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為他寫得好在哪裡?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五、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__________

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壯觀。

2、有感情地朗並背誦讀課文。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北京的風景圖片、課件、升旗儀式錄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談話匯入:

小朋友,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和課文中的生字寶寶交了朋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1課,齊讀課題《我多想去看看》。

課題中就藏了一個生字寶寶,你們認出它是誰了嗎?

出示想字卡片:齊讀,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

2、複習生字:

小朋友,你們還記得其它生字寶寶的名字嗎?

(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3、複習詞語

快看,淘氣的生字寶寶和我們玩捉迷藏了,他們藏到了詞語中,你們還能認出它們嗎?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認得最快?我多想去看看說課稿

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二、整體感知

過渡:課前,有一位山裡的小朋友悄悄對我說,他有一個美好的願望,你們想知道是什麼願望嗎?

1、聽課文錄音

(出示課文的朗讀課件)請大家仔細聽!

2、剛才大家聽得可認真啦,告訴我這個小朋友有一個什麼願望?

3、指名彙報,評議:你聽得真仔細!

過渡:他為什麼這麼想去北京看看呢?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找找答案。

三、學習一、二兩句話

1、自由讀課文一、二兩句話,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麼。

2、指名彙報: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1)、學習第1句:

①指名讀第1句。

②畫圖理解彎彎的

③指導朗讀:指名讀──評議──再讀,──分組讀──齊讀

(2)、學習第2句:

①指名讀第2句,你知道了什麼?

②理解遙遠:出示詞語──遙遠,齊讀。

③指導朗讀遙遠的北京城這句話。

過渡:北京雖然非常遙遠,但它作為我國的首都,是全國各族人民都很嚮往的地方,特別是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我們一起去看看升旗儀式吧!

④:理解壯觀。

播放錄象:升旗儀式

a)小朋友,剛才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b)老師小結:是啊,每天早晨,當五星紅旗跟太陽一同升起的時候,過路的工人、農民、學生都停了下來,向我們的國旗致敬,廣場上人是那麼多,國旗班的戰士是那樣威武,五星紅旗是那樣鮮豔,國歌是那樣嘹亮,這個場面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壯觀(出示詞語),齊讀。

c)你能用朗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試讀──指名讀,評議──再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d)創設情境,模擬升旗:(奏國歌、升國旗)

小朋友,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這麼壯觀,此時此刻,如果你在場的話,你會怎麼做?來,我們一起做做看。

過渡:多麼壯觀的升旗儀式啊!如果能親自參加那該多好啊!這位山裡的孩子家離北京那麼遙遠,他從來也沒有去過北京城,難怪小詩人會不停對媽媽說:

(生接讀,師課件出示句子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說課稿

四、學習第三句話

1、讀了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麼?

2、這裡為什麼說了兩遍我多想去看看呢?(廣場上的升旗儀式確實太壯觀了,他太想去了。

3、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再讀──師生比賽讀

五、朗讀背誦

過渡:多麼強烈的渴望啊!讓我們用我們的朗讀,把這種渴望表達出來!

1、感情朗讀全文

2、指導背誦:

能看著黑板上的提示,跟著老師試著背一背嗎?

板書:小路大山北京城天安門升旗儀式

試背──分組背──分男女背──齊背

六、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過渡:我們的首都北京除了升旗儀式非常壯觀之外,還有許多值得去看的地方,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課件出示北京風光圖片,邊看師邊解說)天安門、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人民大會堂、香山紅葉。

2、我們到了這麼多地方,欣賞了這麼多美景後,你們是不是更想到北京去看看了?

3、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北京說些什麼?

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對你說──我多想去看看說課稿

4、小結:是呀,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我們愛北京,我們愛國旗,我們愛我們的祖國!

5、北京,歷史悠久,風景迷人,每天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國內外遊客。2008年,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辦,到那時北京將再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讓我們共同期盼,共同等待,2008,相約奧運,相約北京!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目標、重點難點:

我說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二十四課《給予是快樂的》。課文講的是保羅在聖誕節前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促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道理。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很適合學生閱讀、複述;文中小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和保羅產生的心裡變化交替敘述,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很容易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課文的切入點,作為學習全文的經緯。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能聯絡全文、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4.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體會他的心理變化,及抓住小男孩的言語行為,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從中感受小男孩的優秀品質。

說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為經,以問為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裡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讀、思、議、辯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質疑定標:

首先我們做個遊戲,做“笑”的遊戲。(大笑、微笑、笑眯眯等)與高興相近的詞語有哪些?板書:快樂 你什麼時候會快樂的?可是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課文,作者得出了這樣的感受,板書完整課題:給予是快樂的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其中“給”讀“ji”。其次讓學生說說對於課題的理解,即“給予”這裡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勞動,作出貢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為樂的意思。最後讓學生就課題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誰給予誰?在怎樣的情況下給予的?給予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從好的問題中小結髮現的方法,即針對問題提問時,要抓住關鍵詞“給予”進行思考。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字自主閱讀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剛才提的哪些問題,讓學生初步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然後根據“保羅想錯了幾次”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檢查學生讀書情況,並由此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研析設問,精讀感悟:

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此在這一環節,我抓住了“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裡”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在讀中感悟、體會。具體教學步驟是這樣的:

首先學習保羅第一次想錯的部分:

1.文中哪些部分是寫了保羅第一次想錯了呢?

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讀讀句子,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保羅為什麼想錯了

2.保羅剛開始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錯嗎?從哪些詞句中反映出來的?

學生找句子,出示:保羅當然知道他希望什麼,他會希望也有他一個這樣的哥哥。

引導學生抓住“當然”一詞體會保羅相信自己的想法沒有錯。

提問:保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保羅自己就是認為得到是快樂的)、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的語氣。

3.儘管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但他的確想錯了,小男孩是怎麼想的呢?

指名讀小男孩的話,根據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讀,你的體會是什麼。緊接著,教師改換句式出示: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讓學生補充完小男孩的話。(藉助於文字,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想像了,又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

最後讓學生說說,從小男孩的話中體會到什麼?並指導讀好這段話。

第二、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次錯:

1.像學習第一次一樣,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保羅第二次錯在哪裡?並相機出示句子(小男孩的話)。讓學生抓住這兩句話談談體會,並指導學生讀出激動、興奮的語氣。

2.聽了小男孩的話,保羅再次發現自己錯了,這時他會想些什麼?

3.教師總結引導過渡:正是由於小男孩的話打動了保羅,所以保羅引讀第十二小節:在這美好的夜晚,車裡的三個人會各自想些什麼?說些什麼或者做些什麼呢?-

四、拓展延伸,形成積澱: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對於指導學生做人有著深遠的影響,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此,在文章結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題:

保羅的哥哥因為( )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為(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為( )感到快樂。並延伸到學生實際,再出示填空:

我也曾因為( )而感到快樂。這一填空題,既總結了全文,使學習課文又迴歸到了整體,並給開始就題目展開的質疑有了一個交待。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結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展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閱讀作業:讀讀蔣風的《給,永遠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潤翰的《感恩之心》。

說板書:

給予是快樂的

一輛新車

保羅 小男孩

驚訝 (不是)獲取(而是)給予

又錯了 (不是)炫耀(而是)關愛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商不變的規律》。《商不變的規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人教版)課本第87頁,例8的第三個問題。

一、說教材

《商不變的規律》是一種函式思想,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除法和積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在國小數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習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的簡便運算的根據。也是今後學習小數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的依據。

二、說目標

四年級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較強,隨著年齡增長,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為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感悟、體驗、觀察、驗證、應用等學習過程,使學生理解、掌握商不變的規律,學會應用商不變規律進行一些簡算。

2、通過觀察“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並滲透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嚴謹的學習態度。

根據對教材的反覆咀嚼和深入品味,我把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髮現商不變的規律,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商不變規律”中的“同時” “相同的數”、“0除外”以及靈活應用這條規律的能力。

三、優選教法,注重學法

正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在他們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為此,我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善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進行合作與交流,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四、說教學流程

一堂好課,目標是根,主線是枝,細節是葉。下面我就從目標、主線、細節三方面為教學紐帶設計了以下5個環節:1、激情設疑,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總結規律;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4、歸納總結,師生互評。

第一個環節:激趣設疑,提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兩個步聚,分別是激情設疑和提出問題,弗魯登塔說過,數學是現實的,學生要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我通過課件出示學生們喜歡的悟空戲八戒故事匯入新課,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故事的內容是:孫悟空說:“我給你14塊餅,平均分2天吃完。”八戒說:“太少了。”接著孫悟空又說:“我給你140塊餅,平均分20天吃完。”八戒高興地說:“太好了,太好了,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八戒急了說:“不行,不行,太少了。”你認為小豬說得有道理嗎?學生大膽猜測,激發學生想像,注重猜想能力的培養,接著引出五道除法算式,讓學生快速地算出答案,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變了。

第二個環節: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先給學生幾道口算題,讓學生自主發現規律,然後舉例驗證規律,最後深化理解規律。當今社會是以合作求生存的機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根據課件出示問題口算出得數展開討論,先得出從上往下看的規律,再得出從下往上看的規律。你發現了什麼?對於把這兩條規律合併成一句話,學生可能只會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沒有說到“0除外”。當然,根據不完全歸納提出的猜想不完全可靠,而對國小生來講,對提出的假設只能另舉例子來檢驗。於是,我通過讓學生寫例子驗證,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方法。

最後,我針對學生易錯、易漏之處通過課件出示判一判,深入理解和完善這個規律。尤其是最後一小題重點強調“商不變規律”中“0除外”,通過做判斷題強化“同時”、“相同”、“0除外”這三個詞語來完善概念,從而提示課題,這樣能進一步深刻理解商不變的規律,又體現了數學概念的邏輯性、嚴密性,培養良好的學風和習慣。

這環節,我還設計了一個層次的內容。

解決課剛開始小豬說的話。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擴充套件應用

學習知識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每個人的思想和理解能力也大不相同,所以本環節設計了兩個層次的題目。

①應用商不變的規律來學習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如270÷30,大部分學生都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計算,對於簡便演算法要加從點撥。。

②課件出示數學診所,應用商不變的規律來教學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中餘數的問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注重了練習環節的巧用、妙用、創造性的用,通過練習,讓學生成為捕捉資訊的人,探究生活奧祕的人,應用數學知識的人。

第五個環節:歸納總結,師生互評

通過詢問:“這節課,你怎麼樣,同學表現怎麼樣?”師生互評。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我力求做到在情境中匯入,在探究中求知,在關鍵中操作,在練習中提升,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成為一個靈動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