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範文合集7篇

說課稿9.6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範文合集7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這節《黃山奇石》課例的說課內容,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這七個方面的內容是:【說教材】【說理念】【說學情】【說目標】【說策略】【說教學】【說效果】(幻燈片2)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2課《黃山奇石》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本課圖文並茂,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趣的奇石、怪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後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它不僅具體形象地介紹了文中四幅插圖的奇石,而且在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課時重點解決2——5自然段。

【說理念】

1、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結合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教育理論,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教學中王老師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大量文字的閱讀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課語文學習內容,讓學生髮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

2、網路環境下的跨越式發展試驗,使識字、閱讀、作文做到了三位一體。

對語文來說,要最終落實到“讀”和“寫”。網路環境下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跨越式資源,這些資源內容豐富,而且與課文的主題、教學目標有關,深具實效性和科學性。這樣的學習內容,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掌握的知識面大大增加,而且還為學生的打寫創作積澱了創作的源泉,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悟語文、欣賞語文,最後還生成了屬於自己的語文學習成果。這也充分體現了跨越式教學試驗中“以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尊重學生的自主權。

【說學情】

《黃山奇石》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但據調查,很多學生沒有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又結合二年級的學生能獨立閱讀一定數目的篇章,較熟練掌握網上閱讀、網上打寫、網上瀏覽等資訊技能;能根據學習的要求進行品詞、品句,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

【說目標】

l 知識與技能方面

(1)複習生字詞和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麼樣的。

(4)熟讀課文,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l 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時,同學們還要進一步體會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秀麗神奇,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l 資訊素養方面

通過閱讀網路資源,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鍛鍊在網路中模仿、創編的能力。

【說策略】

本課根據上述目標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和採用瞭如下策略:

(1)自主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其著眼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

(2)創新學習策略

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打破了教師教學用書和學生教材的侷限。從單一的、一刀切的“封閉式”教學轉變到了多層次、多樣化的“開放式”的教學,把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當代科技相結合,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

【說教學】

在黃山奇石的教學活動中,王老師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學理念,注意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促進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品味詞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國小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瞭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來說,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王老師注意從詞句的比較中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王老師把句子1“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與句子2“就說仙桃石吧,它在山頂的石盤上。”兩句話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於是王老師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 仙桃石不會飛,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為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予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王老師從品味詞句入手,讓學生聯絡實際理解理想像的含義。

二、引導觀察、創設想象思維的情境

國小生的思維最初是具體形象、動作和原有知識緊密相連的。而後才逐步轉化為大腦的內部運動。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方式,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例如: “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石頭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師讓學生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方法,以自學與小組學習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寫動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師讓學生結合看書上的插圖,自己在小組內交流腦海裡想象到的景象。她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隨組式巡視和傾聽。在王老師巡視指導過程中,發現學生們有的`說:“這隻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雲海驚呆了。”有的說:“這隻猴子被眼前的雲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隻猴子望著翻滾的雲海在沉思。”小組的討論交流顯得紮實有效。這時,王老師又抓住時機,讓學生將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

三、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在重點學習2——5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維中語言表達的順序,即先介紹景物的名稱,然後敘述景物的形狀特點,最後介紹景物所處的地理位置等等。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王老師讓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讓學生先了解更多有關黃山奇石的文章資料,然後再讓學生大膽地對黃山的其它岩石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等岩石進行再造想象,續編新內容。

學生在大量閱讀了相關的黃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後,腦子裡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師就讓學生從她提供的黃山奇石圖片中,找自己喜歡的圖片進行打寫創作。就這樣,學生把這節課對語文的學習感悟最終生成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使創造性思維與資訊化技術有效地整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體現了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在閱讀和創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王老師還認為,現代課堂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聰明才智的機會,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只要我們平常在語文教學中,能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相信學生思維邏輯性和廣闊性會得到有效的發展,也為學生今後的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

【說效果】

這節課總體給人的感覺是:落實目標紮實,教學環節清晰,學生主體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較好的提高和發展。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大班數學領域《生活中的數字》。"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內容靈活豐富,根據大班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他們對生活事物充滿好奇心。《綱要》中指出:"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生活,使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數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嘗試運用數字紙條進行遊戲活動,從中體驗遊戲的樂趣。

3、幼兒能對數字產生興趣,能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著。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說學法:

本次活動中,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讓幼兒在遊戲和實際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周圍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中的關係。本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活動重點難點:

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瞭解它們的不用用途,並知道人類與數字的密切關係。

活動過程:

1、數字找朋友--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找數字--幼兒在食物上找數字,並激勵幼兒相互交流,說說自己的.發現。

3、生活中的數字--通過講述、猜想來激勵幼兒暢所欲言,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營造輕鬆愉悅的氛圍,拓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4、幸運號碼--通過遊戲發現數字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從而更真切的體會數字的神奇,隨便的調換數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數字組合。

5、設計電話號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為自己編電話號碼。讓沒個幼兒參與其中,從而體驗成功感,使他們對數字產生極大的興趣,激勵幼兒在生活中主動觀察事物和運用數字,為以後學習奠定基礎。

活動預測效果:

根據《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動利用遊戲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氣氛活躍,而重點部分的教學採取動手操作實踐,保證數學活動效果,本教學活動是環環相扣的,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使新知識得到鞏固和利用。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的課題是《貓》。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展開我對本課教學的理解與設計。

一、說教材

《貓》是國小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人類的夥伴”為主題,每篇課文,都會讓我們感受到人與動物之間那份濃濃的情意。《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本文以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為主線,貫穿了貓的古怪性格及滿月小貓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容易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參照單元目標,結合本篇文章的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知識與能力:

瞭解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細緻觀察,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練習說話,寫話。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並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並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閱讀指導法: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

2、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課我將採用以下學法:

1、朗讀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為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採用一下教學步驟。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上課一開始,讓同學們欣賞貓的圖片,看這些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並上臺演示各種貓的動作及聲音。今天我把老舍爺爺喜歡的貓也帶到了我們的課堂上,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和老舍爺爺家的貓交朋友吧。

這樣的匯入,會引起學生對貓的強烈的探究慾望,激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二)檢查課前預習及課後複習的情況。通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有關“貓”的哪些特點,勾畫出來。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能力已經加強,自己有能力獨立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這樣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三)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1、讓學生默讀課文,自讀感悟,以小組交流的形式,派出

代表,概況一下“老舍爺爺筆下的貓是怎樣的?”

通過學生的概括總結出貓的性格主要表現在:性格古怪、滿月可愛)

【板書:性格古怪、滿月可愛】

再來引導同學思考:看著這些表示性格的詞,你有什麼疑問嗎?作者討厭貓的古怪性格嗎?為什麼?

(四)細品精讀,撞擊情感。

1、通過細讀課文的1-3自然段,感受貓的古怪性格的特點作為本課的精講部分。

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表現貓性格古怪的詞語。

並通過填空練習來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板書:既( ),又( )】

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高興(溫柔可親)和不高興(一聲不出);既膽小又“勇猛”。

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先通過朗讀表現貓的性格古怪,在朗讀過程中能更進一步體會到貓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如上填空練習,學生水到渠成的體會到了貓性格古怪的特點,而且還培養了概括能力。

2、指名讀課文第4自然段,感受小貓的可愛,重點體會作者愛貓之情。

投影出示:小貓滿月的時候很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

重點體會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說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呢?怎麼理解?

【板書:更 】

在體會到了老貓的性格古怪之後,引入對小貓可愛的感受,既激發了學生對小貓的可愛研讀的興趣,又能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用詞之精。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板書:喜愛】

最後再來讀讀描寫小貓可愛的內容,邊讀邊想象。想象一下小貓淘氣可愛的樣子,播放課件,進一步感受小貓的淘氣可愛。

(五)總結談話,昇華主題。

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爺爺的筆下卻顯得那麼惹人喜愛。這正說明了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爺爺那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六)拓展練筆

請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用一兩段話把這種小動物的特點記述下來,與同學們共分享。

這就要求學生能夠體會作者是怎樣仔細觀察,並把動物的特點寫具體的,又是怎樣真實地表達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同時,這種訓練形式就會成為學生樂學、會學、善學,寫作創新的新平臺。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個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板書設計由師生共同完成,這樣能使學生直觀地抓住線索,理清思路,體會中心。

6 貓

性格古怪:既( )又( )滿月(更)可愛

六、說練習設計

通過精心編排的一些習題,以幫助學生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

總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按照預設進行教學,設計多種讀文形式,因為語文是學生讀懂的,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同時關注課堂生成資源,靈活採用教學機制,結合“四有”教學模貓 喜愛

式展開教學,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說課完畢。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棗核》,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棗核》是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表現海外華人思鄉之情的美文。編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上第二單元——愛國情懷單元。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傾聽海外遊子的心聲,聆聽愛國主義的讚歌,感受志士仁人的愛國情懷,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學習本文旨在讓學生從作品中瞭解所敘述的具體事件,傾聽海外遊子的愛國心聲,進而引發學生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情思。同時學習寫人記事的寫作方法:剪裁精當,結構精巧,從而提高語文寫作水平。

第二點、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1、把握本文明晰的線索。

2、通過理解重點語句進而明白富有含義的詞語中透出的愛國熱情。

3、理解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手法。

教學重點、把握本文明晰的線索。

教學難點、通過理解重點語句進而明白富有含義的詞語中透出的愛國熱情。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缺乏特定的情感體驗,所以老師先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啟用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進而聯絡課文中同窗思鄉的心理活動和表達思鄉心切的獨特方式來體會海外遊子的心境:身處異國他鄉,心戀故國故土。

三、說教法

陳鍾樑先生曾經說過:“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我覺得語文課必須在充分的課堂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能把握作品中的人物與事件,對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動人的情境和獨特的語言,形成自己的感受、體驗與評價,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為了“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了放聲朗讀、定向感知、思考解讀、創意表達四個學習環節,具體做法有:

1、配樂朗誦法:選取思鄉的配樂,讓學生跟著配樂朗誦課文,啟用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

2、設問教學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明確文章是以“棗核”為線索的精巧構思,理解文章中通過設定懸念所取得的效果。

3、情感教學法:推敲和體味飽含深情的語言,讓學生在簡潔質樸而又富有抒情色彩的語言中體悟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

四、說學法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是由淺入深、不斷積累、不斷體驗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把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而八年級的學生還是得打好基礎,字詞的積累以及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少不了的,結合本課特點,就學法而言,讓學生做到以下兩點:

1、 預習工作:落實“蹊蹺、掐、瑪瑙、殷切、嫣紅”等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做到能複述故事,在複述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情節的要點。

2、 採用配樂朗誦方法整體感知內容,運用提問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線索,並能快速找出文章設定懸念的幾處地方。而對於本文的難點,採用誦讀、討論的方法體味飽含深情的語言,通過設計問題,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啟用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體會文中海外遊子對幾顆棗核的盼望與愛惜,從而表現他的拳拳愛國之情。

課時安排:1課時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1、聆聽熟悉旋律,走進棗核故事

課前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渲染氣氛。這首歌詞學生上學期就已學過,伴著這熟悉的旋律,同學生一起走進課文——一個關於“棗核”的故事(投影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本環節用音樂把學生帶入文字,勾起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心靈貼近文字,形成閱讀期待。)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棗核故事

(1)學生朗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教師提問: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2)讓學生理清課文結構: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點主題。

3、理清線索, 初步感受愛國情感

(1)這是一篇具體敘述同窗言行的敘事文章,文章結構明顯,內容鮮活實在,讀後情景歷歷在目,教師提問:從文章的結構可看出,整篇文章都是圍繞棗核來展開的,因此,文章的線索很明顯就是?(學生很快可以明確線索是“棗核”。)

(2)教師提問:既然“棗核”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那麼朋友索要這些棗核做什麼?課文前面有直接提到麼?課文又是怎麼介紹的呢?有什麼作用?

讓學生找出文中設定懸念的話語:一句是“東西倒不佔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作用:文章開筆就設下懸念,引人入勝,將讀者的目光都吸引到“棗核”上來。另一句是“友人拿到棗核後,還故弄玄虛地說,‘等會你就明白了’”。作用:棗核的用途仍不明白交代,進一步緊緊吸引讀者,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4、課中話題,理解慰藉思鄉之情

(1)先讓學生解開前面所設定的懸念。教師提問:這幾顆小小的棗核到底用來做什麼,課文在哪個地方解開了這個謎團?引導學生找出“我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這幾句話,由“想”字切入,解開前面設下的懸念,要棗核是為了種棗樹。

(2)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種棗樹的原因,教師提問:同窗為什麼要種棗樹?是閒著沒事做麼?由此引導學生理解:棗樹是故鄉的象徵,而種棗樹是為了慰藉思鄉之情,是思鄉之情的集體體現。

(3)為了讓學生能更充分理解了這位遊子的心境——國外千好萬好也難以彌補長期遠離故土的缺憾。教師提問:第5至6段講同窗在國外的生活這一部分是不是作者的閒筆?由此引導學生理解:山城美麗,生活富裕,事業如意,按常理說應該樂不思蜀,可是友人卻說“家庭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裝置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對友人說的這句話作簡單分析後得知:對於一個海外遊子來說,國外千好萬好也難以彌補長期遠離故土的缺憾,因為這裡不是心的歸宿,原來缺的就是故鄉的溫暖,短短几句就將炎黃子孫的思鄉之情溢於言表。

(4)學生理解了飽含深情的語言後,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找出體現友人思鄉之情的行為,教師提問:同窗還有很多言行體現了他的思鄉之情,值得我們欣賞品味,哪些言行還深深打動你了?找出來說說理由。

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發言。師生共同點評。

明確友人的行動,如栽垂柳、植睡蓮、壘假山、建北海,學生都很容易就找出,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這些舉動實際上表示了友人自己蟄居海外思鄉心切,傾訴了思鄉之情,尤其是對“北海”所作的詳細描寫,讓學生懂得“這一切都是同窗精心挑選、特意構設而成,是家鄉北海公園的具體而微的再現”,深深理解了友人是通過這些舉止寄託了濃重的思鄉憶舊之情,文中的這一部分,進一步突出了海外赤子的鄉土情結。

5、點明主題,敘事樸實以小見大

(1)教師提問:本段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讓學生在主旨上把握文章,起到了點明主題,深化主旨,呼應開頭,從更深的層次上解開了懸念的作用。

(2)給文章的特色做個小結:從文章的語言和手法入手:文中與友人在後花園時的談話,作者用看似“實錄”的筆法記敘談話的經過,不加修飾,樸樸實實,把這位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深切感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本文作者不像別的作家,通過氣勢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現愛國,作者他卻另闢蹊徑,通過幾顆小小的棗核來表現思鄉之情,文章題材雖小,卻反映了愛國主義這一個大主題,通過友人對幾顆棗核的盼望與愛惜,表現出海外遊子的拳拳愛國之情。引導學生在寫作時,用小題材表現大主題,更容易打動讀者,做到以小見大。

6、創意表達,捎去故國美妙鄉音

(1)教師創設情境:讀完這篇課文,久別故園的海外赤子的桑梓戀,讓我們動容,讓我們震撼。雖然我們不能與美籍華人朋友面對面交流,但我們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利用電子賀卡捎去我們的祝福。電子賀卡的封面我已經繪製好了——一株枝繁葉茂的棗樹。現在請同學們將你對這篇文章的閱讀體驗寫下來,作為內頁的祝福感言送給美籍華朋友,讓海外遊子傾聽來自故國的美妙鄉音。

(2)教師示例:你是這棵樹上的一葉碧綠/由濃濃的鄉情染成

這一樹思鄉的情愫啊/是永遠不會老去的鄉愁

(3)同學活動,教師評說。

附板書設計:要得種棗核

點明主題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個太陽》

一. 說教材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兒童的口吻,敘述了小朋友要畫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心願,抒發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 說教法

課文的內容很短,這裡我先朗讀一遍課文。(朗誦課文)可以看出,課文的語言優美,充滿童趣,相信是一篇學生愛讀的課文。

到現在為止,學生已經掌握了漢語拼音這一識字工具,基本上能做到用拼音主動識字,在拼音的幫助下進行閱讀活動。

三.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及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是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在識字和寫字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寫習慣。

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小朋友的美好心願,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的落角點主要在於識字,朗讀和興趣習慣的培養,同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這也是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的基本過程是:

第一步: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太陽的笑臉後,啟發學生: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啊?是啊,今天太陽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咱們熱情地和太陽打聲招呼吧!你們喜歡太陽嗎?為什麼?有一位小朋友,他也特別喜歡太陽,他更有神奇的魔法,畫了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四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四個太陽〉。

板書課題時,重點指導學生寫“四”字和“陽”字,認識“陽”字的偏旁,讓學生書空,描紅。

第二步:試讀課文

請學生藉助拼音,試著讀一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把字音讀準確,在讀中自己認識生字。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學生輪流讀課文,瞭解學生試讀的情況。

第三步:指導朗讀

首先,朗讀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先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讀後,出示“掛 街”這兩個字,請學生記住這兩個字,積累詞語,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認識這兩個字後,把字還原到課文中,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綠的太陽”給夏天帶來的“清涼的”感覺,讀得背誦下來。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第二,三,四個自然段。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積累背誦,發展學生的語言。

第四步:感悟內容

首先,師生一起朗誦全文。然後出示課件,讓學生填空:

夏天 綠綠的

秋天 太陽 ————

冬天 ————

春天 ————

學生填空後,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也來畫畫太陽吧,在春,夏,秋,冬四季裡,你想畫什麼顏色的太陽呢?為什麼?鼓勵學生交流,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最後一步:指導學生寫漢字,在寫字的過程中,注意指導和評價,培養學生的還習慣。

總之,本課的教學,我以讀為主線,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興趣和習慣,在讀中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我設計了文字細讀、學情分析、教學流程以及課堂預設四個環節,來進行我的說課。

通過文字細讀,我發現這是一篇形神兼備的優美散文,它以獨樹一幟的語言,豐富多彩的修辭,再現了“安塞腰鼓”的沖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張揚。根據文本價值我們可以提取如下的教學價值:一、進行誦讀教學的價值;二、優美語言傳達蓬勃生命力的審美價值;三、文章蘊藏多元化主旨的探究價值。

要在教學中體現以上價值,就必須瞭解學生的學情。我總結了一個陌生:即對安塞腰鼓表演形式的陌生;兩個障礙:對散文的激情朗讀技巧把握不夠,不能充分傳達鼓聲中所蘊含的磅礴氣勢;對本篇散文厚重的思想內涵解讀不到位,不能順利的透過安塞腰鼓本身看到其背後隱藏的深意。 ;三種能力: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散文誦讀能力、語言賞析能力和感悟表達能力 。

 基於以上分析我預設了本課的教學流程。

指導思想:

少教多學思想,這是我校剛剛申請的國家級課題的主導思想,即儘可能的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結果

1、激情朗讀散文,賞析優美語言,感悟散文意蘊之美。

2、滲透方法指導,提升散文的誦讀、賞析及體悟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賞析語言之美,感受意蘊之美,體悟修辭之美。

教學難點:

少教多學----自主探究文字背後的文章主旨。

教學方法:

少教多學法,讀析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流程

匯入新課、傾聽美文----理清文路、讀出氣勢----探尋主旨、昇華精神。

下面,我結合課件來具體彙報一下我的課堂預設:

匯入新課、傾聽美文:課前播放《黃土高坡》,激情造境,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美文聽讀,打造視聽盛宴,使學生在視訊中認識安塞腰鼓,在聽讀中醞釀激情。

理清文路、讀出氣勢:此情此景,我順勢丟擲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文章中四次反覆出現一句話強烈讚美安塞腰鼓,請找出來。這四句話既是指導朗讀的突破口,也是明晰文章內容和結構的切中點。朗讀技巧指導最能體現少教多學思想,我就指導一個 “鼓” 字,許多學生是這樣讀的,但是你再聽,學生恍然大悟,鼓字上揚更能凸顯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他們紛紛效仿,躍躍欲試。一個字點燃了學生激情朗讀的熱情火焰,四兩撥千斤,一字帶全篇的目的輕巧達到,課堂氣氛漸入佳境。接著,我仍以這四句話為突破口,順勢解決文章結構和主要內容。課堂到此,學生朗讀的慾望特別濃烈,我適時地給他們一個抒發的時機,讓他們的感情在詠歎中得到昇華。他們陶醉其中,激情四射。我知道這樣的做法已暗合了以讀促解的語文規律,他們有了想說的`慾望,我提供了一個品味語言的平臺,讓學生品味自己喜歡的句子,巧妙涵蓋了文中紛繁複雜的修辭、多種多樣的句式、正面側面的描寫等內容,使學生對安塞腰鼓的意蘊之美有了更深層面的認識。這樣,我再鎖定這幾段進行朗讀驗收,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而師生合作讀是又一大亮點,老師是引導者,參與者,呈現出一個民主化的和諧課堂,教室裡充滿了此起彼伏的朗朗的讀書聲,不,是安塞腰鼓的隆隆聲!在背景音樂的的烘托下,課堂氣氛再次進入高潮。

探尋主旨、昇華精神:在品味文字魅力之後,我丟擲這樣一問題,作者僅僅是在讚美安塞腰鼓麼?讓我們再欣賞一段安塞腰鼓的視訊,看看安塞腰鼓背後隱藏的深意。再次觀瞻安塞腰鼓的火烈場面,學生看到的不僅僅是安塞腰鼓本身了,而自然而然進入到蘊藏其中的精神層面,為學生突破主題做了鋪墊。此處是難點,我適當點撥,把抽象的黃土高原的精神具象化,採用情境教學法,出示圖片:貧瘠的黃土高原,卻有這樣一群生龍活虎的後生,他們樂觀、積極向上;而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因此,黃土高原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多元化的主題水到渠成的展現出來。出示以前黃土高原的破窯洞圖片,貧瘠、荒涼、滄桑的面貌不言而喻,幾十年過去了,黃土高原會有怎樣的變化呢?你來看!學生一定是一片驚呼。再次昇華了主題,使文章雋永,回味無窮。

教師寄語: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走過一段又一段艱難的歷程,創造了美好的今天,靠的就是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而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要帶上民族精神,風雨兼程,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課堂戛然而止,我的說課也到此為止,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七年級第五單元勞動的歌的一篇,是屬於搬運號子類的抬木號

“吆號子”,在中國東北和內蒙古境內的原始森林區中,群體性勞動很多,因此這種勞動號子十分繁盛。通過對《哈腰掛》的學習不但使學生感受《哈腰掛》的特殊風格,同時對孩子愛勞動教育。

二、說教學目標:針對本課的內容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聆聽《哈腰掛》,感受體驗《吆號子》的風格。

2能力目標:瞭解吆號子的相關知識和文化。進一步體會上聲部、下聲部的不同作用與唱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熱愛我國傳統民族音樂。

3情感目標:聆聽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表現印象,培養學生鑑賞能力。通過欣賞,感受到勞動人民創造音樂的美。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熟悉樂曲的曲調和所表現的內容。

本課的教學難點應該是:能夠感受、體驗《哈腰掛》風格的音樂在表現音樂上的作用。

四、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準確、生動,富於啟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七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系統學習,積累了許多的欣賞曲目,音樂欣賞知識有不間斷的增加,對樂曲各種音樂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斷增強。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聆聽是很易忽視的重要環節。我沒有單純地“聽”,而是運用問題策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 “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在欣賞的時候教師點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分析力,讓學生聯想:在一篇大森林裡,一群伐木人在進行著伐木搬運工作,在搬運的過程中,木頭兩側各站四個人,邊走邊唱。前邊一個領唱的,當領唱的長處第一句詞時,大家一起哈腰,用鉤子掛上木頭,當挺起腰來開始起步後邊走邊唱,領唱者唱一句上聲部,大家挪動一步,同時應和一聲下聲部,形成一幅很壯觀的勞動場面,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特有的勞動號子的喜歡和對勞動人民的熱愛的`思想感情。

2.採用討論法,本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理解這樣一首優美的藝術品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採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圖片、音訊、視訊等媒體多方面去感知音樂,瞭解音樂作品及音樂形象。

4.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音樂主題是樂曲的靈魂,瞭解了主題,可以幫助我們

更好地瞭解樂曲結構。

五:說學法: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

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主感受、自主體驗、自主思考反饋,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1.在教學有意識地進行學法的指導與滲透,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多聽、多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聽中有想、聽中

有畫,聽中去品、聽中去創。學生們學得自然、輕鬆、投入,達到聆聽的目的。

2.教育心理學中提到聯覺現象,即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音樂情境,問學生你“感覺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從而進一步瞭解《哈腰掛》這種勞動號子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森林和對勞動人民的崇敬和熱愛心情。

六、說教學設計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音樂欣賞的思維方式主要還是形象思維,形象思維來自感性認識,卻又高於感性認識,音樂欣賞可以藉著媒體,圖片、情景讓學生從視覺的空間得以很好的提升,讓音樂成為立體的音樂,而不是單調的、看不見、捉不到的。 這一理念貫穿於欣賞教學的全過程,在聆聽中讓學生感受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教學的關鍵,本課則通過多媒體架起師生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橋樑。

七、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匯入新課(放視訊,聽有關歌曲等等。)

1.音樂簡介。

2.簡單說說音樂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視聽,先期感受大森林群體伐木、運木的勞動場面。讓學生馬上對本節課樂理知識有初步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欣賞作一個鋪墊,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三、欣賞樂曲。

(一)初步感受音樂。

1.提一些問題

2.學生邊聽邊想,聽完後四人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是三個有梯度的設問,可以幫助學生層層遞進地理解音樂,對樂曲有初步的印象。第一問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第二問可以引導學生帶情境去聯想, 啟發學生的思維,運用聯覺現象,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第三問則引導學生關注音樂本身,去關注音樂結構上的幾大要素,為進一步

深挖作品做鋪墊。)

3.師提問,生反饋。

4.介紹該音樂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這是以音樂為主線學科的綜合,建立與音樂學科外的聯絡,使它能為教學服務。)

8.出示課題:剛才我們欣賞是《哈腰掛》。

9.樂曲簡介:

《哈腰掛》是電影《漩渦裡的歌》插曲,是一首黑龍江民歌。是一首反映勞動場面的勞動號子。 (設計意圖:樂曲簡介主要是介紹這首樂曲的一些基本特點,讓學生在深度聆聽作品前的有更多的知識儲備。)

(二)二次感受音樂。1.你可以邊聽邊唱主題旋律嗎?(學生與老師一起哼唱音樂的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音樂主題是樂曲的靈魂,瞭解了主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樂曲結構,聽懂音樂。這也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欣賞的重要手段。)

2這首歌曲的情緒是高漲的?為什麼?

3.通過再次地欣賞,進行討論 。

(設計意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欣賞教學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作曲家創作的情緒與情感,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中快樂的情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達成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

(三)再次感受音樂。

1.音樂中有哪些節奏令你感覺十分獨特?

(設計意圖:樂曲中大量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風格十分鮮明。通過節奏要素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讓學生明白這種獨特風格的形成和節奏有很大的關係。)

4.小結。

八、說板書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它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本課,輔助教學,更好的把握本節課的內容。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標籤:說課稿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