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合集7篇

說課稿8.34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合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兩漢是封建社會的初步發展時期,本課主要從經濟的角度反映這一初步發展時期的特徵。本課之前,學過兩漢的主要統治政策,它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本課之後,將要學習兩漢的民族關係、對外交流、文化情況,而這些都深深受到經濟的影響。所以學好本課可以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內容,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 本課的內容和結構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重農抑商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以及豪強地主的田莊。本課以政治與經濟的辯證關係為主線索。以經濟為核心,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的。

(1)經濟發展的政治上一個重要原因:即兩漢的經濟指導思想:重農抑商政策;

(2)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的發展;人們社會生活中物質生活的變化滲透在這一部分。

(3)經濟發展對政治的一個重要影響:豪強地主勢力大大發展。

(三) 教學目標

1.掌握以下基礎知識:

重農抑商政策;以犁壁、耬車、二牛抬槓法、溫室栽培、水排、提花機危代表的新技術;水利的興修;小麥、水稻和桑麻的種植情況;冶銅、冶鐵、紡織業,長安和洛陽的繁榮;豪強地主田莊的特點

2.從思想上認識:

①重農抑商政策對兩漢經濟的促進作用以及對後世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

②通過學習兩漢時期世界領先的技術發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國之情;同時還要使學生認識這些新技術是當時人們對前人成果繼承和發展的結果,培養創新意識;

③認識我國封建社會發展早期的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

3.能力培養:

①通過閱讀圖片資料,培養學生在讀圖和討論中發展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②通過引導分析兩漢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培養學生辨證看問題的方法。

③通過“我國領先於世界的技術有哪些?”討論回答,培養綜合歸納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兩漢農業的新成就;手工業的興盛

教學難點:重農抑商政策;農業技術的革新

二、教法和學法:

我國的20xx年遠景目標綱要裡提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所以在教學中要以挖掘歷史的教育功能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啟迪學生的思維為核心。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我主要採取多媒體演示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圖片等資料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要利用多媒體互動性強、資訊量大等特點,提高授課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學中,就是要採用多媒體演示的直觀教學來創設歷史情境,拉近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順利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演示、講解過程中,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並積極地進行討論。師生平等的交流,就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在本課,還要較多地運用比較法,比如在講到犁壁、二牛抬槓等問題時。

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的學法指導主要是:

1.聯想記憶法:讓學生聯想農耕過程主要是耕地、播種、灌溉,從而全面掌握農業的成就;

2.總結我國兩漢時期領先於世界的技術成就,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歸納方法,並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啟發了學生怎樣繼承和創新;

3.引導學生分析兩漢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認識我國古代經濟發展表現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從整體上把握時代特徵;

4.引導學生觀察有關的考古發掘圖片資料,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從考古資料中獲取資訊,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

讓學生愉快地、充滿自信地走進我的英語課堂,是我最大的願望,讓學生在我的英語課堂上享受快樂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多年來,我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著。今天,藉此平臺,希望各位老師指導我的說課,使我更快的成長。

我說課的內容是B7Unit 4 Music Brn in Aerican的第一部分Intrductin和cultural crner主要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說教材本模組以Music Brn in Aerica為話題,介紹了美國的本土音樂,其中包括了Sul usic, Gspel usic, azz, Blues ,Hip Hp等。與此同時,還介紹了香港本土的音樂以及幾位著名的美國音樂人。通過本模組的學習,要求學生能使用恰當的詞彙與同學以音樂為主題展開討論,瞭解中外音樂的相互影響,發表對音樂的觀點和看法。usic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課的知識點是大部分學生樂於學習和接受的,相信他們對本課的學習充滿期待。

Intrductin 部分介紹幾種美國本土的音樂型別,為整個模組的學習提供了一些知識儲備,教師可以適當地幫助學生複習以前學過有關音樂的詞彙,讓學生能夠形成比較系統的。

Cultural Crner部分是一篇介紹三位對世界音樂的發展產生影響的音樂家,增加學生對音樂家的認識。與Intrductin 部分有相關知識的聯絡,而且都為背景知識的瞭解和拓展,因此組合成為一節課來講。

II Teaching Appraches教法

本課主要採用Cunicative apprach(交際功能法)以及Cputer-Assisted Instructin(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限制 TTT,就是我們常說的 Teacher Taling Tie and increase STT (Student Taling Tie).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過程,通過為學生創設更廣闊的語言環境,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去,並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內。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把學習的鑰匙交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授以科學的思維方法。實踐Student-centered teaching(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法

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更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教學藝術,適當安排 Tas-based learning(任務教學)和 Activit-based teaching活動教學。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是語文s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四課《猴子種樹》,本單元主要是從不同角度反映“快樂”這一主題。而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猴子對別人的話不加思索,一次次把要成活的樹拔掉,結果一無所獲。告訴人們:人要有自己的主見,無論什麼事都要認準目標,要堅持不懈,否則將一事無成。今天,我們上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猴、梨、將、鴉、哇、諺、拔、麻、雀、櫻”10個生字,會寫“拔、掉、杜、肥、短、將、鴉、梨”8個字,具體指導書寫“拔、掉”兩個易錯字。

2、知道課文的大意。

3、讀通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識字、朗讀

四、教學設想:

1、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並把這種信任的態度傳遞給學生,便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並對自己的學習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2、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在讀書中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4、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與魅力。

5、及時評價、促進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以上的目標和設想,我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首先談話匯入課題,讓學生讀好“猴子”這個輕聲音節,複習“種’這個多音字,(和都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一個鞏固。)

接著讓看到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初讀感知,解決生字詞

過渡:學貴有疑,所有的.疑問都靠我們讀書來解決。

然後請同學們用好聽的聲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接著就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出示詞串,進行詞串教學,並解答學生根據課題提出的問題。

第一組詞串是猴子 烏鴉 麻雀 杜鵑,這就是故事中主要角色

第二組詞串哇哇地 喳喳地 咕咕地這是“烏鴉、麻雀、杜鵑“的叫聲,不僅讓學生讀,還讓學生了解這是象聲詞,還進行拓展,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象聲詞嗎?

第三組詞串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這是課文中猴子種了那幾種樹,不僅讀詞,而且解決學生在質疑課題是提出的問題。接著過渡,你知道這些果樹幾年結果嗎?

出示第四組詞串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櫻二讓學生讀完詞語後,總結規律,這都是農諺,接著進行一個學習連線,讀農諺是什麼,然後進行拓展,學習幾個諺語(這是對學生進行新知的學習和語言的積累,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與魅力)

最後出示第五組詞串:耐心 等得及 不著急,這是一組同義詞,,讀完詞語後,出示帶有這些詞語的三句話,不同的三局問句,表達同一個意思,讀完後,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說出類似的不同句子表達同種意思,再一次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與魅力。

接著進行生字教學,由詞到字,在一定的語境中識字,就容易多了,出示八個一類生字

拔 掉 杜 短 將 肥 鴉 梨

讓學生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的讀後,讓學生按一定的規律分類記憶,可按結構分,也可按部首分類記憶,然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怎樣記憶字形。

學生彙報,及時鼓勵表揚 ,給學生體會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接著教師範寫:拔掉,這兩個字都是易錯字,重點指導,加強記憶。

最後學生描紅,寫字。

三、再讀課文、文從字順

請九個學生當小老師,分自然段讀課文,學生跟讀。

在這節課中我們力求體現第一課時的特點,重在字詞的教學,又力求有自己的特色,雖是童話故事類課文,我的的字詞教學用詞串的形式不僅學字詞,還串講課文的有關內容,並進行一定的拓展練習,字形教學採用小組合作的法師進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能力,在教學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營造幸福課堂。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美國歌曲,歌詞由日本的木村利人填寫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詞,除拍手之外,還有跺腳、拍肩等動作。為了讓學生有創作的機會,課本中只出示一段歌詞,其餘的讓學生自己進行創編。第一、第二樂句句尾都空出兩拍,讓演唱者表演動作,第三、四樂句密切相連,最後也空出兩拍作動作,所以這首歌曲非常適合表演,歌曲情緒熱烈歡快,富於感染力,連續的八分附點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

2、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歡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幸福拍手歌》,帶著快樂情緒,藉助肢體、表情來參與活動。

(2)感受和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

(3)通過引導學生編創歌詞和舞蹈動作,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3、教學難點:

教唱這首歌曲的難點,主要是連續的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這在外國歌曲中經常見到,但在中國的創作歌曲中卻很少遇到,學生們會感到很不習慣,所以教學中,教師設計了“節奏遊戲”這個環節,為學唱歌曲做了一個鋪墊。

歌曲第三句是一句有15個字的長句子,加上音樂情緒歡快熱烈,對於一年級識字量比較少的學生來說,流暢演唱比較困難。

二、說教法:

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綜合運用師生對話法,示範法,情景匯入等教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活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四、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公分七個教學環節。

1、第一個環節:拓展思維,律動引入,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用課件出示(漂亮的草地,上面有花、樹、房子、藍天白雲)。孩子們看這幅美麗的畫面,你覺得還缺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創作。(課件是美麗的靜止畫面,

教師提示學生缺少生機,活力的舞蹈表演)

教師帶領學生以《幸福拍手歌》為背景進行律動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

2、第二個環節:趣味遊戲,操練節奏,突破難點。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運用了四個步驟,層層深入的帶領學熟悉並掌握了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為歌曲的學習做好了滲透和鋪墊。

1) 出示節奏 X .X X .X X .X X

2) 用節奏說出:今 .天 天 .氣 很 .好 呀!

3)鼓勵學生用節奏說出一句話。

4)遊戲:如 .果 感 .到 幸 .福 的 .話 你 .會 做 .什 麼?

教師走到一名學生面前,用以上節奏提問學生,要求學生用動作回答教師的提問。遊戲最後擴充套件到學生互相提問回答,既熟悉了歌曲節奏,有為創編做好了鋪墊。

3、第三個環節:歌曲學唱。

1)聽錄音範唱?(聽聽他們幸福的時候做什麼呢?)

2)歌曲介紹。

3)出示歌詞:指出難點並和教師讀歌詞。教師引導學生熟悉第三句歌詞。

4)分句教唱。重點教唱第三句,並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緊密相連。

5)師生接唱,小組接唱。重點接唱三四句。

6)演唱全曲。提示情緒。

這個環節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經過第二個環節,學生對歌曲的節奏有了初步的感知。學唱歌曲時首先讓學生聆聽一遍歌曲,對歌曲有了一個完整的體驗,再通過教師教唱、師生接唱、分組接唱的形式,直至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由淺入深,使孩子再快樂的氣氛中完成整首歌曲的學習。

4、第四個環節:創編歌詞和動作。

教師問學生:除了幸福拍手,你還會做什麼呢?請你做一回音樂家,創編一段,帶領大家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創編中得到快樂)

5、第五個環節:綜合表演。

今天大家的表現實在是很出色,但似乎還沒法滿足大家的創作慾望,最後我們一起跟著音樂,把你創編的歌詞和動作展示一遍,(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從創作中獲得自信、獲得滿足。)

6、第六個環節:拓展學生視聽範圍

《幸福拍手歌》受到全世界小朋友的喜愛,現在欣賞美國的國小生演唱《幸福拍手歌》。

7、第七個環節:課堂小結

度過了快樂的四十分鐘,能告訴我你快樂嗎?最後,在師生配合中結束這節課。

師:如果感到快樂你就點點頭,生點頭。師:如果感到快樂笑一笑吧,生笑一笑。師:如果快樂就用行動把他表現出來吧,讓我們大家一起說再見。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二十三課,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內涵豐富而深邃,語言精練、通俗而又雅緻。本課所處單元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懂得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和意義,學習在記敘和說明中結合抒情和議論的寫法。《幽徑悲劇》通過渲染濃烈的悲劇色彩,引發人們對時代和人性的反思,從另一個層面詮釋人與自然的關係,頗有曲徑之感,文字內容顯得別具一格,相對單元中的其他四篇選文,既是一種視覺的衝擊,更是一種認識的補充。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單元主題——人與自然的認識會更深刻而全面。

【本課與《課標》的關係】

從“課標”提出的三個緯度要求來審視,本課無疑是一個合適的文字範例。特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緯度上體現的十分突出,文字所傳達出的對“真、善、美”矢志不移的情感契合了《課標》提出的“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本課基本問題的提出使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同時達到“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的訓練要求。另外,課文通俗而又雅緻的語言特色也為課標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提供了範本。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重點理解文字中的文言詞彙。

2、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3、品味語言,學習反覆、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4、學習層層鋪筆的`描寫手法及作用。

5、通過品讀、美讀把握文章情感,學習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6、引導學生理解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樹立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說明]教學目標1、2、3屬於新課標“知識與能力緯度”範疇;4屬於“過程與方法緯度”範疇;5、6屬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緯度”範疇。為了更好的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以上幾個目標的實現過程是相輔相生、環環緊扣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通過讀、品、悟理解文字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品強烈的悲劇效果。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點選此處觀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創設情景法、問題導引法、誦讀品味法進行教學。我以新課標:“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為指導,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品讀、美讀文字,邊讀邊思,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質疑、交流,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說學法】

本篇文章含有豐富的人生哲理,這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我力求扣住文字本身,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進行學法指導,採用了誦讀法、小組討論法。在指導過程中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文字體會到藤蘿的美,併力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對被砍前的藤蘿和對被砍之後的藤蘿的不同情感,通過這種情感的劇烈反差讓學生體會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從而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三、說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老師想跟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20xx年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上,一隻小鳥被一個高速飛行的網球擊中,鳥兒墮地身亡。接下來的一幕讓世人震撼:擊中小鳥的運動員神情沮喪,馬上終止比賽,跑到小鳥跟前,毫不猶豫的雙膝跪地,雙手合攏,表示懺悔。他因自己的失誤而深深的一跪已經成為經典的一幕讓世人永遠難忘。而在我國,北大教授季羨林悲天憫人,因為一株藤蘿被他人無情的砍伐,引發內心深深的痛惜,其博大的胸懷可見一斑,他奮筆疾書,將痛楚化為文字,呈現於世人的面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字——《幽徑悲劇》。

●本環節通過相關聯的故事激發學生對本文的學習興趣,順承匯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

●本環節運用“書寫大比拼”這個活動對文中的生字詞進行學習,完成教學目標1,為更準確的解讀文字掃除障礙,同時這也是一個積累專案,有利於擴大學生詞彙量。

(三)走近作者

世人稱其為“學界泰斗”、“一代宗師”,國內外公認的“東方學大師”。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法語、俄語書籍。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

心靈獨白:“只要活著,腦筋就要天天不停。”“我94週歲了,並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歲。”

●本環節中一些資料性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解決,課堂上我補充了一個“心靈獨白”的小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作者的語言走進作者的內心進而更準確的理解文字。另外,推薦觀看中央10套“子午書簡”:《本色季羨林》。

(四)交流初讀感受

●本環節比較開放,學生自由發表初讀感受,瞭解學生不受干預獨立閱讀文字所達到的思維層次,以便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解讀文字的能力。

(五)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讓學生按照“幽徑”、“藤蘿”、“藤蘿被毀”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結構,併為每一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

●本環節是在已經預習文字的基礎上進行的,由於文字篇幅偏長,課堂上通篇閱讀略顯耗時,所以此環節要求學生掃讀,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

(六)細節探究。

1、文中的古藤蘿是一棵什麼樣的藤蘿?在文中畫出作者對她的描述。

2、探討藤蘿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後,作者的情感變化。

3、文章內容寫的是古藤蘿的悲劇,為什麼題目卻是“幽徑悲劇”。

●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碰撞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品讀穿插其間。設計第一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內心對悲劇主人公的真、善、美認同,為以後的毀滅所帶來的悲劇震撼奠定心理基礎;第二個問題是為了把握作者的情感落差,在反差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宣洩,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情感契合的載體和誘發悲劇感受的共鳴點;第三個問題則是對文字深層次的理解。通過這個問題主要想使學生明白:1、寫幽徑美是為了襯托藤蘿美,寫藤蘿美是為了渲染藤蘿悲劇色彩,這樣一種層層鋪筆的寫法。2、藤蘿的悲劇是幽徑悲劇,更是燕園的悲劇、時代的悲劇、人類的悲劇。

(七)品味語言

1、自由品味

學生選擇一句或一段,自我賞析。

2、限定品味

補充學生未涉及的重點語句。

●本環節中我要求學生用固定句式:“ 段(句)好,好在 ”來作答,內容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實現教學目標3。

(八)拓展寫作

請你以古藤蘿的口吻寫一段話,勸告世人,一定要保護好環境。

●本環節是日常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練習。

[說明]本課安排二個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五)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六)——(八)個步驟。常規流程:佈置作業一般在課下進行,這裡不再贅述。

四、說板書設計

[說明]板書設計一是為第一課時設計的,設計簡單、明瞭,內容是文字的結構層次。設計二是第二課時的板書,本設計的創意是以漢字“悲”的字形為基點進行演繹,運用字型的色彩區別和對比,著重突出作者在藤蘿被砍前後的情感變化和落差,也進一步渲染了文字所顯現的悲劇色彩。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榮幸能向各位同行彙報我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 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力學乃至整個物理學的基本規律,是動力學的基礎.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有關問題,對於學生學好物理,掌握力學知識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兩類實際問題:一是共點力的平衡,另一個是常見的超重和失重。我在處理這節教材時本著兩個指導思想,一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物理問題引起學生興趣,二是注意總結歸納,講練結合,方便學生理解記憶。

(二) 教學目標

一是知識傳授方面:能夠解決共點力的平衡問題,瞭解超重和失重現象並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問題。

二是智慧培養方面:培養學生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思想教育方面: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現象和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這些物理問題。

(三) 教學方法

第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 ,通過實驗,觀察,討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以思維訓練為中心,讓學生動手畫受力分析圖,通過板演,提問、討論,達到使學生多種器官協調合作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 重難點

處理共點力的平衡時受力分析要全面,不多力,不少力。

對超重失重的理解,在超重和失重中有關對支援物的壓力和對懸掛物拉力的計算

(五) 學情分析

共點力的平衡幾乎年年大學聯考都有,但學生在此處得分率很低,原因不是對共點力的條件掌握不了,而是對某些力的產生和分析不到位,所以在此處多加強調彈力和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再就是超重失重,對這兩個概念學生能記住,但具體到一個例項中,學生經常忽視首先找出加速度的方向這一方面,而是憑想當然的去做去選,所以在講這個專題時一定要強調出物體處於超重還是失重狀態是由加速度的方向決定而不是物體的運動方向決定的。

(六) 教學過程

共點力的平衡

觀看幻燈片匯入,該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再通過提問學生什麼是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此處教師提示從牛頓第二定律的角度思考),然後讓學生動手畫出該物體的受力圖,這是正確解題的關鍵.養成良好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習慣,對以後的學習會很有幫助的.由受力圖引出什麼是共點力(幾個力都作用在同一點上或者幾個力的作用線交與一點),緊接著讓學生動手做這個練習,用平衡條件求解某一個力。

【例題】如右圖所示,在光滑牆壁上用網兜把足球掛在A點,足球與牆壁的接觸點為B,足球的質量為m,懸繩與牆壁的夾角為 ,網兜的質量不計。求懸繩對球的拉力和牆壁對球的支援力。

通過上面的例題拓展:

1.物體受三個力作用而平衡時,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

2.物體受到幾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時,其中任意(n-1)個力的合力必與第n個力等大反向。

最後板書總結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超重和失重

實驗匯入:把礦泉水瓶的下部挖一個小孔,裝入水後,讓瓶子做豎直上拋運動,發現上升過程中水不能流出。

文字交代:自從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發射成功以來,人們經常談到超重和失重,剛才的實驗就是因為水完全失重造成的。通過這些引起學生興趣。在通過例題講解超重和失重

【例題】升降機以0.5m/s2的加速度勻加速上升,升降機裡的物體的質量是50kg,物體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是多大?如果物體放在升降機裡的測力計上,測力計的示數是多大?(提示學生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並讓學生板演,通過板演瞭解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掌握情況。

比較前邊兩種情況下人對地板的壓力大小,得到人對地板的壓力跟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

總結:升降機加速度向上的時候,物體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比物體實際受到的重力大,我們把這種現象叫超重。

讓學生討論什麼時候物體處於超重狀態,超重時重力怎麼改變。

學生總結

(1)當物體向上加速度時,產生超重現象;

(2)產生超重現象時,物體的重力並沒有改變,只是對水平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增大。

用類比法推導失重,最後總結

(1)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時,產生失重現象(包括勻減速上升,勻加速下降)。此時F壓或F拉小於G。

(2)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時,產生完全失重現象,此時F壓=0或F拉=0;

(3)產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時,物體的重力並沒有改變,只是對水平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的重力。

回到開頭的實驗,讓學生討論得出水不流出的原因。

老師總結處理這類問題的一般思路

1、確定研究物件;

2、對研究物件進行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

3、列出方程或方程組;

4、求解方程,並對結果做必要說明。

強調完全失重的情況下所有和重力有關的儀器都無法使用!

最後板書總結超重失重,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

板書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山雨》(板書),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情、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山雨》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第二單元訓練重點是“分清文章的主次”。《山雨》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雨中山雨的顏色,主次分明,摹聲狀物細緻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點;寄情於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動人,極富感染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結合課文理解輕盈、奇妙、輕捷、餘韻等詞;

(2)能組織語言把自己對優美語句的感悟清楚地表達出來,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通過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雨聲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說教法

本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主,老師組織教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發展能力。

三、說學情學法

《山雨》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物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通過這幾年的訓練為此,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

基於以上情況我創設了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揣摩中發現問

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用“讀文想象,品味詞句”的方法來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新課開始,我這這樣匯入。昨天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訪問了“山裡的朋友”,感受了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的呢?

學生簡單交流後,我接著說: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就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山雨》就是作家趙麗巨集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後描繪的自然景觀。

教學從已知內容入手,意在溫故知新,既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已經達成一些共識:略讀課文在閱讀內容上應“不求甚解”,在閱讀技能培養上更強調運用。略的是教師的教,不能略的是學生的學。所以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我出示一下閱讀提示: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並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現的好詞,集體品讀。

3、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雨起、雨中、雨後)。

(三)、熟讀精思,品味欣賞

在這一環節中,我以“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課件)這一問題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具體分這樣兩個環節:

1、學習“雨起”,感知“悄悄”

來得突然──跟著一陣陣溼潤的山風,跟著一縷縷輕盈的雲霧,雨,悄悄地來了。

(1)自由讀這句話,感受雨來時帶來了怎樣的感覺?(悄悄然的、有節奏的??)

(2)就帶著這種靜悄悄的韻味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雨中”,感悟神奇

(1)那課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樣的一番韻味呢?拿起書,輕聲地讀,體會山林中飄飄灑灑的山雨帶給你的感覺。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韻味?細讀課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觸的話語,將它們劃下來。

(3)討論:如何理解”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句話。

3、學習“雨後”,感受韻律

(1)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最後三個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彙報交流,自主朗讀。教師適時點撥。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我會這樣引導: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那麼你願意把這有聲有色的雨景永遠留在心中嗎?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背誦。

2、這是作者眼裡的雨,那麼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

夜幕降臨,它那黑色的魔爪將大地籠罩。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諧調的曲。昏暗的房間,潮溼的空氣,使我窒息。天空容不下雨,便讓它降臨大地,做人間的天使,但是,它卻讓我迷惘??撩開窗簾,本想看看縹緲的景色,可是雨水,卻阻擋了我的視線,於是,我便看不到遠方。雨水,是在為我哭訴嗎?呼之欲出的淚水,便在此刻,傾瀉。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時才會結束。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髮現:同樣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時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也許就是境隨心生吧!但是,無論怎樣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聯想和想象,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都會使文章更精彩!

3、最後,我這樣結束本課的教學:同學們,有關雨的文章、精彩片段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蒐集閱讀,看看作者運用什麼樣的方法表達了自己獨特感受。

五、說板書

這節課我設計的板書由主機板書與副板書兩部分組成。主機板書點明瞭文章的脈絡和著重描寫的句子理解,副板書是兩個最容易讀錯的詞。整個板書力爭簡潔明瞭,教學重點一目瞭然。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