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

說課稿3.07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本單元所選全是文化藝術方面的文章,通過閱讀可以從中看到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由此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作者是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文章描寫了作者幼年時與小夥伴們在月下看天看月看竹影的遊戲及作者對中國畫的認識,充滿了童真、童趣。為我們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遊戲,也會讓我們獲得人生的真諦。

2、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 :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因此,我 把“ 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趣活動中,認識到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 確立為本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

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七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問的特點,我確立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是: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過程和方法目標為:在老師恰當提升引導下,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前兩點側重能力目標,後一點側重學習方法。全文通過生動地 語言 描寫,著重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為教學重點 ,難點是通過學習,感受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二、 說教法 :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 。 七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問,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求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我決定在教學中本著啟發式原則, 利用如下方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 朗讀教學法:“教學千法讀為本”,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風趣,很適合朗讀。因此採用朗讀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課文內容,為全文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2、 美點追蹤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鑑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3、引導感悟法:學習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後,引導學生聯絡生活感受,說說對本文的感悟,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三、 說學法 :

葉聖陶先生說:“凡為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為此我為學生設計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探究法: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自由品評,突出重點,注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體驗。

2、朗讀欣賞法:“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形美、意美,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散文的重要方法-----朗讀法。

3、圈點勾畫法 :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閱字詞典,解決字詞難關;

2、收集關於豐子愷先生的相關資料。

五、 說教學過程 :

(一) 提問, 匯入新課 :

抽生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愷在繪畫及散文方面的創作成就非常出色,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豐子愷先生為什麼會取得這麼高的成就呢?其實,這和他的童年是分不開的,早在童年時期他就對藝術有了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悟,那麼他是如何體驗的呢?這次經歷又讓他懂得了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走進他的文章《竹影》 。

(設計思路:一:學生 可以 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況,課堂上不再浪費時間;二 : 緊扣文章的主旨 , 即童時的體驗和經歷可以影響今後的人生,從而為下一步問題的設計做好鋪墊。)

(二 )初讀 ,感知 內容:

自由朗讀,用最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包括六要素) 。

(設計思路: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內容最直接 、 最真切地感知,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也可以 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三)精讀,感受情趣 :

1、引竹:本文以“竹影”為題,是否開篇就寫“竹影”呢?(明確事出必有因:以月夜乘涼引出即將所寫主題)。

2、識竹:(看——畫——聽)月下看、水門汀上畫、聽父親介紹。(本文重點)

3、悟竹:藝術,蘊涵在美中;美,就在身邊。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 。在整個過程中,作者用精妙 生動的描寫表現了童真童趣 ,勾勒, 朗讀,並試著說明理由。

例如:門口一隻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 (擬人)

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的減弱。(比喻)

……

(設計思路:《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語言生動形象 ,分析時,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發揮 其 主體作用,同時多鼓勵、多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既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品析語言的能。)

(四)賞析,突破重點 :

文末作者寫到:“我回到堂前,看到中堂掛著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乎更有意味”。這幅墨竹畫在作者家裡一直掛著,他已經很熟悉了,那麼為什麼他此時會覺得更有意義呢?學生思考,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點撥。

(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同學們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最終定格為:“ 欣賞美的能力提高了,從而也就覺得更有意味 ”。 從而也回答了匯入新課時的問題,即作者的成功和他童真時的這次經歷有著 密切的關係。這樣設計前後呼應,使思路更加嚴密。

(五)拓展,感悟生活 :

豐子愷先生從他的童趣中品味到墨竹的美和中國畫的美,提高了自己欣賞美的能力。其實,我們的語文學習也是在享受一種美,這是語言文字的美,是文學藝術的美,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欣賞這種美的能力呢? (同學們暢所欲言 , 既能開拓他們的思路,也能對他們學習語文有所幫助。)

(六) 課堂小結 :

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美的東西無處不在:一片枯葉、一葉殘貝、一抹斜陽,都能讓你感動流連,受益匪淺。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語文這個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六、作業:以“童趣”為話題寫一段小練筆。

附:板書

竹 影

—— 豐子愷

引:月夜乘涼

識:(看、聽、畫)竹 →→關注生活,發現美、欣賞美

悟:藝術美

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分割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第十四章《三角形》之後的探究課,我根據本校班級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良好、認知能力良好但是思維品質缺乏、尖子生鳳毛麟角等實際情況下,降低要求設計的一節課,三角形是平面幾何最簡單的直線型封閉圖形,三角形的知識是進一步探究學習其他圖形性質的基礎;這個學習階段,處在是演繹幾何向論證幾何的過渡期,本章對三角形的研究呈現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而等腰三角形對於學生學習和研究軸對稱性具有重要意義。本節課《分割等腰三角形》的設計也遵循了這個規律,從研究一般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探究過程中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運用三角形知識,通過探究活動,不僅加強探索實踐精神,而且還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老的數學文明,激發探索熱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分析,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探究把一個一般的三角形分成兩個等腰三角形的條件,進而會探究將一個等腰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計算可以被分割的等腰三角形的度數.

2.體現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思想。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識,初步掌握探究的一般思路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探究把一個一般的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的思路.

探究把一個一般的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的一般規律。

二、 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有等腰三角形的“等邊對等角”、“等角對等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定理),都是前階段學生經常使用的熟悉知識,計算分割好的三角形中角之間的關係應該不難,因此本節課將用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如何根據圖形探究分割的方法和規律,教師以多媒體為教學平臺,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學生也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小結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體會知識的應用和數學思考的方法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教學程式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和各環節分析

(一) 展示教材第110頁例題3,以回顧作為引入:

例3:如圖 點D在⊿ABC的邊AC上,已知∠A=100°,∠ABC=60°∠ABD=40°。試指出圖中相等的線段並說明理由。

提問:1、本題的⊿ABC是一個一般三角形,BD將此三角形分割成了兩個等腰三角形,若將題目改為“已知⊿ABC中∠A=100°,∠ABC=60°”你能畫直線,將此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嗎?

提示:(1)能否過兩個頂點畫直線(否定)

(2)不過任何頂點畫直線?(過兩邊則一為三角形另一個為四邊形,否定)

(3)能否經過最小角的頂點畫直線?(否定)

結論一:過三角形一個頂點畫直線,保留最小角。

2、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分成兩個等腰三角形?如果不是,則要滿足什麼條件?

(二) 探索交流,獲得新知

如圖,△ADC 是等腰三角形,延長AD到B,如果假定△BCD也是等腰三角形,則有以下三種情況,即 (1)BD=DC ; (2)CD=BC ; (3)BD=BC.

下面分別加以討論.

(1) 如果BD=DC,則有∠B=

∠BCD .

又因為AD=DC ,所以∠A=∠ACD .

所以∠A+∠B+∠ACB =180°

所以 2∠ACB =180°,∠ACB =90°.

所以 這個三角形必定是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被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

(2)如果CD=BC,設∠A =α,如圖因為 AD=DC,所以∠ACD =α,∠BDC=∠A+∠ACD=2α,而因為CD=BC,所以∠B =∠BDC = 2α,所以 ∠B =2∠A.

所以 這個三角形必定有一個角是另一個的2倍.

(3)如果BD=BC,設∠A =α,如圖 同上推得∠BDC=2α.

因為 BD=BC,所以∠BCD =∠BDC=2α,

所以∠ACB=∠ACD+∠DCB=α+2α=3α,即∠AC B= 3∠A.

所以 這個三角形必定有一個角是另一個的3倍.

結論二:一個任意三角形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之一就可以被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

① 一個角是90°,

② 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2倍,

③ 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3倍,

三.嘗試實踐

給定一張等腰三角形紙片,剪一刀後,被分成兩個等腰三角形紙片,這個原等腰三角形的每個內角角是幾度?把所有符合要求的等腰三角形儘可能的列舉出來。

分析:分類(1)頂角比底角大時,經過等腰三角形頂角的頂點畫直線(保留最小角原則)

1. BD=AD=DC時又AB=AC。

∴∠BAC = 90°

∠ABC =∠ACB=45°

2 .(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3倍) BD=AD ,DC=AC, 且AB=AC。

∴∠BAC = 108°

∠ABC=∠ACB=36°

(2)當底角比頂角大時,經過底角頂點畫直線

3 .(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2倍),BC=BE且BE=AE,AB=AC。

∴∠BAC = 36°∠ABC=∠ACB=72°

4 .(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 3倍),BC=CE且BE=AE,AB=AC。

∴∠BAC =

∠ABC=∠ACB=

四、 小結:

1.進一步探究把一個一般的三角形分成兩個等腰三角形的條件和思路.滿足其中三個條件之一的三角形才可以被分成兩個等腰三角形.

2.利用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條件解決特殊三角形的問題.

五、作業

試一試

1、已知⊿ABC中∠A=120°,∠ABC=40°試用一條直線將此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

2、 將一個等邊三角形分割成四個等腰三角形(畫出分割線,標上必要的符號)

引入課題,是許多同仁熱衷研究的內容,我認為,與其生搬硬套不如開門見山,利用學生已有的記憶,運用曾經出現過的例題3,以考核學生的記憶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激發學生快速進入角色,興致盎然,本題的計算也基本上覆習了本課需要的幾個重要定理的同時也通過此題的結論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分割三角形的形象,變式引出後面的內容。

此處主要解決怎麼畫的問題,也為後面解決求等腰三角形各個內角度數時解決怎麼畫的打下伏筆。

本題以老師引導到為主。由共同探討,一可以減少時間,二可以降低難度,也為後面學生的自主探討積累經驗,得出結論並掌握。

自然轉折,符合常理。由問題2將本節課盲目嘗試分割等腰三角形轉化為有選擇的判斷怎樣的三角形可以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在有目的的進行分割,從而過渡到第二部分教學。

數形結合,利用圖形找到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得出第一類三角形形狀是直角三角形,有時間的話,這個結論可以放課後討論驗證它的正確性。

有了第一種探究,第二第三種探究結論就可以讓學生與老師互動合作探究,很快得出結論,學生因為有了經驗,自然就有了興趣,更為後面等腰三角形分割,積累了第二個必不可少的經驗。

最後得出的結論,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判斷具備什麼條件的三角形可以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然後由一般到特殊,體現思路的一般規律,也順利的引出後面的實踐內容。

小組合作,讓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能相對薄弱的同學,共同完成,共同進步。

一般三角形畫線,得到的是角和角之間的關係,加上新的條件,就可以具體計算角的度數,因此此處的難點就比較順當的解決了

分割等腰三角形成兩個等腰三角形,可以綜合使用並驗證之前得到的兩個結論,加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識。

此處發現了教學參考上一個錯誤:BE=EC是不對的

及時小結,使學生及時反思,互相提醒,讓更多的學生最大程度記住本課的知識要點。

這兩個作業,分別有兩種、四種分割結果,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發揮主觀能動性。

六、板書

課題:怎樣的三角形可以被分割成等腰三角形?

結論一:分割原則:

過三角形一個頂點畫直線,保留最小角

結論二:一個任意三角形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之一就

可以被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

① 一個角是90°,

② 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2倍,

③ 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3倍,

七、反思補充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學生合理選擇教學素材、安排教學內容,作為老師,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挖掘教材,加入了本課一般三角形滿足什麼條件可以被分割成等腰三角形的一般規律,以找出一些課本之外的共性的東西,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在學習合作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及時的肯定學生的點點創新和智慧的火花,例如“探索交流,獲得新知”中,當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確定之後,另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邊與邊之間的相等有三種情況,只要有學生提出,就大力讚賞以此作為激勵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體驗數學課堂的`神奇。

本人愚見,若有不當之處歡迎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當我拿到這個課題,首先讓我關注的就是“中國”和“好娃娃”兩個關鍵點。結合社會活動特點,圍繞這兩個關鍵點,我認為應該在幼兒具有積極愛國情感體驗中內化自身的真實想法和行動。同時,在對比中國娃與外國娃不同中,進一步加強對中國人及中國文化的認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說教。”《綱要》還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要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將通過演一演、說一說、比一比、誇一誇、唱一唱等多種途徑,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在多領域融合、滲透中提高幼兒的認識、培養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說學情分析

此活動的主角是大班幼兒,他們聰明、活潑、好奇心及探究慾望強,而且我園大班幼兒初步具備了自主學習及小組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將充分發揮幼兒主體地位,讓他們多感官參與,在個別、小組、集體多種學習方式中充分表達和表現,將積極的愛國情感體驗內化到自身的意識上、行動中。

三、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育主題內容和其蘊含的教育價值,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規律、現有水平和發展需要,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發,制定以下兩個目標。

1、在充分情感體驗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樹立“爭做中國的好娃娃”的自信心。(活動重點)

2、通過比較中國娃和外國娃的不同,進一步感受中外在體貌、飲食及語言文字上的差別。(活動難點)

以上目標的定位遵循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有關社會領域的教育指導思想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具體目標內容,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和科學性、有效性。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達成目標服務的,我們要讓幼兒通過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綱要》中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活動準備將從經驗準備、物質準備和環境創設準備三方面提供。

1、經驗準備:

1)活動前班級開展了節奏樂活動《大中國》

2) 活動前幼兒與家長一起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中國知識,瞭解幾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的成績,可以將瞭解的內容製作成紙質海報或電子海報

3) 活動前與家長交流“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的理想)

2、物質準備:

1)白板課件:包括《大中國》音樂和圖譜,幼兒製作的海報,文字辨別遊戲,中外飲食文化和生活習慣的視訊,升旗儀式的視訊

2)每組幼兒兩張不同國家的外國娃娃照片,一支記號筆

3、環境創設:各區角提供相關主題的活動環境和活動材料,供幼兒感知、操作、體驗、拓展經驗

五、說學法、教法

幼兒是活動、學習的主體,我們應創設條件、提供方法,不僅讓幼兒提高認識,積累經驗,培養能力,提升情感體驗,還能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指南》中提出“幼兒學習品質(學習傾向、態度、行為習慣、方法、活動方式)的培養對幼兒現在與將來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本次活動,幼兒的學法有表演法、情感體驗法、多感官參與法、操作遊戲法、交流討論法、比較分析法等。

《綱要》還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因此,我還將運用課件演示法、啟發引導法、多種方式鼓勵法、家園合作法等教法,幫助幼兒解決重難點問題,促進幼兒更加優化的遊戲、學習、表現。

六、說活動過程

以上提出的想法和方法,都需要在科學合理、充滿趣味、層層深入、重難點突出、遊戲化的活動過程中予以實現。

過程如下:

一、 演一演:演奏節奏樂《大中國》匯入。

震撼的音樂,幼兒喜愛的節奏樂活動都能讓幼兒集中注意力,積極興奮起來,情感體驗潛移默化地獲得。在這樣自然的情感流露中,讓幼兒通過接下來的說一說環節,進一步激發愛國情感體驗。

二、 說一說;激發情感體驗

1、演奏後的感受。

將幼兒演奏後的內在情感通過表達的方式得以外顯。不僅渲染了氣氛,還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結合活動前自主學習的收穫,說說自己知道的大中國。

2、說說自己知道的大中國。

從幼兒興趣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能迅速開啟幼兒的話匣子,經驗得以共享。

兩項活動的提升,助推了重點目標的達成。

三、 比一比:分析比較中國娃與外國娃的不同。

1、外形上的不同。

難點目標則通過個別、小組、集體相結合的形式,讓幼兒分析比較中國娃與外國娃的不同。

首先小組利用提供的外國娃的照片,與小組內的小朋友進行外形上的比較,用記號筆畫出不同,並用語言進行交流。小組代表表述分析比較的結果。以小組形式開展這項活動,為每個孩子的參與提供了條件,也為教師的個別指導提供了機會。大班幼兒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將得以培養。

2、辨別語言文字上的不同。

採用白板操作的方式,師幼一起開展文字辨別遊戲。既有傾聽層面的辨別,又有觀察層面的區分。在趣味性的師生、生生互動中感知中外文字上的不同。

3、瞭解飲食、習慣的異同。

播放視訊,讓幼兒在觀賞中總結中外飲食和習慣的異同。相同點的介紹要滲透有關中外融合、交流的意義,萌生相互學習、共享美好的願望。

這一環節,在遊戲體驗中,在比較分析中解決了難點目標。

四、 誇一誇:了不起的中國人。

當幼兒有比較,有了新的認識後,將話題迴歸到幼兒自身,設計了誇一誇。

1、說說自己知道的了不起的中國人

2、設想“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中國娃”

從誇誇我們知道的了不起的中國人延伸到爭做了不起的中國好娃娃。既有對主題的切合,又是將社會性認識和社會情感落到幼兒自身行為上。交流了不起的中國人採用幼兒個別表達及視訊介紹兩種方式,為幼兒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設想“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中國娃”則通過小組交流和繪畫方式開展。在這樣兩種形式中,滿足了每一個幼兒表達、表現的需要,讓他們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提高。符合綱要中提出的“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綱要》還指出:“在社會領域的教育教學中需要如水般地滲透,必須與幼兒真正融合,教學應以幼兒發展為中心,淡化教育痕跡,力求在自然狀態下,寓教於樂,寓教於行。”

五、 唱一唱:更隨升旗儀式視訊,演唱國歌。

師幼共同觀看莊嚴的升旗儀式,共同演唱國歌,將情感體驗推向高潮。

延伸:班級區角提供相關主題的活動環境和操作材料,供幼兒進一步的操作、遊戲。教師從中發現問題,找尋新的生成活動內容。

六、延伸。

正如《綱要》中指出的:“幼兒社會態度、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本著這樣的宗旨,我還將結合班級區角活動和家庭教育,關注幼兒在相關大中國主題的興趣和問題,提供支援與幫助,及時生成有價值的活動內容,推進活動深入、多角度的開展,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獲取經驗,獲得發展。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二單元第一章的第四節,是在初步瞭解了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認識到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其他微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細胞構成 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細胞是怎樣進行正常的生活的?本節從物質、能量和資訊變化統一的角度,以通俗的類比和典型的事例進行了說明。是前三節的延續,也為下 一章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朝氣蓬勃,好奇心強,富有探索的熱情和慾望,通過本章前三節的學習,已經具有的一定的細胞知識,日常生活中對於物質和能量及生命活動有一 定的瞭解。這些對本節的學習奠定了一定基礎。但本節的能量轉換、資訊等內容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教學中要注重藉助直觀展示、類比、比喻等方式,引導學生 通過小組合作,對例項或資料進行觀察、分析、討論,完成概念的學習過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明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說出細胞中含有的物質的種類,說明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2.描述細胞質中的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3.描述細胞核在生物的發育、遺傳和細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過程與方法:

對例項或資料進行觀察、分析、討論,完成概念的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勇於質疑,積極參與討論活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2.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3.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思引學

展示植物組織培養一圖片。

師: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技術嗎?這是植物組織培養 技術,用分離出來的一個或幾個細胞就能培育出一株完整

的植物體。要想取得培育成功,要給細胞提供怎樣的條件 呢?組成生物體的各個細胞若要進行正常的生活,又需要 哪些條件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細胞的生活。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知組織培養這種生物技術的同時引發思考,啟動學生的思維,引入課題。

(二)合作探究 1.細胞中的物質

師:手拿桔子、蘋果,同學們吃過吧,有什麼味道?說明裡面有哪些物質? 物質由什麼組成呢?

演示紅糖水在水中溶解的過程。為什麼糖會在水中溶解呢?

學生:觀察、思考,描述現象,得出物質由很多小顆粒組成,即由很多分子組成。 師:展示圖片,你知道這些食物中有哪些物質嗎?列舉人出汗流入口中的味道、燃盡物質剩下的成分等例項。如果將這些物質分成兩大類,如何分?依據是什麼?

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分析嘗試給物質分類。

設計意圖: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這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藉助直觀的實驗現象幫助理解,增強學習的興趣。再由學生熟悉的食物、經驗、常識等引導學生了解細胞中的物質,通過師生互動將其進行分類。

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師:展示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動畫。

問題引導:所有的物質都能進出細胞膜嗎?細胞的哪個結構起了重要作用,說明了什麼?你能列舉例項說明嗎?

學生:觀看動畫,描述現象,思考、回答問題,通過互動得出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化難為易、化抽象為感性,問題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主動獲取新知。

3. 相當於“加油站”的是什麼結構? 相當於“發動機”的是什麼結構?

學生:觀察圖片、閱讀教材,思考、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細胞通過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生命活動利用,葉綠體和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設計意圖: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給學生提供多個圖片,設定階梯式問題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 觀,突破難點。這一環節的完成是通過學生觀察、自學、思考、交流來完成,從中感受主動獲取知識的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熱情。

4.細胞核是控制中心 展示配音課件

問題討論:

①與多莉出生有關的羊有幾隻?它的生身母親是誰? ②多莉 與哪隻羊最相似?說明了什麼? ③細胞核有何作用?

學生:觀看課件,分組討論問題,交流後得出結論:細胞核中有遺傳物質DNA,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設計意圖:發揮教師的合作、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臺,集思廣益、分享合作的喜悅、感受集體的強大力量。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質疑能力、調動思維潛力等。

(三)歸納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同學談談感受和收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本節所學知識,反思不足,總結學習方法等收穫。 1、如果把細胞比作汽車的話,相當於汽車發動機的是( ) A、線粒體B、葉綠體C、細胞膜D、細胞核

2、在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與植物製造有機物有關的結構是( ) A、液泡B、線粒體C、細胞液D、葉綠體

3.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帶,其細胞中積累碘的濃度,比海水中的濃度要高許多倍,而海帶細胞仍能從海水中吸收碘,這一事實說明( )

A.海帶的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斷進入細胞質。 B.細胞壁有保護和支援作用 C.海帶細胞的細胞壁有吸附碘的功能 D.海帶細胞的細胞質中能產生碘

4.克隆綿羊多莉是將白麵綿羊的乳腺細胞核移植到黑麵綿羊的去核卵細胞中形成重組細胞,後經一系列培養而成,則多莉面部的毛色應是( ) A.黑色 B.白色 C.黑白相間 D.不能確定

5.將一粒大米放在火中點燃,燃燒掉的物質和剩餘的物質分別是( ) A.燒掉的是有機物,剩餘的是無機物 B.都是無機物

C.都是有機物 D.燒掉的是無機物,剩餘的是有機物 6、判斷

(1)生物維持生命僅僅需要氧( ) (2)葉綠體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 ) (3)我們可以把“線粒體”比做細胞的”“動力工廠”( )

(4)細胞的物質都是自己製造的。( )(5)並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穿過細胞膜( ) 7、醫生給久病的人常常要打氧氣、輸葡萄糖水。請你結合本節課的有關知識說一說這是為什麼?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本課內容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3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了《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已有初步認識。這節課承接前面的內容,是對軸對稱的性質進行探索。從本章教材的編排體系看,由豐富的現實情景中的軸對稱現象→簡單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本節探索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利用軸對稱性質進行圖形、圖案設計,它屬於中間環節,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節內容。本節知識的落實,為後續學科知識的學習及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打下基礎。

2、目標。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探索,理解軸對稱的兩條基本性質(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並會利用性質完成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過程目標:經歷探索軸對稱的性質的過程,並體驗探索過程中的成功感受;經歷圖形欣賞與相關數學思考;經歷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整合的活動過程。

這兩個目標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現有數學基礎確定的。

3、重點、難點。本課時教學重點是:對軸對稱的性質的理解。難點是運用幾何畫板探索軸對稱的性質。

二、教法探討

1、教學策略上,以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整合的思想為指導,採用了:提出問題→自主探索→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的方式。因為這節課本身就是一節探究性課,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探索能力。

2、思維活動組織上,採取了:任務驅動→問題情景→猜想驗證→得出結論以及從個別到一般概括的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來更好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3、教學資訊的呈現上,以學生熟悉的感知材料為基礎,採用了大螢幕投影,把資訊清晰、準確地傳遞給每位學生。圖形圖象的呈現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圖形由靜到動的變化體現資料變化的過程中幾何關係的不變性,使學生加深對所研究物件的理解。這一點是傳統教學所不能實現的。

4、教具、媒體的使用,選擇了多媒體教室,這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1)基於教材。新教材倡導運用多種方式探索圖形的性質。課本通過對摺扎孔的辦法探索軸對稱的性質,這是從“形”的角度來理解的,能否通過度量從“數”的角度對軸對稱的性質進行定量分析呢?想到了使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數學軟體──幾何畫板。(2)基於教法。教法中提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索(猜想、驗證)等手段來解決問題,而電腦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精確的實驗平臺,用它可以準確測量每一條線段的長度和角的大小,並自動呈現結果,方便我們利用數值來探究圖形性質。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主要是想通過“形”和“數”兩種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問題的。對於從實際問題中測量出的“數值”,學生更認可它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因此分析物件的數量關係尤為重要。基於這樣的考慮本節課採用了幾何畫板來探究圖形的性質。

教學中通過對兩種不同的圖形以及動態圖形的探索、驗證,強調了圖形性質的客觀性、真實性,從而突出重點。

練習設計中採取先示例,後學生操作的方法是為了分散難點。

四、整節教學程式的設計

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出發,首先用一幅動態的軸對稱圖案展示給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接著通過學生生活中熟知的材料,引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再通過反饋訓練,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最後歸納總結完成本節教學任務。

以上是自己對本節課的教學構思和理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五課,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的第二則,寫的是兩隻狼與一個屠戶的較量,表現了狼的狡猾和屠戶的機智、勇敢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成理。

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理清情節結構,體會文章寓意。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探究,加深課文理解。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會與壞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3. 重難點:

(1) 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理清情節結構

(2) 難點: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題。

二、說教法 誦讀指導法 分析點撥法

三、說學法 誦讀法 勾畫法 討論法

四、說過程

1.激趣匯入,豐富知識 (1)講述狼的故事 (2)介紹與狼有關的成語(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狽為奸、豺狼虎豹、狼吞虎嚥)

2.介紹名著,開闊視野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初著名小說家。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是他的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的意識,“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片小說491篇,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批判。

3.突破基礎,把握文意 (讀+譯)

(1)讀 ①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②聽讀課文,正確斷句;③學生試讀,他人點評;④全班齊讀,整體感知

(2)譯 突破字詞,意譯全文

4.研讀品味,把握主旨 (出示課件、小組討論、學生表述、教師個性點撥)

(1)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2)文中式怎樣寫狼的狡猾的?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人”

(3)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通過一系列的動詞(顧、奔、馳、持、暴起、劈、斃)表現了屠戶的機智

(4)作者對這件事有什麼議論? (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會戰勝狡猾的壞人)

5.課後寫作,提升能力 將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圖文並茂》,我主要從教材、說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步驟以及內容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圖文並茂》這一課選自河北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三、四年制教科書資訊科技第一冊,本課圍繞WPS20xx這個主題展開的,《圖文並茂》的學習是為了使文章變得更加漂亮、美觀,為文字排版及小報的製作做好準備,其中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材內容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瞭解,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

①認知目標

A、瞭解WPS20xx中插入圖片的各種方法;

B、學習調整圖片、編輯圖片的方法;

C、瞭解圖文混排的各種效果;

D、瞭解檔案影象格式及其來源;

E、會使用螢幕截圖的方法得到影象的檔案。

②能力目標

A、通過學習WPS20xx中插入圖片的一種方法,練習其他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及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

B、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能力;

③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

B、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陶治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插入圖片

難點:圖片的調整、編輯

二、說教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情境創設法、遊戲法等。

資訊科技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該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為此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授課時教師佈置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任務,不強調達到目的方式、方法,給學生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探究風格和方法,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感:塑造有創意的作品,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本課中創設了孫悟空要與豬八戒進行比賽這一情境(創設情境法),圍繞這個故事設定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自己動手(任務驅動法),以任務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三、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四、說教學過程

在課堂匯入、新課講授及終結階段的教學中,我力求發揮學生自我發現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啟發、引導作為教學的責任。

l、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匯入新課時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能否讓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往往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新課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片斷,話說唐僧師徒四人上西天取經,這一天,八戒想利用前幾天學會的WPS20xx中學會的文字輸入、編輯文字、文字的修飾這三大絕招來與孫悟空進行比賽,此次的比賽專案是在WPS20xx中圖文並茂。

這次孫悟空無論把什麼法寶都使上,就是變不出美麗的圖片,這樣漂亮文章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帶著好奇心,去探索新知識。這是教師講解:這樣既有圖片又有文字的美麗文章我們稱它為圖文並茂,下面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這神奇的一招吧!不到幾分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部被調動起來了,新知識的學習成了學生內心的需要,又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這節課有了良好的開端。

2、佈置任務,逐個突破重難點;

任務1:自己動手試—試,如何插入圖片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意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在學生碰到問題以後再來解決,儘量讓學生講解,教師加以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掌握插入圖片的方法,因為這部分是新授部分,所以教師首先做一個示範,然後,請同學們去重複做一個插入不同的圖片過程,這時候教師可以請能夠完成的學生介紹方法並演示,然後點撥小結插入圖片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開啟WPS20xx,單擊“插入”選單欄的“影象”選單;

第二步:在對話方塊中,點選“搜尋”下拉列表框右邊的小三角;

第三步:在列表框內選中需要的檔名;

第四步:單擊“開啟”按鈕。

任務2:孫悟空的煩惱

這一環節從學生都熟悉和喜愛的卡通人物孫悟空入手,激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探索圖片的大小、圖片的位置、圖片的複製、刪除等,並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除了老師教的以外還可以進行圖文混排。

現在孫悟空雖然已經會插入圖片了,但是他還遇到了不少困難。

A、孫悟空覺得插入圖片的速度不夠快,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不知同學們可不可以幫幫他?

此時學生可以自由交流發言,並嘗試操作,這時教師可以提示:在插入圖片後會出現工具欄(或通過“檢視”選單欄中的“工具欄”選單,將“圖片”一欄選中)它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試試看自己探索出一種方法。教師:誰能勇敢地說一說,你是怎麼幫助孫悟空的?你能不能給同學們演示一下?學生回答並演示操作步驟。操作步驟為:單擊“插入圖片”按鈕,會彈出“插入圖片”對話方塊,選中要插入的圖片,單擊開啟。

教師:你們都和他一樣嗎?好,現在請你們看看孫司空的第二個煩惱是什麼?

B、孫悟空的第二個煩惱:除了插入圖片外,我們還可以對圖片進行怎樣的修改呢?提示:可以改變圖片大小、圖片的移動、複製、刪除。那麼就讓我們來具體做一下,好嗎?

接下來我佈置了多個小任務:

a、孫悟空想改變一下圖片的大小,但他不知該怎麼改,不知同學們可不可以幫幫他?

b、孫悟空想把圖片挪個位置,但他不知該怎麼變,不知同學們可不可以幫幫他?

c、孫悟空想將圖片複製一個,但他不知該怎麼變,不知小朋友可不可以幫幫他?

d、孫悟空還想多學點本領,同學們你們能告訴他圖片怎樣刪除嗎?

C、孫悟空在運用前面插入圖片的方法中,發現了插入圖片使原來整齊的文字發生了變化,而且,插入的圖片一般不會恰好被放在理想的位置,有什麼辦法能讓影象和文字重新排列整齊呢?在WPS20xx中提供了圖文混排的功能,它能調整圖片與文字的相對位置。你們來動手試一試。提示:選中圖片-“物件”選單欄-繞排方式。由學生自己動手做,自己感受一下文字和圖片的位置變化。

同學經過討論,摸索,學生當小老師的多種方法,發現了可以改變圖片大小,可以改變圖片的位置,可以對圖片進行復制、刪除、混排等等,甚至有的同學發現了圖片的處理和文字的處理某些地上是一樣的(如移動、複製、刪除),有的同學還發現了設定底圖的方法。

在這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實踐,解決了問題,不斷獲得了成功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學習的良性迴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覺得這不是教師在強迫他們學,而是讓他們置身於輕鬆、快樂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學到知識。

任務3:鞏固練習

孫悟空:看來大家實在是太聰明瞭,我的煩惱都解決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比比,看看誰的本領高,比賽的題目對我們課本中第三課的《》進行輸入並圖文混排,看看誰做的最好看。比賽規則如下:

①、以組為單位,進行圖文混排比賽,組內同學可以互相幫助,用插入圖片的形式來表現;

②、每組的圖片位置、大小等,要各不相同;

③、以哪一組最漂亮為勝;

在這一環節中,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務,以前對文書處理不太感興趣的同學也能加入到這熱烈的課堂氣氛中,通過協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並認識在集體中互相協作,互相幫助,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同時增強了集體榮譽感,而另一方面通過這種遊戲的形式,使孩子們的興奮點又激起高潮,在不知不覺中知識得到鞏固。

3、課堂小結

①、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哪些本事?(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②、教師幫助學生疏理知識,歸納總結;

③、德育滲透,同學們剛才大家的表觀都不錯,特別是第幾組的同學們獲得了圖文混排的冠軍,因為他們互相協作,團結一氣,這樣才取得了勝利,希望今後大家在學習或生活中要互相幫助,團結同學。最後我再說一句,在WPS20xx中支援的圖片格式很多有bmppcx gajpggif if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書中的介紹。

五、結束語

總之,本節課“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課程內容切合學生興趣點,學習氣氛濃厚,學生參與性強,為共同的任務積極協作,整節課充滿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有錯誤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8

《七月的天山》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為專題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文字優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了美麗的寂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天山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如此文質兼美的文章,如何讓其在略讀文章中獨佔鰲頭,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積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據本次教研專題《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經過不斷嘗試,反覆修改,設計了此課。

一、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由於我們的學生對遠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不可與精讀課文相提並論,進行精講,因此,在課前通過課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天山產生直觀的感受,從視覺上來認識天山,瞭解天山,激發學生對天山的嚮往,引導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進入中高年級後,語文教材有一個特點,即每個單元的導讀都會明確提出單元訓練的重點,於是開課之初我注意了單元訓練重點的回顧,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圍繞單元訓練重點來閱讀理解語言文字,真正達到學有目的,學有重點。然後初讀課文,從整體上感受天山之美,通過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劃出表示作者遊覽順序的詞語“進入天山----再往裡走----走進天山深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注重多讀感悟,進行自主地獲取。

依據略讀課文的特點,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品味語句,進行自主地獲取。在文中作者多次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通過奇特的想象,展現了七月天山獨特的美景。如:“藍天襯著……像盛開的白蓮……”在自讀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可以是對重點詞語的體會;可以是從修辭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從景物特點去欣賞等等。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感受,近而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現景物的美,從而感受作者對天山的熱愛和讚美。這樣的閱讀指導,才會讓學生嘗試到自主獲取的快樂。

三、注重自讀品析,倡導合作交流。

在品讀、感悟優美語句這一環節中,先是讓學生默讀思考,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獨立感悟優美語句的前提下,進行同桌交流,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這樣的訓練一是為了滲透單元訓練重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範文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為今後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清脆的鈴聲在耳邊響起時,自己有種無法比擬的歡愉油然而生,這種歡愉來自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來自學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讓我掌握了語文教學應關注的重點,又讓我探尋到了平素教學的誤區,同時還讓我摸索到了略讀課文應攻破的難點。也正是通過本次教學讓我逐步成長起來。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由於自己的年輕,經驗甚少,致使教學中存在諸多的不足,敬請各位教師開誠佈公,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