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2.3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三亞落日》是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短文。課文描寫三亞落日時的美麗景色。先用細膩的筆觸鋪陳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色,藍藍的天,藍藍的大海,幾隻潔白的海鷗,銀光閃閃的沙灘,椰樹婆娑的倩影,一切讓人心醉神迷,久久不願醒來。以此為背景,此時的主角落日上臺了,上演了精彩絕倫的“獨幕劇”,如一位頑皮的孩童,又如一隻大紅燈籠,又像一位訓練有素、身手不凡的跳水運動員,美妙絕倫,蕩氣迴腸。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美麗風光的讚美的思想感情。整篇文章行文優美,想象豐富,文質兼美,讀上去琅琅上口,讓人情不自禁地漫步於綿延不絕的畫卷之中,受到美的薰陶。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設計以此為立腳點,強調閱讀的個性化,讓學生在美文的薰陶中有獨到的感悟,並在有所積累的前提下有所表達。根據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學應以閱讀為主的要求,結合課後四道練習題,我們不難看出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結合課文學會文中的10個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二是繼續進行朗讀、背誦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語言

積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薰陶。

2、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再加上大多數學生沒親眼看到三亞的落日。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擬定基本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欣賞並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情感目標: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指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要根據不同水平學生的實際和生成的教學情境,靈活調動教學目標的內容和達成的水平。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

(1)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欣賞並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2)情感目標: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

情感目標: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也是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

二、學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冊,通過之前寫景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把握了識字記詞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可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積累,進一步把握寫景文章的學習方法,提升體驗文字的能力。本文,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三、教學模式

“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 這是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不同水平的發展,本節課教學,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主要採用“朗讀指導法”、“情感感悟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引導學生認真地讀,使之見於書,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在“讀”“畫”“悟”方面進行學法指導,加上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合作

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設計

本節課教學,我力求體現這樣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體驗文字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喚起自己對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 根據這些理念,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為: 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

組織交流,指導朗讀

品味語句,想象體悟

圖文對照,指導背誦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1、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在活潑輕快的音樂聲中默讀課文,看看日落的過程由哪幾幅畫面組成?估計學生能夠找出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設計意圖]:在音樂聲中,讓學生通過默默欣賞,感情得到昇華,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感受落日的美。(約8分鐘)

2、組織交流,指導朗讀。通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些描寫?”組織學生交流。(約8分鐘)結合交流,媒體出示相應的畫面,再指導學生讀出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對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有層次地訓練

了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出畫面,讀出意境,讀出情感,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約5分鐘)

3、品味語句,想象中體悟。主要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如第3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進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估計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為了讓學生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想象並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要害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約5分鐘)學習第4自然段其它兩句比喻句時,我也將採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輕讀、想象,體會大紅燈籠在“碩大無朋”的床面上頑皮蹦跳的可愛情趣,感受似跳水員“輕快靈敏彈跳入水”的日落情景。(約3分鐘)

三亞落日的全過程,我緊扣文中三句描寫落日的比喻句,引導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靜態美和動態美。並穿插課件中相應畫面的播放,通過引導點撥、朗讀品味、想象日落時變幻奇異、瑰麗無比的大自然景象,從而深深體會到三亞風

說課稿 篇2

伴隨著冬日裡溫暖的陽光,我們相聚在一起,共同研讀我們喜歡的數學。我要說的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6的乘法口訣》。

6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了1——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編排上先出現一組準備題,每次加6,把得數填在空格里;再出現例7,看圖寫出乘法算式,並編寫出乘法口訣;然後進行鞏固練習、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乘法口訣的教學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本學期教學的一個重點,它是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乘除法的基礎。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感受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能熟記口訣並進行計算。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生通過操作,在1——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經驗上,編出6的乘法口訣,發現口訣內在規律,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在編口訣和利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積累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

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掌握並應用6的乘法口訣。

由於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表達能力有限,將發現的知識抽象出來,概括成口訣和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我把編寫乘法口訣,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作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本節課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 : 為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絡, 讓他們學會遷移,用類推的思想去解決問題。

三、教法學法

我採用課件演示法、故事情境法,發現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討論交流,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同時,我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多種感官的參與,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我把本課的教學程式設計成如下環節:(一)複習匯入(二)探究新知(三)鞏固練習(四)總結評價。下面,我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安排及我的設計意圖。

(一)複習匯入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精心設計的課堂匯入就像一組交響的前奏,一部小說的序章,它能夠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整堂課的教學做好鋪墊。開課伊始,我圍繞1-5的乘法口訣設計了不同形式的練習題,採用搶答的方法引導學生參與。競爭機制的引入,激發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啟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很自然地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本節課內容的學習與探究之中,為學生學習本節新知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鋪墊。

(二)探究新知

在教學中,我先利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創設海底世界的情境,讓學生觀察並說說都看到了什麼,找到了哪些資訊,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如6條小魚用了幾個三角形?以便引起學生主動思考,並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很快的告訴我3條小魚用了幾個三角形?4條呢?5條呢?最後問學生:“用什麼方法可以很快的說出得數?”學生自然會回答用乘法口訣,從而引出課題:6的乘法口訣。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是通過觀察,集中兒童的注意力,匯入儘量簡化,開門見山,但又明確了學習目標,直入課題,同時提高了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下一環節做好了認知和情感上的鋪墊。

結合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一組準備題,一條小魚用了6個△,表示1個6,兩條小魚用了12個△,是2個6。也就是說多一條小魚就加上一個6。讓學生逐一算出2個6相加、3個6相加……6個6相加的結果。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是為了解決6的連加的問題而產生的,使學生清楚知道6的乘法口訣中每一個積的來源,理解相鄰兩個積之間是一種相差6的關係,為學生正確總結出6的乘法口訣,正確算出口訣中的每一個積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讓學生體會到數軸上的點與數之間有著一一對應的關係。

為了突出重點,也為了突破難點,我由淺入深的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1個6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1×6=6和6×1=6的算式,並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一個六是六)結合乘法算式編一句乘法口訣(一六得六)。總結出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列出2個乘法算式。

接著利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學生編出口訣二六十二,讓學生掌握填表的想法和方法。本堂課的重難點是後4句口訣的編制和理解。我讓小組討論交流,列出剩餘的乘法算式,編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因為學生已有2-5乘法口訣為學習的基礎,我特意把3-6的口訣留給學生來歸納,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當學生彙報6的乘法口訣後,提問:為什麼六六三十六這隻有一個乘法算式呢?讓學生說出它們兩個因數是相同的,所以即使交換位置也是同一個算式,只用寫1個算式。然後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一句口訣說出它表示什麼?見到這句口訣你會想到哪個乘法算式?加深理解6的乘法口訣的意義,也正是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給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思考空間,是給學生提供培養創新能力的機會。為加深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的記憶,提供給學生一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6的乘法口訣”的空間,自主觀察、發現、總結出記憶的方法:(1)類推記憶法,如一六得六這句口訣,就是1個6,四六二十四,就是4個6相加的結果,如果忘了四六得多少,可以用四個六相加算出的結果就是四六的口訣了。(2)對比記憶法。總結出要是忘記了哪一句口訣,可以根據相鄰的兩句口訣來推算。因為前一句口訣總比後一句口訣少6,後一句口訣總比前一句多6。領悟到乘法口訣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生活中確實有使用的必要性,從而真正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尋找,對比,培養學生的的觀察、概括能力,發展孩子的潛能,讓純粹的記憶變得生動和直觀。

在初步認識了6的乘法口訣後,接下來的任務讓學生記住口訣,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採取了多種形式幫助他們記憶。

首先我讓他們齊讀,又因為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接著自由背,然後同桌互相檢查背給對方聽,緊接著認為自己能背的都背一次。

再次我讓學生進行對口訣練習: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說出得數和口訣。

(三)鞏固練習

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例7之後的“做一做”(教科書第61頁),呈現用6根小棒擺成的六邊形直觀圖,以口答“擺2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擺6個呢?”鞏固6的乘法口訣。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用小棒擺出六邊形。接著讓學生依序說出乘法算式和口訣。然後,再隨意提問:擺3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5個呢?讓學生說出乘法算式和口訣,使學生進一步熟悉6的乘法口訣。

62頁第1題,通過對3組題中每兩小題的對比、思考,揭示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絡。練習時,我讓學生直接填書上。然後請學生觀察每組中的兩小題之間的聯絡。想一想:6×3和6×4、6×4和6×5、6×5和6×6後一句口訣的得數比前一句大多少?為什麼?

這樣設計,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口訣含義的理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偶而忘記某句乘法口訣時,利用相鄰兩句間積的變化規律,由與其相鄰的乘法口訣,推想出忘記的乘法口訣。

62頁第2題題目以摘蘋果的情景呈現練習內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練習時,根據畫面情景用生動且帶有激勵性的語言說明題目要求,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摘蘋果活動”。

63頁第6題。題目以圖文結合形式給出一隻螞蟻6條腿的條件,讓學生分別填出3只、6只螞蟻多少條腿。

此環節的練習,加深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的理解與運用,突出練習的層次性。

練習五:幫幫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時,讓學生從文字資訊中,發現要解決的問題並找出相關的資料,然後得出結果。完成後,讓學生互相交流,說一說題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成功。

這幾個練習,都採用色彩鮮明、形式活潑的課件加以展示,層次分明,動靜結合,有集體練習,有學生的個別交流,師生間的交流,練習效果突出,既鞏固了6的乘法口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教會了學習方法。

(四)總結評價

最後,讓大家暢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有什麼收穫?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談收穫,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同時鼓勵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要努力做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孩子,這樣使學生又一次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喚起愛數學,學數學的學習慾望。

本節課的板書,把6的乘法口訣都呈現在黑板上,整個板書能反映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體現6的乘法口訣的規律性,能夠使學生一目瞭然,而且便於學生記憶。

總之, 本節課努力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還希望各位老師指正,我相信每一次對教材的解讀,都會有不同尋常之處,願我們在數學的高峰上越攀越高,一定會看到前所未有的奇觀。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海上日出》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優秀的散文。國小語文S 版教材5年級上冊的第7課,它通過描寫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奇偉壯觀的大自然景觀的熱愛和讚美,體現了對光明的追求和嚮往。課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觀察順序來記敘的。課文描繪了晴朗天氣時日出和有云時日出兩種景象,而有云時又分雲薄和雲厚兩種現象進行描寫。

《海上日出》所在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閱讀課文,注意作者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並想想文章採用了哪些表達方法”。所以本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多讀感悟課文。讀的形式多樣,可以默讀、自由讀,也可以小組內互讀。通過讀,讓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而難點在理解日出的幾種不同景象上,抓住重點詞句,想象畫面,感受海上日出的美麗壯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目標(含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讀寫。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探究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事物的方法。

4、感受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本課的教學時間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任務是初讀課文,瞭解海上日出的全過程,理清層次,學會本課生字詞,初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第二課時的任務是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掌握按照事物的發展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同時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背誦。)

下面說說我參賽的第二課時的教法、學法。

三、說教法

針對學習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我採用“情景激情——想象敘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文中的“太陽像負著什麼重擔似的,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這些語句是從動態描寫說出了日出的緩慢。單憑教師的講解,很難讓身處山區很少見到海的學生們理解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更體會不到作者要抒發的情感。

所以,我採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視訊,這種直觀的電教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對美的薰陶,較容易突破教學難點。

本冊教材說明中指出:“特別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教學時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並在朗讀的過程中加以理解。”我對2至5自然段中的重點句子按以上的要求讓學生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以上幾種方式交替使用,不斷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說學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看、說、讀、想”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任務。“看”是欣賞日出美景,“說”是說出自己理解的內容,“讀”是讀文中的重點語句,“想”是想自己對內容的感受。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情景激趣。

為更好地銜接教學內容,我先讓學生自由說說上節課學過的內容,說說自己想象的畫面,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再引導學生:“請同學們來看一段畫面,想想你們想象的是這樣嗎?”適時出示海上日出過程視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讀議結合,探索求知,昇華情感

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挑選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反覆朗讀,默讀,說說你為什麼喜歡?你是怎樣體會海上日出的壯觀的?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各抒己見,可以用畫畫的方式,或者讀課文,或者用自己的語言說。這樣會極大發揮學生各自的優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時,我向學生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並適時演示課件相應的畫面,用觀察畫面指導學生朗讀,就能體會作者當時的那種喜悅心情。通過讓學生多讀感悟課文,體會作者感情。最後,我再採用一段海上日出的朗讀視訊,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體會情感,朗讀背誦。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讀出作者當時欣喜的感情。而指導背誦時,先讓學生自由交流以往背誦方法,再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背誦。

《海上日出》這一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偉大奇觀”這個詞,分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三個方面,結合顏色、動態及雲中情景來表現。這樣的板書設計用較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知景色的壯麗。

(四)拓展延伸,培養能力。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示一段我在網上製作的日出視訊,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日出美景,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增強欣賞能力,陶冶情操。我們地處山區,課後讓學生觀察自己家鄉的日出,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練練筆,寫一篇小作文。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簡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學生在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入冊掌握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認識。清楚了平行四邊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識結構之中.有利於學生學會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及過程。

二說教法

整個教學由複習引入、探究體驗、實踐應用幾個環節組成。在複習引入階段,使學生感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有內在的聯絡,並複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為後面的.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探究與體驗階段,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數方格。讓學生體驗光靠數方格的方法太麻煩,必須尋求一個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更簡便的方法。由“為什麼不同的圖形面積卻相等?”找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係,進而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可能等於什麼?第二個層次,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佈置了兩項任務:1、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2、平行四邊形與轉化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填好實驗報告單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目的更明確一些。然後,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老師注意巡視學生的操作,方法,並加以引導,把典型的方法幾下來,我提前考慮到有這麼幾種情況,接著,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老師多注意學生的語言的準確性強調“平移”。最後,有老師的一個問題:“在轉化的過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學生結合報告單得出:面積沒變,形狀變了,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長方形的寬,從而很順暢的得出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高。這樣學生通過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親身經歷了公式的推導過程。第三個層次是自學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踐應用階段,分為基礎聯絡和拓展練習。在基礎練習裡,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計算面積,然後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動手測量,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計算面積所必須的條件,並根據這些條件去求面積。最後把平行四邊形變換姿勢,讓學生準確的找到底和高,並計算出面積,完成做一做1、2題。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面積公式的理解和應用。

在拓展練習裡,首先安排了判斷題,選擇題。通過辨析、選擇,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與底和高兩個因素有關,求面積用面積單位,求平行四邊形面積必須是一組對應的底和高等知識。接著出現了一道開放性題目:“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4平方釐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數)。如果不限制小數呢?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最後出現了一道思考題”長方形框架,長15釐米,高10釐米,周長和麵積分別是多少?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麵積會怎樣?通過這一部分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理解與應用,達到熟練,靈活掌握的目的。

說課稿 篇5

一、說《繪本》

《雪花人》是一個真實的傳記故事,講述一個小男孩名叫威利班特利,因為從小就喜歡雪花,在他父母的幫助和他自己的堅持下,最終成為雪的專家的故事,因為他對雪的熱愛和執著,所以人們叫他“雪花人”。

二、根據故事內容和我對故事的理解,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圖文結合的方法閱讀繪本。

2、通過閱讀繪本,瞭解雪花人班特利,感受他對雪的熱愛,以及為實現夢想而終其一生的堅持和努力。

3、激發學生閱讀科普類書籍的興趣,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觀察生活、堅持探索的種子。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圖文結合閱讀繪本,瞭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進行語言訓練;教學難點是:在閱讀文字的同時,通過想象對話、說話等形式豐富文字內涵,身臨其境地感受班特利對雪的熱愛,以及為實現夢想終其一生的堅持和努力。

四: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匯入

首先,播放雪景圖:伴隨著《雪絨花》的音樂,欣賞著威利所拍攝到的每一片雪花,我想孩子們一定會都驚歎不已,原來雪花是這麼美妙,這麼神奇。在美妙的視覺和聽覺享受中,接著提問:你們喜歡雪嗎?愛雪嗎?(此時,孩子們一定情緒高昂);再由一句話匯入課題:有一個男孩“愛雪勝過愛世界上任何其他東西”,他就是威爾森·艾·班特利。從而引入繪本故事。

第二部分:猜故事。

讓孩子根據題目和封面,讓孩子猜猜故事講什麼內容?

第三部分:讀故事(讓孩子根據以下閱讀提示,先自己閱讀繪本,再小組內交流)

1、出示閱讀提示:

(1)每當飄雪的日子,其他小孩玩堆城堡、扔雪球時,威利會做什麼?

(2)這種相機的`價格相當昂貴,他的爸爸媽媽還會為他買嗎?

(3)威利是如何一次次失敗,但又如何一次次不放棄,重新開始拍攝的?

(4)面對旁人的嘲笑和不解,威利又會怎麼說,怎麼做?

(5)你想過要送給世界一份禮物嗎?又會是什麼禮物呢?

第四部分:聊故事,

1、喜歡這個故事嗎,喜歡雪花人威利嗎?喜歡他的什麼?說來聽聽:哪些圖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2、根據孩子的回答,重點聚焦三幅圖:

第一幅圖:畫雪:這裡我們可指導學生看圖,提醒學生關注細節,展開對話。

通過觀察畫面細節,讓孩子們去感受威利的認真和執著,感受威利對雪的愛,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仔細觀察畫面,你想用哪個詞或句子來形容威利?2、想象一下:換面外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其他孩子在幹什麼?從而讓孩子體會到:熱愛一樣事物,就要用心去感受其中的快樂與成就感,就要為它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玩堆城堡扔雪球,而威利卻在進行他的畫雪和研究。

第二幅圖:拍照成功:

熱愛,就要為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畫家並沒有在畫面上表現這些文字,於是,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威利是如何一次次失敗,但又如何一次次不放棄,重新開始拍攝的……還可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威利,面對一次次拍照都不成功,你會怎麼想?這樣,當畫面出現威利那張欣喜若狂地拿著拍出的成功的雪花照片飛奔出門的影象時,學生就很容易體會到了這種成功所帶來的巨大歡喜,並且自然地表達在他們的聲音裡:第二年冬天,他嘗試了新的方法,成功了!威利終於會拍雪花了!他說:“現在,每個人都能看到雪的結晶有多奇妙了。”

第三幅圖:暴風雪中拍照:這裡可引導體驗情感,拓展進行說話新聯。

先出示暴風雪中“雪花人”威利拍照的文字和圖片,講述:為了拍更多的照片,他又走進了暴風雪中,風呼呼地颳著,雪滿天飛舞,威利走了六英里路回家。結果他得了肺炎,兩個星期後去世了。

聽著這段文字,孩子們的心情一定難過極了,可以順勢提問:此時,你心裡是什麼滋味?你有什麼話要對威利說?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是啊,為了準備這份禮物,威利的一生都投入其中,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美麗的雪花照片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了快樂,被用來做生日禮物,被藝術家用來啟發靈感……

當孩子們能從威利留給世界的禮物這一行為中,意識到自己是世界的一份子,在享受這個世界美妙的同時,又能思考自己能給世界帶來什麼,使它變得更美好的時候,對生命的感覺也就不一樣了。因此,在課即將接近尾聲,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想過要送給世界一份禮物嗎?又會是什麼禮物呢?這個問題一定會激發孩子深層的思考,不管學生作何回答並不重要,我們只要讓孩子記著:你的一生,也是要給世界送上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的。

第四部分:回味故事

最後,我將以這樣額談話結束我得上課:孩子們,雪花人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卻給世界留下了一份珍貴的禮物,讓我們記住雪花人威利,記住他的故事,希望大家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也具有雪花人的精神,做一個執著的人。

我的說課結束,不成熟之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點撥和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水的祕密》是一個聽說活動。水是我們生活中到處可見的物質,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水。我們的教育活動能夠選擇與幼兒的經驗有關內容,體現出我們教育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教育活動更能讓幼兒在自然的氛圍中學到知識。綱要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所以這個活動對我班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的促進創設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我班幼兒很多是從鄉下轉來或是私立幼兒園轉來的混合班,大部分幼兒都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在語言的理解和表達上有一定基礎,但受到方言的影響,很多幼兒口頭表達的詞彙量和語言的流暢性受到限制,傾聽的習慣不是很好。所以這個活動對我班培養傾聽習慣和口語表達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和特性。

二、說目標:

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語言領域目標,我對本次活動擬定了以下目標:

1、通過水的特點和用處的進一步瞭解,懂得水對人生活的重要作用;

2、能夠圍繞話題與談論,與同伴交流想法,表達自己的感受;

3、傾訴他人講話,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

這3個目標不單指的是語言方面的目標,還包括了社會領域、科學領域、體現了目標的整合性,包括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現了目標的三維性。《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參透的各個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

三、說看難點:

1、我把這次活動的難點定位圍繞話題參與談論,與同伴交流想法。幼兒要圍繞話題不離題的與同伴參與談論一個話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對本班幼兒容易受外界影響和刺激而轉移注意力的特點來說一個難點。

2、重點是:傾聽他人講話;重要傾聽他人的想法是重點,因為幼兒從聽的經驗上的積累,豐富了一定的知識,才會"說"出",用口頭語言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四、說準備:

1、環境創設:在教室周圍佈置幼兒、教師共同收集來的"水的.形成""水的用處"等圖片宣傳畫。綱要指出:環境是促進幼兒語發展的重要途徑。

2、生活經驗準備:幼兒通過看電視、錄影、與家長、教師交談等方式,瞭解水從哪裡來,水的種類,水的用處等相關知識。因為只有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幼兒才會有話可說,才會在別人面前有自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請家長配合帶幼兒外出(利用時間)觀察小河小池塘,水溝等地方的水,瞭解髒水與淨水的不同,積累自己的生活經驗。

3、製作《鹹水娃娃和淡水娃娃》課件

五、說教法與學法

1、情景感染法:讓幼兒通過情景的假設,自由的欣賞、自由的表達。

2、多媒體技術運用法:通過多媒體的聲音,動畫、上幼兒激起對活動的興趣,保持對活動的濃厚興趣;

3、視聽講結合法,幼兒通過看圖片展、聽多媒體課件《淡水娃娃和鹹水娃娃》的解說以及同伴的表達,遷移成自己的知識的經驗表達講出自己的感受。

4、啟發討論法:通過老師一個個的啟發性問題,激發起幼兒的思維的拓展。

以上的方法大部份是幼兒的學法,這更體現出了以幼兒為主體,充分幼兒的主動性,這幾種方法在活動過程中相互交替使用,讓幼兒動靜活動結合,同時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遵循"以幼兒的自主探進學習活動的原則。

六、說活動程式:

根據教學原則圍繞活動目標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

1、設定情景,幼兒集體感受,激起興趣。

幼兒自由參觀教室周圍的圖片展,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同伴共同講述。同時老師設定問題:什麼地方有水?水從哪裡來。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的觀察並與同伴自由的講述。

2、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幼兒在寬鬆的、自由的語言環境討論,老師同時啟發提問幼兒:"人們生活用是什麼樣的水?水在生活中有什麼用處?讓幼兒帶著問題觀看課件《談水娃娃和鹹水娃娃》,在生動有趣的動畫解說中讓幼兒知道不同水的用處,增強了幼兒在科學方面的知識。幼兒有了前面的經驗幼兒在下一環節的集體交流表達自己的難點就迎刃而解。

3集體交流,幼兒圍繞話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此環節要傾聽他人講話,尊重他人的想法,引導幼兒結合例子或圖片來講述,以及通過小組的形式來輪流講述表達,這樣不公僅使講述的幼兒講的生動,聽的幼兒聽的有趣,同時在小組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有輪流講的機會,這樣活動的重點就突出了。同時教師為幼兒假設這樣一個個交往的環境,支援鼓勵幼兒吸引幼兒同伴與同伴間,同伴與老師間的交流,讓幼兒體驗語言的樂趣,這是綱要的指導重要提出的。

4、拓展思維,遷移經驗

引導幼兒想像談話:

1、"假如沒有水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2、人們生活缺水怎麼辦?怎麼節約用水,讓幼兒在已有的經驗,遷移思維圍繞話題進一步表達,同時也發展了幼兒語言的創造性思維。

5、教師小結,引出教育意義,結束活動。

甘共苦老師對錶達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同時告訴幼兒要如何節約用水。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三個太陽》。

一、說備課:

課標中“教學建議”部分提出,“努力改進堂課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符合課標,結合教材,適合學生,體現教學程式的完整性和落實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首先,我反覆閱讀課文,研究語文新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其次,研讀課文,領悟作品的內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根據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學法”和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出教學方案。

二、說教材:

《 三個太陽》,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文記敘了中國女畫家在南極體驗生活、畫畫的經歷。本單元的主題是資訊傳播。資訊的傳播要求我們熟悉各種新聞題材。本課是一篇通訊,著重寫人記事,敘事性強,選材典型,語言生動,同學們容易把握主要內容。

三、學情分析:

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對記敘文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但是對通訊這一新聞體裁還是初次接觸,因此,學習本文,讓學生初步瞭解通訊的特點,培養學生閱讀新聞題材的能力。

四、說學習目標:

新課標“教學建議”指出閱讀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老師要“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閱讀文字、感受文字”,根據對教材特點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本課內容,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習通訊的取材和構思特點。

(2)精讀課文,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南極精神,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作者重在歌頌“南極精神”,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理解“南極精神”

難點:“三個太陽”的含義

六、說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學生初學通訊這一新聞體裁,有必要弄清楚通訊真實性、典型性特點。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我採用“閱讀—思考—討論—歸納”的教學過程,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合作交流的習慣,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據此,我確定以下學法:

1、勾畫、圈點、批註的方法;2、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學習的方法

七、說教學程式:

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充分預習,掌握生字新詞,熟悉文章主要內容。

(一)情境匯入:看到題目《三個太陽》,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感受)南極卻有三個太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一節課,我們隨著當代作家黃傳會一同走進南極這個神奇的世界,感受一位女畫家的對南極的特別情懷。(同時出示南極風光圖片,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課標中“語文教學建議”一部分中指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從題目入手,設定懸念,激發學生閱讀文字的興趣,從而架起文字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橋樑。)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習通訊的取材和構思特點。

(2)精讀課文,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南極精神,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

(此設定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道要做什麼,怎麼做,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三)學習新課:誘思導學,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字詞積累:

亙古( gèn ) 蹣 跚( pán shān) 嘔心瀝血( ǒu ) 鬍子拉碴( chā )

吞噬( shì ) 佇立( zhù ) 翩躚( piānxiān) 羅布泊( pō )

冰碴子(chá ) 蹙眉( cù ) 粗獷( guǎng ) 俯瞰(kǎn )

(2)、用簡潔的語句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節是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完成的。第一個訓練題是依據課標中對國中段 “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的 要求而提出的,並且也體現了文字是學生積累詞彙的重要依據。第二個訓練題是培養學生“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的能力

2、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思考:

作者以小標題的形式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這四部分的位置可以互換嗎?為什麼?

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要“理清思路”,設計這一問題,目的使學生理解本文巧妙的構思和嚴謹的結構。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3、三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中心。

請同學們精讀課文,思考:

(1)文章寫了哪些人,寫了哪些事?他們身上凝聚著什麼樣的“南極精神”?找出具體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課標在國中階段的閱讀要求是“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教師應引導學生反覆閱讀有關語句。(配合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南極長城站建設、搶險和女畫家畫畫的語句;深刻理解“南極精神”的內涵。

在這一環節中,也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通訊的特點:選擇材料的典型性和人物形象的鮮明性。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朗讀描寫南極自然風光的語句,感受南極的神奇和神祕,進一步理解南極科學考察隊員科學探索精神。(出示南極風光的圖片)

學生在理解南極精神的內涵後,思考:

(2)、畫家在壁畫上留下“三個太陽”,有什麼含義?請你說一說。

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體現課標提倡“創造性閱讀”的理念,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也使學生認識題目具有體現文章中心的作用。

4、歸納梳理:

(1)、南極精神:熱愛南極 無私奉獻

(2)、通訊的寫作特點:內容真實準確;事例典型;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形象

設定這一環節,從內容和寫法兩方面歸納,學生對課文的認識由感性到理性,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五)拓展延伸:

放飛想象:《未來的南極,我的家 》

請想象,有一天我們到南極安家落戶,我們的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怎麼解決?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的?發揮想象,描繪一下未來的生活。

設定這一步依據的課標是語文學習要“發展語言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所以讓學生暢想南極的未來,目的是激發學生了解南極、探索南極的興趣,從而關注自然,熱愛生活。所以我在結束語中說:

結束語:南極是一個純潔、寧靜的世界,茫茫雪原、萬年冰山下埋藏著許許多多的祕密。

我們走近南極,勇敢地接受嚴寒和風暴的考驗,是為了瞭解南極的真相,揭開南極神祕的面紗,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南極。希望同學們有朝一日,踏上南極這片淨土,親自去感受南極的魅力。

學生在我動情的話語中,會有進一步瞭解南極的思想情感,這樣使課堂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我趁熱打鐵佈置作業:

(六)作業設計:

查閱南極的有關資料,瞭解人類為探索南極所做出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設定這一作業,是依據課標“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目的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八、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本課重點,設計的要求是簡練而又鮮明。

三個太陽 (作者:黃傳會)

熱愛南極 無私奉獻

九、說課反思:依據課標把握教材,立足文字落實課標。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本二年級上冊第19課。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平時都可能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故事:李麗上美術課時綠鉛筆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園園借,林園園不借給她,她只好用藍鉛筆畫樹葉,林園園看了後羞愧地臉紅了。故事內容淺顯,孩子們容易體會情感:我們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不能自私。因此學習起來並不困難,只要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確的理解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確的理解課文內容,從中體會出道理。

國小低段從文字中體會情感(道理)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習技能的培養。《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裡要求1—2年級的學生掌握基本識字,標點的同時還要能在閱讀方面:“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口語交際中能與人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在這樣“道理”不是很難懂的文本里,我們可以採用讓學生與文字“對話”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閱讀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課文的中間部分剛好是以對話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進而在這個環節上讓學生進行自主體會,讓文字與學生的心靈產生情感對話的同時,還學會去體會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情感,這也是一種能力的鍛鍊和積累。並初步學習記敘文的敘事方法:起因、經過、結果,為孩子們今後進入中高段閱讀學習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礎。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目標:

1、認識“術、鉛”等9個生字,會寫“由、術”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區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重點和難點

1、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區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課程安排

第一課時:1、讀書和拼寫生字、詞語;並掌握生字基本結構和拼音。

2、能讀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課時:1、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區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說說自己的體會。

學法:

基於這樣的理解,針對本班學生的學情:第2課時教學時宜採用:本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與文字進行一次深層次的對話之後,將之轉變為課堂設計的大框架,試圖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生成師、生文字三者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字,注重學生的動態生成和能力培養。故我今天重點說的是第二課時內容。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

上節課我們都已經把文章好好地讀了幾遍,有些同學也能說出課文裡的故事了,可是老師還是有點不明白,為什麼文章的題目是“藍色的樹葉”呢?樹葉都是綠色的,可它是誰造出來的?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讓學生在把握課堂基本內容之後開始深入瞭解課題。學會讀文章先從質疑課題開始。)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那我們一起來重新走進文中的美術課堂,來看看她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2、研讀第1自然段

指名讀

重點感悟出: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事情

(讓學生體會敘事文章的開頭可以交代這樣的資訊,還可以看出此時的李麗正在需要幫助,從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3、研讀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語言

研讀第一次對話

(1)、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質疑:(預設)林園園明明畫好了,為什麼說‘我還沒有畫好呢?

(活的課堂應該是教師、文字、學生之間對話生成的'課程,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地預設,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活躍)

(2)指導讀李麗與林園園的第一次對話,(分角色朗讀)

“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體會李麗有禮貌、請求、商量的語氣

林園園吞吞吐吐地說:“我還沒畫完呢。”———————隨機理解“吞吞吐吐”,什麼叫“吞吞吐吐”,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什麼情況下會“吞吞吐吐”。進而體會林園園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說的心情。

(學生體會新詞又通過聯絡生活來體會,並表達出來,對詞語的理解會更深刻。對人物的做法的對錯會有所判斷。)

研讀第二次對話

a、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

b、引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李麗請求、誠懇、和小心謹慎的語氣,體會林園園不樂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讀:感悟對話,引導互換讀

研讀第三次對話

小組合作讀,想一想:你從哪裡體會到什麼?

整體感悟三次對話,感受心情小組討論併發言。並回顧全文,你是重點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讓學生體會出來之後,回到全文中去總結重點詞句,鍛鍊閱讀能力)

4、感悟結果,拓展延伸

此刻,我們在李麗的身邊聆聽了這個對話的全過程,我們的內心有什麼想說的嗎?孩子說感受: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你們在生活中也有遇到類似的事情嗎?當時你們是怎麼做的?

(讓學生與文字對話,產生共鳴,達到情感體驗的目的,價值觀得到薰陶。並在口頭表達上也會有所鍛鍊)

5、總結全文,概括框架

我們來重新看看今天學的文章題目:藍色的樹葉

明白為什麼樹葉是“藍色”的嗎?(題目是結果)—————學生說出:是李麗沒有綠鉛筆(原因)————她可以解決綠鉛筆的問題嗎?去借筆沒借到。(經過)

教師配上板書(學生概括的語句)

同學們把這三句話來概括後進行排序:

1、李美術課時,李麗沒有綠鉛筆畫樹葉(原因)

2、麗向林園園借筆,但她不願意借給她(經過)

3、李麗就用藍鉛筆畫樹葉(結果)

總結出這篇寫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經過——結果。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到我們寫作文中去。

(學習語言不光是為了識字認詞,薰陶我們人的思想和情操。很多時候學時為了學以致用。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緊緊扣住“三維”來進行學習,並特別注重閱讀能力地培養是我本節課的目的。)

教學板書:19藍色的樹葉(結果)

時間:美術課上

人物:李麗林園園

1、李美術課時,李麗沒有綠鉛筆畫樹葉(原因)

2、麗向林園園借筆,但她不願意借給她(經過)

3、李麗就用藍鉛筆畫樹葉(結果)

道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要說課的題目是《誠實與信任》,下面我說說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思路。

一、說教材。

《誠實與信任》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編排及單元練習設計凸顯的主題就是——誠信.課文記敘我深夜驅車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邊小紅車的反光鏡後,主動留下了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字條,後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說明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描寫手法也極為樸實,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特別是課文的對話部分,平淡中蘊含著震撼著人心的情感力量,吸引讀者去品讀,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裡年齡特點,我計劃本課需要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練讀“打電話”部分。我要上的是第二課時,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2、分角色朗讀“我”與車主的對話,倡導個性化朗讀。

3、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誠實與信任。

4、以讀為本,以情促讀,從平凡的語言中讀出不平凡的思想。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好。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誠信與信任。

 教學難點:以讀為本,以情促讀,從平凡的讀中讀出不平凡的思想。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點拔: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到教學目標,適應中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體現出“先學後教”這一教學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讀、劃、練、演、議、品等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本課時主要教給學生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

2、學法。

在教學中我力求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懂得讀與思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並存關係,讀思並舉,讀寫結合,本課時著重教給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抓住關鍵詞,讀懂句子,領會蘊含的意思。

(2)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

(3)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讀懂句子,領會蘊含的意思。

3、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蒐集關於誠信的故事和名言。

四、說教學過程。

(一)、因為學生都讀過練習6裡面那個兄弟賣酒的故事,我抓住哥哥說的.那句話“你把我們最值錢的東西賣掉了”,向學生提問:哥哥說的最值錢的東西是什麼?從而引出課題:誠實與信任。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那句“誠實與信任”的話(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樣,直奔中心,既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的興趣,同時也為下面的研讀做好準備。

(二)、質疑研讀,探究誠實。

1、默讀課文,找出表現我誠實的句子,並做上批註。

2、生自學。(這是先學後教的一種體現)

3、交流。我主要抓住以下幾個句子來引導學生理解誠實:

(1)、天很黑,又有點霧,儘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

(2)、這輛車的車頭超出了停車線二三十釐米,但畢竟是停著的,責任在我。

(3)、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下一張紙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絡。

當學生談到“這輛車的車頭超出了停車線二三十釐米”這句時,我先讓他們說出自己認為作者誠實的理由,再來提問:如果你是一位交警,你會怎樣判定這起交通事故的責任?讓學生入情入境,而且讀讀議議本身就是一個語言、思維能力訓練的過程。接著我再丟擲一個問題: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釐米,為什麼作者當時沒有看見呢?從而引出了“天很黑,又有點霧”這句話,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個環境描寫,是為下文故事的發展做鋪墊的。

當學生談到“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這一句話,我讓學生通過動作,理解“環顧”一詞,並說出作者環顧的原因,從而進一步理解作者的誠實。

(三)、設計練筆。

1、假如你是課文中的我,請你用上自己的姓名,家裡的電話號碼給車主留下字條,把你誠實的行為體現於課堂。(通過讀寫結合,既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再創造,又鞏固了留言條的寫法,更重要的是,學生再一次汲取課文中豐富的精神食糧,逐步形成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2、說話:當我來到車前,看到自己愛車的反光鏡被撞碎了,我 ,當我看見雨刷下的字條時,我又 。我先讓學生說,體會作者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

師:同學們,一張小小的字條,讓小紅車的主人的心情發生瞭如此之大的變化,讓可能是一場不可避免的爭吵,融化為真誠的對話。

(四)品讀對話。

1、齊讀“想從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同桌練習讀。

3、指名讀。

4、男女分組讀。

葉聖陶先生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齊讀對話,想一想,從這段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學生理解了對話中所表現的情感後再讓學生同桌練習讀,指名讀,男女分組讀,讓每位學生都得到訓練,先學後教,以學促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文字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而感悟出誠實與信任的可貴。

(五)重錘定音,迴歸課題。

出示關鍵句,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閱讀理解再次反覆朗讀,既是課堂的呼應,更凸現了文章的主題——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重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進一步將誠信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

(六)拓展延伸,由化導行。

1、出示,11月19日海口晚報上的一則新聞,讓學生讀後談感受。

2、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關誠信的故事。

3、此時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呢?

讓學生將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用寫作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文及己,滿足讀後傾吐的需要。

4、總結:結合當前的文明大行動來做一次動員,做到與時俱進。

(七)作業(任選一題)

1、摘抄有關誠信的名言,做成書籤送給好朋友。

2、把讀過或生活中的有關誠信的故事,與家人或好友分享。

3、讀一讀有關誠信的書籍,如《真正的財富》、《新人文讀本》、《誠竟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