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集合五篇

說課稿1.9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集合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十六課是全書的總結和落腳點,自然也是全書的重點。本節課屬第十六課第一個框題,主要內容分二部分:一是講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二是講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這些都是中學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須瞭解的內容,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時有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不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權利,因此,搞好本節課教學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從考試的角度看,本框題這幾年一直是會考的重點。基於上述,本節課是重中之重。

2、重難點及依據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構成重點的理由:這部分內容是以前所學知識的深化,關係到以前所學知識能否鞏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

構成難點的理由: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國中生一方面抽象思維能力不夠,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因此,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是本課的又一重點。

構成重點的理由:從教材體系看,這部分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歸宿,也為後兩個框題的學習做鋪墊;從知識掌握的角度看,這是要求學生理解的知識點,歷年會考都有涉及;從現實角度看,不當行使權利,在學生群體中較為普遍。

(3)本課的另一難點在於如何有效做到知行轉化。依法行使權利從理論上把握不難,但是如何落實到行動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卻絕非易事。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識記);我國公民權利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的表現(識記);列舉例項,表明和國公民權利的.特點(理解);聯絡實際,說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理解)

(2)能力目標

提高判斷分析能力。即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分清什麼是正確行使權利,什麼是非法行使權利。

培養聯絡實際的能力。即培養學生觀察社會的能力,並正確地指導自己的行為。

(3)覺悟目標

學習公民權利的特點,增強愛國主義的情感。

學習公民依法行使權利的內容,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二、教學方法

1、教法設計。教學是一門藝術,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主創性,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針對本框教學內容和八年級學生實際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需要,採用案例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理論聯絡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原則,案例教學就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案例教學從案例入手,從感性到理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問題導學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問題—學生分析、討論—教師點撥—反饋、總結。問題導學法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歸納法。政治課教學理論性較強,知識點分佈散亂,教師如不對知識點進行歸納,那麼學生學到的知識是不完整的。教學中,教師可自行歸納,也可嘗試讓學生歸納。

2、學法設計。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因此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針對本框的內容,我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是:

(1)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高質量地迅速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形式。合作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有利於培養團隊意識、競爭意識。

(2)閱讀指導。指導學生自己閱讀材料,並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找出結論。

(3)課堂討論。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激發學習熱情,開拓思空間,以適應開卷考試的需要。

三、教學程式

1、複習匯入新課

提問:請同學們回顧,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權利有哪些?學生分組竟答,教師總結,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

(1)對於公民權利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採用問題導學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119-121頁的內容。

展示投影片:(出示閱讀提綱)

(1)一個國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權利,是由什麼決定的?

(2)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由什麼決定的。

(3)我國公民權利有哪三個特點?

(4)我國公民平等權利的含義是什麼?

(5)公民平等權利的表現是什麼?

(6)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是什麼?

(7)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是什麼?

教師個別指導,瞭解學習程序。請學生宣讀答案,同學評議。教師精講點撥,集體答疑。

在學生對基本知識有所掌握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分別用例項說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以及時鞏固知識和活化知識。

教師歸納總結,著重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教育。

2、公民要依法行權利這部分內容,採用案例教學法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

(利用課本P122-125的案例資料,將學生分為四組,每組分析一個案例。然後合作討論公民應如何行使權利。分組討論後,每組派代表發言,其它組的同學評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總結:從這幾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公民正確行使權利需要做到: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範圍

(3)要採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總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依照法律正確先例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3、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明確了作為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後,我們青少年要增強法律意識,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做一個自覺守法、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享受公民權利的好公民。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說課稿,

展示投影,出示教學提綱。

一、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含義:憲法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表現:平等地承擔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享有權力的主體極為廣泛

(2)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享有權利的範圍極為廣泛

在公民權利的確認上具有真實性

(3)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在公民權利的實現上具有真實性

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公民要依法行使用權利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範圍

採用合法方式,按法定程式行使自由權利

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4鞏固新課

展示投影

在某中學的校門口,經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攔截該校的低年級學生。目的是向他們要錢,有的學生見到了他們就跑;有的學生因為懼怕他們,只好從衣袋裡面拿出錢來給他們;有的同學因為被搶劫,便找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朋友,對他們進行報復;也有的同學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把事情告訴了學校的領導。

請同學們談談對上述案例的認識。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天壇路幼兒園中一班的語言老師孔秀秀,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動物好朋友》,下面我分為六大部分來進行。

一、說教材

《動物好朋友》選自鳳凰康軒教材中班語言領域中的一首兒歌,它是一首連鎖調兒歌,在兩個句子連線時,每一句結尾的詞語都是下一句的開頭,就好像在玩接龍遊戲似的。兒歌中的各種可愛的動物形象也比較吸引幼兒的興趣,並以動物間的團結有序引導著幼兒有序的進行各項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綱要》中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幾個目標:

1、根據圖譜初步學習兒歌。

這是從幼兒的知識培養維度考慮制定的。幼兒初次學習兒歌,很難完整掌握內容,加上兒歌內容是比較長的,所以我利用圖譜,從兒歌內容的順序出發,讓幼兒逐步理解兒歌內容,以此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

2、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中班的幼兒雖然能獨立講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但講話有時會斷斷續續,無法獨立的描述自己心裡所想,需在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下,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利用語句的複述來促進幼兒的完整話講述能力,這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3、通過遊戲體驗兒歌的趣味。

這個目標是從幼兒情感態度培養維度出發制定的,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感受兒歌的趣味,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們中班幼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應建立的情感態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標。

三、說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認識兒歌中所涉及的動物。

物質準備:草地背景圖一幅,各種小動物圖片一張,各種動物頭飾各四個,兒歌錄音,完整的圖譜結合的兒歌。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他們的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階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圖譜,能夠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同時依照兒歌內容,依次出現的小動物按順序排好隊,清晰地表現出了兒歌內容的發展過程。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我從“支援”、“引導”、“合作”三方面出發,主要採用了下列幾種教法:

創設情境引導法:利用背景圖片(草地),烘托氛圍,這一情景也讓幼兒進入了故事情境,為後面兒歌中出現的小動物增加了神祕感,讓幼兒迫不及待的猜想接下來的事情。

設問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賞之前我都進行了設問,讓幼兒帶著問題進入故事情節,這樣不僅增強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能有目的的傾聽故事,利於故事內容的理解。

講述法: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增強了,運用語速、音量的變化,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直觀演示法:由於幼兒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抽象思維還未形成,所以對事物的認識依賴於圖片,這個兒歌雖然內容簡單,但是涉及的動物很多,容易混淆,運用圖片的直觀演示,讓幼兒對兒歌中動物的先後出場順序過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討論交流法:新《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討論交流發,如討論:“小山羊去幹什麼了,小朋友們猜一猜” ,“小兔子是去摘花還是插花呢?為什麼不能摘花呢”“ 小青蛙接下來會幹什麼呢?”等等,給幼兒自己思考的空間。

(二)學法

依據“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我採用了以下幾個學法:

觀察法:幼兒對生動的圖片總是有興趣的,所以我採用觀察法,讓他們觀察背景圖(草地)以及角色圖,這樣不僅增強幼兒的活動參與性,也幫助幼兒抓住兒歌內容線索,瞭解兒歌內容。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這也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同時,討論的形式能給幼兒寬鬆的講話空間,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

視、聽、講結合法:這樣讓幼兒通過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語言和幼兒的自我理解有機融合,特別是觀察“小動物依次出現”過程圖的環節中,幼兒們在先後關係的同時,聽聽、講講,利於兒歌內容、語言的學習。

模仿扮演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心理描述”語句的學習中,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模仿動物的心理對話,在角色表演中體驗與同伴間合作的美好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引入主題——欣賞兒歌——鞏固兒歌,體驗樂趣

1、引入主題

(1)出示草原背景圖,尋找小動物。

我出示草地圖,展開談話:“小朋友們,聽說大草原裡來了很多小動物們,我們一起去找找他們吧?”

此環節的重點是激起幼兒的興趣,引出兒歌的線索,運用了觀察法和討論法,讓幼兒對兒歌的內容有一個瞭解,同時,在幼兒的討論和猜想中,引出故事的內容。

(2)依次出小動物,引出兒歌內容。

我依次出示小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

哎,你看,誰來了?

小山羊去幹什麼?

遠處一蹦一跳的來了一位小動物,仔細看看它是誰?(小白兔)

此環節的重點是初步理解兒歌內容,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瞭解兒歌的主要角色,和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

2、欣賞兒歌

(1)播放錄音,完整感知兒歌。

我播放事先錄好的兒歌錄音,並出示文字與圖片結合的兒歌內容。此環節的重點是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完整的句子,並通過文字與圖片的結合,達到無意識識字的效果。

(2)幼兒跟讀兒歌。

3、鞏固兒歌,體驗兒歌樂趣。

(1)變魔術,繼續鞏固兒歌。

師把兒歌中的部分動物以變魔術的形式拿走,讓幼兒猜猜誰不見了,並繼續朗誦,加深對兒歌內容的記憶。

(2)角色扮演,體驗樂趣。

4、延伸活動

故事表演: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所以我覺得這種幼兒參與的形式能讓幼兒較深刻地感悟到與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以及好朋友之間的默契配合,並一遍朗誦兒歌,一遍角色表演,體感受到了兒歌的樂趣。

六、說設計亮點

圖片與文字的結合幫助幼兒記憶兒歌。

《綱要》中提出:“教師要注重幼兒學習的方法和過程,而不是單純的模仿習得的結果。”圖譜簡單明瞭,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有趣性,現在的幼兒們思維非常活躍,運用圖譜進行教學,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兒歌、學習兒歌。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春天在哪裡》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主題一《春天來了》第12—15頁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2.學習觀察春天的特點,探究春天自然界的變化。

3.瞭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三、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著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四、說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2、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五、說學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通過小品、視訊、競賽等活動方式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六、說教學準備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著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七、說教學活動及過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課

運用遊戲教學法,引導學生猜一猜:它是四季中的哪一個季節,匯入新課。

二、創設情景,初步瞭解合作的必要性

1、 為學生創設情景,觀看歌舞(春天在哪裡?)

學生思考:春天在哪裡?春天的景色有哪些?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2、 學生討論:1、春天在哪裡?2、春天的景色有哪些?3、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4、春天的植物有哪些? 5、春天的小動物有哪些?

3、 教師小結:春天的景色豐富多彩,柳枝吐出了嫩芽,花壇裡的月季長出了紅紅的葉子,牆邊的小草長出來了,草叢裡還發現了美麗的小花,春的地比以前軟和了,農民伯伯要種地了,只有在春天播撒種子,夏天辛苦勞動,才能迎來秋天的收穫。小朋友們也一樣,只有珍惜現在,努力學習才能在將來取得好的成績.

三、設定猜謎遊戲,深入瞭解春天景色的各種特症

1、猜一猜。

四、小組討論,春天帶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五、創作春天,把對春天的感觀上升到視覺感受。

1、 教師談話:春天已經到了,不僅美麗的七色花開了,很多花都開了,大家發揮小組的力量,一起合作歌頌一下春天吧!

喜歡繪畫的小組設計一副春天的圖畫。

喜歡音樂的小組為你喜歡的春天的歌曲配上伴奏。

喜歡錶演的同學編排一個關於春天的童話劇。

2、 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積極參與活動。

3、 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4、 教師總結: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別人,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發揮出每個人的特長,學會合作、成為善於合作的人。

五、佈置課後實踐活動,嘗試各組共同合作

教師佈置課後分工合作出一份春天景色圖。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8和9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53、54頁的教學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及編排意圖

教科書第53~54頁上8、9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6、7的認識基本上一樣,只不過比認識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學生數數的資源更豐富,並且所數事物的數量不像6、7那樣明顯。教材提供給學生數數的物件是一幅以“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生動畫面,其內容有人、花、樹、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畫面除供數數外,還明顯地反映了環保教育的主題。關於8、9的序數意義,教材仍然沿用了6、7所採用的編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學生分別給左邊的 8只蝴蝶和從左數第9只蝴蝶塗上不同的顏色,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幾和第幾意義的不同。

3、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數數、實際操作等活動認識數字8和9的含義,正確地數出數量是8和9的物體,能正確地讀寫8和9。

(2)知道8和9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進一步理解基數和序數的含義。

(4)培養學生有序地看圖,有序數數的方法及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圖意的能力。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數出數量是8和9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數字8和9。

教學難點:正確區別8、9的基數和序數的意義,正確書寫8和9。

二、說教學程式

1、複習舊知

2、新授

(1)出示掛圖,學習數8和9。

(2)出示直尺,教8和9的數序。

(3)藉助計數器和點子圖教授8和9的大小比較。

(4)學習8和9的寫法。

(5)學習“幾”和“第幾”。

(6)學習8和9的組成。

3、鞏固練習。

4、做遊戲鞏固“幾”和“第幾”。

5、全課總結

三、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探索發現法

培養學生的探索學習能力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教學8和9的數數,數的順序和比較9以內數的大小時,我充分利用掛圖、點子圖和計數器,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發現7添上1是8,8添上1是9;通過點子圖的比較,得出7<8、8>7;8<9、9>8。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

2、示範法

在教授8、9的書寫時採用先教師在黑板上示範,再讓學生獨立練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實際操作法

為了鞏固數數8和9,讓學生從各自的袋子中數出8或9根小棒,通過動手擺一擺,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二)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學應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我們的教學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本節課要讓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是:學會通過觀察、操作,能正確地數出數量是8和9的物體的個數,會比較9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會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探索的能力。[

四、說練習作業安排和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練習安排的是教科書第59頁的第一題和第二題。第一題讓學生鞏固1-9的順序,學會正數和倒數。第二題,連線,要求學生按照從1到9的順序連線。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是突出8、9的認識,採用主題掛圖。簡單而突出重點。

五、本課自評

本節課在進行公開課之前我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精心安排。整節課上下來,自己比較滿意。通過自我反思和其他教師的指點,發現還有一些地方有待改進。

本節課在教學環節上分為三大部分:複習、新授和鞏固練習。新授中安排各個環節恰當。

在教授學生能正確的數出數量是8和9的物體個數是,我充分利用了掛圖。創設情景,使學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正確的數量是8和9的物體個數。並且我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有意的培養學生有序的看圖,有序的數數的方法。

在教授8和9以內的數的順序時,我使用了直尺。學生通過學習直尺上的0-9的數字很直觀的掌握了8和9以內的數的順序。並且我安排學生看著直尺整著和倒著數直尺的數。

在比較9以內的大小時,我使用了掛圖、點子圖和計數器。使學生在比較了8和9的大小後,非常直觀的瞭解到9大於8,8小於9。

在教授8和9的寫法時,我採用先在黑板上示範,再讓學生書空,最後才在課本上描紅。這樣安排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掌握的比較好。

在教授“幾”和“第幾”時,我採用了做遊戲的方式,讓班級中的一個小組起立,聽老師口令,“請從前往後的第8個同學站起來!”“請從前往後的8個同學站起來!”這樣的安排,學生直觀而形象的理解了“幾”和“第幾”的區別。

本節課也有幾處需要改進:

1、複習這一教學環節,安排的內容有點太多,複習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這一環節和本課沒有關係,捨去更好。

2、本節課安排的知識點偏多,時間安排上比較緊,8和9的組成放到下一節課教授更好。

3、上課過程中,應注意整頓課堂紀律,在教授本課關鍵處應有意識的停下來,根據需要,整頓一下紀律。

4、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和學生眼神的交流,要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著他們。

本節課經過眾位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指評,使我獲益匪淺。在此感謝!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可以說都是遊子們思鄉懷鄉的絕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表達了羈旅懷鄉的主題。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裡,住宿帳篷,每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山一程,水一程”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細緻描寫將士的心理。夜的靜謐更顯出了風雪的聲音之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聽著帳外的風聲雪聲,感受著襲來的陣陣寒意,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故園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餘,使思鄉之意自然酣暢地流淌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是第三次接觸詞這種文體了,可以說對詞這種文體並不陌生。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並背誦。

2、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讀詩句,背誦積累語言。難點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詞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採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受,並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體會詞人綿綿的思鄉情。

2、讀悟教學法

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品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學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用以“思鄉”為主題的詩句進行生生對話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詩的課堂。之後就匯入課題,介紹作者資料。

(二)、讀詩文知詞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第二步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讀出感覺來,讀出作者濃濃的思鄉情。第四步,指導學生讀懂詞意。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詞的`大意再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悟詩情,想畫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征途”與“故園”,引領學生在吟詠中放飛想象,感悟“征途”與“故園”的情景與畫面,體味作者“身”“心”分離的情感。

通過播放背景音樂,引領學生走進詞的境界,走近詞人的生活。學生們在音樂和語言的感召下,展開想象,通過形象再現,讓學生自己走進納蘭性德的世界,走進他的“征途”。學生們在“征途”的畫面中舒展著所思所想。然後話鋒一轉,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學生又在《琵琶語》的伴奏聲中展開對“故園”的想象。寫話時,我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的生活有多種可能性,藉以拓展學生的思路。納蘭性德的“聒碎鄉心”豐富和啟用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構成了“長相思”的精神主題——思鄉與衛國、壯志與理想。學生對文字的感悟,通過言語實踐,積澱為語言、語感能力的培養。在《長相思》教學中我通過想象進行了言語實踐的兩次設計,對“征途”的想象採用“說”來展示,對“故園”的想象則採用訴諸文字“寫”的方式。學生的想象極其豐富,在想象中,學生們感悟到詞人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等等畫面,感悟到了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祥和。學生用言語和文字釋放著“故園”二字所承載著的無窮韻味。兩次想象的對比更使學生感受到征途的艱辛,倍感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四)拓展相思內涵,在情感對話中體驗。

為了深入展開“詞人為什麼身在征途,心繫故園?”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文字的拓展,將納蘭性德《菩薩蠻》中的一句詞——“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引入課堂。直面詞人的心靈深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體悟到詞人何事離別,是為了保家衛國。

(五)佈置作業。讓學生課下蒐集有關思鄉的詩詞或歌曲背一背或唱一唱,以豐富學而生的語言積累。

上完了這節課,覺得還有不少缺憾,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愈發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語文教學基本功還不夠紮實,對文字的解讀還不夠細緻深刻,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工作在實小這個團結奮進的大家庭中,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動力。今後,我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無愧於學校對我們的培養。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標籤:說課稿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