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五篇

說課稿2.3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五篇

說課稿 篇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稿

百勝鎮中心國小校:周顯鋒

一、說教材

這首詞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六單元中的一首詞,作者是宋代詩人辛棄疾的田園詩作之一。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個字,卻為我們營造出一個清新可人的夏夜無眠的意境。它語言自然樸素,一改辛詞豪放不羈,金戈鐵馬的氣勢,以清新、帶著泥土的芳香,讓我們看到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西江越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閒適心情,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設計理念

舉象顯情、借象悟情,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後的意蘊,應該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

意境。

(二)、能力目標

1、藉助註釋,理解詞的意思。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3、背誦詞、默寫詞

(三)、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善於感悟大自然的美,熱愛大自然。

2、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

四、說教法:

創設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五、說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相信你們也積累了不少,老師來考考大家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生:學生會異口同聲“願意”。

師:留連戲蝶時時舞——,幾處早鶯爭暖樹——,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水護田將綠繞——(學生回答下半句)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的古詩詞還真不少,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

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讀通詞

1、學生自讀詞。

(1)、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麼發現? 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閒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2)、簡介詩人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這首《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是作者罷官回鄉時所作。

(3)、交流討論:說說詞中描寫了那些事物?

2、學生帶著情感再齊讀詞。

(三)、讀懂詞

1、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B:聞到的:稻花香 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3)、你的腦海裡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4)、多媒體煽情:媒體展示夏日夜景。

(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2、品讀下闋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3)、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麼找不到了呢?

引導想象:(1)道路非常的彎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為詞人沉浸在“稻花香裡說豐人,聽取哇聲一片”的愉悅心境之中。(3)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後來路轉溪橋後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四)、讀透詞

1、齊讀詞

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感悟作者的情感。

3、背誦詞。

(五)、拓展訓練

1、選詞中的一句話,用畫筆畫出來。

2、積累其他田園詩或辛棄疾的其它詞

(六)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景:以動襯靜(迷人)熱愛大自然

情:說豐年(喜悅)關心農民生活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起源:秋天來了,我帶領小朋友走進田野,去認識多彩的秋天。他們看到了紅紅的小野棗,飄飛的蒲公英……自然會產生一些問題,“野棗為什麼會長在這裡?”“蒲公英要飛到哪裡去呢?”……由此我設計了《種子娃娃有辦法》這一活動,讓幼兒探究種子是如何進行傳播的。

依託:《好吃的種子》這課讓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種子,《風的作用》和《梨子小提琴》都簡單涉及到種子的傳播,基於以上活動,進行拓展和延伸,設計生成了《種子娃娃有辦法》這一活動 。

內容:本活動主要以蒲公英,蒼耳,蓮子為例,讓幼兒具體感知種子是如何通過風,動物,水來傳播的,繼而激發幼兒探索其他傳播方式的興趣 ,最後以《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結束,讓幼兒探索自然的同時提高語言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幼兒基本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思維已經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了,能認識到事物之間簡單的邏輯關係,而且大部分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也有少數幼兒交流和分享的意識淡薄。《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知識是在幼兒的探究之後,在幼兒交流討論中形成的。所以教師應通過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有效的互動,鼓勵幼兒交流發現。 【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並且考慮幼兒對種子已有的經驗和潛在水平之間的距離,在本活動中我預設了以下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培養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感情,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本活動的重點是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瞭解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難點是引導幼兒在提問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討論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蒐集關於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 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蒲公英,蒼耳,蓮蓬、放大鏡,臉盆,水,這些實物可以讓幼兒形象直觀的瞭解探究的物件

3.課件準備:自己提前製作

【教學方法】

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和討論交流來進行學習的,我為幼兒提供接近鄉土生活的活動材料,幼兒也更喜歡動手擺弄,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著去操作去尋找種子的各種傳播途徑。三個平行的小實驗也將不斷擴充套件幼兒對種子傳播的認識,教師在引導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採用觀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討論法,進一步幫幼兒梳理思路,提升經驗。

【活動過程】

1. 兒歌匯入,激發興趣

活動開始,以《蒲公英》這首兒歌匯入,歌詞和優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同時聲像結合也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開始活動。教師引導,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們,請你輕輕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

2. 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①外形:仔細觀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麼樣子的?目的是讓幼兒對蒲公英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②種子特點:取一粒種子觀察、討論:蒲公英的種子有幾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什麼顏色的?捏一捏,什麼感覺?吹一吹這粒種子,想一想為什麼它可以隨風飄揚?師生一起交流總結出,種子長著白色的羽翼,這是它飛翔的工具。

③風力與遠近:做實驗,請一部分小朋友靜靜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當風的角色,分兩次吹動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時候,用力小一點,第二次吹的時候,用力使勁大一點,讓幼兒觀察蒲公英兩次飄落的位置,在遠近上的差別。教師在充分引導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風越小,種子飛的越近。風越大,種子飛的越遠。幼兒在實驗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傳播的,並且傳播的遠近與風力有關。

3 .蒼耳的傳播方式

① 蒼耳的形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為幼兒分發一些蒼耳種子實物,讓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蒼耳,教師提問,當你摸蒼耳時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發現“有好多刺”。

② 蒼耳的刺: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蒼耳的刺。放大鏡下,蒼耳的刺是什麼樣子?引導幼兒主動交流,對蒼耳的刺能做關鍵性性的描述——有個彎彎的鉤。在看清楚小鉤鉤後,讓幼兒快快動手,“把蒼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別讓它掉下來呀。”接下來問問幼兒“它們為什麼能夠牢牢得黏在你們的衣服上呀?”從而總結出:蒼耳的刺像彎彎的小鉤子一樣緊緊抓在動物的毛上。

③ 蒼耳的傳播: 以此為基礎,思維拓展,種子依靠動物傳播需要的條件。

4 .蓮子的傳播方式

① 漂浮的蓮蓬:教師設疑:你見過蓮蓬嗎,它生活在什麼地方?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小朋友動手進行操作和觀察,將蓮蓬放到水盆裡,看看它是怎樣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裡,當你的手指再次離開的時候,它還在水底嗎?在試驗中得出結論:蓮蓬能漂浮在水中。

② 蓮子的傳播:教師與幼兒一同想象蓮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裡就在那裡安家。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積極與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後啟發幼兒思考:還有哪些植物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種子靠水傳播。可以出示課件,也可以根據幼兒經驗幫助幼兒提取知識。 5. 經驗昇華

《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關於種子傳播途徑的知識,而且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活動延伸】

一個好的活動絕不是孤立的,他必然指向和服務其他的活動。我會繼續做好後續工作。我會將更豐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與環境中,讓幼兒繼續嘗試探索種子的其他傳播方式,生成更多的相關種子的其他活動,來滿足幼兒探究大自然的強烈慾望。

說課稿 篇3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高二歷史必修III(嶽麓版)第一章第一課。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處處呈現其永恆的價值與生命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老子創立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本套教材將孔子、老子列為第一課,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課程標準】

一、知識目標: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標:通過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個方面及其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孔子、老子思想體系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通過對歷史文化名人的學習,使學生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對祖國和全人類的人類思想文化遺產要自覺傳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張;聯絡現實分析這些思想對中國的影響;

教學難點:為什麼孔子和老子後來都被神化

【教法與學法】

高二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思想活躍,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根據本課的特點,學生可能對單純的思想史不感興趣,所以教學中我採取“情景—探究—感悟”教學模式,這是一種感受性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輔助多種手段,如語言文字、圖片、圖示、音像等傳遞輸出,即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自己走進歷史,並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歷史問題,建構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度、情感,最後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定情景 提出問題 引導探究 創新感悟

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一組圖片。 圖片反映了什麼狀況?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使學生認識到孔子被後人神化尊為聖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

孔子與老子

孔子的學說 安排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故鄉曲阜的照片 有一位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要來山東曲埠的孔廟參觀,假如派你去幫助他了解孔子,你將向他介紹有關孔子哪些事情呢?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得出結論 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很容易想到要介紹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張,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顯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貢獻的內容表格(教師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講解) 安排學生填寫表格有關內容 學生回憶和閱讀教材,思考、歸納 學生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張,大致理解“仁”“禮”的思想內涵,記憶孔子的一些名言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定情景 提出問題 引導探究 創新感悟

孔子與老子

孔子思想的影響 (課件展示圖片)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遊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孔子有這樣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為什麼他的主張卻不被統治者採納呢?

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思考 在老師的幫助下,能理解孔子思想的侷限性;培養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指導學生看書 閱讀教材第5頁“閱讀與思考”,分析為什麼孔子學說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 的正宗? 學生看書,找出相關內容;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老子的思想及影響 (課件播放視訊資料)

老子的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老子的”道”是指什麼?

2.老子思想學說的核心是什麼?(課件展示:表格填空)

3.現實生活中哪些觀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結合影片和課本的內容,回答問題

從哲學和政治兩個方面把握老子的思想核心。

老子的虛懷若谷、寬容謙遜的思想,恬淡素樸、助人為樂、反對爭名奪利的思想,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思想等,都能在現實生活找到影子

小結 課件顯示本節課的知識架構 學習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更喜歡誰的思想呢? 學生積極發言 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進行比較

【鞏固練習】

1、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 D )

(1)“仁” (2)“禮” (3)“為政以德” (4)“有教無類”

A、(1)(2)(3)(4) B、(2)(3)(4) C、(1)(3)(4) 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體現以民為本的是( B )

A、“仁”和“禮” B、 “仁”和“德治”

C、“克己復禮” D、 “忠恕”之道

3、下列對老子哲學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C )

A、萬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體的物質 D、不可名狀的自然本體

4、老子主張無為,希望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這在當時主要反映了( B )

A、新興地主的要求 B、沒落奴隸主貴族的要求

C、手工業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本課特色】

營造情景 激發興趣

優化導學 注重探究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當我們開啟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會看到這樣一個主題--《清晨,誰在為我們忙碌》。這一主題它體現了《課程標準》中"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等內容標準。主題又分為走在上學路上,看不見的手,小棉襖找媽媽三部分。

"走在上學路上"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關於勞動者的話題,圖文並茂,充滿生活的氣息。以清晨為時間的切入點,向我們呈現了一定時間勞動者忙碌的身影。教材的畫面是以城市的生活為素材而呈現的,然而,我的學生是在農村小鎮長大的,課文中提到的交警、公共汽車司機、清潔工人等,確實是非常可愛的勞動者,可這些離他們的生活太遠了。新課程標準倡導:"通過學習者自身的生活經驗來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學習道德。",因此,我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了《勞動節快樂》這一活動內容。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初步瞭解身邊的勞動者及其與人們生活的聯絡

2、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各行各業勞動者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

三、教學手段

本課注重發揮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功能,向學生呈現一幅幅來源於他們生活的畫面,激發學生對勞動者的尊重之情,課內課外結合,通過組織街頭採訪,讓學生深入生活,深入社會,昇華情感。

四、教法學法

"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在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用談話法、提問法敲開學生的心門,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觀察、認識、探索、體驗和發現生活,感悟道德。

學生是整堂課的主人,他們在整堂課中自主地學習,合作地學習,探究地學習。

五、過程分析

一)設計理念

幫助學生參與社會--本活動將通過調查採訪身邊的勞動者,引導他們關注社會,培養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在活動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生活化--藉助資訊科技的"平臺",呈現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氣氛輕鬆自然。

二)教學流程圖

教法情境匯入--調查瞭解--呈現問題--引導釋疑--總結昇華

學法感受--彙報--交流--反思感受--合作探究

目的調動情感--啟用經驗--促進體驗--深入體驗--內化情感

三)教學流程

1、情景匯入

師:同學們,看(出示鮮花),漂亮嗎?今天清晨,我特地到花店買了幾朵花,因為五月一日就要到了,大家知道五月一日是什麼節日嗎?我想把這些鮮花送給那些勞動著的人,送給誰呢?學完這節課,大家就幫老師拿個主意,好嗎?

幫老師拿主意,學生馬上會興致盎然,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送鮮花給勞動者的創意,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同時,也為後面活動的開展作了鋪墊。

2、交流體驗

多媒體呈現交流內容:1)今天早上你吃了什麼?

2)今天早上你是怎麼來到學校的?

3)一路上,你都看見了哪些在忙碌的人們呢?(各組彙報交流結果)

這些內容是學生每天上學是會經歷的,學生能很快順利地完成,老師從中初步瞭解學生的情況,並自然地引出本活動的主角--身邊的勞動者。

3、藉助多媒體,深入體驗

怎樣引導學生從熟視無睹的現象和事物中,發現問題,提升心靈的體驗呢?調查之後,我做了如下引導:

1)師:同學們,當你們吃著香噴噴的早餐,坐著車準時的來到學校安心地學習時,當我們的周圍一天天發生著可喜的變化時,你可曾想過,是誰在為我們服務,你可曾觀察過這些勞動者呢?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這些每天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吧!

2)觀看課件(播放課件)

師:讓我們和娜娜同學一起走近身邊的這些可愛的勞動者吧!

這是一段錄象,以學生娜娜在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等鮮活內容為線索。同時,通過娜娜引導學生思考、體驗。

情境1忙碌的母親

天矇矇亮時,娜娜的媽媽已經起床引火,黑暗中火光照亮了媽媽的臉,接著媽媽給娜娜做早餐、梳頭,臨走時,理理她的衣服,摸摸她的頭,然後,娜娜在媽媽的叮嚀中上學去。

這一個個真實的鏡頭,定會喚起學生的許多美好的記憶,他們會深深地感受到媽媽為了讓我們安心學習,一大早就開始忙碌,有這樣的好媽媽,我真幸福啊!

情境2餵雞的老奶奶

經過鄰居家,她看到了餵雞的老奶奶。

老奶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盼著雞多下蛋,好留著給孫子們吃。

從老奶奶的身上,學生最能感受到勞動者的質樸與勤勞,也會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想起:我吃的雞蛋都是奶奶給的呢!

情境3田間勞動者

接著,她看到了田間一身水一身泥的農民。

通過娜娜和犁田人的對話及鏡頭裡勞動者裹滿泥巴的褲腿,還有打秧、插田、施肥等一個個生動的勞動場面,來告訴學生,糧食要經過這麼多人的辛勤勞動才能得來,真是來之不易呀!

情境4開拖拉機的叔叔

娜娜來到公路上,見到了一位開著拖拉機在路上顛簸的叔叔。

娜娜引導學生思考:這麼早,去運什麼呢?幫人運磚頭建房子還是到供銷社運農藥化肥呢?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便會發現,這些平凡的開著拖拉機的叔叔,還真為我們做了不少事情呢!

情境5中巴車司機等

娜娜還看到了還有起早貪黑的中巴車司機。

學生從中知道,是這些平凡的叔叔,為農村小鎮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情境6學校裡的老師

這是學生們再熟悉不過的一些場面了,有了老師的辛勤勞動,才有了我們的健康成長。

這些源於學生的生活,又不是學生生活的簡單翻版,學生會感覺親切自然,這些經過錘鍊的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讓學生去感受,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反思、體驗

接著,多媒體顯示問題:

①清晨,誰在為我們忙碌?

②設想:如果沒有這些勞動者,會怎樣?(以一個具體的職業說說)

用課件呈現生活經歷,聚焦現實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於引起學生對已有生活進行道德反思,由感知生活經歷上升到形成生活經驗,從而實現個人的發展。由此,我設計了以上問題,並藉助多媒體的優勢,為第二個問題設計了沒有清潔工,垃圾堆積成山的畫面(放映課件),形象地告訴學生,清潔工人的勞動多麼重要呀,使學生的體驗更深。

5、總結昇華

①說一說

你還知道哪些在默默為我們服務的辛勤的勞動者呢?

②看一看

為了我們生活的安寧幸福,有許多的人在為我們忙碌著……(多媒體顯示各行各業勞動者勞動的鏡頭,如:醫生、警察、清潔工、建築工、修理工等,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勞動者的給我們生活提供的便利。)

5)走向生活,結束新課

①師:現在大家認為這些花該送給誰呢?為什麼?(學生談體會和感想,放背景和音樂)

②那現在就讓我們走向街頭,去尋找採訪這些勞動者,好嗎?送上鮮花的同時,別忘了送上一句"勞動節快樂"(課件顯示"勞動節快樂"字樣,老師發採訪表格)

採訪物件

採訪時間、地點

採訪感受

道德學習的本質是一種體驗學習,在激起學生對勞動者的感激與尊重後,讓學生談感受,談體會,這時,學生的情感再一次掀起波瀾,在調查採訪中,相信學生會獲得更多更真實的體驗,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6、課後延伸

課後,與學校廣播站聯絡,開辦一期"五一"特別節目,把本次活動再次推向課外!

採訪調查後,以廣播的形式把他們的成果向學校,同學展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和認同感,教育就真正深入人心了!

六、評價分析

這是一堂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活動課,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來有效地為教學服務。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了學生的需要,形式生動活潑,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型。課堂在看似平淡的兒童日常生活中,挖掘有教育意義的素材,這些生活事件的選取,在我校學生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典範性,整堂課緊緊圍繞他們的生活,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真實的生活,並把課堂開放到社會,以活動的形式,使學生深深地體驗到,為了我們生活的安寧、幸福,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為我們忙碌著……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挑戰一分鐘》,選自大班下學期主題活動《我要上國小了》,是一節側重社會領域的綜合教學活動,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學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做事拖拉是多數孩子在發展中共同存在的問題。(班級每天早上有30%的幼兒,因為來園時間晚,連桌面操作材料都玩不到)大班下學期是“幼小銜接”的重要時期,應逐漸培養幼兒珍惜時間的概念,為儘快適應國小生活做準備,但時間概念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抽象。因此,我特意設計本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充分感知時間的價值,從自身操作活動中,親自體驗、觀察、比較、發現和感知一分鐘的時長,知道抓緊時間就能做很多事情,從而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

當然習慣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需要通過此次活動將珍惜時間的教育滲透、融入到一日活動當中,逐步達成讓幼兒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的目標,養成抓緊時間不浪費時間的好習慣。

二、說活動目標、重難點

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發展水平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確立時間概念。

2、大膽的表現、表達自己在一分鐘活動和遊戲中的體驗和感受。

3、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其中活動重點是:通過各種操作、遊戲活動感知體驗一分鐘有多長,初步把握一分鐘的概念。

難點是:知道抓緊時間,做事不磨蹭,懂得珍惜時間,初步瞭解應合理利用時間。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目標及內容,有效突破重難點,我做了一下準備:

1、經驗準備

1、經驗準備

一日生活作息中滲透時間概念,認識了時鐘,知道一分鐘有60秒;活動前完成了調查表,讓幼兒對具體事情需要花多少時間有了粗淺的認識。用家園配合等多種途徑多種方法,為活動中幼兒交流討論提供了經驗材料。

2、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挑戰一分鐘》PPT、故事視訊、故事中元元晚起床導致遲到的系列圖示;實物鐘錶、沙漏(可以讓幼兒清晰感受到時間的長短和流逝過程,從而督促幼兒抓緊時間做事)調查表、記錄表等。

(2)幼兒操作材料:串珠和繩子,印章,豆子和筷子;乒乓球;筐子等。

物質材料是實現目標的載體,幼兒是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發展的,提供這些材料就是為了給每個孩子都能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進行自主活動創造條件。

四、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多媒體演示法:讓幼兒通過多媒體課件直接獲得生活經驗,多媒體圖片、動畫、讓教學活動更直觀、生動。符合幼兒的特點,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課件不僅讓活動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抽象的時間概念形象化,激發了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難度。

(2)巧設提問法: 在不同環節中,適當的提出問題,設定情境,讓幼兒置身其中進行討論,通過層層提問,引發幼兒思考,進行相互啟發和補充,從而促進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3)直觀圖示法。

2、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聽、看、說、想、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孩子活動的興趣。

(2)交流討論法:通過討論發散幼兒思維,使幼兒得出處理問題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遊戲體驗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

(4)操作體驗法。

五、說活動過程

本活動通過五個環節。引導幼兒在體驗、參與、表達、感受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1、感知一分鐘(的情景匯入)

2、猜想一分鐘(的生活連結)

3、體驗一分鐘(的操作體驗)

4、挑戰一分鐘(的遊戲體驗)

5、珍惜一分鐘(的生活實際相聯絡的活動延伸

第一環節:感知一分鐘(的情景匯入)

為了準確感受一分鐘的時間概念,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3個小環節。開始我運用故事匯入法,讓幼兒初步感受時間的價值)

看完故事視訊後引導幼兒討論:

“為什麼元元只是在床上懶了一分鐘,最後到學校卻遲到了20分鐘?”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明確晚起床一分鐘為什麼會遲到的,我再用直觀的圖示法讓幼兒明白元元是因為浪費了時間而遲到的。

圖示為:①晚起床一分鐘→②十字路口遇紅燈耽誤時間→③沒趕上公共汽車走著上學,耽誤時間→④上課遲到20分鐘。

但是,一分鐘到底是多長,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還是不清晰的。

接著運用體驗和操作法感受認識一分鐘的長短。樹立時間概念

運用操作和體驗一步步感受認識一分鐘長短。樹立時間概念

2、操作實物鐘錶(認識一分鐘,樹立時間概念)

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走一圈表示一分鐘?

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對分針、時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重點直接放在秒針上,教師拿鍾比劃告訴幼兒秒針的祕密,秒針走一週就是一分鐘。然後教師和幼兒一起和秒針走一圈,秒針走一下師幼數一下,這時教師進行小結;引導幼兒看秒針的方法,不管秒針從哪個數字開始走,只要轉一圈後回到原來的地方就是一分鐘。

3、體驗一分鐘的時長

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

引導幼兒閉眼體驗及看動畫體驗一分鐘,並對比討論:一分鐘是長長的還是短的?讓幼兒充分表達自身感受教師及時小結提升經驗

進入第二環節:猜想一分鐘(的生活連結)

交流討論:在一分鐘里人們能做些什麼事呢?

此環節通過豐富生活中相關經驗,進一步確立幼兒的時間概念,充分引起幼兒自己想體驗嘗試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大人們一分鐘能做些什麼事情?

國小生一分鐘能做些什麼事情?

……

小朋友想不想試試我們一分鐘能做什麼事?輕鬆進入

第三環節:體驗一分鐘(的操作體驗)

首先向幼兒介紹準備的材料,請幼兒自主選擇一份,計時一分鐘,幼兒記錄操作結果,然後交流討論:你用一分鐘做了什麼事情?同樣一分鐘,為什麼結果是不一樣的呢?(突出專注做事的重要性)

老師引導幼兒感知,發現時間的價值和及自身努力的關係

情境中強化:既然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幹這麼多事情,我們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

第四環節:是挑戰一分鐘(的遊戲體驗)

組織幼兒分組玩“傳乒乓球”的競賽遊戲並討論。

(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符合大班幼兒發展需要,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

是否專注、抓緊時間、動作快慢、協作配合情況等)。進一步克服時間運用的障礙。

第五環節:珍惜一分鐘(的生活實際相聯絡的活動延伸

這一環節重點運用討論法,交流調查表,讓幼兒說一說同樣做四件事,自己幹完需要多長時間,並根據幼兒所說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大小。為什麼有人用的時間長,有人用的時間短?

梳理提升經驗:做同樣的事情,用的`時間越短越好。從而知道時間不等人,一分鐘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學會抓緊時間做事,有效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鐘。

可能通過一次活動並不能讓幼兒養成抓緊時間,不浪費時間的好習慣,這更需要我們在活動延伸將時間教育生活化:

因此,延伸活動(我採取了,兩條線索,強化珍惜時間的行動)

兩條線索:

1、時間線索:1分鐘可以做的事?

10分鐘可以做什麼事?(課間10分鐘)

2、合理性線索:

合理安排好課間10鍾?

合理的安排好晨間時間?

合理的安排好晚間生活?

合理的安排好一日生活?

合理的安排好每件事?

結合幼小銜接進而讓孩子珍惜時間併合理利用時間,合理安排時間,通過兩條線索進一步落實突破活動難點:

知道抓緊時間,做事不磨蹭,懂得珍惜時間,初步瞭解應合理利用時間,抓緊時間做更多的事情,完成更多的心願

六、說活動特色

本活動充分體現了的生活化、遊戲化綱要精神,充分引導幼兒在體驗、參與、表達、感受的過程中獲得了發展。凸顯了社會領域的核心價值:感受和體驗。

環節安排,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設計時我力求邏輯嚴密、步步推進。

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我安排瞭如下環節:

一分鐘能做些什麼事的資料分享——

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

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

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

環環相扣的步驟,引發了幼兒的思考,共同的討論分享、及時的梳理歸納,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積極互動的環境。幼兒充分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專注、抓緊時間、動作熟練程度、快慢等).並在感受、體驗及大膽表達表現中逐步明白:哦,原來時間通過合理有效的安排,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就叫珍惜時間了……進一步幫助他們克服了時間抽象在運用過程中的障礙。

我說課的內容完畢,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標籤:說課稿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