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教學說課稿

說課稿1.23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說課稿

教學說課稿1

教材簡析:

《方程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簡易方程》中的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天平寫出式子,並通過類比分析歸納出方程的概念,並根據概念學會正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以及利用方程概念解決問題。方程這部分知識,在初等代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方程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從算術方法解決問題到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渡,因此,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方程的意義》之前,在低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號、數字謎等不同形式的思維訓練,對於方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知識滲透,在本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這些都為理解方程意義起著鋪墊作用。

教學目標:

1、瞭解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的聯絡與區別。

2、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分類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學習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完成數量關係到等量關係的過渡,構建方程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認識天平: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玩兒過蹺蹺板嗎?(同時出示圖片)

對於這個遊戲的玩兒法與經驗,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一樣物品與蹺蹺板長得很像,它可不是用來遊戲的,而是用來測量的,它就是天平。

【蹺蹺板與天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在中間有一個支點,都靠力臂兩端的重量來達到平衡。但是對於學生而言,天平比較陌生,而蹺蹺板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以此匯入,形象生動,學生容易找到舊經驗與新事物的聯絡,形成表象】

二、利用天平,寫出式子

在上一節數學活動課中,我們認識了天平,利用天平稱量了物品的質量。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利用天平來測量一杯水的重量。

【在這部分教學中,教師通過演示再現天平測量物體的過程,水的重量是未知的,用字母X來表示,這部分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了由形象的天平左右兩邊的平衡關係過渡到用抽象到數學符號表示的思維過程,為突破教學難點進行鋪墊。】

三、合作探究,認識方程

1、測量物品,寫出式子

下面請同學們再次利用天平測量桌面上物品的質量,或者利用天平比較物品的輕重,並且根據天平的平衡關係寫出式子。最後將你們小組寫出的式子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課要讓學生積累數學基本的活動經驗。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要在國小數學課中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經歷了實驗———不實驗——再實驗的設計過程。第一次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動手操作,但在實驗中,學生由於對天平的好奇以及操作的`不熟練,使大部分時間浪費在了感知新事物上,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第二稿中,我放棄了實驗,讓學生直觀看教師的大螢幕演示,然後寫出式子,學生再根據圖片,寫出式子,結果整節課學生就在不停地對著抽象的符號寫和算,對知識沒有形成表象,練習效果不佳。後來,在網路備課和教研員的指導下,我在課前加入了數學活動課,讓學生熟悉天平的操作過程,在課堂中,將重點放到利用天平寫出式子這一環節,學生目的明確,操作熟練,高效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2、交流彙報,歸納概念:

教師選取了每個小組有特點的式子將其呈現在黑板上,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分類,同時教師進行板演:

根據板書,教師講解:像3x=180、100+y=50×3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領悟數學基本思想"是新課標中數學中最核心的要求。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在本節課中,我更注重了對知識的類比歸納,讓學生感知方程與等式的關係,與不等式的區別,最後歸納總結出方程的特徵。】

3、概念演繹,建立模型:

剛才同學們根據天平所寫的式子中還有方程嗎?

老師在測量中的這幾個式子中哪個是方程?

你能根據方程的意義也寫出幾個與眾不同的方程嗎?

【通過這三個內容的練習,既完成了對概念的基本理解與應用,同時又將前面教學中只有乘法和加法的方程式子進行補充,學生寫出了將含有減法與除法的方程,使方程的基本模型更清晰準確。】

四、練習應用,鞏固新知

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題目:

1、判斷式子是不是方程。

2、根據線段圖寫方程。

3、根據數量關係寫方程。

4、判斷是否是方程。

5、方程與等式的關係。

【通過由淺入深的練習,學生從基本的判斷到實際的應用,從具體的圖片寫方程到文字的數量關係寫方程,最後通過一道判斷題,將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用集合圖來表示,使學生對方程的概念的理解更準確,應用更靈活。】

五、拓展延伸,感受文化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資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學家笛卡兒第一個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數學知識的形成都凝聚著人類智慧與汗水。因此通過這部分知識的講解,學生對方程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鑽研熱情。】

教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一單元圍繞"藝術的魅力"主題,組織了《伯牙絕弦》﹑《月光曲》﹑《蒙娜麗莎之約》﹑《我的舞臺》等四篇課文。《伯牙絕弦》是這一單元出現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後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後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鬱勃。

王崧舟曾經說過《伯牙絕弦》一文,以文學的質地論之,屬妙品;以文學的氣韻論之,屬神品;以文化的神采論之,屬極品。它滿足了我們對於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上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於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扉的審美體驗以及知音文化。

二﹑說目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等篇目。單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更容易理解。但文章講述的知音文化是極為豐富和玄妙的針對文字特點和學情,毛老師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如何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藉助註釋、斷句讀懂文言文,甚至還能在聯絡上下文的基礎上用現代語彙去補充;難點是依託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準備

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

設計意圖:讀題解題引入課堂教學,樸素,常態,多效。讀題解題中處理了生字,交代了主題,瞭解了故事大意,激發了閱讀期待。

2.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二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設計意圖:國小生學古文第一障礙就是"讀不通順"如何解決呢?古人教孩子讀書的方法就是老師一遍一遍教讀,學生一遍一遍跟讀。這樣做有兩點可取,一是多讀,二是示範。羅老師給學生機會真讀書,讓學生自主讀,讀的數量多,讀的形式多,在讀的過程中適時適當地點撥——或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或通過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或教師非常到位的示範或教給方法"沒有註釋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藉助工具書".所以,朗讀有明顯的進步,在此過程中也完成了感知故事內容的任務。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開啟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滲透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3)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讀著這個峨峨兮,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②江河在古文裡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

設計意圖: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呢?教學以這個問題展開,很有張力。關注學習方法:理解句子意思,滲透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關注古文特點: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關注朗讀指導: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關注祖國文化:在朗讀指導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2.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鍾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①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②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③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④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後藉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

設計意圖: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字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聚焦"鍾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的相關資料,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 這一文字留白處入手,體驗文字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彷彿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

3.縱情朗讀。

設計意圖藉助情感錯位,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從"子期死" 這一文字留白處入手,體驗文字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藉助情感錯位,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1.提領一頓——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2.熟讀成誦。

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

設計意圖: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巧妙之極!

五、板書設計

板書: 伯牙絕弦

知音 念

此課毛老師不僅滿足學生讀懂了這一篇文言文的內容——"教會知識",更注重讓學生學會怎麼讀懂這一類文章方法——"教會學習". "一字多義""異字同義"等特殊的語言現象,"泰山""江河"等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這些知識都是在放手讓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彙去補充;依託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整堂課充分體現了紮紮實實的學,情趣盎然的學,觸類旁通的學。課文與原著對照;資料袋的妙用;關於伯牙琴藝的資料的補充都非常有效及時,是一節成功的示範課。

教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柳樹姑娘》選自人教版第七冊第一單元歌曲,是一首曲調優美、輕快的簡易二部合唱歌曲。歌曲為3/4拍,羽調式,一段體結構,全曲“×?×”為基本節奏型。 。柳樹姑娘是一首曲調優美、輕快的簡易二聲部合唱歌曲。歌詞簡練,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江南水鄉萬物一新、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象。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國小四年級。這一階段的孩子,正是從學習單聲部到多聲部過渡的時期,多在從興趣入手,引導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練習。

歌曲為3/4拍,一段體結構。首先創設情景,把學生帶進一個美麗的意境中,讓學生產生聯想。再用春風和春雨的聲音呼喚一位身穿綠衣的植物朋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進行了發聲練習。再由匯入主題《柳樹姑娘》,讓學生從視覺上接觸柳樹姑娘,以激發學生對柳樹姑娘由衷的讚美,甚至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柳樹姑娘的喜愛。整個教學過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過程及教師的要求全部隱藏在蝴蝶結裡,變成柳樹姑娘的話,這樣學生容易接受,也樂意接受。

歌曲的藝術處理重在對歌曲強弱的處理、頓音記號的處理、二聲部合唱練習的處理及歌曲表現的處理。從朗誦歌詞入手。先理解詞意,再有感情地朗誦,做到起伏有致,然後帶著朗誦的情緒演唱歌曲。這樣形象地表現了“柳樹姑娘”在春風裡飄柔的姿態。,然後為她發出讚美的呼聲,最後把呼聲帶入歌曲中。從歡樂的氣氛中對頓音的演唱進行處理。表演的處理採用了歌曲、舞蹈、、方式,豐富了歌曲表演。

整節課採用了五個環節,把柳樹姑娘表現得淋漓盡致,表達了人們對柳樹的喜愛,對美麗春天的讚美之情。

2、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

理解歌曲《柳樹姑娘》的內容,能較準確、有表情地演唱《柳樹姑娘》這首歌。

②能力目標:

A.認識和感受附點四分音符,用愉快的情緒自信、大膽、準確地演唱歌曲。

B.在參與自主律動創編、種藝術活動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多種藝術實踐能力。

③情感目標:

在談樹、唱樹、植樹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愛護樹木,關注環保的意識。

四年級學段的國小生具有好動和善於模仿的特點,容易被具體的場景所感染,對樂音、歌謠遊戲較易產生興趣。根據這一特點,宜採用歌舞、、圖片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手段,來激發音樂興趣,開發音樂感知能力、挖掘學生在音樂表現上的創造潛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上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愉快地情緒演唱歌曲《柳樹姑娘》,並自主律動創編與表演。

設計理念:讓學生逐步認識和掌握簡單的歌唱技巧,培養學生的音樂美感,增強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附點四分音符,並感受其作用,正確唱出附點四分音符的效果。

設計理念:節奏在音樂中起著重要的骨架作用,教學生學習音樂,就必須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節奏型別。

三、說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了幫助學生加強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和想象,用多媒體作為補充,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探究法: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這一要求,我設計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現的教學流程,通過有效的教學過程,喚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審美態度和價值觀。

人教版國小四年級上冊音樂《柳樹姑娘》說課稿

3、情感體驗法:本堂課的設計著重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維創造能力放在首位,創設一種有組織、有目的、師生平等參與的“活動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吸取知識,增長能力,健康發展。

在本課的學法上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師給學生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自己的答案,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音樂。

四、說教學過程:

1、律動表演、整體感受

教師首先播放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踏浪》和一首優美抒情的歌曲《柳樹姑娘》的伴奏音樂,與學生一起自由律動。

設計意圖:用歌曲律動引入新課,對比感受兩首歌曲不同的情緒即是歡快活潑和優美抒情從而加深對新歌《柳樹姑娘》歌曲風格的整體把握和情感體驗。

2、學習節奏,分散難點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裝扮春風.春雨呼喚柳樹姑娘出來來加深對重難點句的理解,在學生掌握熟練後,按照節奏開始呼喚柳樹姑娘.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難點所在。通過談話及按節奏呼喚柳樹的趣味練習,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節奏訓練,分散本課的教學難點。

3、借樹創境,巧導新歌

教師出示柳樹範圖,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介紹柳樹具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的品質,是世界上一種常見樹木,有垂柳和旱柳兩種,喜生水邊。種類有:銀芽柳、龍抓柳、細柱柳、高山柳等。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展示小樹苗、展示各種柳樹的圖片引導學生談樹的作用、瞭解柳樹的特點、種類,不斷持續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提升學生愛樹護樹、關注環保的意識。同時,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對柳樹的喜愛,自然流暢的匯入新歌教學。

4、層層深入學習歌曲

①歌詞教學

教師出示《柳樹姑娘》歌曲的動畫,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接著,教師引用歌詞來概括畫面大意,讓學生熟悉歌詞,為學唱歌曲做鋪墊。

②學唱歌曲

播放《柳樹姑娘》的範唱音樂,讓學生模唱歌曲,。接著進行附點四分音符教學,板書出示 ? 的節奏,老師進行講解,並引導學生進行練習。然後學生跟琴練唱歌曲,並分組、分句進行歌表演,同時互相評價,最後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先讓學生裝扮風雨聲讚美柳樹,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歌曲旋律.採用打擊樂器或小手為歌曲伴奏,使學生更生動的表現歌曲的美感,豐富了審美體驗。讓學生在聽、讀、唱、動等情感體驗活動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

③學唱二聲部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會歌曲後,欣賞錄音注意二聲部進入的位置,讓學生先唱一聲部,教師示範唱二聲部.然後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合唱練習。讓學生感性認識音樂要素變化,在音樂中起到的作用,增加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同時達到鞏固歌曲的目的。

6、律動表演,情感昇華。

在教學的尾聲教師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學生植樹,請兩位同學模擬植樹場景,其餘的學生以他們為中心圍成圓圈,用最好聽的歌聲和最優美的動作來祝福小樹苗快快長高。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拓展。通過課堂上的植樹活動,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愛護樹木,關注環保”,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7.總結:教育學生要保護大自然,

五、說板書設計。

柳樹姑娘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突破難點,加深學生對附點四分音符的印象,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說課稿4

《誰藏起來了》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故事中12個小動物都保留了動物各自的特點。之所以選擇這個繪本,是因為對於小班的孩子,他們對動物比較感興趣,但是對於一些不常見的動物,孩子們還不能區分他們的特點。繪本中作者將小朋友喜歡玩的“捉迷藏”的遊戲貫穿整個故事,讓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動物的特徵來找出那隻藏起來的小動物。而且繪本的巧妙之處是,每一次藏起來的小動物的顏色與底板的顏色是一致的,比如紅色的長頸鹿藏在了紅色寶寶裡,藍色的小象藏在了藍色寶寶裡。在理解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不僅讓孩子鞏固了對顏色的認識,而且也幫助孩子用完整地語句來描述事物。

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為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能借助畫面的觀察理解故事情節,熟悉動物的明顯特徵。能在看一看、猜一猜的情景中,嘗試用語言完整地表述“XX躲在X色寶寶裡”。感受同種顏色重疊的效果,體驗其中的樂趣。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能夠仔細地觀察畫面,發現動物的特徵設為活動的教學重點,根據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將用完整的語句表述設為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法

為了能更好地達成我的教育目標,突破活動的重難點,我運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語言發展規律,運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抓住了幼兒的“眼球”,激發了他們仔細觀察的慾望,並且鼓勵他們大膽的猜想。通過運用課件演示法、情景教學法、提問法等多種方法,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我採用了猜想談話法、趣味遊戲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看看、想想、猜猜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開展之前需要做一下準備:

1.根據故事內容設計的多媒體課件。

2.先與幼兒玩捉迷藏的遊戲。

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此次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遊戲匯入,讓幼兒回憶對藏的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以“捉迷藏”的遊戲匯入,教師與幼兒先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幼兒躲到椅子後面,教師憑藉孩子的特徵來找,比如“我看見了…的小辮子”,讓幼兒回憶對藏的體驗。

環節二:識記小動物的典型特徵。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現動物的明顯特徵。

出示第一幅圖片,教師以玩遊戲的口吻請出動物朋友,可以從外形特徵、顏色等方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哪個朋友?隨之繼續追問: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由於小班幼兒以知覺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模仿小動物,這樣他們對小動物特徵的感知就更深刻了。

環節三:是活動的重難點,將“捉迷藏”的遊戲貫穿整個故事,並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找出躲在顏色寶寶裡的小動物,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XX躲在X色寶寶裡”來表述。教師以小動物和我們玩遊戲來引出故事情節,可以這樣說:現在小動物們要跟我們玩誰藏起來了的遊戲了,他們呀藏在了顏色寶寶裡。小眼睛仔細看哦,他們中間哪個小動物在跟我們玩。其中設定了五個遊戲場景:

第一個場景:出示黃色寶寶畫面,教師可以直接提問:咦,誰躲在黃色寶寶裡不見了?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根據動物的外形特徵猜一猜躲起來的小動物。由於小班幼兒對語言的概括能力比較弱,所以教師可以先給幼兒做一個示範,幫助幼兒概括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畫面的內容,“小鹿躲在黃色寶寶裡”,這也為下面幼兒模仿句式做了鋪墊。

第二個場景:出示畫面,教師提問:這次小動物在和哪個顏色寶寶捉迷藏呀?先引導幼兒感知畫面的顏色,然後同樣根據動物的外形特徵猜測躲起來的小動物。有了上一個場景的鋪墊,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用完整的句式來表述,“河馬躲在綠色寶寶裡”。

第三、第四個場景:同樣採用捉迷藏的遊戲引導幼兒找出躲在顏色寶寶裡的小動物。為了讓幼兒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這兩個場景中我增加了難度,躲起來的小動物數量比之前的多了。並且通過讓幼兒觀察背景顏色與藏起來的小動物的顏色,來感知同種顏色重疊以後的效果。

第五個場景:有了以上環節的鋪墊,教師可以直接丟擲問題:你們猜一猜哪些小動物躲在藍色寶寶裡會看不見?教師給與幼兒充分思考與猜測的時間,同時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從而體驗同種顏色重疊的樂趣。

環節四:完整講述故事,梳理故事情節。

教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洪河屯二中的李靜波,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質量守恆定律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位於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小節,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對化學學科中的元素符號 化學式 分子原子進行了初步的學習,而且在本節內容之後,學生們又將面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這些知識的學習,所以本節內容在整個化學學科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學生來說這一節內容在整個化學學習中非常重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質量守恆定律內容,能夠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和化學變化前後質量守恆的原因

能力目標:在探究活動中注重鍛鍊學生交流和表達能力,分析和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建立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難點:對質量守恆定律理解和正確的應用

二、說教法

針對國中學生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以及隨著這幾年新課改的展開,學生有著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解決本節課通過實驗探究建立質量守恆定律這個重點問題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三個個實驗探究和三個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

三、說學法

教法始終服務於學法。本節教學學生有著較多的動眼觀察、動手探究、動腦分析和動口表達的空間,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達到學會和會學的目的。

4、說教學過程

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包括匯入新課,新課教學,小結和課外延伸四個部分,共六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即是匯入新課,我用電視劇狄仁傑中的片段作為新課的匯入,在這段視訊中,狄仁傑遇到了兩個困惑的問題:1.為什麼蠟燭燃燒後質量會變小了呢?2.為什麼鐵刀放置一段時間後質量會增加呢?通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將學生的思緒帶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思考: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後的總質量有沒有什麼變化呢?讓學生產生疑問,分歧。並運用歷史上科學家對於質量守恆的貢獻講述質量守恆定律的發展史,拉近學生和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這樣的環節設計引起學生的思維衝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讓學生和科學家產生共鳴並感覺到到化學和生活緊密相連,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熱情,增強自信心。

第二個環節 教師演示天平上白磷在錐形瓶中的燃燒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總結實驗現象,從而初步引出質量守恆定律的概念。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注重鍛鍊學生的觀察和總結能力,並在學生腦海中初步形成質量守恆思想。

第三個環節 學生分組親自動手做“鐵釘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試驗”和“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在實驗中要求學生記錄實驗條件,實驗現象,並總結敘述實驗結論,而在這兩個實驗中因為實驗條件的不同,會發現學生的實驗結果不一,教師從中引導,讓孩子在腦海中自主建構在封閉條件下,化學變化前後反應物和生成物物質的質量不變。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現定律,並且認識到定律的嚴謹性,鍛鍊了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總結能力,並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

第四個環節,播放電解水演示實驗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對於質量守恆定律中因為變化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原子的質量都沒有改變,讓學生對於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進一步得到昇華。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微觀上進一步理解質量守恆定律

第五個環節 歸納概括,小結課題這個環節,以質量守恆定理為中心,把本節課的知識點做一總結。本節課主要探究了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適用範圍,應用以及實質。以圖表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學生。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知識。

第六個環節?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課題開始前匯入問題,讓學生親自體驗一把做狄仁傑的感受,並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此擴大知識的應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為了進一步鍛鍊這種能力,我們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我給學生布置了家庭小任務。

設計意圖? 通過反饋練習和拓展延伸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五、說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著重“兩個體現、三個突出”。“兩個體現”,即體現新課程教育的教學理念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三個突出”,即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教學說課稿6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效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於國小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教學說課稿7

【活動掠影】

課例研討範圍

區資訊科技與課堂整合比賽課

校級“以資訊科技提升教學有效性”研究課

課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用“屹立”和““鬱郁蒼蒼”造句,會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語文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黃山奇鬆的特點,感受它們生命力的頑強,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黃山鬆的奇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課題研究重點

資訊科技提升語文有效性的組織與實施研究

教學準備

教師:白板運用設計與製作、收集相關圖片資料;

學生:實行關於黃山的綜合性學習,完善收集整合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活動實錄】

一、複習匯入—複習舊知,引出重點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黃山它被譽為

生:天下第一奇山(齊說)

師:它以四絕聞名於世,即

生: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齊說)

師:特別是四絕中的“奇鬆”,人們對它更是[白板展示“黃山四絕”圖片]

生:情有獨鍾(齊說)

師:[白板展示黃山鬆圖片]瞧!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黃山,我們齊讀課題,注意老師用紅筆寫的字了嗎,是什麼呢?

生:奇(齊說)

師黃山的鬆奇在哪兒呢?我們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圖文對照,批註點評

師:同學們,黃山最妙的觀鬆鬆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請大家快速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為什麼玉屏樓被稱為“黃山絕勝處”?

生:在這裡我們可盡睹三大名鬆的風采

生: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鬆

生:這裡的景色最美

師:這就是“黃山絕勝處”是觀賞奇鬆最好的地方

師: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鬆你們最感興趣的哪一個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我最喜歡“迎客鬆”

師:瞧!這就是黃山第一大名鬆迎客鬆。請同學們結合圖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迎客鬆的句子。細細地品讀,並體會一下迎客鬆奇在哪呢?[白板出示迎客鬆圖象]

生:迎客鬆姿態優美,枝幹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從這句話中的“姿態優美”感受到了迎客鬆的美。[白板設計:在圖片右側出示這段文字,老師根據學生髮言在“姿態優美”下畫上著重號]

師:還有哪裡看出了迎客鬆的“奇”?

生:“枝幹遒勁” 的“遒勁”,體會迎客鬆的雄健有力,[白板設計:在“遒勁”下畫上著重號,批註,雄健有力]

師:讓我們一起看看迎客鬆的枝幹是怎樣地粗壯有力。[白板設計:通過白板放大圖片,聚焦迎客鬆的枝幹,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感受“遒勁”]

生:“鬱郁蒼蒼,充滿生機”體會了它的茂盛,生命力頑強。[白板設計:在“鬱郁蒼蒼,充滿生機”下畫著重號]

生:“飽經風霜”體會它的古老頑強的生命力。[白板設計:在“飽經風霜”下畫著重號]

師:你對這個詞是怎麼理解的?用這個詞我們還能形容什麼物件呢?

生:“飽經風霜”是指經歷的許許多多的風風雨雨。一般都是來形容人或建築物的。

師:瞧!從老爺爺的臉上,你看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白板設計:出示老爺爺的圖片,聚焦臉部特寫]

生:老爺爺額頭上佈滿了皺紋,他一定經歷了許多坎坷。

師:是啊!老爺爺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從他的皺紋裡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是飽經風霜的,那我告訴你,迎客鬆已經在高高的懸崖上生長了八百年,歲月的流逝,自然環境的變化會給它留下什麼呢?你能想象出迎客鬆的枝幹會是什麼樣的呢?[白板設計:再次聚焦迎客鬆的樹幹]

生:樹皮變得開裂,斑駁

生:上面滿是傷痕

師:而它的葉是怎樣的呢?

生:仍是那麼鬱郁蒼蒼,充滿生機(齊說)

師:它的生命力是那麼的頑強,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生練讀,師指名讀,齊讀

師:迎客鬆還奇在哪裡呢?

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白板設計:出示這段文字]

師:這句話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呢?

生: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師:從你感受到了什麼呢?

生:“熱情的歡迎”體現了迎客鬆非常熱情

師:是啊!迎客鬆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熱情好客的主人啊!遠方的賓客慕名而來了,這位熱情的主人會怎樣歡迎呢?想一想,它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貴賓呢。(小組討論交流)現在你就是迎客鬆,你會怎樣來歡迎賓客呢?

生表演

師:多麼熱情的迎客鬆呀,我們能把它讀好嗎?請同學們先練一練,呆會兒我們比比,哪棵迎客鬆最熱情。練讀第二句。(指名讀齊讀)

師:迎客鬆不愧為一大奇鬆,它姿態雄偉生命力頑強,你知道人們是怎麼評價它的嗎?

生:如今,這棵迎客鬆已經成為黃山奇鬆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白板設計:出示這段文字]

師:人們對它的評價怎麼樣?

生:很高

師:你從哪裡看出來了?

生:“代表”“象徵”體現了人們對它的評價很高[白板設計:老師在“代表”、“象徵”下畫上著重號]

師:你是如何理解“代表”“象徵”的呢?

生:人們看到迎客鬆就會想起黃山奇鬆,看到黃山奇鬆就會想起黃山

師:你真會讀書。你是真真讀懂了這句話,你能把它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嗎?(指名讀)

師:迎客鬆是那樣的奇特,讓我們通過朗讀把你對迎客鬆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讀出來吧

(生看白板,齊讀描寫迎客鬆的句子)

師:你們還想看什麼鬆?

生:陪客鬆

師:[白板出示陪客鬆圖片]瞧!這就是陪客鬆了,請同學們仔細看看圖,再讀讀描寫它的句子,說說你覺得陪客鬆奇在哪兒?

生:“綠色的巨人”體會它的高大挺拔,蒼翠茂盛[白板設計:出示“陪客鬆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師圈畫出“綠色的巨人”]

師:是啊,陪客鬆高大挺拔,真像一個正陪同遊人觀賞黃山風光綠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處就在這裡,你能把它讀好嗎?(指名讀)

師:最後我們去看看送客鬆[白板出示送客鬆圖片]看了送客鬆,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覺得它的神奇之處在哪呢?[白板設計:出示描寫送客鬆的句子]

生:姿態獨特,枝幹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白板設計:圈畫“天然盆景”]

師: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枝幹是彎彎曲曲的,就像什麼呢?

生:盆景

師:[白板設計:在送客鬆圖片左邊出示園林盆景圖,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但盆景是經過園藝工人修剪出來的,而送客鬆卻是

生:天然的(齊說)

師:從這兒我們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生: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遊客依依不捨地告別”。從“依依不捨”體會它的熱情。[白板設計:圈畫“依依不捨”]

師:送客鬆是那樣的依依不捨,送客鬆好像在說什麼?

生:我好捨不得你們走呀,黃山還有許多美景呢

生:再見了,朋友!希望你們以後能再來黃山。

……

師:多麼好客的送客鬆呀!你能把它的熱情讀出來嗎?(生練讀送客鬆的句子。)(指名讀)

師:剛才同學們所見到的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這三大名鬆雖各有特點,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

生:(齊說) “奇”

師:現在,我們已登上玉屏樓去看著這黃山的三大名鬆啊!讓我們大家一起美美的朗讀第二自然段,再次領略一下三大名鬆的“奇”,老師給你配上音樂。(女生讀“迎客鬆”,男生讀“陪客鬆”,齊讀“送客鬆”) [白板設計:出示描寫三大名鬆的句子,播放音樂,學生配樂朗讀]

三、其他鬆—想象練說,自主操作

師:同學們,玉屏樓前的三大奇鬆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實黃山上還有許許多多的松樹,真是數不勝數,咱們在去看看其他的奇鬆好嗎?請同學們自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有什麼體會?

生:黃山鬆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

生:黃山的鬆千姿百態

師: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呢?

生: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師:黃山奇鬆只有這些嗎?

生:不是,還有許多(齊說)

師:你是從哪裡知道的?

生:省略號

師:是啊,黃山上的奇鬆有許許多多,你們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齊喊)

師:[白板出示黃山十大名鬆的圖片,學生觀賞]你覺得黃山鬆還像什麼呢?

生:像龍

生:我覺得像蘑菇

生:我覺得第三幅像老鷹

……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但剛才同學們說得都比較簡單,現在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模仿一下三大名鬆的寫法,可以運用文中的優美詞句,向大家介紹一下黃山鬆。(生交流討論,指名說)

生:我最喜歡的是第5幅黃山奇鬆。這棵黃山鬆外形像一條騰飛的臥龍。大家請看在樹幹頂部,分兩枝盤屈生長,右枝茂盛中間分叉,好似巨龍怒吼,左枝細長,向後彎曲延伸,好似龍尾。你看它昂首挺立,很有龍出昇天的感覺!所以我給這棵鬆起名為“巨龍騰飛” [白板設計:讓學生上臺邊解說邊操作白板,向大家介紹其中一棵黃山奇鬆。]

……

師:剛才幾位同學介紹的真不錯,抓住了黃山鬆的奇特外形,有的還用上了書上的一些詞句,真是活學活用啊

師:黃山的鬆千姿百態,是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

生:(跟說)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師:誰來能把黃山奇鬆的千姿百態美美的讀出來呢?(指名讀)[白板設計:出示課文第三節]

師:我覺得,我們在讀的時候應放慢速度,這樣才能把黃山奇鬆的千姿百態,它的神奇秀美給讀出來。(齊讀)

四、總結全文—課外拓展,綜合訓練

師:黃山的鬆是神奇的,是黃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麗風景。[白板出示黃山全景,出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兩次遊覽黃山後,發出這樣的感嘆,他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誰能來說一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生:去過五嶽之後就不想去看其他山了,去過黃山之後就不想去看五嶽了。

師:可見黃山的風景確實令人著迷。

師:相信同學們看了黃山的奇鬆有很多體會,但卻沒有機會說,下面就讓我們以作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吧。[白板設計:出示作業要求]

1、模仿文中“迎客鬆”的寫法,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松樹寫下來。

2、把自己喜愛的松樹畫下來。

【反思與評析】

在世界教育改革風浪中,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議題。我國高度重視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在新課程中明確了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內容。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樣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最高的目標乃是有效地改善學生在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之前,學生的學習仍然進行,許能夠取得一定的學習效果。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後,將有效地改善學習,等新傳統的學習觀念,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構築面向未來社會的學習文化。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白板這一新型教學輔助工具走進了我們教師的課堂,白板以其優越的直觀性、情景性、互動性輔助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這節課我利用白板輔助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想象,在教學中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在課上我以“白板”這一輔助工具,充分彰顯白板技術的獨特功能,幫助學生進有有效的學習

一、直觀展示:創設鮮亮的視覺效果情景,啟用學習情趣,提升有意注意

在教學中,白板可以活化教材,能夠很方便的補充一些教學資源,如對課文背景的補白,在課堂中,隨時可以在白板上插入圖片、影像、音樂,這與傳統的課堂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教學資源的補充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學生的學習,使其更為有效。

在教學《黃山奇鬆》之前,我曾在班裡做過一個調查,我班的學生有近一半是外來工子弟,平時很少有機會出去旅遊。經統計我班去過黃山的只有2個,針對學生對黃山鬆知之甚少,很難體會到黃山鬆的神奇秀美的實際情況,我利用白板給學生提供各種資源,找到了許多圖片,並配以音樂,激情渲染,讓學生有直觀感受,產生探究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出示了大量的黃山奇鬆的圖片,學生一下子被這美景所吸引,對“黃山奇鬆”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瞭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文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情境展現:化靜為動化虛為實,提升與文字對話的有效性

利用白板出示圖片等教學資源是其根本就是為是創設情景,將抽象的文字素描轉化為形像的圖片畫面,將生活中的真實影子移至課堂,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這節課是問題解決課,我抓住文章主線引領全文,抓住“黃山鬆‘奇’在哪裡?”這個大問題來貫穿全文,讓學生把這節課對黃山奇鬆奇特的感受充分表達出來,以圖輔讀,以讀促悟,努力讓課堂充滿語文味。比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迎客鬆姿態優美,枝幹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我不急於讓學生一下就體會到“奇”,而是讓學生先通過“遒勁”和“飽經風霜”來感受奇鬆頑強的生命力,此時我先讓學生觀察迎客鬆的圖片,其中“枝幹遒勁”學生理解不深刻。在設計白板運用時,我通過白板放大聚焦,充分讓學生直觀感受枝幹“遒勁”的有力,再讀出這種生命力來,接著抓住“飽經風霜”一詞體會奇鬆生長過程中的艱辛,通過小組綜合性學習對“飽經風霜”進行交流,學生能夠理解“飽經風霜”的含義,但感受不深,我利用白板出示了一幅老爺爺的圖片,聚焦面部特寫,引導學生觀察,從老爺爺的臉上,你看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通過感受,再次觀察迎客鬆的枝幹,學生對於“飽經風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此時再讀再悟,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松樹的“奇”之所在,圖為讀服務,讀為悟服務,悟反過來促進朗讀的提高。在讓學生理解課文時,我也努力創設情境,比如學生都知道迎客鬆伸出手臂是在迎接客人,可這樣理解太平淡了,怎樣調動學生的感受呢?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假如你就是迎客鬆,你會對前來參觀的客人說些什麼?同時我出示“迎客鬆”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迎客鬆的姿態,接著我讓全班同學交流。通過這一形式,學生離迎客鬆就近了,對迎客鬆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三、交流互動:以白板技術性啟用多元多向互動提升教學有效性

“白板“輔助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在它的互動性。與一般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同。我們可以利用它隨時的對學生的發言、材料的展示進行整合歸納,讓學生可以更直觀的瞭解學習的要點。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課堂更加活躍。比如在講到“迎客鬆”的奇特時,我先出示描寫“迎客鬆”的句子,學生自讀感受交流。當學生講到“枝幹遒勁、飽經風霜”等詞時,我適時的根據學生的發言在白板上用筆作下了批註。學生多種感觀相結合關注到學習重點,同時了學習了批註的方法。當然,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在白板上進行操作。如看圖介紹黃山奇鬆時,學生就一邊向其他同學介紹一邊操作白板,學生根據自己介紹的重點,及時的對圖片放大縮小聚焦圈畫等。聽的同學更興趣深厚,關注度極高,學習氛圍更為深厚

白板輔助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師教學,也能促進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然而反思一下我們平時的教學習慣,由於時間、精力、學校硬體設施的侷限,平時可能更多的仍是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而沒有將資訊科技應用到日常的一切教學活動中去。

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跟歷史的發展一樣,需要一個過程,可能這個過程很長很長,我們教師要在實踐中取其優點,克服各種困難。合理地使用資訊科技在課程中發揮基本的知識載體、教學媒介和交流工具的功能。讓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幫助教學的改革,促進有效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教學說課稿8

教材分析

漢語拼音《y w 》教學,這節課是漢語拼音教學中聲母單元的最後兩個聲母,其讀音和單韻母i、u基本相同,區別只在於聲母y、w讀時輕而短,韻母i、u讀時長而響,學生容易混淆;而整體認讀音節yi、wu、yu再加入進來,學生就更會混淆了。

教材處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談話法、觀察法、遊戲法、先扶後放的方法及教學設計。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學過程中的職責在於幫助,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課堂氣氛。

學生分析:學前班孩子好動、爭強好勝,愛表現自己,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形象思維佔主導。

根據學前班這個年段孩子的特點,我設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學會聲母y w,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及四聲,能讀準音,認清形,瞭解yu 書寫時兩點省寫的規則,正確書寫。

能力目標:

通過活動、情境遊戲等方式,正確熟練地讀準每個字母和音節,提高拼讀音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聲母y、w和整體認讀音節yi、wu、yu。

教學難點:

聲母y、w與韻母i、u的區別,與整體認讀音節yi、wu yu的區別 。

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並根據學前班孩子好動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用:遊戲、 編順口溜、 讀兒歌、開火車等多種途徑,讓孩子們會辨析到會讀、會認、會寫,再到整體認讀音節的四會,最後通過遊戲訓練從而一步一步紮實有效地突出、實現教學重點及難點,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說學法

本課出現的聲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在學法上,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來學習本課,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把所學的知識逐步轉變為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善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說教學流程:

為了能很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教學: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趣匯入,複習單韻母及它們的發音方法.圖畫提供學習字母的情景,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兩個聲母y w。課件是這兩個聲母的筆順圖示及它們在四線格中的書寫規則。

第二部分是聲母y w與表音表形圖,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課件及四聲,用以讀準它們的音,認清它們的形。

第三部分音節拼讀練習,互動遊戲,鞏固拼讀。

第四部分拼讀兒歌,瞭解拼音的用處大,讓孩子們樹立一定學好它的意識。

說說我設計的意圖,上課剛開始情景匯入,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內容。學生已經對聲母有了初步的興趣,複習單韻母及它們的發音方法。教學時要我用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發揮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之間互助合作、互助學習、互助評價,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在拓展性地練習時,讓學生由我想讀,到我樂意讀。意在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拼讀音節的能力。而且通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拼音進行練讀,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需要,充分給了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大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又突破了整體認讀音節拼讀這一難點,在課堂上真正開闢了學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這是一節新授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學習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該扶的扶,該放的放,實現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通過讓學生自己總結順口溜,自己評價書寫情況等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課,我還儘可能的讓拼音生活化。比如:讓學生用音節的四個聲調認字、組詞。漢語拼音是一個枯燥的內容,結合學前班小朋友剛進校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都不能把拼音的教學教成單純的知識傳授課,應該與遊戲,趣味活動相結合為宜。

我覺得這節課整體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基本按課標設計。我希望在把握學生和課堂駕御這塊在課堂上盡力發揮好些。

教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編寫的。通過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提升孩子們的愛國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我們成功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奧成功後人們興奮、自豪的心情和歡樂的場面,表達了人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力圖體現學為主體的新理念,(1)、進一步鞏固生字新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心情。(3)重視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引入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語言,學得語言。

3、重、難點:

a、鞏固識字

b、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心情。

c、增強學生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教學準備:

因為教學需要我借用了多媒體課件、生字卡來輔助教學。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結合本班學情,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它成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的紐帶。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儘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閱讀教學中,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練讀課文。通過充分的有層次的朗讀,使學生漸漸入情入境,讀出感情。在小組合作讀的過程中,由於老師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點燃了他們富有靈性的思維火花。在讀中逐漸領會文中蘊涵的濃濃的愛國熱情。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鞏固字詞

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由於認字量大,學生認過的字必須及時的複習鞏固,並不斷的鞏固。因為低年級學生好表現,好勝心比較強,所以我採用了搶讀、賽讀、開火車讀、選詞說話等鞏固字詞的方式。

讓學生不僅會讀、會寫還要學會運用。

(二)朗讀感悟,引發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確實,學生年齡小,很難把握人物的心理動態,老師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那麼,如何使學生投入角色,從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呢?

於是在這裡,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在初讀的過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簡介申奧背景,讓學生明白,申奧的成功不僅證明了我國正日益強大,申奧成功也會為我國以後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知道“北京申奧成功”對我國有著深遠的意義。

(播放錄影)單憑課文中的描述是抽像的,但北京申奧成功的實況錄影卻將孩子們帶入了2001年7月13日那個不眠之夜。讓他們親眼目睹全國人民的歡呼,切身感受所有華人的激動和自豪。由此激發出孩子們心底深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指導學生逐段的抓住提示性的語言去朗讀,如第一自然段中“人們不約而同地湧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不約而同”的意思,從中體會:聽到北京申奧成功的喜訊,所有的中國人都滿懷激動、滿懷喜悅,紛紛湧向街頭,想要慶祝這激動人心的一刻。抓住描寫人多的語句,如:“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幾十萬人”

“人如海,歌如潮”這些句子

,理解並體會全國人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激動。抓住人們表達喜悅的方式,如“人們揮舞著國旗,在歡慶的鑼鼓聲中,一遍一遍高呼‘我們成功

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人們相互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

這幾句,體會每個人都為北京申奧成功而歡呼,為祖國越發強大而自豪的感情。

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練讀課文。如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對讀,加動作讀,表演讀等等。每次讀完後,老師都會及時的點評反饋。通過充分的有層次的朗讀,學生漸漸入情入境,他們逐漸的讀出人們為申奧成功而激動,為祖國強大而驕傲,為身為一箇中國人而自豪。學生逐漸的讀熟,讀出感情,甚至能夠熟讀成誦。特別是在小組合作讀的過程中,由於老師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所以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學會感悟課文內容,學會在讀中體會領會文中蘊涵的愛國熱情。

(三)再創情境,昇華情感

對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再次回到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感受全國人民用不同的方式盡情地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情。從而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得到昇華。帶著驕傲,帶著自豪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我們成功了”,師生一起以飽滿的激情朗讀課文。

(四)學習採訪(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充分相信學生,為學生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在這時我設計了一個模擬採訪活動。師先採訪學生:再過兩年,北京將迎來奧運會,請問同學,作為新時期的少先隊員,我們能為奧運做些什麼?然後

再由學生擔任小記者進行採訪。採訪活動不僅重視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也重視了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訓練

(五)總結:

最後在大家深情的祝願中結束本課學習:“讓我們祝福北京,更加美麗富饒;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強大”。

教學說課稿10

㈠教材內容分析

聲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聽見,讓瞭解聲音的多樣性,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符合的現實需要,又能激發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其教育資源來源豐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們都能使其發出聲音,這樣就能給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讓獲得切身的體會。本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區分樂音和噪音。

㈡情況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動聽的聲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關注,激起強烈的好奇習與求知慾,我們便可利用這個興趣點,結合多種材料,讓親身體驗、探索並發現聲音的多樣性,並區分樂音和噪音。

㈢目標

⒈引導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⒉引導探索使物體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激發的探索慾望。

⒊辨聽一些常聽到的聲音,區分樂音和噪音。

㈣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⒈帶錄下不同聲音以及樂音和噪音。

⒉供了多種物品,讓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等。

⒊安靜的標誌。

㈤過程

首先以小猴子的謎語匯入課題,目的是讓說出耳朵的作用,可以聽聲音。

⒈播放不同的聲音,辨聽並模仿這種聲音。

⒉讓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

⒊讓運用老師所準備的材料進行研究、探索。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閱讀

教學說課稿11

我說課的課題是《美麗的彩虹》。《美麗的彩虹》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詩歌。全文圖文並茂,插圖優美,生動有趣。"彩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很常見但又很神祕的一種自然現象。這首詩歌很容易引發小朋友學習的興趣,激發小朋友的求知慾。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遊戲識字,情感朗讀,發揮想象力三個環節,並說出自己所想的內容三個環節,它是地達到了識字、讀文、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標。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小朋友在遊戲中主動識字,是本節課主要的識字手段。讓小朋友在遊戲中既鞏固了拼音,又認讀了本課要求掌握的二類字,並培養了小朋友主動識字的興趣。

2、願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徵。因此,我給了小朋友充足的時間,選讀詩歌中自己想讀的小節,達到了情感朗讀的效果。

3、培養低年級小朋友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節課中,如"彩虹還像什麼?""你走過彩虹橋,還希望能看到什麼"訓練了小朋友的口頭表達能力。

1、收集資料,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並表達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語文,使小朋友開闊視野。課前,我佈置小朋友廣泛蒐集有關彩虹的資料,並相互交流,激發了他們迫切想學習這一課的興趣。

2、遊戲識字,情感朗讀。

新改版的教材識字多,難度大,單一的去認,去寫,既枯燥,又沒有效果,所以在教學流程中我始終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充分去青銅自己,國小語文教學視訊能認識哪些字,能讀好哪一節詩歌。激發了小朋友主動識字、讀文的願望,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練口語能力。

在第三個教學環節中,仍然是讓小朋友在充分的情感體驗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小朋友的思維、想象潛力充分發揮,並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

最後,讓小朋友在課件中瞭解到更多的有關彩虹的資料,並教小朋友在課外"人造彩虹",讓學習大膽嘗試,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更樂意地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1)將相和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材六年制第11課《將相和》。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12冊教材第四組"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這一重點訓練專案中的課文。《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和小朋友的認知水平,特作以下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一是引導小朋友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廉頗、璧、侮辱"等7個詞語。

2、操作目標: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完璧歸趙、絕口不提、理虧、示弱、能耐"等重點詞語的意思;三是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四是複述"負荊請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絡;六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小朋友團結協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小朋友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小朋友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

2、搞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絡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係。

▲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小朋友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體現小朋友的主體地位;引導小朋友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準備:藉助掛圖、投影儀、課本劇等輔助教學。

三、教學程式:

(一)、設疑匯入,整體感知

教師出示課題《將相和》,通過預習讓小朋友瞭解:

1、課題中的"將"指誰?(相機教小朋友字"廉頗")"相"指誰?"和"是什麼意思?教師介紹時代背景。讓小朋友圍繞課題,提一些問題。

這一設計的依據有三條:

1、是檢查小朋友的預習效果如何。

2、培養小朋友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小朋友質疑、表達的能力。

3、是突出題眼"和"字,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有所依傍。如果把課文視作一個圓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課文這一"球體"必定會對它保持向心力。課題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國小數學教學視訊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讓三個故事最終說明一個道理。

2、教師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課文中哪個段落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原因。小朋友可從第16小節中找到答案:"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從課文題目切入課文內容,訓練小朋友的'閱讀能力,又初步瞭解到課文內含的矛盾衝突。整個學習過程將圍繞著"廉頗的話說得是不是有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這個問題展開。

3、讓小朋友再讀課文,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並請小朋友上臺板書小標題,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而"負荊請罪"則是寫了兩人如何從"不和"到"和"的過程)再根據小標題,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練說。這一設計的目的是:第二次讀書,把書讀通,理清課文的思路,將課文的三個故事作為一個事件來對待,樹立聯絡地看問題的觀念。

(二)、讀議悟法,舉一反三

這一環節分三步進行。

1、讀議悟法。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首先給小朋友充足的時間讀"完璧歸趙"部分,突出以"騙"對"騙",再指導小朋友用"~~~~"和"——"劃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接著,交流從中讀懂了什麼,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最後討論還有什麼地方沒讀懂?如小朋友提出:"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還是故意嚇唬秦王呢?為什麼?"這個問題必須通過認真讀書,聯絡上下文,積極動腦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單純地嚇唬秦王,他是見機行事。如果秦王因愛玉而妥協,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顧,派人搶玉,他就會真的撞柱而死,讓頭顱與玉俱碎。這既能看出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機智。讓小朋友自讀、自悟、自得,誘發小朋友思維,鼓勵小朋友爭論,不追求統一、標準的答案,讓小朋友談出自身的不同於他人的閱讀體驗,點燃那種充滿靈氣的思維火花,小朋友自主學習得到了保證。最後引導小朋友總結學習方法,讀文、圈劃、領悟、質疑,總結了學法,為以下放手自學作好了鋪墊。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學習"澠池之會",突出以"逼"制強。討論:廉頗說得有無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學習圍繞"和"與"不和"展開討論,始終不脫離這一主線。在自學彙報及師生評議過程中,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小朋友領悟。

(1)、澠池會上,趙王和秦王分出了勝負,還是打成了平局?

(2)、這一功勞應歸功於誰?指導小朋友加強朗讀,並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氣氛。這一設計讓小朋友把書讀懂,前兩個故事寫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應該的,卻成了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時也為下文的高潮蓄勢。

3、自學交流。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突出以"避"對"傲".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引導小朋友自學"負荊請罪"部分,並質疑問難。再結合課文插圖,四人共同商議,廉頗、藺相如會各說些什麼?請幾組小朋友上臺表演兩人的對話。既填補了課文的空白,又訓練了小朋友的口頭表達能力。

以上的教學,教師以小朋友為主體,在語文教學中以培養小朋友的語文能力為本,以讀書為主,讓小朋友"自己讀",讓小朋友"自主讀",讓小朋友"自覺讀",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小朋友自能閱讀,做閱讀的主人。

(三)、深究課題,突破重點

三個小故事中,哪個集中寫了將相和好?國小英語教學視訊為什麼還寫另兩個故事?通過深究課題使小朋友明白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這樣設計,旨在進一步夯實重點訓練專案。再讀課文,讓小朋友把書讀好。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1、學完全文,四人小組討論:你對藺相如、廉頗有什麼認識?你最大的收穫和體會是什麼?

2、課外作業: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排練課本劇。這一設計的依據是:以課堂為中心,橫向拓展,提高小朋友整體的語文素質。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的發展規律。正如曹禺所說:"小朋友演戲裡的人,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啟發小朋友潛在的智力。

附:板書設計:

將——————————相

廉頗 和 藺相如

(知錯就改)(愛國)(顧全大局)

教學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18課是以愛科學為主題的,《維生素C的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僅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給人以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以生動的情節讓人感觸頗深。

二、教學目標

為滲透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通過對文字的解讀,我制定了本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說出哥倫布情感發生的變化和原因;能運用文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瞭解維生素C對人體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朗讀中感受體驗哥倫布的心情,朗讀交流中積累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朗讀中理解奇蹟,知道維生素C發現的經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文領悟到對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三、教學重難點:

為了實現以上三維目標,使學生學有收穫,我依據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認識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瞭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地思考與研究。

四、教學實施策略:

課堂中實施目標時,我力求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

五、教學設計意圖

第一板塊:複習匯入。

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說說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也就是VC的發現經過。學生通過回憶再次明確文章的脈絡。

第二板塊:認識“怪病”。

讓學生在閱讀第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具體介紹怪病,引導學生說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症狀等方面的內容。體會“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礎上教師話鋒一轉說:怪病雖然可怕,但它阻擋不了航海家遠航探險的腳步,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哥倫布,跟隨他一起去經歷一次危險而難忘的奇蹟之旅。這段進入新授的導語,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第三板塊:體會心情 。

這一板塊是學習課文3-6自然段,我採用讀中感悟來達到體會人物心情、理解奇蹟的目標。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變化的有關詞句,接著引導學生用首先、接著、然後、最後來說說哥倫布的心情變化。然後細讀每一小節,讀後交流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的段落語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遇到怪病時哥倫布既憂心忡忡,進退兩難,又茫然無助的複雜心情;體會到哥倫布聽了船員的請求後心中既感動,

又自可奈何別無良策;體會到勝利返航時哥倫布傷心欲絕,悲痛欲絕的沉重心情;體會到奇蹟出現時哥倫布驚訝萬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動心情。

第四板塊:感悟道理。

這一板塊也是以讀為主,讀遠航結束時哥倫布的想法和做法,談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哥倫布急於揭開祕密的迫切心情,結合幾句名人名言,從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於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問題往往就是新的發現開始。人們就是對哥倫布提出的這個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終於揭開了野果子中的祕密。這一部分我只是簡單處理,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從研究成果中你瞭解了維生素C的哪些知識。

第五板塊:作業和課外拓展。

設計了三項作業,第一項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複述課文,二、三兩項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教學說課稿13

高中新英語教材要求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啟發學生思考,提倡創新,給學生提供思維和想象的空間。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在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分析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為目標的教學貫穿於整個教學中。為了實現新教材的教學目的,我認為,我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系統的英語知識,而且更要培養學生英語技能。培養他們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為此,我認為,英語教師有必要對課堂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及時進行反思和重新認識,提高課堂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探索出一條既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又適合本校本班學生特點的新的教學模式。

設疑啟智、營造創新氛圍

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教學步驟都應多設資訊溝,層層遞進,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或

讓學生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資訊中探求不同答案,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資訊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

當學生對這類討論性問題產生興趣時,他們會不畏艱難、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加強語言資訊的刺激,營造創新教學氛圍。

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設計新穎別緻、並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想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識,讓學生自由地求異發散、編寫新的'內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後可以在黑板上出現幾個key.授課教師有一定的文體知識,思想和交際教學。符合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特點。通過視訊課程的學習,我瞭解到高中英語新課標寫作教學的目的是:表示事實,觀點,情感,想象力,交流資訊,培養學生規範的寫作習慣。同時我也認識了培養學生的幾項寫作技能:整理思路,組織材料,規範文章結構,列出提綱,起草文章,組織語言,遣詞造句,修改文章,以及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和字母的大小寫等。寫作教學應該堅持以交際法,過程教學法為主,結果教學法為輔的教學方法,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和寫作策略,在詞,句,篇上狠下功夫,才能提高學生用英語寫作的能力。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挑戰和全心的思考,教師不再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充當真正的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新教師,新課標給我的是機遇也是挑戰。現在我就新課標英語寫作教學工作做一個反思。

我教授的兩個班級都是普通班,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都較薄弱。他們中大多數人對英語沒有興趣,尤其是英語寫作。所以英語寫作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它存在著傳統英語寫作教學模式陳舊,學生作文內容貧乏、用漢語思維方式寫作、語法錯誤百出等諸多問題。長期以來,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寫作教學一直困擾著我。“給出題目,提出要求,並讓學生在課內或課外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作文,之後上交給教師批改”是傳統英語寫作教學的一種模式。這樣的訓練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學生寫作相當被動,缺乏積極主動性和寫作的熱情;同時又使教師任務繁重,埋頭批改於學生作文的語法和詞彙等細節性錯誤,可學生卻不“領情”,效果卻微之甚微,形成了“學生聽到寫作心煩,教師見到習作頭痛”的現象。

針對學生英語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經常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寫作重要性的教育,並立足新教材和活用新教材。在如何通過拓寬學生學習英語寫作的渠道來指導學生進行高效率的寫作練習這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傾

向,是積極學習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成分(金鶯、宋桂月,20xx)。學習興趣的培養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養成學習外語的自覺性和良好的習慣。當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配合教師的寫作教學,那麼寫作的訓練就可事半功倍了。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是《課標》教育教學理念的核心(何安平,20xx)。這一思想應當被融合到所有的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必要條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幾點:1.積累短語詞彙。2.背誦每篇閱讀課文中的主旨段落和較多短語句型的段落。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記憶重要短語句型,積累話題寫作的內容,培養語感。3.收集英語寫作各種題材的篇章結構,收集常用的開頭和結尾的優美句型,並背誦佳句,甚至佳作。4.指導自主學習的系列寫作練習。在專項訓練的課堂裡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課外練習,學生應該把課堂裡學到的技巧在課外加以運用。

5.掌握寫作時間,集中精力,一氣呵成。

三、認真實施英語寫作教學

要使學生掌握和提高寫作技能,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新教材,根據寫作材料內容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

以下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主要教學流程:

1.構思階段——注意各環節緊密結合

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巧妙設計一些練習活動,並結合多媒體,給學生提供有效的、貼近現實生活的運用語言的機會,充分討論寫作主題,從而啟用寫作靈感;認真審題明確要點後,討論可用的語言素材,形成寫作思路,以做好寫初稿的準備。

經過一系列的充分討論和使用多媒體投影,學生明確了寫作練習的具體內容要點、具體事項;通過一意多譯的方法,學生歸納了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然後學生選擇可供使用的句型和用語,按照文體和篇章要求,寫出完整的語篇。這種討論式的寫作訓練能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和提高寫作技能。

2.寫時階段——仿寫為主,注意文章整體性模仿優秀的英文範例,在學習英語寫作的初級階段,對於迅速提高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幫助極大。首先,閱讀範文可以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熟悉作文所必需的開頭、銜接、結尾等基本技巧。再則,學生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參照一些同類體裁的範文,對於謀篇、行文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1)分析文章結構

第一段:開頭點明話題。

第二段:用分類式的方法分析不同的觀點,並闡明理由。

第三段:歸納總結或發表評論。

2)歸納常用句型並造句

3)閱讀範文

4)歸納學習範文中的連詞和主題結構

教學說課稿14

一、活動背景

活動的設計是出於幼兒對豆子特別感興趣,每次總髮現小朋友在給娃娃餵食物時常把豆舀進舀出,還會把豆裝進罐子裡,不停地抖動罐子,發出不同的聲響,玩得不亦樂乎,不願離去。他們只是在無目的地玩豆子,從中尋找樂趣,豆是我們農村常見的植物,何不讓各種豆融入到我們的幼兒教育中,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呢!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動聽的聲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關注,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於是,我便利用這個興趣點,並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快樂的豆寶寶》這一活動。本活動是科學和藝術領域的綜合活動。通過讓幼兒使用黃豆、綠豆、赤豆三種豆寶寶自制樂器。運用不同方法為《瑤族舞曲》伴奏,通過此活動能發展幼兒的聽覺功能,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體驗為歌曲伴奏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本次

活動的目標:

1、能使用黃豆、綠豆、赤豆三種豆寶寶自制樂器。

2、嘗試將豆罐子用搖、抖、拍的動作為歌曲打節奏。

3、體驗自制樂器帶來的快樂。

三、重點、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嘗試用豆罐子為歌曲打節奏作為本活動的重點。教材難點:用不同的方法為歌曲打節奏。

四、活動設計

本活動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部分)活動開始,我以“猜猜誰在唱歌”的形式製造懸念,引起幼兒的好奇激發幼兒探索求知的慾望。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是活動重點、難點所在,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關鍵部分,下面我著重談談這一部分的設計。

首先,以“送豆寶寶回家”的形式讓幼兒根據豆寶寶的顏色特徵進行分類,讓幼兒進行歸類擺放。接著,以“讓豆寶寶唱歌”的形式,通過讓幼兒自由嘗試使豆寶寶唱起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我還運用了談話法,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表示豆寶寶唱歌的形式,以此突破本活動的難點。這個環節是一個讓孩子們相互探討、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幼

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第三部分(結束部分)

通過為歌曲伴奏,使幼兒體驗操作的快樂。為幼兒有興

趣的進行延伸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方法的選用: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嘗試法、探索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並注重動靜交替,這一切都是以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為依據,為幼兒創設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教學說課稿15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我在《蜜蜂引路》和《兩隻小獅子》複式教學中,運用培養思維發展多種形式朗讀,注重語言實踐的教學手段進行探究,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探討交流中達到共識。

一、培養思維發展

《蜜蜂引路》是一篇傳統教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教學中我們以“找”字為線索,以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為重點,按“發現花叢中有蜜蜂(看)——蜜蜂飛進園子(想)——小房子(走)——找到養蜂人(嚮導蜜蜂)”設計教學流程,既分清了列寧找養蜂人的三個步驟,又標明瞭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有助於學生弄清楚“找”到的經過。體現了列寧善於觀察,深入思考和準確判斷的能力,加深了學生對難點的.理解。學生學後深深領悟到: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

二、多種形式朗讀

多種形式朗讀,能促進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文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形成自己個性化感受,真正進行了與文字之間的對話。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如教學《兩隻小獅子》時,分角色朗讀,描寫勤獅子的語句男生讀,描寫懶獅子的語句女生讀,描寫獅子媽媽的話全班齊讀。這樣無須教師多餘的講解,學生就自然地在朗讀中投入到對課文內容的體會感悟中。學生學得更自主,更投入了。讀到深情之處,必有真情體會。

三、注重語言實踐

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給孩子一個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如學好《兩隻小獅子》後,請孩子想想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怎樣想,怎樣做,以《懶獅子的變化》為題這個訓練點,設計說話作業,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提高語文素養,陶冶高尚情操,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