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

1、緊緊圍繞本人研究的子子課題《從主題圖入手——指導低年級學生自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實踐。課前我已經設計了本課內容的自學題目,並指導學生完成這些自學題目,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去自學,同時讓學生的'“先學”走在老師“教”的前面,逐步實現“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

2、大量的遊戲、動手操作以及身體部位全方面都調動起來,不斷刺激學生的感知覺,迫使學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條件反射,在大腦中形成表象記憶,如出示5,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這幾組數的組成,為後一步加減法計算鋪設極堅實的基礎。

3、余文森教授說,“先學後教”是“指導——自主學習”的特徵,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表面教學上,而是要體現數學獨特的魅力和思維價值。因此教學中,我儘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地進行教學,還有設計了具有一定思維價值的習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將“先學後教”提升到一個高度。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2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嗎?

課件出示七個小矮人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師:你們看他們是誰?你能拍手錶示他們有多少人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7。

師:從這幅畫裡,你還觀察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有6個小矮人有鬍子。)板書:6。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6和7。(出示完整課題:6和7)

[設計說明: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童話故事“7個小矮人”匯入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數數和認數。

師:(出示主題圖)圖上有些什麼?

生:圖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

生:……(學生報得數)

師:你是怎樣數教室裡的人數的?

生:先數教室裡面打掃衛生的同學和老師,5添上1是6。再數從外面走進來的一位同學,一共7人。

師:還可以怎樣數?

生:先數學生6人,再數一位老師,是7人。

師:數一數,有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你們是怎樣數出椅子的數量的?

生:先數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數又搬來的1把。6個再添1是7

師:同學們這樣的數數方法真好,我們大家一起再來數一數吧。(結合數數過程,課件閃動被數的物件,使學生更清楚地發現5、6、7之間的關係。)

師(小結):小朋友,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做一個講衛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按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以後再數1個就是6個,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設計說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資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數。對學生進行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據6、7的基數含義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數一數主題圖下面的人數和點子的個數。(課件相應演示)

b.擺一擺:小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出不同的圖形,並上臺展示,說一說用了多少根小棒擺出了什麼圖形,進一步加強認識。

c.說一說:“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室裡有那些物體的數量是6,那些物體的數量是7?”,“再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兩數表示。”(四人小組)

[設計說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從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以及數學的用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6、7的寫法。

師:這麼多東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們會寫6、7嗎?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長得像6、7的形狀。你們想到了什麼?說說看(哨子、鋤頭等)

教師示範,學生在書上描紅,每個數字描寫兩個。

4.教學數序。

a.出示計數器:讓學生上臺撥5顆珠,再撥一顆是幾顆珠子?(6顆)也就是5添上1是幾?6顆珠子再添上幾顆是7顆珠?(1顆)也就是6添上幾是7?

問:5添上1是幾?6添上1是幾?7去掉1是幾?6去掉1是幾?

b.通過直尺圖,直觀教學數序。

課件展示直尺圖:0、1、2、3、4、5、()、()

師:你知道5的後面填什麼?6和7應該寫在什麼地方?

生:填6和7,6寫在5的後面,7寫在6的後面。

師:誰能從0正數到7,從7倒數到0?

學生活動:指名數,拍手數。

師:5的後面是誰?6的後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

學生活動:6、7、6(搶答)。

5、比較5、6、7的大小

師:秋天到了,果實都成

熟了。你喜歡吃哪種水果?(學生髮言)

師在黑板上畫出5個橘子,6個蘋果。

學生說出數量,並進行比較。

師在畫出7個梨,引導學生比較。

師:從這三個數中任意選出兩個數比較它們的大小,用“>”“<”連線起來。

要求每個學生獨思考記錄,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儘量完整。看哪一小組寫出的答案最多。(強調就從這三個數字中選擇)

彙報:7>6、7>5、6>5、5<6、5<7、6<7

[設計說明:結合實際生活,以“你喜歡哪種水果”為線索,引出對5、6、7大小的比較,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使學生明白了數學在生活中是處處有的,只要認真觀察,就能發現。]

6.6、7的序數意義

a、遊戲。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請7個小朋友上來。遊戲的名稱是:按要求做動作。(如果對了,大家表揚他們;如果錯了,舉手告訴老師他們錯在哪裡?)

師:第7位小朋友蹲下來,6個小朋友蹲下來,第6個小朋友到講臺桌上拿6支粉筆,後面7個小朋友把手舉起來……

[設計說明: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如果只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處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有利於學生對6、7的序數意義的理解。]

b、出示金魚圖,學生看教科書第44頁,學生口頭回答。

師:像這樣的問題你會提嗎?指名提問,回答。同桌互問互答。

(鼓勵同學們好學的精神。)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41頁做一做1、2題;

2、練習九1、2、3、4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學了些什麼知識?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設計說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所學的知識做一個回顧和整理,並通過自我評價,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板書設計:6和7的認識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數學源於生活,更要應用於生活,雖然國小生年齡小,但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也會有數學因素的`內容。因此在教學時讓數學貼近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並充分運用於教學,就能化難為易,使學生樂於接受。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先以他們熟知愛聽的童話故事匯入,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運,喜歡做遊戲,教學中我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還有培養觀察能力、協作精神的遊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到鞏固,在活動中學會應用。本節課學生開開心心的掌握了知識,學生的活潑、天真、聰明也讓我體會到了教數學的樂趣。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3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數出數量6、7的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教材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師生進行打掃教室的'情境圖,計數器,尺子圖,數金魚圖,還有利於學生從影象抽象出數

的點子圖。

由於教材呈現的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絡,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一節課呈現內容、形式太多,學生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題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課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剛入學的學生沒有上過課件上的數學課,所以教學效果比較活躍。

學生在認識6、7後,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將簡單的認識6、7變成生活中的6、7,這樣學習起來更有興趣,認識數序、比較大小,學生因在幼兒班學過,所以這部分教學內容很輕鬆的完成,在練習時給予鼓勵,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再次高漲,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的輕鬆愉快,但在基數和序數的意義區別這一環節,通過數金魚圖,來滲透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學生對此的區別只是浮於表面上的感知,具體練習時,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出現錯誤,反思教學,如果我能在語言上再精煉易懂,更加註重數學語言的敘述準確到位,我想學生會更明白,更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著這一前提,在今後教學中要對教參、教科書內容的理解再度加強,教學設計更加深思熟慮,給學生們上出一堂堂毫無遺憾的課。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4

這節課,我通過多媒體呈現老師和學生在教師打掃衛生的場景,想讓同學們經歷觀察,數一數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起6、7的數概念,同時,在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樂趣,獲取學好數學的信心,也培養孩子的要講衛生,愛勞動的'意識。

首先,用複習舊知識:讓學生把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字讀一遍,用提問的方法問您們還想學更多的數字嗎?這樣,不僅複習了舊知識,而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接下來,讓學生在情景圖中找找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數字,然後用圓片代表數字,同時在原片下面貼出6和7,從而認識6和7。緊接著讓孩子觀察6和7的形狀,然後放小視訊數字歌,6像豆芽咧嘴笑,7像鐮刀割青草。在學生齊讀中激發學生興趣。在區分基數和序數時,我給學生拿出了計數器,通過撥珠子,讓學生體會數的順序性和數的大小。這樣,在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中,區分了幾和第幾的意義,突破了學習的難點。最後,根據剛才的數字歌練習寫數字。 課後,我認真思考,其實在這個環節,我可以利用課堂上現有資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學中,從左數第幾個同學站起來,從右數幾個同學站起來;從右數第幾個同學把手舉起來,從左數幾個同學把手舉起來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這個遊戲中,來把這個重點突破。 教學中出現了有部分願意說的學生說不完,而沒學會的學生不張嘴的現象,在後邊的教學中對這些孩子多鼓勵,提起他們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以期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還有寫數字的時候,有些孩子寫不好,課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對於這些孩子我利用早讀時間,中午休息時間再加以輔導,同時也與家長溝通,多與孩子共同學習。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5

6、7的認識這節課學習內容較多,通過觀察情境圖,實際物體,熟練數出6、7兩個數,會讀會寫這兩個數,並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數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難點是掌握7以內數的順序,掌握6、7的組成。

對於實物的數一數,說一說,計數器,刻度尺上的數字感受以及6、7的讀寫,學生學習的很快,對於5、6、7的比較大小,在原來5以內的比較大小的基礎上,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困難,進行的很順利。通過“魚缸”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7和第7的不同,對數的順序有更深的理解。結合問題,一共有7缸魚,和第七缸有幾條魚,來體會序數和總數的不同。

本節課的第二部分的學習,6、7的組成通過實物的擺一擺,分一分,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6可以分成5和1,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來完成剩下四組,對於7的組成,通過把7分成6和1,讓學生髮現7分成1和6,以此規律來完成後四組的探索。通過課堂練習發現,學生對於6、7的組成,還不太熟練,課後仍需要加強練習,加深印象。

本節課學習內容較多,學生對於6、7的書寫和組成,數序的感受,都不是很熟練,需要再進行練習。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6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數出數量6、7的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的數字之間的聯絡。

首先,我用一首兒歌引出6和7的認識,通過主題圖找出有6個小朋友在打掃衛生,教室裡有7個人,學生在認識6、7後,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將簡單的認識變成生活中的6、7,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數字之間的聯絡。通過學生動腦操作、敘述,使他們充分感知6與7的聯絡。從過程中歸納得出6和7的大小關係。在教學中我出示了計數器。也許是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當我用計數器數數時,發現學生的'興趣高漲。以後在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多直觀接觸!藉助教具可以讓學生直覺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鞏固知識。並通過一把斷尺,讓學生知道7後面還有數,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關係。而對於重難點6、7的基數序數意義,先做書中的練習從左數第6個魚缸裡有幾條小魚,右數第5個魚缸裡有幾條小魚等由於這部分內容提問的太多,使後面的遊戲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實際上這個遊戲的部分應該是這節課的一個小高潮,沒能讓每個學生動起來。而且後面在最後教學6和7的書寫時,花費時間較長。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也較輕鬆,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基數序數意義這一環節。如果我能在語言上再精煉易懂,更加註重數學語言的敘述準確到位,我想學生會更明白,更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著這一前提,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多動腦既節約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7

由於教材呈現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的缺乏聯絡,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如果我們在一節課內呈現的內容、形式、太多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學環節,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堂上我利用擺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出喜歡的圖形等方式,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結合實驗課題的內容,我注意滲透了學生之間的.評價意識,鼓勵學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語言來發揮學生之間的評價功能,使學生都愛上數學課,願意探究數學知識。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課題是6和7的認識,在學生學習了1至5的認識及加減法的基礎上認識6和7,國小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6和7的認識。這節課裡,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會用6、7表示事物的個數、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寫6、7並能比較它們的大小,掌握6和7的組成,培養數感。經歷探究6和7的認識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初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了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起了學生學習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1、通過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圖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學生數出有6張桌子、7把椅子,直觀地讓學生明白數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數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學反思《國小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6和7的認識》。學生通過數事物的數量,認識6和7,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2、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學具:圓片和小棒,拼一拼,擺一擺,數字和圖形相結合,初步感知數字6和7,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3、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活躍。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1、一年級的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應提醒學生或組織活動調動積極性。2、課堂內容含量較大,容易使學生疲憊,複習題量可做適當的刪減。3、課堂提問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於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生多發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對於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後進生,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慾望。4、6和7的書寫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講解時語言要嚴謹,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在教學“第7缸”和“7條”時,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不需要過多地強調意義。5、一年級的學生,習慣養成很重要,課上應多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和書寫習慣。

通過數學組成員的聽課、評課,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受益頗深。上課的亮點要繼續保持,對於不足之處要加以改進,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感受數學課堂的無窮樂趣。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9

逸夫國小 劉麗娟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數出數量6、7的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教材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師生進行打掃教室的情境圖,計數器,尺子圖,數金魚圖,還有利於學生從影象抽象出數的點子圖。

由於教材呈現的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絡,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一節課呈現內容、形式太多,學生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題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課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剛入學的.學生沒有上過課件上的數學課,所以教學效果比較活躍。

學生在認識6、7後,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將簡單的認識6、7變成生活中的6、7,這樣學習起來更有興趣,認識數序、比較大小,學生因在幼兒班學過,所以這部分教學內容很輕鬆的完成,在練習時給予鼓勵,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再次高漲,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的輕鬆愉快,但在基數和序數的意義區別這一環節,通過數金魚圖,來滲透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學生對此的區別只是浮於表面上的感知,具體練習時,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出現錯誤,反思教學,如果我能在語言

上再精煉易懂,更加註重數學語言的敘述準確到位,我想學生會更明白,更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著這一前提,在今後教學中要對教參、教科書內容的理解再度加強,教學設計更加深思熟慮,給學生們上出一堂堂毫無遺憾的課。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0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於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對此,談一談我在執教《6和7的認識》一課時的幾點做法。

一、生活需要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

國小生年齡雖小,但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也會有著數學因素的內容。如果我們教學時讓數學走進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並充分應用於教學,就能化難為易,使學生接受認識。周玉仁教授曾經說過:"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眼裡,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因此,要聯絡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1、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為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為了激發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首先就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個環節(片段二),讓學生仔細地看,充分地說,使學生不僅認識6、7這兩個數,還體驗到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的數,為什麼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不拘於本課的教學內容,思維得以拓展。

2、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其實,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幫助學生學數學,並不需要我們刻意去設計。例如本課中,教材就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片段二)。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蘊涵著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衛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體驗。這樣設計遠比開門見山直接數數、認數效果要好的多。

3、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源於生活,更要應用於生活,從而體現數學的意義與價值。在學生對6和7的序數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設計了“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片段三),這個環節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通過這個遊戲,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數、序數意義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特別是在第3個問題丟擲時,學生的發散思維令人吃驚,有的學生從老鷹開始數,有的學生從雞媽媽開始數,還有的學生是倒著數的,出現了多種數數方法,而這些靈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遊戲中也有數學問題,併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把整節課推向高潮。總之,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承。只有密切聯絡生活和已有知識經驗,才能學好數學。而學好數學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創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與能力。"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數學學習需要活動,讓數學活動進入課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做遊戲,在《6和7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片段一)、還有培養觀察的能力、協作精神的數學遊戲,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但是,活動的頻繁安排有時也會使課堂顯得雜亂。試講時,我安排了擺小棒、數算珠、塗點子圖、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反而使學生眼花繚亂,減弱了活動的熱情。

因此,我捨棄了數算珠的活動,將塗點子圖、填尺卡設計成小組合作學習,既節約了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並將小組合作學習緊接在“擺小棒”的環節之後,使操作活動相對集中,避免雜亂,零散。另外,數學活動具有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如果失去了數學思考,活動則毫無意義。我設計的這兩個活動主要想讓學生通過塗、填等活動感受6、7的大小關係,滲透知識點的教學。新課程改革象一股春風,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鑽研,努力探索,為新的課程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1

《6和7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0-5之後對數的進一步認識,內容包括6、7的基數含義、序數含義、大小比較、寫法以及6、7的組成,內容較多。

這個課題,本來是準備第八週的星期四當公開課來上的,後因第八週星期四去參加學區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而取消,拖到這個星期來上,可以說,準備的時間比較充分,當然在準備中也發現了一些較難處理的問題,比如內容比較多,可能講不完,還有6、7的組成的教學該如何設計等問題,失敗的是,課上好的時候,這兩個問題還是最明顯的呈現出來了,可見課前對這一課題的認識還不是很到位,只能是能力欠缺,無法安排好!

課後,各老師給我的意見很中肯,提到了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好的方面比如課堂結構比較緊湊,完整,板書也有了,紀律抓得比較好。差的方面就很多很多,6、7的組成這一塊活動設計給學生塗色,對塗色的要求沒有講清,以致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學6、7的寫法的時候未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比較大小的時候分析的比較籠統等等。

對於這堂課的教學,我個人是比較滿意的,比我預想的要好。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本節課除了極個別學生外,其餘的學生的注意力都能緊緊抓住,整堂課的教學氣氛是很輕鬆快樂的,學生也能在快樂中學習。作為一名新教師的'第一堂公開課,我能做到不緊張,真替自己高興!當然,細節方面我確實處理的很差,可能對學生的預想與現實相差較大也有關係,而紀律一直是我最頭疼的問題,今天也有很多的紀律問題,我處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後在紀律這方面還受到了各位指導老師的表揚,說明我在課堂中的管理還是很有效的,這堂課的問題很多,發現問題才能進步,以後要多多關照這幾方面的內容。

這不是一堂好的課,卻是一堂讓我滿意的課,教師生涯的第一堂公開課起了個好頭,希望以後的課更能讓我滿意。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2

上了《6和7的認識》後,我更加體會到興趣對於孩子們學習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以“趣”為中心,設計課堂教學。

一、創設新穎、有趣的童話情境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序數、比較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序數意義及6、7的組成。其中知道6、7的組成是教學的重點。

由於教材呈現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絡,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如果我們在一節課內呈現的內容、形式、太多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昆蟲王國運動會”這個主題情境,將書本中的一系列相關知識點用這個虛擬的童話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並將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成功地激發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學習《6和7的認識》。

二、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除了使學生正確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外,關鍵的一點是要讓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1、猜數、寫數的樂趣。為讓學生建立良好的數感和符號感,能用數學符號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讓學生們觀察情境圖,從“昆蟲王國運動會”裡,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昆蟲運動員,用小棒把它的數量擺一擺。擺好之後,請一個學生到黑板上擺出他喜歡昆蟲運動員的數量,讓其他的學生們猜一猜,他喜歡的昆蟲可能是什麼?低年級的學生們好奇心很強,很想知道同伴們喜歡的是什麼,非常感興趣地到教學中來。寫數時,讓學生聯絡生活說一說這6根小棒還可以表示生活中數量是6的物體個數,並與寫數相結合,讓學生邊說邊寫,將枯燥的寫數過程變得有趣。

2、動腦的樂趣。在學生已經擺出6根小棒的情況下,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擺出7根小棒。讓學生們猜一猜,擺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樣擺的。通過學生動腦操作、敘述,使他們充分感知6與7的聯絡。

3、合作的快樂。同桌兩人擺一擺6、7的分成或組成,要求一人擺一人登記,完成後將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展示,從中讓學生明白有規律擺法的好處。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快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整節課時在時間安排上有點緊張;少數學生不能有規律地寫出6、7的分成。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3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在設計本節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較好的發展、培養。

首先,回憶我們已學過的數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為新知學習作鋪墊,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的熱情高漲,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去除學生的學習恐懼。

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在教學新知時,出示學生在兒童樂園遊玩的情境圖,通過數一數圖上人物的數量,讓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體會到自然數的增加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相鄰數之間的關係,為後面學習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做準備;接著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體。學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體時很準確,再找用7表示的物體時由於我的提問不準確學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動手擺一擺分別數出6根、7根小棒,並動手擺一擺自己喜歡的圖形,好多同學都大膽的動手擺,擺房子的,擺松樹的,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能較好地發展學生的數感。最後通過遊戲,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輕鬆愉快。同時遊戲也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幾個和第幾個的含義,突破了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整節課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始終注重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同時也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本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在出示金魚圖片的練習時,資訊較多,應該帶著學生逐條說一說資訊在完成練習更好了。在處理點子圖時雖然做到了開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努力學習,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4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其他幾個知識點相對於學生較簡單,但也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的數字之間的聯絡。

學生們已經有了1-5的數的認識基礎,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學具擺出6和7。教學中在學生已經擺出6根小棒的情況下,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擺出7根小棒。通過學生動腦操作、敘述,使他們充分感知6與7的聯絡。從過程中歸納得出6和7的大小關係。在教學中我出示了計數器。也許是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當我用計數器數數時,發現學生的興趣高漲。這也是我教學本課的一個小小收穫,以後在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多直觀接觸!藉助教具可以讓學生直覺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鞏固知識。並通過一把斷尺,讓學生知道7後面還有數,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關係。想象生活當中還存在哪些物體可以用6和7來表示,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數字之間的聯絡。

而對於重難點6、7的基數序數意義,先做書中的練習從左數第6個魚缸裡有幾條小魚,右數第5個魚缸裡有幾條小魚等由於這部分內容提問的太多,使後面的遊戲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實際上這個遊戲的部分應該是這節課的一個小高潮,沒能讓每個學生動起來。而且後面在最後教學6和7的書寫時,沒有時間讓學生動手練習寫,有點遺憾。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也較輕鬆,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基數序數意義這一環節。雖然我運用了各種方法去滲透基數與序數的含義,但還是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多動腦既節約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5

《6和7的認識》的教學反思《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說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數出數量6、7的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孝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教材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師生進行打掃教室的情境圖,計數器,尺子圖,數金魚圖,還有利於學生從影象抽象出數的點子圖。由於教材呈現的內容相對來說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絡,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一節課呈現內容、形式太多,學生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題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課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剛入學的學生沒有上過課件上的數學課,所以教學效果比較活躍。

學生在認識6、7後,我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將簡單的認識6、7變成生活中的'6、7,這樣學習起來更有興趣,認識數序、比較大小,學生因在幼兒班學過,所以這部分教學內容很輕鬆的完成,在練習時給予鼓勵,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再次高漲,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的輕鬆愉快,本節課的重點是能正確數出6和7物體的個數,書寫6和7以及比較大小,我認為這都比較簡單,所以忽略了學生書寫時檢測,其實有的學生書寫6和7時還是存在問題的。在基數和序數的意義區別這一環節,通過數金魚圖,來滲透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學生對此的區別

只是浮於表面上的感知,具體練習時,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出現錯誤,如果我能在語言上再精煉易懂,更加註重數學語言的敘述準確到位,我想學生會更明白,更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著這一前提,在今後教學中要對教參、教科書內容的理解再度加強,教學設計更加深思熟慮,給學生們上出一堂堂毫無遺憾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