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7篇

說課稿2.31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說課稿模板7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課程標準認為:該內容在本單元中不可或缺,是前兩節內容的拓展。通過學習該內容,可以讓學生對於日常生活中如何真正融入公共生活的認知更明確具體,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文明禮貌的行為對交往的重要影響,感受與人交往中,文明禮貌的不可或缺。

(2)能力目標:掌握交往中文明禮貌用語的正確使用,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3)知識目標:瞭解文明禮貌的重要性,瞭解日常交往中的文明禮貌用語。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在各種情境、場合之下恰當運用文明禮貌。

(2)教學難點: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

【說學情】

當今社會,不少家長只關注孩子智力和學業的發展,忽視了對孩子文明禮貌的教育,致使很多孩子在交往中不懂文明禮貌,或者不善於恰當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造成交往障礙,不能很好的融入公共生活。

【說教法】

我認為: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他需要通過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體驗、感悟並形成對某一問題的正確認識,繼而以知導行達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基於此,我設計了情境匯入、活動探究、情感體驗、感悟實踐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參與活動、探究、體驗、領悟,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說學法】

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觀看圖片、小品欣賞、即興表演、分組討論等活動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形成相關的體驗和感悟。

【說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話題

我事先安排一個場景:開始上課了,一名同學抱著籃球滿頭大汗,踢門而入,徑直走向自己的座位;接著又傳來“報告”聲,又一名同學遲到了,老師說“請進”之後,該同學進入,輕輕關上門,回到自己的座位。

然後設問:剛才有兩位同學遲到了,他們的表現卻不一樣,大家喜歡哪位同學的表現?為什麼?

學生會回答:喜歡後者,因為他尊重別人、懂禮貌。我便順勢引出《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禮貌》這一話題。

設計意圖:我設定學生熟悉的情景匯入,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又意外,更易激發學習的熱情。

(二) 活動天地、探索新知

活動一:《七嘴八舌話禮貌》,結合自己的生活,列舉在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文明禮貌現象。

學生會列舉如:上課前說“老師好”,路上碰到老師打招呼,出門跟父母道別,回到家告訴父母“我回來了”,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讓座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頗為輕鬆的活動,讓學生意識到文明禮貌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和需要。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活動二:欣賞小品《買書》,並思考問題。學生思考回答,老師總結點撥:小威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影響了他自身的形象和交往的效果;而小潔注重文明禮貌,結果與他人更容易溝通,事情也好辦多了。

設計意圖:通過鮮明的對比,我要使學生感受到:在公共生活中,講究文明禮貌,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使我們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他人的尊重。從而真正體驗到文明禮貌的重要性。

活動三:觀看《文明禮貌眾生相》圖片。

設計意圖:讓學生憂心的同時認識到:公共生活中文明禮貌的現狀並不盡如人意,我們每個人都應以身作則,加強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做一個有禮貌的人。這有助於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做人觀念。

活動四:《禮貌用語大家談》,全班以大組為單位,各自寫出所知道的禮貌用語,並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後老師總結:禮貌用語很多,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最基本、首先應掌握好這樣十個字:“您好,請,對不起,謝謝,再見”。同時,老師要求學生分組搶答《禮貌語運用分組連線》,製造爭先恐後學習禮貌的氣氛。為了方便同學們掌握,老師還把不同情境和場合的禮貌用語歸納成“七字訣”,並由學生即興快板表演。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系列,我既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又給予了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將禮貌用語牢記於心。同時,這也是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第一步。

活動五:剖析《親身經歷》,然後,老師又引導學生說出面對P13的“小事”自己的正確做法。

設計意圖:實際生活中,對於文明禮貌,我們更多的是挑別人的刺,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表現。通過這個活動,我要使學生領悟到: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不僅要懂得正確使用禮貌用語,更要從自己做起,注重身邊的小事。緊接著,我引導學生做好教材P13的身邊“小事”,體現了 “學以導行”的思品理念。同時,實現了難點突破的第二步。

活動六:《不良言行我來評》,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並分析其危害,找出其形成的原因,同時,經過全班討論,老師引導,提出克服不良行為習慣的建議並加以踐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心、聯絡現實生活,培養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初步激發建言獻策的政治熱情。同時,實現教學難點的最終突破。

活動七:《文明禮貌大檢閱》,我設計各種生活場景,將學生分成四組,各組選派代表進行即興表演,老師和其他同學對各組的表現給予評價、指正。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在不同情境、場合中文明禮貌的運用情況。我再次給了學生展示的機會,充分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期望,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觀察、以及發現、評價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學重點的突出也得以體現。

(三)學生感悟、回饋生活

我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對本節課的感悟,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收穫和感想 ,我藉機建議學生:回家後把感想編成相聲、小品、歌曲、公益廣告等形式,然後帶給周圍的人。

設計意圖:鞭策學生時時做到文明禮貌,並以積極的行為去影響更多的人,從而使我們的公共生活形成文明禮貌的良好氛圍。體現了思品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最後,學生觀看視訊,結束新課。

設計意圖:藉助於這段富有震撼力的視訊,我要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文明禮貌能帶給他人快樂和溫暖,每個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播撒文明、播撒禮貌,公共生活必將和諧而融洽。

【說教學反思】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參與,培養了能力,獲得了相應的體驗和感悟,並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貫徹了“面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生活。”這一思品的核心理念。重點和難點的教學交錯進行,逐一實現,流程順暢、自然。

說課稿 篇2

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始第一冊

Mdule4 Unit1 It’s red.

第四模組 第一單元 它是紅色的。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新標準英語》第一冊。

1. 教學目標:我根據教材、大綱提倡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興趣特點,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於:

認知目標:通過圖片展示、展示、說唱、小遊戲等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聽、說、讀出所學的顏色詞彙。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運用簡單的語句對各種顏色進行問答。

2.教學重難點:本課的訓練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聽、說、讀、玩、做等各項教學活動,真正掌握紅、黃、藍、綠、黑、白六種顏色的英語詞彙。難點在於各種顏色詞彙的發音及分辨。避免學生讀錯音,顏色詞彙間相互混淆的情況發生。

第二部分: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實物展示法、直觀教學法、提問法、情景教學法。做到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聽、說中感悟英語;在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遊戲法學習建立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第三部分: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

為了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營造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1.教學熱身 (War up)

(1)師生問候:通過簡單的問候,可以幫助學生適應英語語感,使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英語學習狀態。

(2)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教學熱身是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形式之一,我採用歌曲的形式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建立輕鬆和民主的課堂氛圍,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內容呈現 (Presentatin)

根據一年級國小生形象思維佔主體的思維特點,我先告訴學生我有一個朋友,它有許許多多漂亮的衣服,它每天都要換好幾次,讓學生猜猜它是誰,許多同學都能猜出它是變色龍。然後我介紹變色龍是一種可以不斷變換膚色的動物,接著展示變色龍白、黑、紅、藍、綠、黃膚色的。(先是一隻白色變色龍,通過逐次點選變化各種顏色,變顏色的同時出示句子及顏色單詞。注意出示要有規律:5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教材的內容是青島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課程要求、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教學策略四個方面來說說本單元教材的內容。

一、課程要求

《萬以內數的認識》屬於數與代數板塊的內容,是有關數概念的教學,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數學知識。這一單元包括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估計和整百整千數的加減五個資訊窗。千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認識兩個資訊窗理解意義、數數、讀數、寫數、組成、數位五個內容。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這一資訊窗學會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的方法。估計這一資訊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體這種估計方法。整百整千數的加減這一資訊窗分為整百整千數加減和幾千幾百加減幾百兩個內容。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國小階段,對整數的認識,分為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大數的認識四個階段,本單元是第三個階段。《萬以內數的認識》經過學生前面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學段的學生對100以內的數建立了初步的數感,理解了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的十進位制關係,掌握了簡單的讀寫技能,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總之,對數的認識,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和理性認識。這一單元就是學生認數範圍的一次擴充套件。它不僅是學習萬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以後認識萬以上數的基礎,對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有重要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結合具體情景認識計數單位百、千、萬,並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會讀、寫萬以內的數,能夠用語言和符號來描述大小,認識近似數、估計,正確口算

2、能力目標

運用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在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3、情感目標

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在他人幫助下,能嘗試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重難點的教學策略

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計數單位千、萬的認識

2、數位的意義和順序3、萬以內數的讀寫

4、數的組成

難點:1.數數過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時拐彎處的數如何數。

2.體會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3.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各知識點的教學策略:

1、千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認識。

首先,結合學生的做操情景,來估計一下有多少人,然後再去數一數,算一算引入“千”這一計算單位,然後引導學生來這樣“一個一個的數”, “十個十個的數”, “百個百個的數”, “千個千個的數”的數學活動,知道10個一是一百,10個百是一千,10個千是一萬,體會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位制關係。並通過現實情境估計二年級學生人數、全校學生人數和“多少本書有一千張紙” “多少本書有一萬張紙”的活動來進一步感受大數千、萬。

在理解數位的意義時,由於生活中很難找合適的實物來代替,所以根據學生已有的對計數單位和數位的知識,充分藉助計數器理解百位、千位、萬位等數位的意義

在數數時,對學生來說,拐彎處的數數,是一個難點,如: 989數下一個時,學生直接數1000,這時我先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體會相鄰計數單位的十進位制的關係,認識到下一個應該是990.並再通過舉類似的例子(如:489數下一個,679數下一個等)進一步體會相鄰計數單位的十進位制的關係。同時板書時,我把989和990後兩位畫出來,讓學生體會到989下一個是990,就是和89下一個是90是一樣。

在讀數和寫數時,讀寫中間或末尾有0的的數是一個難點,如讀20xx時,出現兩千零三和兩千零零三兩種讀法,這是通過學生交流,學生知道讀兩個零重複了,讀兩千零三就可以。在寫一千零八時,有寫成108的,通過學生交流,並藉助計數器來撥撥,認識到“1”在千位上,“8”在個位上,理解0佔位的必要性。

在數的組成這裡,與讀數和寫數來結合的,同時結合藉助計數器和數位順序表來體會數位上數的意義。

練習題中涉及到的數的規律,實際是對數數和數位意義知識的延伸,對學生來說存在難度,在這裡藉助學生對100以內的數5個5個的數,10個10個的數這些已有的知識經驗,先讓學生說說方法,然後再解決問題。

2、比較數的大小、求近似數的方法

引導學生比較的方法多樣化,只要能比較出來就可以。引導學生研究,總結出下面幾種方法:

方法一:根據數位來比較,數位不同時,數位多的數大(例如:1008和987,1008是四位數,987是三位數,所以1008大於987)

數位相同時從高位比起。(例如:968和980,都是三位數,但是980的十位是8,968的十位是6 ,8大於6 ,所以980大於968)

方法二:藉助一個標準來比較。(例如:1008和987 。1008大於1000,987小於1000,所以1008大於987)

方法三:滲透近似數來比較(不易要求過高,重點培養學生數感)(例如895和806,通過學生想895和806離得哪個整百數近,得到895的近似數是900,806的近似數是800,900大於800,所以895大於806)……

3、估計估算

先讓學生獨立的估計,再組織交流估計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對結果同樣不要求精確、統一。在估算過程中引導學生按一定的策略進行估計,避免毫無根據的估計。通過情境圖,估計有多少人在做操?先輸出20個人來,然後圈一圈,再看看總人數中有幾個這麼多,這樣就可以估計出總人數。

同時增加一些身邊的素材,估計一下一張書頁的字數、二年級學生的人數、全校的人數了……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

4、整百整千數的加減

先複習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增加遷移效果。然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口算方法。同時特別關注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減的方法,為學習整千數加減整百數的口算作鋪墊。在學生理解為什麼要把120看成12個十時,可以藉助計數器或者小棒很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

我想:無論是數的認識的教學,還是其他知識的教學,只要從實施素質教育這個大處著眼,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這些小處著手,課堂教學效率必定會提高!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

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課內容是學生學習過長度、質量、時間及其計量單位後,認識的又一類量及計量單位。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0頁的例題先讓學生初步認識“容量”。教材沒有用定義的方式說明容量的意義,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得感受,體會容量的含義,這是與老教材不同的地方。第11頁的例題是認識升是生活中常用的容量單位,通過實驗感受1升的實際意義。第12頁的“想想做做”,先引導學生通過對倒水過程圖片的觀察,藉助簡單推理比較不同容器的容量的大小,加深對容量含義的認識;接著通過了解生活裡常見容器的容量,進一步體會升的含義以及它在日常生活裡的應用;最後通過簡單的估計活動,強化學生對1升大小的體驗。

(二)教學目標:

1.

結合例項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容量的含義,體會計量容量需要有統一的容量單位。

2.

結合觀察在具體操作中體驗、瞭解“升”的實際意義,加強1升的空間感知能力、觀察力和推理能力。

3.

估計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間大小的量化觀念。

4.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容量單位升的實際意義,以有意義接受的方式構建容量單位,

教學難點: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豐富對1升的表象,深化體驗,提升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一個容量為2升的飲料瓶,淨含量為1升的飲料瓶1只,容量相近的茶杯兩個,每組準備大小不同的飲料瓶各1個,塑料盆一個、量杯一個、六個一次性杯子。滴水龍頭一分鐘滴下的水,等。

二、設計理念:

本課在設計時體現了以下幾個教學理念: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感悟容量單位產生的需要,發揮其主體作用,積極構建;課中教師主要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適時的介入,組織進入不同的活動環節。

2、注重實踐操作:本課設計了多次學生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建構。第一環節中設計了觀察推理活動感知統一容量單位的必要性。第二環節設計了辨一辨活動,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提取關於容量單位的意義。第三環節設計了三次倒水的活動,體驗1升的多少,第四環節設計了估一估、猜一猜、算一算等環節,加深學生對升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理解。

3、有效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藉助多媒體課件,發揮其展示性好的特點,再現生活情境,提供大量資訊,提高課堂教學中的資訊含量,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流程

四、教學過程:

一、

理解容量的意義

1.觀察法瞭解容量的大小:

先出示兩個大小有明顯區別的空杯引導學生用觀察法比較哪個杯子能盛的水多,進而引出一個玻璃杯容量大一些、另一個玻璃杯容量小些的結果。再讓學生小組內進觀察準備的一大一小兩個飲料瓶,進行組內交流,說說哪個容量大一些,哪個容量小一些。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是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出發,體會容量的含義,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用倒水法比較容量的大小:

出示兩個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這兩個杯子哪個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學生猜測的結果會有不同。引導學生思考用倒水法比較容量的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

3、觀察推理容量的大小:

出示三個杯子,請大家猜一猜哪個容器的容量最大,哪個容器的容量最小。學生猜測後,課件播放倒水錄影,讓學生從錄影中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學生能力各異,接著用圖示進行分解,細說出推理過程,旨在讓學生都能比較清楚的進行推理。最後課件出示想想做做2,觀察圖後直接判斷容量的大小。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在充分理解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利用倒水的情境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本環節藉助了多媒體課件展現倒水的過程,使情境更生活化。由動態走向靜態,思維力度逐漸增加。

二、感受容器單位統一的必要性:

1、通過對話解讀引出冷水壺的容量可以用倒滿幾杯水來表示。

2、由猜測老師家的冷水壺能倒滿幾杯水,再到用課件快速展示兩次倒水過程,得到冷水壺裝滿水後能倒滿3杯水和能倒滿8杯水的不同結論,引發學生思考:這個冷水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得出需要有一個標準的量器來計量的需求。

3、再引出一段容量單位來歷的文字資料,讓學生感知容量單位的來龍去脈,暗合剛才學生的體驗過程。

【設計意圖】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數學教學中需要有告訴,關鍵是如何告訴是有藝術的”,這句話一直深刻在腦海中,本環節在教學容量單位時,就力求通過創設冷水壺能倒幾杯水的問題情境,產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解決矛盾的需求,再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推出容量單位升和毫升,以有意義接受的方式結構容量單位。

三、感受容量單位“升”:

1.出示超市平面圖:說說到哪裡去會找到容量單位?

2.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商標特寫,讓學生從這些商品的商標中找出容量單位。

3、提取容量單位,引導概括容量單位一般用來計量液體多少的,引出升和毫升的意義。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創設超市購物的生活情景,提供多樣的資訊供學生選擇,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取有用資訊,不僅概括出容量單位是常用來計量液體的多少,還有利於培養學生選擇資訊的能力。

四、感知1升的多少

1.直接告知人們是怎樣規定1升有多少的。藉助課件和實物展示,讓學生初步建立1升的概念。

2、組織學生倒1升水活動,體驗1升有多少。

3、用1升水倒進一次性杯子,看能倒幾杯,最後藉助一段文字資料,讓學生了解飲水常識與升的關係。

【設計意圖】新課程觀這樣認為:注重學生髮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提供多樣化的活動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並在豐富的活動中交流。本環節就是通過組織學生三次倒水的體驗活動,使之對“1升有多少”有比較深刻的感知。

五、應用拓展

1.辨一辨:課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容器,讓學生辨別哪些容器的容量大於1升。

2.估一估:(經歷三個階段)

(1)實物估計:先估教室中的純淨水水桶的容量,再估塑料盆的容量。這兩次估計中注意引導學生採用尋找參照物的方法進行估計。

(2)選擇性估計:給出一些資料選擇容器的容量。

(3)想象估計:看圖想象直接估計容量:

3.算一算:

(1)先欣賞節約用水廣告短片。

(2)計算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小時一天會流失多少水,計算過後課件將五桶純淨水形象的展示出來,使學生從視覺上深刻感知一個關不緊水龍頭帶來的水浪費,體驗節水的重要性。

4、說一說:出示盛有滴水龍頭一分鐘浪費水的杯子,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

【設計意圖】三個活動的開展都在於讓學生運用1升的知識對日常生活中的容器進行判斷,進一步體會升的含義以及它在日常生活裡的應用強化學生對1升大小的體驗。算一算環節同時起到思想教育的滲透作用。最後讓學生說說滴水龍頭一分鐘浪費的水是多少,體會到這時少量的水已經不能用升來做計量單位了,為後面學習毫升埋下伏筆。《容量和升》說課稿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數加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又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打基礎。例題通過分別求大客車和中巴車、大客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座位這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心理上喜歡接受這些計算並迅速進入思考演算法的狀態。然後教材分別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了多種演算法,大致有三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通過有序的數數獲得相加的和;第二個層面是通過物化活動,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獲得結果;第三個層面是運用數的組成,把新口算轉化成已經掌握的口算。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還安排兩位數加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演算法比較,藉以滲透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題分三個層次:第1題用算珠撥一撥並說出結果,把形象的動作計算與抽象的思維計算結合起來理解演算法;第2題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進一步體會兩位數加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同點,進一步掌握演算法,鞏固演算法;第3題應用新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難點是比較例題裡兩道題計算方法的不同點,關鍵是領悟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原理。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演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動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較能力。

3、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過程我分四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媒體演示:停車場相繼開來大客車、中巴車、和小轎車。分別向小朋友們問好並自我介紹:大客車有45個座位、中巴車有30個座位、小轎車有3個座位。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設問: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列式?

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入例題,學生從中收集資訊,積極主動地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主動地探求新知。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領悟演算法:這一環節分為三個層次來組織教學:

第一層,教學45+30(兩位數加整十數):

1、提問:你們知道45+30=多少?我先讓學生用小棒和計數器進行操作,然後學生自我探索演算法,然後分組交流計算方法。

2、再全班彙總演算法,交流時邊媒體演示邊請學生講解:先將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起來,先算40+30=70,再把7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來,再算70+5=75,最後再請學生

複述一下計算過程。教師板書計算過程。

3、整理演算法:這些演算法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學生討論後交流:不管十個十個數,還是擺小棒,或者是撥計數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來個位上的5,得75。

4、學生練習:36+20 30+56 33+50

學生口算並說說是怎麼算的。

這一層次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探索,交流45+30各種演算法,從動手操作教具,到脫離實物思考,使學生明確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層,教學45+3(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1、談話:根據剛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樣算嗎?

2、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交流演算法。

3、教師整理演算法,媒體邊演示操作過程邊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5和3想加等於8,再40和8合起來是48。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8,40+8=48,強調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

4、學生練習:65+2 3+56 26+3

學生口算並說說是怎麼算的。

老師協助學生整理並演示思考過程,幫助學生進行計算方法與策略的遷移,進一步理解了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類推能力。

第三層,比較45+30和45+3

提問:這兩題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小組內交流,再師生共同得出: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

通過兩道題計算方法的對比,使學生能夠發現、比較出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計算方法的區別,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難點,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建立了新的認知結構。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應用演算法:這裡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第1個是基本練習(直介面算),進一步鞏固口算方法。第2個練習是遊戲——給燕子找窩(學生帶頭飾,根據卡片上題目的得數找相應得窩)。引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第3個練習時應用練習(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旨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整個練習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形式多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激勵評價:“這節課大家學得很專心,投入,獲得了不少的`新知識,請小朋友談談你自己的收穫好嗎?”通過學生談收穫,師生共同總結全課,不僅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梳理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徵、圓心、直徑和半徑。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麵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關係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年齡特徵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感性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理性目標: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感受到圓的美。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因為這是今後系統地學習“圓”的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這節課採用演示、操作等直觀方法進行教學。通過教師的教具演示和學生的畫、折、量等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敘述操作過程,把感知經過思維轉化為表象,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問題,掌握知識。認識圓的特徵,探索求圓的特徵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學會學習。

三、說教學程式

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閉眼聯想)八月十五,中秋,全家人團聚一起,品月餅,賞圓月當空。門前是一片平靜的湖面,一滴水從上面滴入後,在水面上蕩一圈圈水紋。在這一句話中你感覺到這些景色美嗎?那些事物與景色與本節課內容有關?

1、初步感知圓

首先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的。讓學生初步從生活中感知圓,培養空間想像能力, 形成正確表象——圓是一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二)、初步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徵

(1)找圓心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開啟,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親手操作後,發現所有的摺痕都會相交於一點。這些摺痕都相交於一點,正好在圓的正中心,我們數學上把這一點叫作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並有意設定一些認知衝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認識半徑、直徑,採取學生獨立與文字對話,教師組織學生分析關鍵字眼的方法進行。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文字,對話文字能力。

(3)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分組討論利用“研究發現單”定出研究目標,在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係。得出d = 2r與r = 2/d的字母公式,並在練習中通過填表強調了圓內半徑與直徑的對應關係,還要求學生在圓內一些線段中,找出半徑和直徑。 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三)多層訓練,深化理解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部分可通過一些拔高練習達到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有機地配合新知的學習,講練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習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1、課後作業88頁1—4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經過圓心的線段都是直徑。()

所有連結圓上兩點之間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直徑是4釐米的圓比半徑是2釐米的圓大。( )

3、猴子造車,一輛輪子是方的,一輛輪子是圓的。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還有什麼知識要提出來?”來使學生進一步內化所學的知識,自主地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徑: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用字母“d”表示。

半徑: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個圓裡 d = 2 r 或r = 2/d

說課稿 篇7

一、說設計意圖

這個故事言簡意涵,寫的是貝貝的生日禮物雖然弄壞了,但失而復得的是全體老師,小朋友的愛和爸爸媽媽的關愛。作品富有童心和情趣,貼近幼兒生活。此次教學活動就是要讓小朋友感受當別人有犯錯是要寬容要諒解,也感受朋友間帶來的快樂。因此,活動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去理解和感受。特別在活動後程的應用遷移,更能讓孩子從自己出發去體驗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深層意義。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者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喜歡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作品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並複述簡短的句子。"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將目標定為:

1、欣賞故事情景劇,並理解故事的內容,初步感受當別人有錯時能原諒。

2、能大膽地講述和表演,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感受朋友間帶來的快樂和父母對自己的愛才是最珍貴的禮物。

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要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會複述簡單的詞語、句子如"對不起,是我的錯""沒關係"等,感受當別人有錯時能原諒別人。

難點是感受朋友間的友愛和爸爸媽媽對自己的無私的愛。

三、說活動準備

其實像這樣的故事,應該採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可以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生動的情景。但是由於水平和時間上的問題,我先給鄰班拍攝了一個故事情景劇,在活動室創設一個生日晚會的氛圍,裡面有蛋糕和禮物,配好一首節奏歡快的《生日快樂》音樂歌帶,還做了故事中出現過的玩具小斑馬(一隻腳壞了,用雙面膠固定)準備好大的禮物盒子。應該說,這些準備可以讓活動開展得生動一些,好讓小朋友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裡的活動前準備我不僅是"備物"還"備人",在活動前我抓住孩子的原有經驗,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做好當別人有錯時能原諒別人的心理準備。

四、說活動過程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始終是起著引導和推動作用,要淡化自己的意見鼓勵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個活動流程為:

1、情景匯入(發現問題)

2、情景劇欣賞(在故事氛圍中提出問題)

3情景劇演示(解決問題)

4、應用遷移。

(一)、開始部分以開生日舞會,跳《找朋友》舞的形式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二)、情景劇欣賞(有目的的分段欣賞,先看第一段和結束部分貝貝收到了個大禮物盒子)

1、師:昨天是一個叫貝貝的小朋友的生日,可是在他的生日會上他又哭又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咱們來看個故事。在看故事前先來聊聊小朋友,你們過生日會得到什麼禮物?哪件禮物是你最喜歡最寶貴的禮物?

2、看第一段故事到禮物-小斑馬壞了,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3、快近看最後部分:貝貝收到了個大禮物盒子會是什麼呢?幼兒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三)、情景劇演示。理解了故事的內容之後,給孩子一個懸疑:貝貝到底會怎麼處理小斑馬壞了的事情?最後的大禮物盒子裡會有什麼?然後可以問小朋友們自己快不快樂,如果是你們碰到了這件事情該怎麼辦?

讓孩子分四組,自由選出各個角色,進行模擬活動。再集中每組選出代表講本組的活動結果。

(四)、集中完整欣賞故事一遍,看看整個故事的發展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樣,或區別在哪裡。

運用遷移---我在平時該怎麼對待當別人犯錯時,以及當自己做錯事時應該表示謙意,對造成的後果負出能力範圍內的責任。

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無私的愛。

結束部分

這部分是讓幼兒感受快樂大家庭的氣氛,體驗朋友們一起遊戲的樂趣。播放《生日快樂》,幼兒和教師手拉手圍著禮物唱一唱,跳一跳,然後快樂地離開活動室,活動就此結束。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