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合集10篇

說課稿2.28W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說課稿合集10篇

說課稿 篇1

眾所周知,新課程標準規定,語文課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課程目標,語文的主要任務應從傳授知識、訓練能力轉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所以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要據此設計展開。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情感,描寫親情的詩文往往最能打動人。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引起我們的共鳴。這是一篇選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來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寫細緻,中心突出,故事情節緊湊。本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裡,他們也疼愛自己的子女,但有時卻忽視了子女的友誼,忽視了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學習這篇文章,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同時更加珍愛友情。

代溝是現代中學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話題。親情與友情發生矛盾也時有所聞。因此,本文所寫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在當今社會日益強調個性張揚的環境裡,如何看待親情與友情,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如教材中的我與萬芳的友誼、我與父母的衝突,確實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教師的眼光不能只侷限在如何解決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了解處理這些矛盾的某些必須堅持的原則,而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二、本課教學目標

1、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學習圈點勾畫的精讀方法;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

3、組織學生辯論,引導學生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學會處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4、學習本文的寫法,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的傷心事,並和家長溝通。

三、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1、匯入。

2、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這個環節,我通過示範朗讀,讓學生注意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和語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著重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並指導學習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

3、品位語言,評價人物這個環節,我注重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習方式上,強調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能力培養上,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注重情感體驗,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首先採用了學法示例這種方法,然後再由學生分組探究,因為課堂教學不單單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學法示例讓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描寫方式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並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學法實踐,從而感悟文中人物的刻畫,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和全文的思想感情,體會友情是需要珍視的這一主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學習活動中穿插角色演讀,並加以指導,讓學生親身體會一下人物的語言,例如媽媽的語言應是堅定而嚴厲的,我的語言中有省略號的部分應是支支吾吾的,而且聲音應有些發抖,哭著喊出來的不字應是帶哭腔的。

4、辯論這個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學會處理家庭生活中矛盾,讓學生理解在這件事中父母和我都是有欠缺的,如果父母當初講明白羚羊木雕的貴重,女兒事先徵求一下父母的意見,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通過辯論讓學生理解家庭的和諧與溫馨是需要我們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相互尊重,共同構建的。

5、留家庭作業,寫自己家庭中遇到的類似的傷心事。學生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回想自己以往的類似經歷,並將自己當時的內心真實感受描寫出來,讓學生接受情感上的再一次教育。

在整個的學習活動中,我力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文字的交流,與老師的交流,以及他們之間的交流,都體現了他們的積極思維,例如:品味語言、評價人物這個環節的分組探究,辯論前的各組準備工作,都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通過合作探究,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的內心感受,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主動發表意見。這種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合作精神,使學生既學習了必要的語文知識,又提高了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了語文又運用了語文,實現了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的基本目標。

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理念

我在國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力求與時俱進,力求站在時代課改的前沿,切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以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實踐活動為主陣地,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質疑”、“探究”的創新精神。

二、說教材

1、說課內容: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文學採風》。

2、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①從整個國中語文教材來看,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中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比七年級《語文》上冊要求更高,基本與單元課文有勾連,要求充分利用文字資源。綜合實踐學習《文學採風》是體現利用文字資源的有效途徑。

②從教材的本身來看,第三單元選取風格各異的四篇童話,其情節曲折跌宕,形象生動,童趣十足,主題健康積極,引導這生把握童話中蘊涵的人文思想,達到薰陶,純潔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文學採風》安排在第三單元其目的`力求傳承人文思想。充分認識到我國是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到處蘊藏著寶貴的文化遺產,到處流傳著古老的傳統。其中閃耀著人文思想的光芒。通過“文學採風”啟迪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美、創造美,從生活、民間去吸取文學營養,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思想的洗禮。 ③從寫作的角度來看待“文學採風”,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炊”。針對學生寫作文無活可說這一現象。通過“文學採風”活動使學生初步明白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文學創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道理。採風是積累寫作素材,積累生活的一項重要手段。

三、說教法

語文教師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課堂必須讓學生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次“文學採風”活動,要充分發揚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合作能力,發展探究精神。從知識到能力,過程和方法、態度和價值觀三個難度進行教法設計。做到“扶”“放”有序。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小組合作為方法,以探究問題為核心,實現學生創新意識全面發展。和實現語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

四、說學法

葉聖陶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教學生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探究。緊扣“文學採風”發揚學生自主和積極性。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但教師必須制定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標準,其標準如下:

①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②在活動中能否發現問題和整理資料。

③在活動中能否積極解決問題去搜集資訊和整理資料。

④學習成果歸總、彙報。

這樣,學生就會有的放矢置身於綜合性學習之中,根據評價標準實現自主探究學習。

五、教學目標的確定

本單元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文學採風》其目的有二:一是讓學生了解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吸取民間文學的營養;二是引導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豐富寫作素材。綜上所述,我特從知識的衍生,能力的培養,發展品德教育等方面,確定活動目標:

①瞭解我國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②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③通過採風鍛鍊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能力,從民間吸取文學營養。

④賞析民間文學。

⑤培養學生對中華民間傳統文學的感情和關注,為民間文學的明天開一劑藥方。

六、活動的重難點的把握

難點:此次活動力求體現語文課改精神,力求出現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體現合作、探究、質疑的自主學習。重點:初步瞭解民間文學中的民歌、民謠、傳說故事、諺語、歇後語等概念的含義。用生動語言描述民間故事。

七、活動方案設計

根據單元教學重難點和活動教學目標要求。特制定活動方案如下:

①採風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就內容、物件、時間、方法等制定出詳細的實施計劃。利用雙休日,採訪年歲較大、閱歷豐富的人。

②蒐集的範圍儘可能寬一些,民歌、民謠、傳說、故事及諺語、歇後語等都在蒐集之列。

③對蒐集來的資料要進行鑑別,和加工整理最好把其中的民間,民謠等編輯成冊。

④各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合作,開展民間文學知識競賽,“文學採風”故事大賽。

八、活動程式安排過程

整個活動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充分準備、周密安排

1、確定研究時間:20xx年4月——5月(一個月的時間)

2、人員組合,分工:根據學生自願報名和學生之間的推薦分成若干小組。確定小組長,每組5個人。並進行明確分工。

3、爭取學校和家長的支援。

4、器材準備:筆、筆記本、照像機、攝象機、錄音機等。

5、教師做好充分安排。內容指導:初步瞭解民間文學的概念,收集民間文學知識,鑑析民間學;要求學生明確文學採風什麼,向誰採,怎麼採。方法指導:怎樣對材料鑑別、篩選和整理,要去精取精、去偽求真。組織安排小組合作。

第二階段——積極投入,展開文學採風

①舉行民間文學知識競賽,舉行了民間文學閱讀欣賞會,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民間文學,為文學採風作好知識儲備。

②編制“採風”記錄表

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分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樣的,會計算分數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每步中的單位“1”的確定。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室,教圖,紙卡(習題、概念)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入

1、口算(卡片)

1/4×4/5 1/3÷1/12 2/3×9/10 1÷2/3

請生說說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

2、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的複習,只說運算順序,不計算:

35+54+17 16×3÷2 14+25×3 24×(15-12)

回憶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先乘除,後加減;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計算;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再算中括號裡面的,最後算括號外的。當然簡算時除外。)

3、請找出單位“1”,並說出它們的關係式。

① 五(1)班女生人數點全班人數的5/9。

② 小明體重是爸爸體重的7/10.

③ 梨的重量是蘋果重量的2/3.

同學們,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分數混合運算,學習相關知識,相信大家學完以後一定能順利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板書課題 :分數混合運算(一)

(環節點評:設立這個環節,主要幫助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加深回憶,併為學習分數混合運算而用鋪墊,激發學生對新的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今年的3月份,一位同學家了發生重大事故,聽到這個故事後我們紛紛拿出了平時省下來的零花錢捐給了這個同學。這時有三個小朋友也參加這個活動中來。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1、大黑板出示的例題。。

(1) 小亮捐了12元。

(2) 小紅捐的錢數是小亮的1/3。

(3) 小新捐的錢數是小紅的3/4。

小新捐了多少元?

2、學生談談從圖中獲取了哪些數學資訊。

從圖可獲取的資訊有:A小亮捐了12元;B小紅捐的錢數是小亮的1/3;C小新捐的錢數是小紅的3/4。(請兩至四位學生髮言,並用舉手的方式進行檢查全班學生的獲取資訊情況。)

3、當你獲取了這些數學資訊,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呢?(學生髮言提問)

4、生獨立完成,解決問題。小精靈兒童

教師重複問題後,要求學生:

(1) 獨立思考,找單位“1”,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

(2) 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3) 與同桌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列式以及結果。

4、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反饋解答情況

(1)根據問題分析數學資訊

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生:求小新捐了多少元?

師:下面我們就來根據問題分析已知的數學資訊。

請同學們找到跟求小新捐的錢數有密切聯絡的.數學資訊,把它讀出來。生:小新捐的錢數是小紅捐的2/3。

也就是說要求小新捐多少元,得先求到什麼?

生:要先求到小紅捐多少元?。

那麼請把跟求小紅捐的錢數有密切聯絡的數學資訊讀出來。

生:小紅捐的錢數是小亮的1/3。

通過讀題我們已經知道了小亮捐12元。那麼也就是說小紅捐的錢數是多少元的1/3呢?

生:是12元的三分之一。

(2)引導提問

小紅捐的錢數是小亮的1/3,這裡的1/3表示什麼?

生:表示把小亮捐的錢數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1/3。

這裡的單位“1”是誰?

生:小亮捐的錢數。

可以怎樣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係。生獨立畫圖後,師示範板書該線段圖。

生:12×1/3=小紅捐的錢數

那麼你可以求出小紅捐的錢數了嗎?

生:12×1/3=4(元)

你能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係嗎?

生:4×3/4=小新捐的錢數

那麼你可以求出小新捐的錢數了嗎?

生:4×3/4=3(元)

(3)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的探討。

下面誰來說說自己怎樣列式的。

觀察綜合算式,你發現它跟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混合運算有什麼不同。生:它是分數的混合運算。

針對綜合算式,結合綜合算式每一步的意義來說一說是怎麼計算的。

同學們認為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有什麼聯絡呢。生: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

先乘除後加減,在同級運算中,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裡面的。當然如果有簡便演算法的除外。

接著結合例題,說明分數連乘時,可以同時進行約分。注意書寫格式。

5、課堂小結,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穫。

(環節點評: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緊扣重點讓學生掌握計算分數混合運算的方法,突出難點:學會找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每一步中的單位“1”的確定。並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分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79頁中“試一試”中的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之後請學生上來板演,並點評。

2、出示帶有括號的分數混合運算,讓學生課後思考解決方法。

3、佈置作業。書本P79頁練一練中的第1題前四小題;第2題。

(環節點評:通過鞏固練習,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加深認識,加深運用,同時佈置有課後思考作業和課堂作業,以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板書設計:分數混合運算(一)

小紅捐的錢數=小亮捐的錢數×1/3

=12×1/3=4(元)

小新捐的錢數=小紅捐的錢數×3/4

=4×3/4=3(元)

綜合列式:12×1/3×3/4

=4×3/4

=3(元)

答:小新捐了3元。

分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教學反思:

優點:

1、關注學生的學情

學生在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時,自覺地利用了分數(一步計算)的解答方法,通過畫示意圖、寫等量關係、找到了解題步驟與關鍵,通過由先分步,再列出綜合算式這一過程,學生很自然地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遷移到“分數的運算順序”,這足以說明學生有自己豐富的數學現實,並能用之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注重對學生的課堂生成的及時捕捉和對比反饋,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進一步體會分數連乘、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注意格式的規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2、重視數學的體驗發展提升數學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感受、去應用,從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如在“通過畫示意圖,列分步、綜合算式,著重說明綜合算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從而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運算順序”這個環節上和通過讓學生分組解答不同的提問,回答這道題要先求什麼等思維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在學完本節課後,讓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穫,使學生又體驗到豐富的數學內容,而且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也達到了和諧統一。

3、能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與交流

我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的基礎上開展探索與交流,鼓勵學生在嘗試、交流中學會分數連乘、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及其方法,體會一次性約分可使計算相對簡便。體會整數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分數運算。

不足:

1、教師放手不夠,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和充分表達的時間,更好地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師在教學中對電腦操作不熟練,所以造成一些時間的浪費,影響了學生的情緒,也影響了老師的情緒。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圖文結合,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讚美之情。

教學方法:

1、 利用圖片展示法,來引導學生對難度較大的詞語的理解,彌補他們生活經驗的不足。

2、 運用閱讀賞析法,讓學生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景點和句子,並進行交流展示,有重點的來閱讀賞鑑。

3、 通過層次背誦法,讓學生自由讀——看圖讀——填空試背——背誦,降低難度,以便好的掌握課文。

教學目標: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設為以下三點: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輝煌”兩個字,積累優美的詞句。

2、理解“煥然一新、金碧輝煌、猶如”等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和日新月異的變化。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結合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為:指導識記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設為:結合課文重點語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2、初讀課文、識記字詞。

3、圖文對照、朗讀感悟

4、回顧整理、嘗試背誦。

5、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同學們: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它是一座聞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描寫北京的課文,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北京的風光。我們就來學習第14 課《北京亮起來了》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3、聽教師讀一下《北京亮起來了》和同學們讀得有什麼不一樣?對亮應該重讀,下面讓我們再讀一遍。

二、初讀課文 識記字詞

1、接著進入我的第二大環節,初讀課文、識記字詞。配樂聽老師範讀課文,邊聽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

2、讓我們來進入識字大闖關,看看誰是我們班的識字大王。

第一關:請你讀出帶有拼音的詞語。這裡我會重點關注學生對“爍”“絢”“幢”的讀音。

3、同學們第一關這麼輕鬆的闖過,讓我們進入第二關,去掉拼音你還能讀出它們嗎?

4、下面進入第三關,你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的?()請大家互相交流一下。這裡我會引導學生說出用加一加、換一換、偏旁歸類等這些識字方法並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組詞造句練習。如“幕”字:老師這裡有一個字謎,你能猜出他是什麼字嗎?“太陽落在草叢中一塊大布遮起來”。就是“幕”字。

5、在學生熟練掌握生字後,指導學生學寫生字“輝”、“煌”

(1)、出示本節課要求寫的生字,讓孩子們孩子們仔細觀察:“輝煌”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筆畫容易寫錯? “輝”字左邊“光”字變豎彎鉤為“豎提”。“煌”二字左邊的火字旁捺變為點。書空這兩個字。

(2)、老師範寫。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同桌互評。

三、接下來進入第三環節:圖文對照,朗讀感悟。

1、課件出示:每當夜幕降臨,北京就亮起來了。整個北京城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齊讀)同學們本段中哪個詞語能概括出北京夜晚的特點?板書: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指導讀好“整個”。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描寫了北京哪幾個地方的夜景?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長安街、環形路、商業街、故宮。

(二)學習第二自然:長安街附近。

到了北京,大家最想去哪裡遊覽?——天安門。

好,那我們就到天安門附近的長安街去看看。下面就讓我們先來欣賞長安街美麗的景色吧!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在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長安街夜景的詞語。同學們找的真準確。(點課件)

5、看:這是夜晚中的天安門城樓。他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華麗、光彩奪目。(課件出示)讓我們以讚美的語氣讀出來吧。

6、再來看看廣場四周,一幢幢高大的.建築物 在彩燈的勾畫下顯出他們雄偉的輪廓。同學們:什麼是勾畫,瞧,這樣用線條描畫出物體的輪廓這就是勾畫。高大建築物的輪廓在彩燈的勾畫下顯得更加雄偉讓我們以欣賞的語氣讀出來吧!師範讀。

根據學生回答,知道這段講解了長安街、天安門城樓和廣場周圍的夜景,結合圖片有重點的講解“川流不息”“金碧輝煌”、“華燈高照”、“勾畫”等詞語的含義,利用多種方式朗讀詞語和詞語所在句子,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最後各個句子合成一段,再來美美地讀,並利用重點詞語填空的方式來引背,直至能夠全段背誦。

7、小結“同學們長安街亮起來了,整個長安街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讓我們大聲讀出這一段吧(課件出示)

(三)學習三到五自然段。

讀3—5自然段。選出最喜歡的一個地方好好讀一讀,說一說美在哪裡。請試著用這樣的句式來與大家分享:我最喜歡 ,那裡有 。根據學生交流,分別點出以下重點。

1。 第三自然段,道路上。

(1)喜歡這裡的同學齊讀

(2)”猶如“是什麼意思?你能用”猶如“說句話嗎?

(3)圖片展示”照明燈、草坪燈、噴泉燈、禮花燈“,裝點著——美麗的北京。使整個北京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4)齊讀。

2。 第四自然段,王府井西單商業街。

(1)根據學生的回答,圖片展示”明亮的櫥窗,絢麗多彩的廣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

(2)師:(出示圖片)王府井大街和西單商業街具有悠久的歷史。50年代這裡充滿了雜七雜八的小攤小販。現在經過改造和整治這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說,王府井、西單商業街——煥然一新

(3)出示圖片引背,那裡有……有……還有……變成了——”不夜城“。

3。 第五自然段:故宮。

(1)點出”她“,擬人,作者對故宮的熱愛。

(2)文中有一對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古老“和”年輕“,怎麼理解?

(3)創設情境:當夜晚來臨了,經歷了一天風塵洗禮的故宮此刻就靜靜地矗立在那裡,燈兒一盞盞地亮了,快看,此刻的她簡直就象水晶宮了——齊讀

4。 第六自然段,總結。

(回顧板書)我們遊覽了長安街附近、道路上、王府井西單商業街和故宮的夜景,見證了北京的確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最後我們不禁要感嘆——學生齊讀最後一段。

第三個環節:課後積累

作者怎麼把北京城寫得這麼美呢?是因為他用了許多優美的詞語,比如說:

夜幕降臨 華燈高照 川流不息 燈光閃爍

金碧輝煌 光彩奪目 煥然一新 絢麗多彩

銀光閃閃(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詞語)

(意圖:讓學生積累優美詞語,落實了教學目標3。)

第四個環節:拓展延伸

針對第三個環節孩子們積累的優美詞語,如果孩子們能用這些詞寫我們的開發區就更棒了,出示課件,採用填空式補充幫助孩子寫**的美景。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總結:古老的北京在不停的書寫著新的一頁,不停地畫著新的圖畫,他在迎接著每一個晨曦,流動中的魅力充滿著朝氣,北京正以日新月異的姿態,迎接著五湖四海的賓客,讓我們祝願北京的明天更加輝煌。播放背景音樂:北京歡迎你

板書設計:

北京亮起來了

長安街

燈的海洋 環形路 明亮

光的世界 商業街 輝煌

故宮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的確立

《我的母親》是蘇教版第三單元“至愛親情”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鄒韜奮以其質樸的文筆,通過對母親生活片段的回憶,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今天,更有必要讓學生體會濃濃親情,愛我親人,愛我生活,愛我社會。

《課程標準》總目標裡規定義務教育階段閱讀教學總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概括母親的形象。學習作者通過擷取母親生活中最典型經歷來表現人物的方法。品析細膩而飽含感情的語言中蘊含的真摯、深沉的母愛

(2)過程與方法:學生合作探究,老師啟發誘導。整體感知課文,揣摩語言,體會母愛。學習本文擷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學生對母親的感情。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文中真摯而深沉的母愛,培養學生對母親的感情。

我之所以把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學生對母親的感情定為教學重點,是因為如今生活好了,學生從小處在愛的包圍中,對親情已經熟視無睹,特別是對母親那特別的愛有時還會產生膩煩心理。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能理解、體貼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我覺得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為教師不但要教好書,而且還要育好人,要教學生感受愛,理解愛,學會愛,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難點是學習本文擷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的寫法。

典型材料,典型細節可以更全面的展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實,更豐滿,更鮮明。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寫好人物的文章,所以學習本文的寫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文雖文字淺顯,但由於本文思想感情比較深沉,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可能對文章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要善於作適時的引導,學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對國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要求是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在通讀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的啟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在這一階段的寫作要求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因此通過自主閱讀和主問題的設計,簡化教學頭緒,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據本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力求通過整體感知、品味語言、討論探究,自由表達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主題。在學習方式上,主要通過學生預習、自主閱讀、合作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合作能力,實踐“情景匯入——誘思探究——拓展延伸——歸納梳理——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

本單元同學們已體會到了朱自清《背影》裡深沉的父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母愛,體會人間的至愛親情,所以我打算通過“讀——品——悟—寫”這幾個步驟來完成教學任務。

1、“讀” 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概括母親形象。

2、“品” 讓學生品味文中讓自己最動情的話語、事例或細節,體會文中真摯而深沉的母愛。

3、“悟” 學生通過感悟母親形象,再次感受自己所感受到的偉大的愛,以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寫” 首先是引導學生探究本文的寫作特點,然後讓學生整合所學過的寫作知識,練習寫作《我的母親》。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深刻地領會文章的主旨。

四、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規定要“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運用語文。” 在國中階段閱讀要求是“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課文內容,採用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朗讀法”和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的“合作研討法”。

1、朗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鑑賞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徑,有感情地、十分投入的朗讀,既能喚起表象、表達感情、加強理解,又能訓練思維。《我的母親》平淡樸實、親切自然、感情真摯,只有讓學生多讀,才能感受其間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悅與感染。

2、合作研討法:本文文字淺顯易懂,學生理解掌握課文後,再聯絡自身實際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悟到文章的主旨——真摯深沉的母愛,然後再通過對文章寫作特點的探究,最後整合學過的寫作知識寫一篇文章《我的母親》,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寫作中去,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五、說教學程式

母愛是學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說她熟悉是因為每位學生都享受過無私的母愛,說她陌生是因為許多學生很少對母愛進行過認真的咀嚼與反思。因此用富有感情的導語引導學生進入新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對文字的閱讀期待,而且有利於學生情感的參與和昇華。

(一)情景匯入:

請大家背誦孟郊的《遊子吟》和冰心的現代詩《母親》。這兩首詩的主題都是歌頌母愛的,讓我們感受到母愛是多麼溫馨和偉大。古往今來,有無數文人墨客抒寫了他們所感受到的溫情似水的母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鄒韜奮的《我的母親》一文,來感受一下溫馨的母愛。

(二)誘思探究:

整體感知:走近母親

1、檢查預習:

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快速識記

2、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思考:

本文回憶了母親哪幾件事?通過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國中階段“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因此在預習中要求學生自己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掃清字詞障礙,積累字詞。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能說普通話”“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理解主要內容”。因此,讓學生帶著“本文回憶了母親哪幾件事?通過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的主問題朗讀文字,從而完成對文中母親的整體感知。這種原生態的問題不會破壞學生閱讀的獨立性。相反它有利於瞭解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感體驗,併為課堂的自然生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研讀賞析:認識母親

語文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表達豐富的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在國中階段要求“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這一環節的設定是品味文中細膩而飽含感情的語言,讓學生體會文中真摯深沉的母愛。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者接受母愛,感受母愛,感激母愛,懷念母愛的感情變化,從而使學生情感上理解母親,感激母親,報答母親。實現《語文課程標準》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總目標。

問題:作者深情回憶了關於母親的四個片段中,哪些話語、那些事例、哪些細節最讓你動情?(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師可補充以下幾句重點指導,引導學生體會

1、我由現在追想當時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見者她的容態,還感覺到她的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這是從幼兒的感覺中寫出母親可愛的形象,筆墨不多,但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

2、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悽慘的情形,她倆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湧流著。

這個細節而傳神,表現了母親感情豐富,對患難女性有著深切的同情心,同時也表現對孩子的.教育注重“以情感人”,從而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3、我自己嗚咽著背,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的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湧地哭著。

這個細節描寫表現母親對子女無限憐惜和疼愛之情。

4、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做給我穿的。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滴答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

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動作描寫,也有環境描寫,以寂靜的環境襯托母親的勞苦。這段文字從我的視覺、聽覺、感覺中寫出來的,很感人,作者油然而生“歉疚”和“不安”之情

(三)拓展延伸:訴說母親

1、請談一談你在生活中感受到母愛的典型事例。

2、在父母心中,我們是父母的心頭肉,在我們的心中父母是我們的什麼?請你用飽含深情的話語對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規定“發展語言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一環節的設定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觀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徵。”雖然學生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偉大的母愛,但是有些學生卻未必懂得母親對自己的關心與疼愛,未必能理解母親的苦心,因此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自己所享受到的至愛親情,懂得去珍惜父母對自己的一片愛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設定了這一環節,讓學生從自身的感受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體驗親情,理解親情。

(四)歸納梳理:描繪母親

文章通過四個片段,充分表現了母愛的光輝,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來表達這些情感?談談你的收穫。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瞭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這一環節是對本文寫作特點進行探究,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對寫作特點的探究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寫作的技巧。

(五)親情作業:善待母親

是啊,母愛尤如一縷陽光,讓我們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尤如一泓清泉,讓我們的心靈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平時,我們都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無怨無悔地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現在該輪到我們為父母做點事了

回家主動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替他們做飯,幫他們收莊稼,為他們洗洗衣服洗洗頭……看看他們是什麼反應,記錄下來,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這一環節的設定是這是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體會至愛親情,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不但能讓學生深切的感悟到母愛的偉大,而且還可以讓他們用文字淋漓盡致地去抒寫,去謳歌那無私的、偉大的母愛!只有將學生的意識化為行動時,我們的教育才獲得了真正的成功。

六、教學板書的說明

我的母親

鄒韜奮

性格特點:慈愛、善良、勤勞能幹 任勞任怨

刻畫方法: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

板書的設計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束語:

同學們,心動不如行動。善待我們的母親吧,不僅僅是今天。當我們的母親變得老態龍鍾的時候,當母親滿嘴嘮叨甚至臥床不起的時候,朋友,都請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親,因為,無論世事如何改變,她永遠是屬於你的唯一的――母 親!

最後讓學生欣賞 歌曲《最美的女人是媽媽》,使學生在優美抒情的旋律中再次體會無私而偉大的母愛,結束全文的教學。

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凡卡》是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為: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 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匯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裡,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 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 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 (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麵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為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 《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裡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 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

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四、 板書設計:

15凡卡

乞求爺爺帶他回去

捱餓 捱打 睡不好 被欺負

{沙皇統治,命運悲慘}

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敘事散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文章回憶“我”童年時代一次遇險、脫險的經過,蘊涵著深遠的生活哲理。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特別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寫,作者用了相當的筆墨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以及怎樣一步一步戰勝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覺。

由於本單元的主題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學好本文,將有助於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問題、探尋規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尋找突破口。

2、教學目標:

⑴ 認識目標:

① 理清文章情節,把握整體內容。

② 理解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

③ 學習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和心理描寫的寫法。

⑵ 能力目標:

① 通過多媒體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複述能力。

② 培養學生通過網路資源自主探究獨立解決閱讀理解的能力。

⑶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喚起學生對困難的認識,從而能勇敢地面對困難。

3、教學重、難點分析:

在通過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能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寫和以小見大的寫法。

【說教學物件】

七年級學生剛踏進中學的大門,雖然具備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本班學生領悟性高,接受能力強,但好勝心強,對自己的能力過於高估,在一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時最容易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來,使他們主動通過網路多媒體資源參與到朗讀、討論等學習活動中,從而解開心中的疑團。

【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特點,我在把握文章內容上採用以下方法:

1、抓住文章的標題,因為本文的標題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聯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讀事件,因為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哲理是通過小時侯的一件事情表達出來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3、抓住文章的結尾,因為作者在文章的結尾直接點明瞭他的人生感悟。

在學習文章的'心理描寫上我採用以下方法:

1、圈點勾畫。把句中真切細膩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2、旁批夾註。把自己對這些精彩詞語的理解寫下來,如果感到有疑問也應該及時寫好批註。

3、推己及人。想象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在那時那地,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通過比較體會文章的心理描寫。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加入了多媒體課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能力。

【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我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閱讀法。

2、心理突現法。

3、比較顯旨法。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小組探討,教師指點,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疑、所獲,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最後通過能力衝浪來進行鞏固。

【教學媒體設計】

這節課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並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程式】

整個程式又包含著八個步驟:

一、以說圖片匯入新課

讓學生選擇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說一說,圖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麼事情,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而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然後引出了“如何面對困難”這個問題,匯入了本文。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要的不是強調,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利用說圖片匯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並達到訓練口頭表達的效果。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能深刻地體會文中“我”的內心感受,並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著重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

這是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設計中心理描寫是教學難點,能抓住這個描寫,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1、看錄影,聽範讀:

直觀形象效果的展示使學生能與之前的朗讀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的心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根據教學的難點,提出問題:

⑴ 在“我”冒險和脫險的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學生分小組自由探討,反覆比較,再回答問題)

⑵ 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從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稍後做小結)

⑶ 請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做?

(學生根據自己是實際情況,充分想像一下自己在面對同樣困難的時候自己是怎麼做的,我請同學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做法是根據問題教學法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探究,老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四、緊扣學科特點,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人物的心理表現出來。然後請學生談談從這件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五、質疑時間

學生對課文以及對現實生活有不理解的地方當堂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目的是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六、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同學們在學習本文後也許收穫很多,如在自己再到困難時知道自己如何面對,再如同學們在學習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還學到了描繪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如朋友傑利等以及爸爸的語言及動作的描寫)課件連結了可以讓學生參考的資料。但是要重點明確以下兩點:

1、心理描寫的反襯作用。

2、以小見大的寫法。

七、心理測試

1、你在遊戲或與別人的競爭中輸給了對方,是否就不想再幹了。

是( ) 否( )

2、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為了快點做出來,經常請老師和同學給我幫助。

是( ) 否( )

3、如果我對一件事不感興趣,那麼不管這件事多麼重要,我的積極性也不高。

是( ) 否( )

4、我能長時間地做一件重要但又枯燥無味的事情。

是( ) 否( )

5、遇到生活中一些較複雜的事情時,我常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是( ) 否( )

學習本文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大大提高,遇到困難都能勇敢面對,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我設計了這幾道心理測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就能根據這些選擇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並能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心理問題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的目標。

八、總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但是,心驚膽戰並不能讓你擺脫困難,只有鼓足勇氣,坦然面對,那麼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所以,同學們要不斷地培養自己勇敢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在艱辛的求學道路上一帆風順。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廣闊的網路裡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板書設計】

根據我在教學難點中明確的要著重把握心理描寫的寫法,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板書展示了“我”在遇險和脫險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的一些重要詞語,以及文章結尾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這個板書,很好地體現了文章按照時間先後的寫作順序,並且由事及理,簡單明瞭,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按 遇險: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驚肉跳→頭暈目眩→恐懼、疲乏

時 由 ↓

間 事 脫險:頓生信心→信心大增→產生巨大成就感

先 及 ↓

後 理 感悟: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

【練習設計】

通過學習,把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描述,並談談感想,注意使用心理描寫等寫法。

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和拓寬知識面。

九、教學過程流程圖

匯入新課→整體感知→小組研討→再次揣摩→質疑時間→談收穫→心理測試

(5分) (5分) (15分)(5分) (5分) (5分)(3分)

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框題是《感受文化影響》。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III《文化生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第一框題感受文化影響。本課時從生活中具體的事例入手,介紹文化對人的影響,使學生感知文化不僅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同時初步認識到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而持久的特點。

本課是文化生活的第一個單元第二課,是整個文化生活的開始。

第一課學習文化的含義以及文化和經濟、政治的關係。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文化。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課是從人的發展的角度看文化,

本課共有兩框,第一框是《感受文化影響》,第二框是《文化塑造人生》。第一框是描述。文化對人的影響的內容及特點,由此匯入第二框,文化怎樣塑造人生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因此,本框題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二、 說學生

高中生知識基礎寬廣、求知慾旺盛,僅僅停留於書本知識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學生的進取欲x會受到極大壓抑,學生的發展也將受到極大束縛。高中生需要參與探究性活動。但探究活動的目的並非追求單一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體驗探究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尋求社會意義的奉獻精神。而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文化的含義以及文化和經濟、政治的關係。明白了第一課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文化。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課是從人的發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展開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啟發和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理解和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及特點;通過列舉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感知文化的影響。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學會透過具體的文化現象概括出文化對人的影響的內容及特點,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培養自己正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自覺接受優秀文化,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4、[教學重點]: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5、[教學難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影響。

五、說教法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視訊等powerpoint課件輔助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文化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比較、分析歸納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討論探究法。

七、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力爭做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匯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匯入新課。

回顧第一課所講的內容,說明第一課所講的文化主要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理解的。而今天我們將學習第二課的內容,這是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看文化。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x。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講授新課:(25—28分鐘)

(提綱):

感受文化影響

一、文化影響面面觀

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文化環境,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二、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1、潛移默化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之一

(1)文化氛圍的無形影響

(2)人們主動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

2、深遠持久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之二

(1)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分析教材的重點。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四)、反饋練習:(5—6分鐘)

總結:

各位評委,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9

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大氣壓強》,我說課的內容有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和我的物理教學思想六個板塊。

教材分析

《大氣壓強》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第十四章第三節的內容,對大氣壓強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學的基礎上,運用壓強、壓力、水的沸點、液體密度、液體壓強等內容來認識的,由“想想議議”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慾望,從而用實驗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進一步學習大氣壓強的測量和應用。本節大氣壓強的學習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大氣壓強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等有廣泛的意義。

設計思想

1.國中生的認識感性多於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實際教學中,在注重知識邏輯的同時,應重視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心理特點,把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識與掌握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

2.在教學中,按照“體驗→思考→分析→探究→應用”的思路逐一展開,讓學生通過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探究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3.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知道什麼”,更要關注學生“怎樣才能知道”,所以,能動手做的實驗就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多媒體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表準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大氣有壓強;

·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探究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

·聯絡實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動手和積極探究的精神;

·認識大氣壓的存在與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1.瞭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方法

這節課我設計綜合應用目標導學,自學與指導,實驗與討論相結合、啟發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資料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由六個環節、八個活動組成。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並解說)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著: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後會發生什麼現象?

[設計說明: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生活中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活動1]學生選擇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實驗和課本圖動手實驗並思考下列問題: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後,鬆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麼?想一想為什麼?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麼?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麼原因?

[活動2] 師生分析實驗: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學生代表分別說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學生或教師補充。

(3)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為了給學生強烈的感受衝擊,可以由學生來做“馬德堡半球”實驗。

那麼,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活動3] 師生回顧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1)在剛才的'實驗中,你碰到了什麼困難?你是怎樣克服困難並完成實驗的?

(2)學生彙報完後,教師作說明。

[活動4] 問:大氣壓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設計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慾,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並儘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活動5]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複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為什麼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後,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於大氣壓大於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於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裡拆利實驗。

[活動6] 學生閱讀:托裡拆利實驗。

思考(投影):(1)開始時,汞為什麼會下降?什麼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麼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並強調:1個標準大氣壓的值──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並瞭解其作用。

[活動7]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討論後,逐一投影)

(1)器材:吸盤、彈簧測力計;原理:P=F/S

思路:(由學生交流討論,再整理)

(2)器材: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原理:P=F/S

思路:(由學生交流討論,再整理)

以上兩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再將實驗的思路總結出來,進行實驗。

(3)師生共同討論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設計說明: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學習到一種間接測量大氣壓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欣賞自己的方法,學習他人的方法,來拓展自己的思維]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活動8] 學生自學與教師演示:(配合投影)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瞭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係;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麼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係。

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液體液麵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計說明:關注社會和生活,思考大氣壓怎樣服務於人類,並形成對知識進行應用的意識]

5.本節小結。(投影)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麼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裡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麼應用?

6.課後作業(投影)

(1)自我評價與作業。

(2)設計實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利用大氣壓的知識設計一種水杯,只要滴入少量水,就可以湧出許多水來。

[設計說明:通過小結,讓學生把本節知識條理化,也是對本節內容的一個鞏固;然後由作業再檢驗和提高]

板書設計

大氣壓強

存在:馬德堡半球實驗

原因:重力、流動性

測量:托裡拆利實驗

標準大氣壓:P0=1.01×105Pa

影響因素:高度等

氣壓計:水銀、無液(高度計)

應用:抽水機

我的物理教學思想

1.物理情景是物理學習的催化劑,學習物理知識,就要讓學生進入創設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學習富有新鮮和實在的氣息。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時,我們可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於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我設想的物理情景有:人工模擬真空──將玻璃鐘罩內的空氣抽掉,再觀察紙片的“命運”;可以觀察硬紙片的凹凸情況──是向上凹還是向下凸……然後由此展開討論和實驗,就可明確是不是被水“粘”住了。

2.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藉助於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學”,將學生的思維和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比如:在估測大氣壓數值的活動中,一開始,可以不給任何器材,讓學生先自行討論和確定器材,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再確定兩組由學生動手實驗,這會讓學生感到極大的興奮,因為這樣的實驗來源於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3.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要突出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隻要學生僅僅記住某些結論,進而發掘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把握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比如:托裡拆利實驗──測大氣壓的大小,為何選擇1米長左右的玻璃管?為何選用汞,而不用水或其他液體?等等,通過一系列引導和討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重溫”科學家經歷的實踐過程,最後達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說課稿 篇10

一、課的主題:

接力跑——“下壓式”交接棒

二、指導思想

本課以《體育與建康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樂趣,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觀念,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思想意識。同時也以發展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為目的,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吃苦耐勞永不言敗的意志品質。

三、教材分析與處理:

接力跑是合作跑的主要內容之一。經常進行短跑接力,對發展速度、力量、靈敏性等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幫助。本教材選自接力跑中的“下壓式”交接棒技術,此單元一共設計了3課時,本節課是此單元的第一節課,其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下壓式”的傳接棒方法為主。學生在以前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快速跑以及其它方式的接力跑(如:迎面接力跑等)。對於本課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有利於本課內容的掌握。

四、單元計劃:

課次 課 的 任 務 要 求 重 點 難 點

1 讓學生初步瞭解〃下壓式〃交接棒技術 動作正確 重點:傳、接棒時機的把握。

難點:下壓式傳接棒的.動作要領,以及交接棒的配合。

2 複習〃下壓式〃的交接棒方法,同時學習預跑

預跑時機合理 重點:接棒前的預跑

難點:預跑的效果

3 學習接力跑全程跑 交接棒,跑,快速 重點:接棒準確,奔跑快速

難點:跑與接棒的結合

五、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四年級三班一共有43人,他們大多數是農民工子女,上課存在組織紀律性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體育知識面較為缺乏,但學生對體育運動有良好的參與意識,同學之間團結合作,集體榮譽感較強。因此本課選用新的教學內容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增強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及自控能力,提高團隊合作的精神。

六、預定教學目標:

1、運動技能目標:學習“下壓式”交接棒技術,讓85%的學生能初步瞭解交接棒技術。

2、身體健康目標:提高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發展下肢力量。

3、社會適應目標:培養團隊協作、進取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

七、教學重、難點:

重點:傳、接棒時機的把握。

難點:下壓式傳接棒的技術。

八、教學方法及評價方法:

教學方法:

(1)遊戲教學:採用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啟發教學: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交流,提高學生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組合作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作學習及比賽相互促進提高,加強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於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集體意識。

評價方法:

激勵評價法:語言肢體激發學生進取動機,使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進行學習。

九、教學過程:

(一)匯入與熱身

在課的開始部分首先是常規教學,緊接著是一個“擊鼓傳棒”的小遊戲,引出本課的主要內容。通過增加背後傳棒的難度,提高遊戲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出問題“背後怎樣交接棒速度較快?”,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式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之後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圍著圓圈做準備活動,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與拓展

做好熱身活動之後,教師引領學生回到課前所提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活動方式讓學生試著去探究、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巡視並參加到各小組的討論中,及時評價各小組的討論成果。而後,全班提問並彙集各小組討論結果,讓其優秀的組全班展示,教師給出相應評價。其後,教師作出正確動作後讓學生跟著模仿,並讓小組原地徒手練習,組員之間相互糾正動作,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巡視並對各小組做相應的指導。然後組織學生在慢跑、快速跑中體驗交接棒,讓學生在由易到難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完成教師所設目標達到預設效果。最後,設立“勇奪小紅旗”的十字接力遊戲,通過遊戲檢驗學生本節課完成效果,並且通過師生互動進一步拓展與昇華本節課教學內容。

(三)放鬆與評價

利用放鬆操,對學生進行身心放鬆。最後對優勝組別以及個人作出評價,讓學生的情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昇華,並且快樂的結束本課。

十、狀態預計:

本節課練習密度約為:45%--50% , 運動負荷約為:115-125次/分左右

十一、場地設計與器材準備

1、 一塊田徑場

2、 標誌筒14個

3、 接力棒11根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