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搖籃》說課稿

說課稿1.5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搖籃》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搖籃》說課稿

《搖籃》說課稿1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欣賞"搖籃曲",這首歌曲有三段,這是一首東北民歌,曲調優美,節奏緩慢,歌曲有三段歌詞其中滲透著媽媽對寶寶的無限疼愛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識點是:搖籃曲的節奏特點及情緒色彩。由於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音樂作品的基礎,能完全較為正確的來辨認音樂作品的情緒及節奏特點。因此只有掌握了搖籃曲具有的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才能更進一步瞭解作品表達的思想內容,為教學地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準備。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音樂教學的意義中所提到的:對幼兒來說音樂活動的意義決不應侷限於音樂本身,它同時也要有益於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體力,陶冶幼兒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母愛、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2、發展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現力,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

3、引導幼兒瞭解搖籃曲的性質特點,知道這是一首東北民歌,啟發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制訂的依據是: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是通過各種表現手段如旋律、節奏、速度等而塑造出來的。而音樂又是一門時間藝術,是在時間中流動的,稍不注意就會流失過去,作為歌曲的欣賞幼兒可以藉助於歌詞來理解歌曲內容。大班幼兒注意力的發展比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會神地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才能使幼兒與歌曲產生共鳴。

教學中的難點是: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情感體驗與聯想。難點制定的依據是:欣賞音樂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幼兒的認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過理性的特點。因此在音樂感知的基礎上,產生情感體驗及聯想從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對幼兒來說及具挑戰性,就象一個跳一跳就夠得到的果實,藉助於教師的引導幫助,幼兒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法、啟發聯想法和情緒感染法進行教學。

第一種欣賞法,這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賞法中又分為完整欣賞和分段欣賞兩個層次。整首欣賞,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感受搖籃曲的性質。因此教學中的第一遍欣賞是完整欣賞,給幼兒初步的音樂印象;然後再分段欣賞進行深入分析;最後再完整欣賞,這是幼兒對搖籃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賞析。在運用欣賞法時為幼兒創設安靜溫馨、有利於傾聽的教學環境,藉助於動感的多媒體課件、教師聲情並茂的的演唱。在聽覺和視覺上給幼兒積極的刺激,使幼兒對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情緒有充分的感受,激發幼兒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第二種啟發聯想法,音樂是表現人們的思想,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它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聽眾產生聯想與想象。這首搖籃曲表現出的優美、溫柔的情緒,媽媽對寶寶無限的疼愛與期望都會引發起幼兒的聯想。比如在完整欣賞後啟發幼兒:"你想想媽媽在唱著搖籃曲哄寶寶睡覺的時候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在分段欣賞時教師啟發幼兒聯想媽媽是怎樣愛自己的?從而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產生愛媽媽的情感。在引導幼兒開展聯想時我注意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如語言和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種情緒感染法,因為音樂是一種表情的藝術,很容易使幼兒受到情緒的感染,它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在活動中除了欣賞錄音外,我特別注重讓幼兒欣賞我的演唱,因為通過聲情並茂,面帶微笑的演唱,和幼兒面對面能將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媽媽對寶寶的愛傳遞給每個幼兒,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在孩子安靜欣賞錄音時,我會用溫柔的目光注視每一個幼兒,用輕柔的動作適時給予提示,與幼兒之間進行無聲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音樂是時間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地去傾聽才能正確地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為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指導幫助:

1、根據新綱要中"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了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比如在匯入部分,用動感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夜空"為背景,運用大型軟積木搭出顏色鮮豔的房子、花朵,引導幼兒在環境中集中注意力進入美好情境。讓其心情放鬆,沒有任何壓力的去欣賞。

2、在重複傾聽的時候,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媽媽在搖籃曲中唱了些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聽。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怎樣欣賞一首音樂作品的方法。首先,我採用了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視聽欣賞的形式能調動起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欣賞過程也在不斷地暗示幼兒,應從哪裡入手,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一首音樂作品。另外,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的方法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動作使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隨音樂作模仿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印象。這樣,幼兒初步學習了欣賞的方法還會激發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作品的興趣,促進了其情感的發展,陶冶了性情。為幼兒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另外,由於幼兒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都有所差異,每個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通過音樂產生的聯想也都不會一樣。在學法指導中我注意了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權。說說自己的感受、聽聽別人的想法,這樣既有利於自我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間的相互學習;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又富於音樂作品更豐富更豐滿的思想內涵。這也符合了綱要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學程式

教學程式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樂情景表演"小白船"匯入課題。在這裡用了多媒體課件和軟積木兩種教具。教師製作出動感的夜空美景課件作為背景,再用大型軟積木擺成各種可愛的房子、花朵、彎月亮的造型,讓孩子們樂在其中進行表演唱,引導幼兒進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師同時運用描述性語言引起幼兒的注意:"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你聽--。"然後請幼兒邊演唱邊表演,這樣可以穩定幼兒的情緒,以便進入搖籃曲的欣賞過程。第二部分全面展開欣賞,包含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完整欣賞,運用引導語:"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裡傳出了優美的歌聲,仔細聽--。"接著大螢幕上出現了窗子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放錄音伴奏教師進行演唱引導幼兒進行第一邊完整欣賞(教師演唱),通過欣賞教師的演唱,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和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接下來運用提問:"這首搖籃曲有幾段?媽媽都唱了些什麼?"進行第二遍完整欣賞,運用了課件演示。第二個環節分段欣賞,這一環節要完成重難點的突破。根據歌詞將歌曲分為三段每一段都分別欣賞兩遍。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運用了啟發聯想法,在提問上下功夫,力求問得巧、問得妙。設計了兩種提問,第一種是再現性提問,如:"歌曲中唱了些什麼?""小寶寶做了一個什麼夢?"一種是啟發聯想式提問,如:"你想想媽媽會怎樣哄寶寶睡覺?""寶寶為什麼會在夢中露出微笑?"用這樣的提問激發幼兒的想象,幫助幼兒理解三段歌詞反應的三層意思。除了用語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媽媽是抱著小寶寶輕輕的搖;第二段為了表達媽媽對寶寶的殷切希望會輕輕的拍拍寶寶,撫摩寶寶;第三段看到寶寶睡夢中都露出了笑容,媽媽會情不自禁的親親小寶寶。層層深入引導幼兒體會歌曲中那濃濃的母愛。充分發揮了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德育的影響功能,自然的將重難點一一突破。第三個環節是情境表演,孩子們每人抱一個寶寶通過扮演媽媽或爸爸,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表達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結束,讓幼兒在搖籃曲寧靜溫馨的意境中,教師引導幼兒:"看寶寶睡的多香啊,讓我們一起輕輕的把寶寶放到床上去吧。"教師和幼兒輕輕的走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搖籃曲,組織美術活動為媽媽親手製作"愛心卡"表達對媽媽的愛。體現了各課教學的整和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巨集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搖籃》說課稿2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詩歌《搖籃》,這首詩選自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教材。這首詩歌意境優美,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著了的寧靜優美的氣氛.我依據孩子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2、引導孩子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創設情景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孩子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孩子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要給孩子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要讓孩子"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孩子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第一部分運用了小遊戲開火車,組織孩子入座。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孩子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孩子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在活動中引導孩子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孩子的視覺感官,引導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在朗誦的時候我加上了音樂,這就強烈地刺激了孩子的聽覺效果。,使孩子能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孩子的聽覺感官。孩子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處於積極的學習中。第三種方法是情景創設法,在配樂朗誦時,創造了優美的背景圖,讓孩子在聽的同時,入境如情,因為形象的圖片很容易在孩子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所以,在活動區域有特別鋪設了四個活動場景,使孩子真實地感受到詩歌中的語句,理解詩歌中的語句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孩子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引導孩子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孩子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孩子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言。根據綱要中讓孩子"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麼?"讓孩子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場景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孩子的各種感官,為孩子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孩子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孩子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讓孩子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孩子通過探索嘗試,敢於說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這環節主要體現著孩子貼了寶寶們以後,很興奮,很想表達,所以,我就讓孩子自己把詩歌說出來,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沒關係,都應該給予鼓勵,這就符合新綱要指出的: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孩子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

《搖籃》說課稿3

教材分析:

《小小搖籃曲》是一首親切、抒情的創作歌曲。4/4拍,徵調式。歌曲的旋律起伏、節奏緊湊,民族風格的音樂進行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歌曲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兩個樂句,起伏的旋律流暢而抒情,似搖籃有規律地晃動。第二部分旋律重複較多,配合著緊湊的節奏和幻想似的歌詞的敘述,極富童趣。想象使孩子進入了夢幻的童話故事,抒發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兒童活潑好動,但《小小搖籃曲》曲調優美、柔和。在二年級上如此安靜的《小小搖籃曲》是違背孩子這一年齡段的這一特徵。但同時這一學段孩子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充滿好奇、模仿力強,對遊戲、對有一定故事性情節的題材又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本堂課中可以讓孩子們浸潤在遊戲、故事的情境中,在愉快舒適的活動中學習、體驗這一課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表演,體會歌曲所表現的甜美、寧靜的情緒;

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搖籃曲》;

3、通過表演活動,掌握搖籃曲的節奏特點,提高音樂表現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自然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搖籃曲的意境;

難點:歌曲中襯詞的學習,節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齊唱學過的歌曲

二、遊戲匯入

1、情境創設:

(出示星空圖),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幅圖,看了這幅圖,你想到了什麼?

生:晚上、靜靜的、輕輕的`……

師:這節課老師將和大家在靜靜的夜裡度過,咱們要靜靜地去學習,可不可以?

【設計意圖:簡單明瞭的一幅星空圖作為匯入,為整個課堂營造一種靜、輕的夜裡的氣氛,使孩子們都能自覺投入到這種氛圍中,從而為接下來的輕鬆愉快的學習做好鋪墊】

2、推擺遊戲:

師:現在老師先跟大家做個遊戲,遊戲規則是我來用手輕輕地推你們,你們呢,跟著我手推的方向輕輕擺動,明白了嗎?來試試看。

(師溫柔地做著推的動作,每兩拍一次推;生按照老師的推方向進行搖擺。)

【設計意圖:搖擺遊戲,即節奏律動活動。通過這一師生互動,教師可從容地觀測每一個學生的注意情況,使教師的推動和他們的主動律動成為注意的焦點。讓孩子們在律動中體驗愉悅、輕鬆的心情。】

3、感受“搖籃曲”:

師:老師現在要加大難度了,現在我邊唱邊推,你們來聽、來做。我往哪推你往哪做。

師一邊深情地唱舒伯特《搖籃曲》一邊做推動動作,生進行律動。

師:你知道老師剛剛唱的是什麼嗎?——生回答(搖籃曲)

你所知道的搖籃曲是怎樣的?

生:靜靜地、溫柔地、輕輕地、晃動感……

師:搖籃曲是母親撫慰小兒入睡的樂曲。

【設計意圖:教師演唱舒伯特的《搖籃曲》,讓孩子們在律動中初步感受到搖籃曲的靜、輕、搖晃感等特徵】

三、歌曲學習

1、初步聆聽、感受

師:在這靜靜的夜空下,有一位小朋友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唱著她的《小小搖籃曲》哄著她的“小寶寶”睡覺呢。請你豎起耳朵聽一聽,小朋友唱的搖籃曲是怎樣的?她的“小寶寶”是誰?

播放歌曲

生聽後回答:“小寶寶”是布娃娃。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歌曲,認識歌曲演唱內容】

2、復聽,進一步體驗

師:聽這位小朋友唱搖籃曲時真幸福!我也想學這位小朋友唱一唱《小小搖籃曲》了,但我還想要有人來當我的“小寶寶”,現在有誰願意來做我的“小寶寶”讓我哄一鬨?

生反饋(師要鼓動全班孩子一起當“小寶寶”進行合作)

師:注意你要配合我。那麼怎麼配合我呢?

生回答。要點:動作——搖動;仔細感受

師跟伴奏演唱《小小搖籃曲》,生律動

【設計意圖:在和諧的氛圍中進一步體驗歌曲,喚起情感經驗,激起學習興趣。】

3、第一段學習

(1)第一、二樂句:入睡

師:現在呀,我來當布娃娃,也就是你們的“小寶寶”,還記得一開始我還沒入睡你是怎樣唱的?

生回答

師展示前兩個樂句歌譜,並播放

聽後生跟琴演唱

師:這兩次的“吔囉囉吔”用怎樣的口氣去唱?(親切)

解決難點之一:師處理兩處“吔囉囉吔”的演唱。(要求:安靜、情緒比較平穩,沒有太大起伏)

(2)第三、四樂句:夢中

師:小朋友們的歌聲真動聽真柔和,我聽了真的要睡著了。我現在在夢的太空中遨遊,小朋友們,這時候你會為我哄唱些什麼呢?可以先讀一讀。

生讀:你會夢見囉,小星星在聽月亮講童話,講童話。吔囉吔,吔囉吔,在聽月亮講童話,講童話。

師:一起聽一聽這兩句吧。

師展示三、四句歌譜,並播放

師:這時候的語氣應該是?

生回答(親切、深情)

解決難點之二:第三樂句演唱

師:先念一遍,再隨師唱。

解決難點之三:最後一處“吔囉吔,吔囉吔”演唱。(要求:表達無限的愛意,情緒有一點點激動。這時候配上搖擺的動作,用肢體的動作來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情緒)

(3)完整學唱第一段。

展示第一段大譜表,生跟琴輕唱

師:請小朋友們一起完整地為我唱一唱,在碰到“吔囉囉吔”時,小朋友就搖動起來,來表達你此時的心情。

生跟琴演唱

(4)合作學習:

師生接唱:師唱有意義的詞,生唱襯詞。

小組接唱:分兩大組一部分唱有意義的詞、一部分唱襯詞。

(5)師指導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輕。

(6)生有感情地完整唱第一段

跟伴奏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哄著入睡、夢中”這一具有故事情節性的過程,漸漸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歌曲,走進並沉浸在幻想的意境中。能演唱並體會歌曲不同的情緒。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交往的過程,在這種自然的交往中學習,讓歌聲觸動生命的內在經驗,課堂就會變得很舒適】

4、學唱第二段歌詞。

(1)師:小朋友們哄得真好,我覺得聽不夠,那這裡還有一段,那你們願意再唱給我聽嗎?先來聽聽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唱的。

展示第二段歌詞,播放這段歌曲。

聽完後,師彈琴,生演唱第二段,師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在第一段落實好的基礎上,第二段讓孩子有質量地聽一遍(傾聽),再自己跟鋼琴伴奏演唱,充分發揮孩子自覺能動性,培養孩子主動聆聽、主動學習的習慣】

(2)認識“結束句”,指導最後一句的音準

師:這一句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情緒去唱?師用更加高興的表情現場演唱結束句,請生判斷。(更加快樂的情緒)

(3)改編動作完整演唱第二段

師:搖籃曲我們還可以用怎樣的搖晃動作呢?

【設計意圖: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也是檢測孩子對搖籃曲節奏把握的情況的時候】

5、完整演唱歌曲。

師:想象一下,靜靜的夜裡,我們手裡抱著布娃娃,用最美的歌聲將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嗎?

生有表情地表演

6、個別表演

師生互評

【設計意圖:檢查學習情況,培養孩子們的表演能力;讓孩子們逐漸學會聽賞和評價】

四、拓展

欣賞舒伯特《搖籃曲》

師:其實搖籃曲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全世界的許多媽媽都會唱搖籃曲,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舒伯特就寫了一首非常動聽優美的《搖籃曲》。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下。

【設計意圖:使課堂首尾呼應,再次喚起學生經驗,去深刻體會搖籃曲的特徵,拓寬知識面】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小小搖籃曲》,我們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為你們的爸爸媽媽唱一唱呢?

六、組織下課

請生聽著《小小搖籃曲》音樂有秩序地靜靜地離開教室。

微評:

這一課為孩子們營造了十分安靜的教學情境,孩子們十分投入,在靜靜的聆聽、靜靜地感受、靜靜地學唱中,師生共同促成了這一課的較好完成。

但是這一課有個不足點,就是設計的情境極其脆弱,趣味性不強,容易讓學生給破壞。這首歌曲的情緒是層層遞進的關係,情節性也強,根據一點,再爭對低年級小朋友好動、好模仿,側重形象思維的特點,這堂課也許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層層推入,從演唱情緒方面入手來學習歌曲,效果會更好

《搖籃》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現從教法、學法等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學生

二年級,全盲3人、低視生5人,由於學生自身條件的限制,對音樂的理解知識水平不同,從欣賞音樂的角度來看,學生可分為三個層次:

1、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強,對歌曲的理解程度較強的學生。

2、對音樂感悟能力一般,對歌曲的理解程度一般的學生。

3、對音樂感悟能力較弱,對歌曲的理解程度較弱的學生。

音樂欣賞重在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和鑑賞力,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理解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為了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自身優勢,採用各種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以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材

1、教材:《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選自人教版國小音樂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容。

2、教材分析:這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敘事性歌曲,曲調優美抒情,歌詞寓意深刻,通過一個平日生活的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進一步體驗搖籃曲寧靜舒緩的音樂特點,用深情﹑輕柔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情感;

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柔美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2)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創編能力及合作意識。

(3)德育目標:挖掘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母親、孝敬母親的情感。

4、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三、說設計理念

一是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把音樂審美教育滲透在各個不同教學領域中,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二是注重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強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音樂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三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對所有學生給予普遍的關懷和鼓勵,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儘可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同時注重個性發展,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四、說教法

這是一首搖籃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分組教學。

對音樂感悟能力弱,對音樂理解程度弱的學生,通過兒歌形式,使其理解音樂內容。

對音樂感悟能力一般,對音樂理解程度一般的學生,通過故事點綴,引導學生集體研究歌曲所表達的內涵,從中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對音樂感悟能力強的全盲生,通過分段欣賞和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演,來理解歌曲。

對音樂感悟能力強的低視生,讓他們用肢體語言來深刻理解歌曲內容。

本教材採用講授法、情景教學法、分類教學法、討論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師生的融合中愉快的進行教學。

五、說學法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錄音機播放音樂,使弱視生通過觀看畫面,增加一定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過聽音樂大膽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讓學生通過聽、說、演、等活動,通過討論自己總結出對搖籃曲的理解,培養其自主學習總結的能力。

3、在教學中,注重後進生的優化教育和優生的帶頭作用,實施分組教學,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六、說教學程式:

1、新課匯入:用設疑激趣的方法。

同學們在一座美麗的房子裡有個住著一個小寶寶和他的媽媽,你們想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2、新課講解:

(1)展示課件,講述故事。

媽媽哄寶寶睡覺的小故事,勾起學生對童年時的回憶。然後通過教師充當媽媽與孩子一起在音樂聲中回憶童年時的感覺,通過互動,開打孩子們的心門,以此穩定他們的情緒,為後面的學唱歌曲﹑體驗親情作好準備。

(2)根據講授的故事,讓學生說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通過提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檢閱對歌曲的理解程度。

(3)分辨歌曲所表達的'內容。

讓學生根據對樂曲的理解,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對歌曲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知識融合的運用能力。在學生總結出以後,然後師生共同再來理解一遍,低視生通過看課件,全盲生通過教師講解重新感受歌曲,使學生加深印象。

(4)演一演

視障生由於生理缺陷,在他們的頭腦中很難形成動作形體概念,用情景教學法,使學生身臨其境,要求他們不一定按歌曲要求的動作表現,只需要他們把那種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邊聽音樂邊表演。通過這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肢體語言能力,同時能大膽發揮想象,做自己對音樂理解的動作,通過動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對於低視生讓他們通過看課件及對歌曲的理解,創遍簡單的舞蹈動作,使其與歌曲的情節相融合,更深刻的體味歌曲內涵。

(5)復聽歌曲一遍

讓學生仔細的聽樂曲,感受樂曲所帶給的獨特感受,讓他們融入到樂曲中,展開想象,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提高他們的鑑賞水平。

七、課堂小結

感謝從小養育我們的父母;感謝一直關心著我們的父母;感謝為我們而操勞的父母……要感謝的太多太多了,就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報答我們的父母吧!

《搖籃》說課稿5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詩歌《搖籃》,這首詩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著了的那種溫馨、寧靜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教材分析

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談話等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溫馨、寧靜的意境,初步嘗試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詩歌仿編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

教學的難點是: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

二、教學準備:

四幅大圖片和一些小寶寶的圖片。

三、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的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講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

四、教學指導

在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

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

第二方面是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

匯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說:“白雲白雲飄呀飄,飄到藍天上。”通過動作模仿來理解“飄、吹、翻”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部分分為五個環節,第一個環節“送小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家在哪裡?”“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怎麼哄?”通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送到媽媽的懷抱裡,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第四段“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寶寶的家在哪裡?”“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空間,針對老師的提問一一回答。

第二個環節、完整欣賞。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們看它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裡面說了些什麼?”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的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 “誰是小寶寶的搖籃?” “誰在哄小寶寶睡覺啊?”通過這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瞭解詩歌中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

第三個環節、分段跟誦。

首先,幼兒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然後教師再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過渡到第四環節———有感情的完整進行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

第五個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

利用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麼哄?”讓幼兒剛剛學到的知識進行仿編,教師適時進行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

第三部分結束部分、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寶寶們是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的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仿編詩歌后的成功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的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他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不當之處請老師們給與批評與指正,謝謝!

《搖籃》說課稿6

第五單元:音樂家舒伯特

演唱:搖籃曲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搖籃曲》,這是一節歌曲教學課。本節課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進行說課。希望我將能給大家帶來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課。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選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國小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音樂家舒伯特》當中的演唱歌曲《搖籃曲》。《搖籃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這是他19歲時以克勞蒂烏斯的詩譜寫的。搖籃曲(催眠曲)這類歌曲的特點是優美抒情、曲調溫柔,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親切祝願。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四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及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定的。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搖籃曲》所表達的深沉、純真的母愛。能夠用悠長的氣息,柔美、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抒發媽媽對孩子無限的愛。

2、感受音樂文化差異,體會音樂來源於生活,一樣體裁不同風格的作品表達的情感是相同的。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對比聆聽的方法,培養學生聽辨旋律和分析旋律的能力。

2、採用聆聽、視唱、比較、判斷的方法學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倚音在旋律表現中的作用。

3、運用模唱、聆聽、對比、小組合作的方法演唱歌曲,體會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瞭解歌曲體裁;體會裝飾音在刻畫形象抒發情感中的作用。

2、從譜面上感知旋律,體會歌曲旋律特點,在理性的基礎上演唱歌曲。基於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通過對比聆聽,體會同一體裁不同風格的作品,並能進行分析。

2、在演唱歌曲時,用悠長的氣息,清晰的吐字,圓潤、柔美、深情的歌聲演唱搖籃曲,感受媽媽對孩子真摯的情感。

(二)教學難點:

1、掌握歌曲中倚音的唱法,感受裝飾音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2、在唱好歌曲的同時能比較分析作品,掌握分析作品的能力。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說教法和第三方面說學法上面談談。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定情境教學法,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資訊量大等特點,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基於本課的特點,我還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只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採取了以下的方法:體驗法,交流法、聽唱法、對比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最後我具體來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

音樂欣賞匯入音樂課堂——學唱歌曲——歌曲處理——創編活動

——拓展延伸。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一)音樂聲中進入課堂,匯入音樂課堂(2—3分鐘)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營造一種愉快、歡樂的氣氛,我讓學生在《只要媽媽露笑臉》的音樂中進入教室,通過音樂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領學生步入音樂的殿堂。

(二)學唱歌曲(佔時25分鐘)

這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這個環節我將運用聽唱法、教師示範和學生分句模唱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新歌。

一、激情匯入:故事引入,走進音樂大師的人生

1、談母愛

師:“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 “下面我們來看看詩人和畫家是如何表現母愛的。”

2、欣賞有關搖籃曲的圖片,回憶自己的童年

3、想象為圖畫選擇音樂應該是怎樣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搖籃曲》這種體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搖籃曲

4、故事一盤土豆激發情感,走進舒伯特

師:“下面要聽到的歌曲就是一位偉大音樂家在選單上寫下的一首搖籃曲,你們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就是―――奧地利譽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寓教於樂

1、欣賞大師作品《搖籃曲》感受情緒、速度、力度

2、採用聽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觀察旋律特點,發現重複句,瞭解曲式結構

4、難點突破:(採用的方法:體驗式)

A、感受搖籃“搖的感覺”對比不帶附點和帶附點的不同,引導唱好附點節奏

B、裝飾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啟發學生想象媽媽哄寶寶睡覺的心情怎麼樣?裝飾音演唱自然、輕聲一帶而過的感覺。)啟發學生邊演邊唱,邊體驗!

三、歌曲處理:有感情的歌聲,永遠是音樂教學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1、再次聆聽,想象歌曲意境(談談想到了什麼?)生生交流,情感碰撞體會母親的情感

2、探討在聲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處理(自主發言)創造情境體驗情感,對比感受,在試驗中找尋美感。要讓小寶寶入睡聲音應該怎麼樣?力度是強還是柔?速度?演唱時媽媽的心情和內心的情感?(結合大家要抒發的情感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師:“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親懷抱裡的嬰兒,或想想自己的母親,感受、體會一下,帶著柔和甜美聲音,恬靜、舒緩地再次演唱這首《搖籃曲》。”

四、創編活動(5分鐘)

在同學們能夠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分組討論如何回報媽媽對自己的愛。

師:通過你們的欣賞表演和演唱,讓我感到你們與媽媽的之間的愛是那麼濃厚,是啊,母親的恩情就像溫暖的陽光,無時無刻的照耀著我們,為了我們,媽媽付出了許多許多,看著媽媽眼角的皺紋,忙碌的身影,你們閉上眼睛,聽著音樂,想一想你和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濃濃的母愛,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媽媽說些什麼?在愛心小卡片上寫下對媽媽的祝福。大家在組長的帶領下完成任務,在合作中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鐘)深化拓展,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搖籃曲》

1、聆聽不同演奏形式的搖籃曲(合唱、小提琴,男女聲重唱等)

2、談談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帶來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3、總結搖籃曲的風格

師: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僅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它那舒緩的旋律,讓我們願意去聽,還可以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愛,以及美的存在。

常言道:“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在這節課的最後,我採用了歸納式的結尾,請學生說說《搖籃曲》的歌曲反映了怎樣的生活情趣?請大家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歌曲的理解?最後師生在《搖籃曲》的愉快的結束本課。

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為孩子們心中的花朵,讓他鋪滿孩子們的人生道路,散發出不絕的芬芳!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搖籃》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匯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擴充套件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匯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白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說:“白雲白雲飄啊飄,飄到藍天上。”教師再將白雲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通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遊戲“送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裡?”“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通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裡,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裡?”“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遊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說:“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雲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擴充套件幼兒的思維。第二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裡說了些什麼?”(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詩歌中的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第三環節分段跟誦。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隻鳥寶寶,幼兒通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著了。”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第三部分結束,音樂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寶寶們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他有關於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巨集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搖籃》說課稿8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欣賞“搖籃曲”,這首歌曲有三段。這教材所含的知識點是:搖籃曲的節奏特點及情緒色彩。由於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音樂作品的基礎,能完全較為正確的來辨認音樂作品的情緒及節奏特點。因此只有掌握了搖籃曲具有的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才能更進一步瞭解作品表達的思想內容,為教學地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準備。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音樂教學的意義中所提到的:對幼兒來說音樂活動的意義決不應侷限於音樂本身,它同時也要有益於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體力,陶冶幼兒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母愛、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2、發展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現力,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3、引導幼兒瞭解搖籃曲的性質特點,知道這是一首東北民歌,啟發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制訂的依據是: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是通過各種表現手段如旋律、節奏、速度等而塑造出來的。而音樂又是一門時間藝術,是在時間中流動的,稍不注意就會流失過去,作為歌曲的欣賞幼兒可以藉助於歌詞來理解歌曲內容。大班幼兒注意力的發展比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會神地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才能使幼兒與歌曲產生共鳴。

教學中的難點是: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情感體驗與聯想。難點制定的依據是:欣賞音樂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幼兒的認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過理性的特點。因此在音樂感知的基礎上,產生情感體驗及聯想從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對幼兒來說及具挑戰性,就象一個跳一跳就夠得到的果實,藉助於教師的引導幫助,

幼兒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法、啟發聯想法和情緒感染法進行教學。

第一種欣賞法,這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賞法中又分為完整欣賞和分段欣賞兩個層次。整首欣賞,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感受搖籃曲的性質。因此教學中的第一遍欣賞是完整欣賞,給幼兒初步的音樂印象;然後再分段欣賞進行深入分析;最後再完整欣賞,這是幼兒對搖籃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賞析。在運用欣賞法時為幼兒創設安靜溫馨、有利於傾聽的教學環境,藉助於動感的多媒體課件、教師聲情並茂的的演唱。在聽覺和視覺上給幼兒積極的刺激,使幼兒對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情緒有充分的感受,激發幼兒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第二種啟發聯想法,音樂是表現人們的思想,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它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聽眾產生聯想與想象。這首搖籃曲表現出的優美、溫柔的情緒,媽媽對寶寶無限的疼愛與期望都會引發起幼兒的聯想。比如在完整欣賞後啟發幼兒:“你想想媽媽在唱著搖籃曲哄寶寶睡覺的時候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在分段欣賞時教師啟發幼兒聯想媽媽是怎樣愛自己的?從而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產生愛媽媽的情感。在引導幼兒開展聯想時我注意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如語言和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種情緒感染法,因為音樂是一種表情的藝術,很容易使幼兒受到情緒的感染,它在引導

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在活動中除了欣賞錄音外,我特別注重讓幼兒欣賞我的演唱,因為通過聲情並茂,面帶微笑的演唱,和幼兒面對面能將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媽媽對寶寶的愛傳遞給每個幼兒,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在孩子安靜欣賞錄音時,我會用溫柔的目光注視每一個幼兒,用輕柔的動作適時給予提示,與幼兒之間進行無聲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音樂是時間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地去傾聽才能正確地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為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指導幫助:1、根據新綱要中“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了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比如在匯入部分,用動感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夜空“為背景,運用大型軟積木搭出顏色鮮豔的房子、花朵、3edu,引導幼兒在環境中集中注意力進入美好情境。讓其心情放鬆,沒有任何壓力的去欣賞。2、在重複傾聽的時候,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媽媽在搖籃曲中唱了些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聽。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怎樣欣賞一首音樂作品的方法。首先,我採用了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視聽欣賞的形式能調動起幼兒的各種感官,讓

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欣賞過程也在不斷地暗示幼兒,應從哪裡入手,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一首音樂作品。另外,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的方法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動作使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隨音樂作模仿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印象。這樣,幼兒初步學習了欣賞的方法還會激發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作品的興趣,促進了其情感的發展,陶冶了性情。為幼兒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另外,由於幼兒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都有所差異,每個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通過音樂產生的聯想也都不會一樣。在學法指導中我注意了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權。說說自己的感受、聽聽別人的想法,這樣既有利於自我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間的相互學習;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又富於音樂作品更豐富更豐滿的思想內涵。這也符合了綱要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學程式

教學程式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樂情景表演“小白船”匯入課題。在這裡用了多媒體課件和軟積木兩種教具。教師製作出動感的夜空美景課件作為背景,再用大型軟積木擺成各種可愛的房子、花朵、彎月亮的造型,讓孩子們樂在其中進行表演唱,引導幼兒進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師同時運用描述性語言引起幼兒的注意:“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你聽--。”然後請幼兒邊演唱邊表演,這樣可以穩定幼兒的情緒,以便進入搖籃曲的欣賞過程。第二部分全面展開欣賞,包含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完整欣賞,運用引導語:“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裡傳出了優美的歌聲,仔細聽--。”接著大螢幕上出現了窗子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放錄音伴奏

教師進行演唱引導幼兒進行第一邊完整欣賞(教師演唱),通過欣賞教師的演唱,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和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接下來運用提問:“這首搖籃曲有幾段?媽媽都唱了些什麼?”進行第二遍完整欣賞,運用了課件演示。第二個環節分段欣賞,這一環節要完成重難點的突破。根據歌詞將歌曲分為三段每一段都分別欣賞兩遍。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運用了啟發聯想法,在提問上下功夫,力求問得巧、問得妙。

設計了兩種提問,第一種是再現性提問,如:“歌曲中唱了些什麼?“小寶寶做了一個什麼夢?“一種是啟發聯想式提問,如:“你想想媽媽會怎樣哄寶寶睡覺?“寶寶為什麼會在夢中露出微笑?“用這樣的提問激發幼兒的想象,幫助幼兒理解三段歌詞反應的三層意思。除了用語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媽媽是抱著小寶寶輕輕的搖;第二段為了表達媽媽對寶寶的殷切希望會輕輕的拍拍寶寶,撫摩寶寶;第三段看到寶寶睡夢中都露出了笑容,媽媽會情不自禁的親親小寶寶。層層深入引導幼兒體會歌曲中那濃濃的母愛。

充分發揮了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德育的影響功能,自然的將重難點一一突破。第三個環節是情境表演,孩子們每人抱一個寶寶通過扮演媽媽或爸爸,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表達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結束,讓幼兒在搖籃曲寧靜溫馨的意境中,教師引導幼兒:“看寶寶睡的多香啊,讓我們一起輕輕的把寶寶放到床上去吧。“教師和幼兒輕輕的走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搖籃曲,組織美術活動為媽媽親手製作“愛心卡”表達對媽媽的愛。體現了各課教學的整和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巨集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搖籃》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祖先的搖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現代詩。這首詩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祖先在她的搖籃——原始森林裡自由快樂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以及保護環境的願望。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中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裡做些什麼。

4、能認出含有“摘”“採”等動詞的詞語,並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識記生字,學習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重點;掌握不同事物動詞的使用,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是本課難點。

三、說學情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篇課文的內容不難理解,因為這篇課文所描繪的場景是學生日常生活常接觸的。課時對主旨的把握,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圖片引入。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用原始森林的圖片引起了學生興趣,同時引入課文的學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祖先生活的自由及美好;在讀中感悟文字,瞭解祖先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始終。在識字教學中,我讓同學們用這種方法學習生字,同學們在掌握自己總結的識字方法的同時,還能學習別人的識字方法,這樣,在學習的同時還培養了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圖片引入,激發興趣。

用原始森林的圖片引入,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慾望。

2.讀詩歌,感知文字。

首先,教師範讀這首詩,學生邊聽邊思考:祖先生活在哪裡?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在他們的生活場景裡,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習了生字後,我要求學生讀這首詩,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答、不讀錯字音、不讀錯句子

3.精讀這首詩,體悟文字。

抓住第二節和第三節來讀,體會祖先生活的快樂,體會詩歌中充滿的童趣。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原始森林的美好,激發他們和環境和諧相處的願望,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4.總結提升。

在總結全詩的基礎上,感悟作者寫作意圖,並以此為課外拓展的出發點,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體現“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六、說板書

《搖籃》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搖籃,描寫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利用散步、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班幼兒以四到五週歲兒童為主體,這一年齡段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方式多以無意注意為主體,觀察力隨自身的興趣產生或結束,並喜歡模仿,而且模仿出色,語言學習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在這一階段的幼兒中,想象力多是在遊戲、製作、觀察活動中有所發現而產生的突發奇想,所以在教學上要緊緊結合這一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來進行。

三.教學目標: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2、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的含義有豐富的知識性,用是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教學難點是:正確的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節奏和語言情緒進行詩歌的創編。語言教育能力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已經有了部分提高,幼兒往往不滿足於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就必須有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羈絆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學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匯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裡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視聽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站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喲而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探究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哪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

匯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白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說:"白雲白雲飄啊飄,飄到藍天上。"教師再將白雲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通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

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語言遊戲"送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裡?"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通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裡,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裡?"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遊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說:"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雲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擴充套件幼兒的思維。

第二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裡說了些什麼?"(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詩歌中的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

第三環節分段跟誦。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

第四環節有感情朗誦。由第三環節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

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隻鳥寶寶,幼兒通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著了。"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

第三部分結束:

音樂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寶寶們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他有關於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六.板書設計:(幼兒園教學主要以圖片或影響的方式展開教學,沒有板書設計)

七.作業設計:請幼兒回家後把今天學過的詩歌有感情的朗誦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也讓他們找找"寶寶"的"搖籃"

八.課後反思:

本節課在完成所定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利用遊戲,談話等多種方式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為完成所定教學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分段式教學法,孩子們不僅能在短時間內記住詩歌的內容,而且還能通過動作對詩歌所描寫的事物進行立體的展現,充分的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在詩歌的創編上,孩子們通過老師所提供的圖片,不僅找到了"寶寶"們的"搖籃"還能將其以詩歌的形式展現,完成了本次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也存在著幾點不足,首先在對幼兒提問時,還需要進一步給予滲透和引導,在對幼兒的照顧全體和而別差異的引導上,還有所欠缺。在詩歌創編環節中,小圖片的使用可以幫助幼兒突破創編詩歌的困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在欣賞詩歌的次數上也略有欠缺,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逐漸的改正缺點,更好的完成教學。

《搖籃》說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湘教版四年級音樂下冊第四課《大海搖籃》,我對本課進行如下分析:

教材分析

“藍藍的海水,靜靜地沙灘,海濱是我童年的搖籃”。正如歌中所唱到的一樣,大海充滿著無窮的魅力,海邊的孩子把大海比作做母親,對大海有著深深地眷戀。本課以“大海”為主題來組織教學內容,安排了演唱大海的歌曲,聽大海的樂曲,意在讓海邊生長的孩子能用另外一種形式來表現自己所熟悉和喜愛的生活情景,讓不是在海邊生長的孩子能通過演唱大海的歌曲,聽賞大海的'樂曲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娃”的生活情趣。本課的教學內容有:演唱歌曲《海娃的歌》,聽賞與跟唱歌曲《大海搖籃》,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音樂活動“破譯密碼”。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及對音樂的理解程度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能學會演唱歌曲《海娃的歌》,並積極用身勢動作參與表現歌曲。

在歌曲學唱中認識升記號,知道“#4”和“4”的音高區別,並能在演唱歌曲時準確運用。

能認真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體驗樂曲意境。

能隨樂哼唱歌曲《大海搖籃》。

能積極參加“破譯密碼”的音樂活動,能準確找到每個樂句的結束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海娃的歌》,並在身勢造型《海娃的歌》中擔任一個角色,結合歌曲進行表演。

難點:認識升記號“#”,並能唱準“#4”的音高。

教學設計思路(含教法設計、學法指導)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本課創設了“清晨歡樂的海”、“黃昏寧靜的海”、“深夜神祕的海”三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與遊戲。

1、在“清晨歡樂的海”中學習歌曲《海娃的歌》。首先進行“抓尾巴”的音樂遊戲。整個遊戲都用《海娃的歌》的旋律做音樂背景,讓學生在遊戲中一邊熟悉歌曲旋律,一邊感受樂句終止音。緊接著進行“浪花飛起來”的音樂遊戲,聆聽完整的歌曲。根據歌曲樂句的變化,作出身體的動作變化,並唱好歌曲後,為了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又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活動,鼓勵和啟發學生在“清晨歡樂的海”中積極探索,大膽參與身勢造型的表演。

2、在“黃昏寧靜的海”中,進行聽賞遊戲——《大海搖籃》,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玩一玩,感受音樂情緒的不同。

3、最後,在“深夜神祕的海”中,安排學生聆聽《天方夜譚》第一樂章選段《大海和辛巴特的船》,讓學生在情境中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感受音樂情緒,用語言描述音樂的情緒。

一、激情引趣

課件播放《海娃的歌》,學生隨歌進入教室後隨老師一起做律動(參看教材P19的身勢節奏。此時學生不一定能跟得上,主要是引發學生興趣和熟悉歌曲的情緒、節奏型等,為下一環節作鋪墊)。

二、學唱歌曲

1、播放歌曲《海娃的歌》,學生認真聆聽。

2、隨老師按歌曲節奏念歌詞(先熟悉歌詞能使學生較準確地掌握歌曲情緒)。

3、老師帶唱一遍歌譜後學生隨老師的聲音與伴奏跟唱一遍(提示學生注意歌中變化音的出現)。

4、隨歌曲錄音跟唱全歌。

5、由學生說出難點樂句後老師幫助突破。

6、全體隨伴奏通唱全歌。

三、參與表現

1、身勢節奏練習(參看教材P19的兩組固定身勢節奏)。

2、學生自由練習(先讓學生猜猜身勢節奏為什麼要用黃、藍兩種顏色來標記,怎麼用?)

3、全體按要求為歌曲進行身勢伴奏。

四、樂曲聽賞

1、播放《大海和辛巴特的船》,學生初步聆聽。

2、老師簡介樂曲背景。

3、整體復聽,感受樂曲的情緒。

五、課堂尾聲

1、師生梳理全課內容,學生談體會。

2、師小結:音樂中的大自然是美麗多變的,時而歡快,時而寧靜,轉而又神祕莫測。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歌曲《海娃的歌》,而且還用身勢參與了歌曲表現……

《搖籃》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搖籃曲》是四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可愛的童年裡的內容。是一首原創歌曲,小調式,四樂句,一段體,歌曲通過對童年校園生活的回憶,表現出無比依戀之情,抒發了兒童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嚮往。歌曲中運用了大量的襯詞,第一樂句其實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時而舒緩,時而活潑跳躍,表現出童年生活的多姿與多彩。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理解,結合學生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演唱歌曲《童年的搖籃曲》,感受歌曲平穩抒情的情緒,表達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

(2)綜合運用音樂經驗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提高音樂表現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聽辨三首不同國家的音樂作品片段,進一步體驗“可愛的童年”這一主題。

這樣的目標設計體現了注重以學生實踐為中心、活動為手段、能力為重點素質為宗旨,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突出音樂性、情感性,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活動中盡情地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作音樂。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搖籃曲》,表達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

教學難點:創作表現歌曲,加深對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說教法及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孩子多了知識的累計,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顯出來。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結合四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在活動中,感受音樂。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本課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2、聆聽音樂初步感受

3、歌曲學習深化體驗

4、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在教學的開始能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能點亮學生的眼睛,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在本節課開始的時候,我讓學生跟著歌曲《童年》的音樂邊跳邊進入教室,然後和學生一起來聊聊童年這個話題,引發學生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接著我向學生展示的是電子相簿。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級同學從一年級入學至今的部分照片製作成兩分多鐘的電子相簿。相簿的背景音樂用的就是《童年的搖籃曲》,這些照片記載了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日子,相信他們看了一定會和我一樣感動。第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也為新歌教學做好了鋪墊。

於是就可以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環節聆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讓學生能夠擁有一雙善於聆聽的耳朵,是作為音樂教師的責任。多次有效的聆聽感受音樂也是我在音樂教學中最用心的部分。對於音樂的聽我是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其實在第一個環節學生已經聽了第一次,只不過那時的聽是不經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環節是真正的聆聽了。聆聽時我播放媒體,請學生聽聽音樂的情緒,從而感受歌曲的優美、舒緩。通過前後兩次共四遍的聽,學生對於歌曲的旋律應該不陌生了,再來學唱歌曲就會輕鬆得多。

第三個環節是:歌曲學習,深化體驗。本課的重難點都將在這個環節中得以解決。為了讓學生準確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搖籃曲》,我採用的是先讓學生識譜的方法。識譜的優點是能幫助學生唱準音,更有效地學習歌曲。既然這節課是歌曲新授課,那最基本的要求就應該把音唱準,把歌唱好。但從頭到尾的識譜也有缺點,那就是學生會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鮮感、學習興趣。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教學中我先出示歌譜,這些歌譜都用不同顏色分了樂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師負責,其它五句分派給五個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進行識譜學習。然後進行彙報,彙報的方式採用接龍法,師生依次視唱自己的樂句,連起來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譜。用這樣的方法,每組分到的只是幾個小節的樂句,大大降低了識譜的難度。採用接龍的方式學生也很有新鮮感,不會覺得枯燥。同時也激發了小組間競爭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歌詞,本課的教學重點就迎刃而解了。創作表現歌曲,加深對歌曲情境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會歌曲後,我啟發學生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如:以小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經學習過的常用力度記號來為歌曲新增力度記號並以小組彙報的方式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達的細膩情感;又如引導學生可以改變演唱形式,加入肢體動作,在載歌載舞中感受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也可為歌曲加入適當的打擊樂器伴奏等等。通過二度創作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升創造興趣,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一堂課只唱一首歌曲,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課的最後結合馬上要舉行的上海世博會,我設計了“各國童謠我來猜”的環節,讓學生分組根據自己以往的音樂學習經驗,把三首不同國家的音樂作品進行聽辨、排序。目的是通過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這樣圍繞教學主題“可愛的童年”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求。

教學過程

一、聽音入室(童年)

二、匯入

1、今天老師想和大家聊聊童年這個話題。電視裡總是說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裡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聲中,我們慢慢長大了。(媒體)(班級學生照片背景音樂為童年的搖籃曲)

三、新授

剛剛我們回憶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來我們就來學一首跟童年有關的歌曲也就是剛才的背景音樂——《童年的搖籃曲》(出示課題)

1、初聽歌曲,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① 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優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帶到了哪裡?(校園)

2、簡介歌曲體裁

這首歌曲的情緒其實和它的名字是有關係的。《童年的搖籃曲》搖籃曲又稱催眠曲。原是母親在搖籃旁為使嬰兒安靜入睡而唱的歌曲,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音樂體裁。搖籃曲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具有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曲調平靜、徐緩、優美。

3、學習歌譜(出示歌譜)

我看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學習這首歌曲了,那就讓我們先一起來拍節奏

① 集體拍擊節奏

② 分組分樂句唱譜

③ 小組接龍唱譜

④集體用lu哼唱

5、學習歌詞(出示歌詞)

① 朗讀歌詞(從第二行開始)

② 老師唱第一句,學生唱後面的樂句

③ 老師唱的你們會嗎?(完整唱)

④ 指導有難點的地方

6、歌曲處理:

①同學們說說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將會更好!(強、弱的處理)

②出示媒體,複習力度記號

③小組交流為歌曲新增合適的力度記號

③ 小組彙報演唱(先說說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體統一力度記號並演唱(老師先說新增的理由,再請學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學們唱得太好了,我們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來豐富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樂器、領唱)

① 改變演唱形式,選兩個領唱。

② 加入小樂器(老師事先準備小樂器和節奏卡片,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來選擇合適的樂器和節奏。同時選好伴奏人員)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難忘,童年歌謠伴我成長。五月一日在上海將要舉行一場舉世矚目的盛會,那就是“上海世博會”,會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來參加。那外國小朋友都會聽哪些童謠呢?老師今天帶來了三首好聽的外國童謠的片段,就請大家來猜猜它們分別是哪個國家的,把歌曲序號寫下來,我們來比一比誰猜對的多。

1、機器貓(日本)

2、三隻小熊(韓國)

3、蝴蝶(法國)

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回憶了童年趣事,學會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搖籃曲》,還欣賞了各國童謠。希望這節課能成為你將來童年回憶的一部分,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童年時光,讓我們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五彩繽紛。

《搖籃》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4冊第四單元《樂海泛舟》,《搖籃曲》是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歌曲作於1868年,它通過強弱節拍的起伏來塑造搖籃搖擺的形象。曲調優美抒情,語氣安詳平緩,細膩得勾畫出一幅母親對孩子親切祝福的動人畫面。這首歌曲雖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從第三拍起音,把節奏進行了細緻的改變,將節拍的舞曲化性格化為內在的韻律,使音樂更富於徐緩的敘事語氣,而適於語義。《搖籃曲》最初為母親撫慰孩子入睡時詠唱的歌謠,後來發展到一種音樂體裁。搖籃曲的音樂形象一般具有溫暖、親切、安寧的氣氛……這一體裁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欣賞性,不僅限於催眠和描寫孩童入睡,更多的是在抒發內心的思想感情,刻畫寧靜而有詩意的精神境界。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需要,我本著既能讓孩子掌握知識,又能達到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演唱《搖籃曲》,引導學生用自然圓潤的聲色與優美柔和的情緒表現歌曲(中文版),並從中體會母親對孩子的似水柔情與疼愛。

2、能力目標:初步認識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充分了解搖籃曲的主要特徵。

3、德育目標:通過課外蒐集各種形式歌頌母親的作品,並通過在課堂上的介紹、欣賞,充分感悟母愛的偉大,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並懂得要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三、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節課的重難點與學生的理解能力,本人訂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自然圓潤的聲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對歌曲八度大跳及雙倚音演唱,使學生真正感受搖籃曲的美與母愛的偉大。

四、說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根據國中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和啟發式、聽唱法、才能展示法、欣賞互助法,讓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同時採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比較進一步認識搖籃曲的音樂特徵,及課外欣賞歌頌母愛的歌曲,很好地滲透到德育教學,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愉快地學唱歌曲,在歌曲中深深的受到母愛的渲陶,從而不僅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還圓滿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五、說教具準備

傳統的教學是以靜態形象為主,學生的學習會感到枯燥乏味,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卻能集音、形、色、動為一體,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擬的。因此,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有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六、說教學程式

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本節課我將以張熊飛教授“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誘導孩子們去探索、去嘗試,讓他們在課堂上真正的動起來、唱起來、跳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達到本節課的預期目標。結合本節教材,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1、情景匯入,醞釀情感

蘇聯科學家巴浦洛夫曾說過:“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敏銳的觀賞力是創造者的基本功”。在匯入部分我先讓學生觀看一段情景音樂,並在欣賞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情景音樂表現了什麼內容,想到了什麼,讓學生了解到音樂也是一種情感藝術。接著再讓學生從三種音樂體裁裡找出一種適合媽媽哄孩子睡覺的音樂,從中匯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歌曲。

2、學習歌曲,表現情感

(1)讓學生欣賞感受,體會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初步認識歌曲的作者及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

(2)在學唱歌之前,根據歌曲的難點高八度演唱,為了讓學生輕鬆地唱好歌曲,我設計了一段發聲練習:1234︱5432︱1--‖(LU——),做好唱歌的鋪墊。

(3)品味旋律,全體同學用“LU”字哼唱旋律,師生共同總結歌曲特點。

讓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速度、力度、拍號,為做好表演唱的準備。

(4)學唱歌詞

先讓學生小聲跟音樂哼唱,找出自己覺得難唱的樂句與歌曲中開頭與結尾有什麼特點。然後再用電子琴帶動與學生的討論、嘗試,結合老師動情的範唱,解決歌曲的難點,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後引導學生模枋母親哄孩子睡覺的情景演唱歌曲,讓學生在音樂氣氛下體會到母親與孩子的愛深深地融化在一起。

3、課外拓展,昇華情感。

(1)欣賞不同民族或國籍的《搖籃曲》,揭示《搖籃曲》的音樂特徵。

通過欣賞不同國籍的搖籃曲,讓學生明白《搖籃曲》表達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母愛都是偉大的。再進一步瞭解歌曲的音樂特徵。

(2)蒐集不同形式歌頌母愛的作品,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本環節我設計觀看不同形式歌頌母愛的作品,從中引導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母愛的偉大,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對母親的愛。很好的得到德育滲透,本節課達到最好的效果。最後讓學生帶著母親的愛再一次演唱歌曲結束本課。

七、說板書設計

《搖籃曲》——(德國)勃拉姆斯

1=F

速度:稍慢、舒緩

力度:輕柔

情緒:溫馨、親切、安寧、優美,充滿母親對孩子(的愛)未來的祝福和希望。

《搖籃》說課稿14

本課選自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單元“星光亮”,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唱歌曲《搖籃》和為歌曲創編歌詞。教學目標有三個:1、通過復聽歌曲《藍貓淘氣三千問》進一步感受歌曲情緒,並在此基礎上創編簡單動作,表現出藍貓的可愛形象。2、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搖籃曲優美、寧靜的情緒3、指導學生用甜美、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3通過為歌曲創編歌詞,發揮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編能力,其中2和3兩個教學目標是教學重點,目標4就是教學難點。

我的教學過程包括三個環節:復聽《藍貓淘氣三千問》;學唱歌曲《搖籃》;創編歌詞。

第一個環節:復聽《藍貓淘氣三千問》

這是一個情景創設過程,也是匯入新課的環節,和學生簡短的交流後放《藍貓淘氣三千問》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生動、明快、朝氣蓬勃和積極向上的情緒,表現出藍貓愛想、愛文、愛動腦的探究精神。

第二個環節:學唱歌曲

首先,我請學生用“m”哼唱旋律,在他們熟唱旋律後,再讓他們自己選擇發聲方法進行哼唱,比如說lu、u等,這個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讓他們唱準音高和節奏。接下來就是學唱歌曲的教學過程,在這個環節中包括讓學生欣賞歌曲、朗讀歌詞、學唱歌詞、律動幾個部分,都是為了讓學生用良好的咬字、吐字,並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三個環節:創編歌詞

我用課件匯入創編歌詞教學環節,請學生幫助花寶寶、魚寶寶和身邊的'事物找找他們的搖籃,我藉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不拘於圖畫,只要合理即可,再在評價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這節課我力求讓聽覺感受貫穿於各項實踐活動之中。歌曲學習動、演、創、賞等各個環節,均由聽而起,同時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動靜結合、以動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在歌曲的學唱、編歌詞部分都注重學生自身的感受與夥伴間的合作參與,並以此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

《搖籃》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欣賞:搖籃曲,這首歌曲有三段,這是一首東北民歌,曲調優美,節奏緩慢,歌曲有三段歌詞其中滲透著媽媽對嬰幼兒的無限疼愛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識點是:搖籃曲的節奏特點和情緒色彩。由於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音樂作品的基礎,能完全較為正確的來識別音樂作品的情緒和節奏特點。因此只有掌握了搖籃曲具有的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才幹更進一步瞭解作品表達的思想內容,為教學地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準備。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區域性,根據音樂教學的意義中所提到的:對幼兒來說音樂活動的意義決不應侷限於音樂自身,它同時也要有益於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體力,陶冶幼兒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身心健康的生長。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母愛、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2、發展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

3、引導幼兒瞭解搖籃曲的性質特點,知道這是一首東北民歌,啟發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制訂的依據是: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是通過各種表示手段如旋律、節奏、速度等而塑造出來的。而音樂又是一門時間藝術,是在時間中流動的,稍不注意就會流失過去,作為歌曲的欣賞幼兒可以藉助於歌詞來理解歌曲內容。大班幼兒注意力的發展比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會神地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才幹使幼兒與歌曲發生共鳴。

教學中的難點是: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情感體驗與聯想。難點制定的依據是:欣賞音樂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和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幼兒的認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點。因此在音樂感知的基礎上,發生情感體驗和聯想從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對幼兒來說和具挑戰性,就象一個跳一跳就夠得到的果實,藉助於教師的引導協助,幼兒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法、啟發聯想法和情緒感染法進行教學。

第一種欣賞法,這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賞法中又分為完整欣賞和分段欣賞兩個層次。整首欣賞,其目的就是堅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感受搖籃曲的性質。因此教學中的第一遍欣賞是完整欣賞,給幼兒初步的音樂印象;然後再分段欣賞進行深入分析;最後再完整欣賞,這是幼兒對搖籃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賞析。在運用欣賞法時為幼兒創設恬靜溫馨、有利於傾聽的教學環境,藉助於動感的多媒體課件、教師聲情並茂的的演唱。在聽覺和視覺上給幼兒積極的刺激,使幼兒對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情緒有充沛的感受,激發幼兒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第二種啟發聯想法,音樂是表示人們的思想,反映社會實際生活的藝術,它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聽眾發生聯想與想象。這首搖籃曲表示出的優美、溫柔的情緒,媽媽對嬰幼兒無限的疼愛與期望都會引發起幼兒的聯想。比方在完整欣賞後啟發幼兒:你想想媽媽在唱著搖籃曲哄嬰幼兒睡覺的時候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在分段欣賞時教師啟發幼兒聯想媽媽是怎樣愛自身的?從而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發生愛媽媽的情感。在引導幼兒開展聯想時我注意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示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如語言和動作大膽地表達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種情緒感染法,因為音樂是一種表情的藝術,很容易使幼兒受到情緒的感染,它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範典範的作用。在活動中除了欣賞錄音外,我特別注重讓幼兒欣賞我的演唱,因為通過聲情並茂,面帶微笑的演唱,和幼兒面對面能將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媽媽對嬰幼兒的愛傳送給每個幼兒,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在小朋友恬靜欣賞錄音時,我會用溫柔的目光注視每一個幼兒,用輕柔的動作適時給予提示,與幼兒之間進行無聲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