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咬文嚼字

漢字趣編(之十七)一

漢字趣編(之十七)一

“一”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數字。它是萬數之首,由它而派生出了整個數字世界。
字典裡對“一“的解釋是“數之始也”,意思就是,“一”是數目或計數的開始。從娃娃學話數數,當然先數的肯定是“1”。
古老而龐大的自然數家族,是由全體自然數1、2、3、4、5、6、7、8、9、10……集合在一起組成的。其中最小的是“1”,找不到最大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一找。也許你認為可以找到一個最大的自然數(n),但是,你立刻就會發現另一個自然數(n+1),它大於n。這就說明在自然數家族中永遠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是無限的,而“1”是自然數中最小的。有人提出異議,不同意“1”是最小的自然數,說“0”比“1”小,“0”應該是最小的自然數。這是不對的,因為自然數指的是正整數,“0”是唯一的非正非負的整數,因而“0”不屬於自然數家族。“1”確實是自然數家族中最小的。
可別小看了這個最小的“1”,它是自然數的單位,是自然數中的第一代,人類最先認識的是“1”,有了“1”,才能得到1、2、3、4……
一是最小的正整數。可以表示開始,一元復甦永珍更新;也可以表示最大,老子天下第一,冠軍、魁首。
一切東西都可以表示為一,所謂九九歸一。一隻雞表示為一隻,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表示為一對,許多雞表示為一群。
在漢字中,一,又能表示許多數字以外的含義,《新華字典》中關於“一”的註釋就多達八項。
“一”在傳統文化中具有不平凡的意義。《周易》“太極”是陰陽整體對待和諧的最高概念,也是象數思維的理性提煉(宋明以後的陰陽魚“太極圖”是太極觀的形象寫照)。只是在後世的發展中,《易》整體和諧的一面被強化,而獨立、對待的一面被弱化。董仲舒強調“大一統”思想,經後代統治者的大力宣傳,“大一統”思維方式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主幹。隨著大一統思維的不斷深化,“太極”被視為至尊的“一”,世界萬物起源於“一”,全國定於一尊,就是皇帝,這種思維方式在調和矛盾、鞏固民族團結、穩定國家政治、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並促進統一、防止並結束分裂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民眾的鬥爭性、獨立性被遏制,迎合或促成了封建君主專制,形成了一元化政治結構。一元化政治結構又可以說是金字塔式的結構,高居頂端的是皇帝,它是一個超穩定的結構。是固定的,又令人沉悶的。
一心一意是中國人崇尚的境界,在傳統文化中,既崇尚夫妻之間的愛情專一、又頌揚友誼的純潔。從一而終是中國傳統女性對一心一意的最好詮釋,這是由中國人的傳統貞節觀決定的。講究整齊劃一是中國人的追求的境界,因為整齊劃一給人視覺上的美感,同時這也是由於中國長期處於大一統社會而決定的。中國人讚賞整齊劃一的團隊精神,但團隊精神又不強,說明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沒有深入人心。中國的一個個的個體長期處於鬆散的狀態,給人家說成是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箇中國人是一條蟲。中國人萬眾一心往往是在大敵當前的時候才會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中國人長期以來窩裡鬥很嚴重,一個個個體好象總在互相消磨當中。什麼時候整個中華民族非常團結一心,什麼時候中華民族就實現真正的偉大復興。
枯燥的一字經文人之手,嵌入對聯之中,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清代學者朱柏廬在其所著《治家格言》中有副對聯言之諄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濟南大明湖有一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青島嶗山釣魚臺有副奇特的數字聯:“ 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長杆一寸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
漢語成語中,一字開頭的成語多如牛毛,韻味無窮,如:最吝嗇的人——一毛不拔;最堅決的態度——一刀兩斷;最困難的時候——一籌莫展;最清潔的地方——一塵不染;最浪漫的愛情——一見鍾情。俗語中有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告訴人們一個個生活的哲理。其他的還有:一見如故 、一毛不拔 、一氣呵成 、一分為二 、一心一意、一孔之見 、一目十行、 一葉知秋、 一葉蔽目、一丘之貉、一代風流、一髮千鈞、一絲不苟、一絲不掛、一成不變、一塵不染、一團和氣、一帆風順、一網打盡、一衣帶水、一決雌雄、一字千金、一勞永逸、一技之長、一步登天、一飯千金、一張一弛、一言九鼎、一表人才、一呼百諾、一敗塗地、一知半解、一往情深、一貧如洗、一刻千金、一瀉千里、一波三折、一視同仁、一面之交、一揮而就、一舉兩得、一唱三嘆、一誤再誤、一席之地、一竅不通、一朝一夕、一蹶不振、一箭雙鵰、一言以蔽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字,內涵十分豐富。
標籤:趣編 十七 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