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

今天教學了《認識人民幣》。我創設了讓學生用學具盒裡的假幣買東西的情景。數學課上,教室變成了“小商品市場”,學生們有的擺攤設點、大聲吆喝、招攬生意,有的東轉西逛、左挑右選、討價還價,在活動中完成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並讓學生進入情境,投入活動,感受氛圍,啟用思維,在體驗已知中獲取新知,併產生探索未知的強烈慾望,學習成了學生的內在追求,他們學得主動、學得生動,自然也就學得成功。

我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開放題:一支鉛筆3角,一塊橡皮5角,一本本子6角。最少帶幾張1元的錢才能夠各買一件物品?小明帶了1元,買了兩件不同的物品,你能說出他買的可能是哪兩件嗎?這道開放題我先設定一個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學情境,再讓學生口頭說自己的想法,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引入“開放”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於拓寬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十分有益。由於開放題的'思考方法和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學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結果,這種不同是由學生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知識和水平造成的。

因此,在鞏固訓練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設計的多種形式的開放性練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倡個性化學習,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2

《認識人民幣》是在人教版第二冊的教學內容。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為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後,我感到好難好難,完成得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為什麼呢?

總結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採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對於1元的人民幣比較熟悉,但對於面值大的人民幣,孩子們接觸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認知出現了混亂,如:2元與2角辨認不清楚。孩子們經過觀察、比較終於能很快辨認了,非常高興。因為面值比較大,不便於老師為學生準備學具,見不到真人民幣,一切都變的抽象了,因而給後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轉換帶來困難。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2、在人民幣兌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通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說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40幾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兌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學生對於買東西的.題型缺乏生活經驗,甚至有的小朋友對於“營業員應找回多少元?”、“購物者應該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帶幾張十元的錢”等等理解困難,所以課後我還設計一個“紅領巾小賣部”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人民幣,同時掌握人民幣的兌換的方法。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3

今天數學學習《認識人民幣2》。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人民幣的學具。整節課我設計了3部分,先是認識人民幣的面額,再是數錢,最後是換錢。數錢環節,學生特別興奮。我說錢數,學生快速擺出,比一比誰擺的快,再看看同桌的擺法是否相同,在看看小組中有幾種擺法。學生會擺錢了,自然就會數錢了,緊接著的看圖說錢數的練習題順利就過了。

換錢環節,我讓男生拿一張一元錢,女生想辦法用五角錢換男生的一元錢,看誰最先成功。很快學生就興奮起來。我的話音一落,就有學生舉起手來。再讓男生說說為什麼同意對換。很快就得出了1張1元錢能換2張5角的。同樣再進行其他面額的對換遊戲。一節課學生在玩得不亦樂乎,最後總結了本課的.知識點。

這節課我和學生們都很輕鬆,快樂。學具的使用提高了課堂的質量,今後的數學課我會盡量讓學生準備學具。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4

《認識人民幣》這個單元是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習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活動中,進行合理、靈活地思考;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正確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關資訊;能正確地解決購物時常見的問題??要完成這些目標,要依賴於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但大部分學生的生活經驗只是認識了人民幣,如何能讓他們正確的取幣、換幣、付幣、找幣,原本3個課時的課,是肯定不夠的。

首先,並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認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讓學生說說你認識哪些人民幣,讓他上臺找出來展示給大家看,在交流中基本認識了人民幣。在接下來的分一分的活動中,學生就能正確的分類,通過分類,知道了紙幣和硬幣。還知道了按元、角、分來分類。為下面認識人民幣的幾種辨認方法做好準備。

其次,我發現學生對1元、5角較熟悉,認識很快,對它們的換算也得心應手。對於2角、1角、5分、2分、1分比較陌生,在換算“幾張2角可以換成1張1元”時,只有班級裡思維比較靈活的幾個孩子積極舉手。我想,要理解“幾張2角可以換成1張1元”這個問題要用到“倍”的.知識,再加上一年級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錢買東西,並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機會幾乎是零,為了讓學生明白“5張2角可以換成1張1元”,我先一張一張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計算5張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讓學生直觀理解元和角的換算,過程較繁瑣,效果也不滿意,因為有的學生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單位相同,相應的數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學中,我也強調了這一點,半數以上的學生記性不錯,很注意觀察插圖,認清人民幣上的面值,明確單位,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糊里糊塗,看到數字就進行計算,出現了30元+2角=32元這類錯誤,於是又重點明確要求學生在計算時,要先換算成統一的單位名稱再進行計算。

還有一些小細節也需要注意:

1、書上和練習冊上的人民幣有些是舊版的,而學生現在用的幾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幣,所以對於舊版的不是很瞭解,於是在介紹人民幣時,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給學生看了,在後來的練習中也就沒有問題。

2、在課後練習中,有很多人民幣兌換的實際問題,對於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利用學具盒中的假幣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題。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換錢、擺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為主體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5

一、教學熟識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

1、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確定生活體會,於是設計提問你們熟識人民幣嗎,同學都很自豪地答覆熟識!,激發了同學的積極性;不過,並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熟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2人一組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你熟識哪些?仍要說一說你是怎樣識別的.使同學在合作溝通中自覺的進一步熟識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溝通後反應,請同學上來向大家介紹你熟識的人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麼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同學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熟識人民幣的方法,到達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惜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說教,當同學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麼?同學答覆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惜人民幣;

二、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錢,小明付10角可以嗎?當有同學指出1元就等於10角時立刻予以確定,然後帶著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

2、雖然使同學知道1元=10角並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小紅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同學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懂得與把握,也有了確定的成就感;

三、換幣玩耍

這是熟識了進率之後很自然地引出的環節,也是買東西經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這是這節課的難點,針對難點,我在同學知道了1元=10角後,創設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錢的不同組成情形的練習;幾張5角就是1元?5張幾角才是1元?通過這個練習,為後面棒棒糖5角錢怎樣付打好確定的根底;同學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懂得與把握,也有了確定的成就感;

四、模擬購物活動

既然熟識了錢,就是為了要學會買東西,因而最終的環節我設計明白決實際問題:買東西;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反而是學生得心應手的一環節,或許是和實際的生活體會相溝通而使得有了共鳴;如:同學依據提示猜本子的價格,看著物品的價格表,說說1元錢可以買什麼?買1樣,什麼情形?買2樣,又是怎樣?買3樣,1元錢夠嗎?等通過深化挖掘這類問題,同學解決的很好,只有少數同學〔缺乏買東西體會或是一些後進生〕略微有些困難,不過在講解之後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範怎樣進行買賣活動後,我便組織同學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買賣玩耍,最終要求營業員彙報賣掉了哪幾樣物品?算一算應收多少錢?並數一數實際收取的錢,力求練得紮實;當然教學中仍有許多處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完善

1、同學在熟識人民幣時對其附加價值缺乏明白,對主輔幣之間的十進關係沒有上升到學問重點的高度;有購物體會但在支付方式上欠靈敏;

2、同學有較強的觀看愛好,但是觀看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同學開展水平差距較大;3、有確定小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相互溝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學存在困難,合作學習時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有待提升;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6

教學過程:

片段一、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劉老師,有什麼發現?

生:今天老師穿了新衣服,挺好看的。

師:是嗎?謝謝!這件衣服我是在海鹽的超市裡買的。小朋友,你買過東西嗎?

生紛紛回答。

師:買東西要用什麼付款呀?

生回答錢,鈔票等。

師:我國的錢就叫人民幣(課件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繼續邊用課件演示邊向學生介紹美國的叫美元、日本的叫日元、香港的叫港幣等。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認識人民幣”。

[評析:由師生的談話來展開教學,比較自然。讓學生回憶在生活中的購物、付款活動,瞭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以找準知識的起點。在介紹人民幣時,同時也向學生介紹美元、日元、港幣,不但使學生拓寬了眼界,更使學生知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並且貨幣的名稱也不相同。]

片段二、

1、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

(1)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信封,倒出裡面的東西,看看是什麼。你們認識這些人民幣嗎?

(2)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把不認識放在旁邊。(學生活動)

(3)彙報交流,把各小組不認識的請其他小組裡的同學幫忙,並說說怎麼認的?

[評析: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介紹,來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較直觀的特徵,從而逐步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相互學習、觀察等諸多能力。其實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接觸人民幣的機會比較多,因此我讓學生把不認識的拿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忙認一認。本來估計大面額的可能學生會有困難,結果恰恰是分幣學生不認識的比較多。學生一個勁地追問,“老師,5分是5角嗎?”“老師,這些錢可以在哪裡用呀?由於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估計不足,所以在這個環節處理得不夠好。]

2、再認人民幣

(1)你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

(2)學生動手操作

(3)展示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麼分。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展開教學。使學生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人民幣有不同的版本。

(4)四人小組合作,一人拿人民幣,其他三人說面值。

[評析:讓學生給人民幣分類,通過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使學生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人民幣有不同的版本。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由於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的時間,進而影響到活動的效果。]

片段三、

1、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超市去看看。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價錢。

2、如果想買一塊橡皮,應該付多少錢?可以怎麼付?同桌兩個小朋友可以拿出學具來擺一擺,比比那個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學生活動)

3、學生彙報交流方法。並讓學生說為什麼這樣拿。

1元10角

2個5角

5個2角

1個5角2個2角1個1角

1個2角8個1角

3個2角4個1角

2個2角6個1角

4、從這麼多的拿法中,你發現了什麼?同桌可以討論一下。

[評析:給學生提供了操作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識,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

反思:回顧本課的教學,覺得在不少環節上沒有處理好。

首先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深入人心。在教學設計中,能儘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於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雖然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迴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充足的.時間是探究的保證,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其次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因為“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又估計不足。第二是認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其實這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認識同樣重要,雖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係,分幣的認識不容忽視。

第三是教學重點的把握。教學重點是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突出辨認人民幣的方法,但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學生去認、記人民幣的顏色、圖案等。其實我覺得只要學生會認就可以了。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7

認識人民幣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對這部分內容十分感興趣,前兩輪實驗教師也形成和積累了較為成熟和理想的教學模式。能否在此基礎上再次創新,對我來說充滿了挑戰。

人民幣對一年級孩子來說並不陌生,但孩子們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經驗豐富一些,不僅認識人民幣而且能進行簡單的使用和換算,有的學生因為平時不接觸人民幣,很少實際運用,所以認識人民幣這方面能力比較弱,甚至沒有能力,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種難度我把它理解為進行探索創新的原動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幣到底是什麼樣的。是課本上的知識?是能帶來快樂的花紙,是一種象徵國家的驕傲還是一種誘惑,這使我陷入了思考,書本知識是抽象的,人民幣卻是真實的存在著。通過教學研討我們提出了4個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

1、提供什麼樣的背景情境。

2、孩子有什麼樣的知識基礎。

3、採用什麼樣的合作形式。

4、如何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下面就我的教學體會具體談一談。

1、提供什麼樣的背景情境。

使用人民幣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人民幣也充滿了誘惑,教孩子使用人民幣不光是簡單的認識幣值,進率,還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這決不是一節課可以做到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備課組的老師展開了討論,本節教材書上給出了一個在小商店購物的情景,這是最平常樸實的場景了,孩子即熟悉又感興趣,但我們通過思考提出了一種想法,人為什麼到商店去,是因為有購物的需要,需要什麼,買什麼,這才是理性的消費者,那這節課我們為什麼要帶孩子到商店買東西呢?是因為我們要教孩子認人民幣,要孩子學習使用人民幣的方法。如果情景使用不得當,難免讓孩子產生“假”的感覺,失去學習的興趣,但這節課又不能沒有了情景,情景可以讓孩子產生購買的慾望,孩子強烈的購買慾望是本節課學習的動力。

經過兩節課的教學嘗試,我們豐富了本節課的情境,把本課的背景情境定為“愛心活動”,取名叫“愛心義買”,教學時我先出示了一些貧困地區孩子在艱苦條件下認真學習的圖片,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了震動,然後提出今天的學習任務,通過今天的學習,購買一件你最喜歡的文具,並自願把它捐獻給需要幫助的同學們。同學們一呼百應,情緒高昂,場面是比較感人的。這樣一來,孩子的購物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一節課被一條情感主線從前到後貫穿起來,孩子在學習人民幣知識的同時,還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一種形式,孩子不僅沒有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反增添了一份責任感,可以說提高了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通過實際操作發現,這種形式最大的弱點就是需要佔用比較多的時間來進行組織,容易讓德育目標的實施沖淡了知識目標,有可能導致一節課的任務無法在40分鐘內完成,而且不同的老師駕馭的能力又不同,差別就更大了,把握不好度的話,這樣的情境形式反到成了負擔,起不到教育的功效還拖了課堂教學的後腿。如果過於簡化了這種組織過程,又會產生一種“作秀”“走形式”的感覺,還不如不用呢!我想這種矛盾的`解決對我們教師確實提出了挑戰,也應該成為今後我們探討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的一個好題材。

2、孩子有什麼樣的知識基礎?

這個問題本來是被我最忽視的一個問題,因為本課的知識和別的課不一樣,聯絡生活實際的東西比較多,一開始我想,孩子特別是城市孩子這方面的經歷和體驗應該是比較多的嘛,存在的差距我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兩次教學實踐後我大吃一驚,孩子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差距巨大,有的孩子不僅會認幣,而且知道簡單的換算,多數孩子所認的幣種不全,還有部分孩子僅僅只瞭解一種到兩種人民幣,進率和簡單的使用根本不知道。

對孩子的水平沒有充分的估計,也是導致前兩次教學嘗試中認幣環節的失敗的原因。在改進時我調整了認幣部分的教學策略,加強了孩子的拿、認、說的訓練,並在孩子說出他們所知道的人民幣後,把人民幣散亂擺在螢幕上,讓他們想一想怎樣擺看起來就不亂了,滲透分類的思想,這個環節開始我沒有把握,嘗試後發現,分類對於孩子來說難度並不大,因為比較直觀能看的到,所以孩子的分類方法比較豐富,我重點引導了兩種,一是按單位分,分成元、角、分三種;二是按材質分,分成硬幣和紙幣。有了分類的經歷就鞏固了孩子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為下面使用人民幣打下了基礎。

3、採用什麼樣的合作形式?

這是我這次教學嘗試中體會較深的地方,最先採用的四人一小組的方式,每組安排了一個組長負責,但低年級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組活動不是搞不起來,就是鬧哄哄、亂糟糟的,出現了能力較強的孩子包辦代替,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的問題,活動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它並沒有落到實處,走了形式,從購物活動一開始,老師基本已經失去了對課堂的引導和調控能力。後來我們分析問題是不是出在小組長身上,或是課桌椅擺放的形式影響了孩子的合作,基於分析的結果我們改進了合作方式,改四人一小組為六人一小組,精選了能力強的同學擔任組長,並把學生的課桌椅重新進行了擺放,讓六人小組採取圍坐的形式。這一下減少了小組的數量,每個小組的組長都是比較能幹的孩子,紀律一下好了許多,課堂環節好象有條不紊了。當我正暗自慶幸時,一個問題又出現了,我們發現小組合作中的弱者更弱了,參與的機會更少了,不參與的人數更多了,在購物活動中能幹的孩子能買到兩件甚至三件文具,能力差,膽子小的孩子一件都沒買到,在認幣環節中體現更明顯了,讓孩子們交流他們所認識的人民幣時,有一定基礎的孩子能滔滔不絕,沒基礎的孩子不僅一言不發,而且不停的擺弄手中的紙幣。看來是“能幹”的小組長“震”住了他們。參與交流合作的群體大了勢必導致群體中的弱者失去鍛鍊的機會,考慮到物件是一年級的孩子,我放棄了這些合作形式,在認幣階段採用同位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完成,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鍊機會,在購物活動中安排了四個購物櫃檯,每個櫃檯聘請了兩名愛心售貨員,這樣讓孩子在購物環節中可以輕鬆自由的在4個櫃檯中自由選購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增強了趣味性和真實性,同時滲透公德教育,並在活動中充分指導孩子購物的技巧,找錢的竅門,對於那麼確實有困難的同學,老師真正有機會去引導他和鼓勵他們了,這樣嘗試後活動的實效性明顯增強了。同時我們也總結出一條經驗,合作要注意面向全體,人人蔘與,幫扶要面向個體,要有針對性,體現不同的人在學習中的不同體驗和收穫。

4、如何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課上活動了,孩子更多參與了,那麼動筆練的機會和時間就變少了,本課我在每個教學環節都安排了與之相適應的練習,力求形式多樣一些,多為主題服務一些。趣味是吸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課的教學活動“愛心商店”的營業活動結束後就進入了反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對本節課知識的深化的鞏固。我採用了“記者採訪”的形式,讓孩子談一談自己是怎樣購物的,付了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也十分樂意回答,但實際教學中我這一塊我完成的不夠理想,交流的量太小了,大多數同學都沒有機會說,這也是下次教學中需要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經過反思,我提出了對本課的這幾點思考。當然這節課的問題還有很多,不能一一盡敘,我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努力改進。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8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我在設計《認識人民幣》這課時,充分利用“興趣”這一手段。

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看購物的課件。聯絡學生生活,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人民幣的地方,瞭解人民幣的作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課堂中我還滲透: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在模擬購物活動時,利用生活經驗的再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性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在認識人民幣的這個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識人民幣,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己觀察人民幣,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瞭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滲透:國徽是國家的標誌,教育學生要愛護它。

人民幣的分類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實踐,學生的熱情高漲,對人民幣的分類更輕鬆,對進一步認識人民幣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這裡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學生間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動,使學生樹立了合作意識,並逐步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學生在換幣的過程中,也是利用實踐活動來進行的,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元、角之間的十進關係和角之間的換算關係。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模式,師生是一種友好、平等、朋友式的關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

在教學設計中,要儘量體現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於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雖然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迴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充足的時間是探究的保證,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其次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因為“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又估計不足。第二是認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其實這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認識同樣重要,雖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係,分幣的認識不容忽視。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9

一、背景介紹

人民幣(俗稱錢)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已有一些認識,好像很熟悉,但在使用時就會發現,學生的認識還只是浮於表面。如何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認識人民幣,瞭解人民幣,使用人民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數學興趣,這堂課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課前帶著部分學生去商場,看商品特別是文具的價格,購買了一些不同的文具,並把整個過程拍成了錄影,在課堂上結合其他活動,適當使用錄影,發現效果不錯。

二、案例描述

教學前我在商場拍了一組本班學生去文具店買文具的錄影,我首先讓學生觀看錄影,學生看到自己的同學參與拍攝錄影,一下子興趣就調動起來了,邊看邊議論。這時我向學生提問:“小朋友,買文具需要什麼?”學生紛紛搶著說:“錢!”“錢!”

我接著問:“錢幣的種類很多,你們見過哪幾種錢幣?”孩子們七嘴八舌:人民幣、美元、港幣、英鎊……

我趁熱打鐵:“我們新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去文具店買你們最喜歡的文具,好嗎?”

“老師,我會認!”

在調起學生胃口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錢說:“小朋友們認識這些錢嗎?你們誰能做小老師,教大家認認這些錢?”孩子們一看到真錢,一下子興奮了,爭先恐後地叫起來:“老師,我會。”“老師,我來。”……聲音一個比一個大,課堂上一下子炸開了鍋,使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本來事先打算領著同學們一起認一認,說一說的,看樣子這樣不行,我靈機一動,說:“同學們都認識,都想說,很好,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有關人民幣的知識給你們小組裡的其他同學介紹介紹呢?”然後每組各發兩套不同面額的模擬人民幣,各小組的同學拿的拿、認的認、摸的摸、說的說,我走到各組去聽一聽,嗬,還真行,從人民幣的面額到圖案、從字樣到怎樣辨真假,都說得頭頭是道,一位平時愛動腦筋的學生拿著一個1元的硬幣說:“這是1元錢,正面是數字1元和漢語拼音1元,背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圖案……”學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其他同學,這樣通過交流,互補、互學,進一步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

“老師,我會分!”

在學生認識人民幣後,如何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通過自己的分析與思考,瞭解人民幣的單位呢?我想放手試一試,讓學生小組合作,把兩套人民幣進行整理分類,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組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後,想出了多種不同的分法,他們有的找,有的擺放,分出一種後,又試著另一種分法……當時,看到學生那種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熱烈討論的學習氛圍,我也被感染了。在彙報時,每個小組都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有的學生興奮地說:“我們組把都是‘1’的分成一類,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分一類;都是‘5’的分一類……

有的學生不服氣地說:“老師,我們認為紙幣分一類,硬幣分一類更簡單一些。”

另一組的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們組是分新版和舊版的兩類。”

有一組在一邊終於沉不住氣了,“老師,我們組也有很多種分法,不過我們認為不管是紙幣,還是硬幣,把有“元”的分一類,有“角”的分一類,有“分”的分一類,這樣更合理一些。”

這時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想出了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邊說邊示範,把在場聽課的老師都吸引到他們的活動中去了。在討論不同的分法後,我說:“你們的`分法都有道理,小朋友再看一看,哪一種分法最實用、最合理呢?”經過討論,得出按“元、角、分”把人民幣分類最好,然後引導學生按“元、角、分”把人民幣整理分類,並瞭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老師,我能行!”

見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逐步深入,緊接著我有將學生的活動引入高潮,出示事先模擬好的一個文具店,有各種學生喜歡的文具並標明價格,比如:鉛筆每支5角,橡皮每塊1元,文具盒每個6元5角,刨筆刀每個12元3角……

“小朋友,咱們今天的文具店想在咱們班招聘一批營業員,誰願意應聘?”

一隻只小手齊刷刷舉起來。

“營業員可不容易當,算錯了賬,你可要賠的。”我開玩笑地說。

“老師,我能行。”幾乎所有的孩子自信地回答我。我看著孩子急切的樣子,實在無法確定錄取誰,只好對他們說大家輪流來當。幾個“營業員”走到文具店前,當場穿上我事先準備好的“營業員”服飾,準備“工作”。其他學生躍躍欲試,想去買文具,這時我提出要求說:“你最想買哪兩種文具?應該付多少錢?怎樣付這些錢?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先和你們小組的同學說一說,一起合計合計,然後拿好錢排隊去買?”學生一聽,又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

在商量好後,一名名“顧客”排著長長的隊伍去模擬櫃檯購買文具。

“顧客”1興奮地告訴我說:“老師,我買一把尺子8角,一支鉛筆5角,一共要花1元3角,我付2元,找回7角。”

“顧客”2說:“老師,我買了1支圓珠筆1元,一個鉛筆盒6元5角,一共要付7元5角,我給他8元,找回5角。”

……

我不放心“營業員”,走到旁邊觀察,這時一個“顧客”給他10元,要買8元5角的文具,他不慌不忙地找出1元5角,我放心地笑了。“顧客”們買得清清楚楚,“營業員”們賣得明明白白。正當同學們買賣熱烈時,下課鈴聲響了,我只好狠心打斷同學們,說:“你們週末可以去商場幫媽媽買一些日用品,寫一篇數學日記。”

三、案例反思

1、創設“憤悱”氛圍,開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原動力——“我要學”

教師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課堂氛圍的直接創造者,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起點,發揮教師自身的創造性,以數學特有的美感與教師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學生,融抽象知識於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本課教學之初,我先安排一段商店購物的錄影,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迫切的想要了解今天的學習內容,隨後教學過程中又設定了學生再熟悉不過的買文具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強烈興趣,使學生進入“憤悱”狀態,從而開啟思維之閘,使學生進入一個強烈的“我要學數學”的境界,從而開發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原動力。

2、全體發展,全面發展,體驗自主探究學習的成功,讓每一個學生都說——“我能學”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從無知走向有知,從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過程。而現今,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敗感,這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大敵人。因此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自主地探索數學知識,教師必須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課堂上我儘量給所有的學生展示自己、表現自我的機會,特別是不太善於表現自己的學生,我更多地關注,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在本課教學中我發現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購物方法,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對於學生“出格”的回答不會因為不合自己的預想而輕易否定,而是相信學生,因勢利導,讓每一個孩子切實地體驗到“我能學”。這正是學習內驅力的延續和增強,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有充分的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熱情。

3、注重實踐操作,培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我會學”

在學生有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後,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進到數學知識的王國中去遨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因而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礎。要轉變學生傳統的數學學習方式,就要讓學生在“做中學”,即在實踐操作中,通過觀察、思考、分析來獲得有關的數學知識。有位名人說過:“聽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在上本節課之前,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給學生準備了錢箱、信封等。學生從錢箱中找錢、親自動手分一分,最後還設計了一個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在做中加深了對人民幣的整體系統認識,在不停的活動中、遊戲中將已有的經驗數學化、系統化,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性,掌握了數學學習的方式,從而使學生達到“我會學”的境界。

4、注重數學知識與學生個人生活、個人成長的聯絡,鞏固自主探究學習的成果——“學有用”

在有趣的買賣過程中,學生不僅經歷了付錢、找錢及加減計算等活動,還能及時處理購物時發生的簡單情況,這樣做,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融入社會實踐,服務於生話,真正體現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長盛不衰,學習的動力源源不絕,從而形成學習數學的良性迴圈,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有用,這種有用不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的路上有用。

從上述案例中我體會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相信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0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學思想,通過觀察學生購物的畫面,瞭解人民幣的作用,進而引入新課,認識人民幣。通過兌換遊戲和模擬購物等活動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他們參與的慾望和學習的興趣。

2、創設自主、合作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中,要充分估計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處理教材。如:認識人民幣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幣,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紙幣和硬幣,也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分幣、角幣和元幣,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接著安排學生分組交流自己認識的人民幣。最後,組織全班學生認識分幣、角幣和元幣。

3、充分利用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實物圖和實際的人民幣的直觀作用,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受到愛祖國、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通過找、認、摸、比、擺,從感性到理性,認識與理解了元、角、分,並初步掌握了它們之間的換算方法,學會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1

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瞭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把人民幣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認識面值不同的人民幣的幣值。通過兌換人民幣,讓學生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位制關係。最後開展主要用元、角為單位進行的各種購物練習。使學生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功能,學會簡單購物,並瞭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係。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整節課中把學知識和用知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本節課的最大特點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了開放性、實踐性、趣味性很強的活動。如:怎樣將不同面值的錢整齊地歸類;用1元1角錢買玩具,有多少種取錢方法;並充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創設,和諧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合作與交流,生生互動,輕鬆、愉快地認識並學會了如何使用人民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方法和實踐能力。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2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一共分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的顏色、面值。第二課時學習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的換算,明確:1元=10角,1角=10分。第三課時讓學生模擬購物,體驗購物的樂趣,並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付錢。在這單元的教材分析時,我有這樣想法:關於教學重點、以往教學時總把重心放在識別面額價值和弄清進率進行換算上。而對於這些,學生都有生活經驗,過分強調、單純講授顯然脫離學生的實際,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無法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又從何談起。所以我大膽地進行了創新,下面把我將對這一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做一下反思: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呼叫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2、讓學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讓學生怎樣區分不同的人民幣,怎樣付款。這些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到商店裡購物的生活實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讓學生產生主體作用,並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認識人民幣面額值在100元以內的各種人民幣。通過到商店裡購買物品付款活動,買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鋼筆,23元的轉筆刀,讓學生的思維被激發時,自主探索出了多種付人民幣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點,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為下一步的'購物遊戲奠定了基礎。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培養。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所以在最後我設定了一副存錢的圖片,利用問題:圖片上的小男孩在幹什麼?來引導學生學會存錢,學會如何合理地花錢。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學生太活躍了,導致紀律有些差。

2.在購物遊戲中雖然學生大部分都挺活躍的,但有的學生把小組裡所有的貨物都買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沒買,雖然我在這個過程中把每一個組都問了一遍,幫助一些不動的同學買到了物品,但這也暴露出了問題。如何才調動起這一部分人的主動性呢?這將是我以後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3.由於時間關係,結束時太倉促,沒有引導學生說,而是自己說了出來。

4.自身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對學生和教材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總之,以後的教學工作我要不斷總結每一堂課的教學經驗,認真進行反思,培養自身素質,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加強對差生的輔導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會有一份收穫的!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3

《認識人民幣》是新課標蘇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的內容,本單元課主要是引導國小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及1元=10角、1角=10分簡單的換算,下面是我對《認識人民幣》的幾點反思: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教學。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見得多用得少,特別是大面額的幣種,可以說他們對人民幣只有最初步的認識,對於要用到錢才能買到東西這個交換的原則只有初步的意識,對人民幣的單位以及單位之間的進率關係並不熟悉。

我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調整教材,因需設教。

一、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利用教材。

書上教學的是如今已過時的第四版人民幣,而現在市場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幣只有極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幣。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既然學是為了用,我果斷地決定將第五套人民幣作為重點主要教學。當然考慮到目前市場上仍有少

量第四版人民幣流通,我也將它們在新課匯入時做了簡單介紹,促進學生自主遷移、靈活應用。

二、這節課以“知識競答”為主線,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

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認一認、說一說→分一分→換一換→填一填的活動串連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這一動態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如認識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採用互相介紹的形式,這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經驗庫中的儲存被充分調動。學生之間互相補充,互相完善,主體性與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叉互動。在這一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呈現出求知若渴的狀態。

學生在學會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的基礎上,自然地進入了對人民幣單位的認識的學習。一個頒獎活動巧妙地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著。通過4個裝有同樣多人民幣的特殊獎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這一結論,同時也學會了元、角之間的兌換。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分幣雖然已停止流通,但作為人民幣的又一單位同樣有教學的必要,尤其是角與分的進率。考慮到學生剛剛經歷了探求元與角的進率的過程,具有此認知基礎及經驗基礎。因此,我讓學生猜測。學生很順利地進行了遷移,大膽提出“1角=10分”。在最後揭曉知識競答比賽結果時,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下思維無比活躍,自然地引到下一節課關於人民幣的計算,又一次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四、我時刻關注學生,激勵評價。

本節課我的評價並不僅僅侷限在學生學習的結果上,更多的是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情感的體驗、方法的指導層面。如:當學生自主認出並介紹如何認識1元以後,我適時評價:“你觀察真仔細,說的也很清楚。”為其他學生的認幣、彙報做了示範性指向。還不斷的變換語言:真聰明、太了不起了、回答得真出色等等。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讚美,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我們的數學學習從生活中來,要回到到生活中去。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會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這節課不足的是,沒有安排購物的實踐活動。為了彌補不足,我還要聯絡家長配合我們的教學,通過課後生活的實踐,達到最終的目標。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4

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了玩具人民幣和一些生活實物,聯絡學生生活,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人民幣的地方,瞭解人民幣的作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課堂中我還滲透: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模擬購物活動時,利用生活經驗的再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性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在認識人民幣的這個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識人民幣,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己觀察人民幣,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反思《一年級數學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閆春玲》。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瞭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滲透:國徽是國家的標誌,教育學生要愛護它。

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學生間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動,使學生樹立了合作意識,並逐步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學生在換幣的過程中,也是利用實踐活動來進行的,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元、角之間的十進關係和角之間的換算關係。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模式,師生是一種友好、平等、朋友式的關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也很多,如在教學設計中,要儘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充足的時間是探究的保證,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揚長避短,我會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汲取教訓,積累經驗,成長自身,服務教育。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

一、教學認識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

1、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生活經驗,於是設計提問你們認識人民幣嗎,學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認識!,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不過,並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認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2人一組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你認識哪些?還要說一說你是怎樣辨認的?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覺的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交流後反饋,請學生上來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麼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學生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說教,當學生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護人民幣。

二、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錢,小明付10角可以嗎?當有學生指出1元就等於10角時立刻予以肯定,然後帶著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

2、雖然使學生知道1元=10角並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小紅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學生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理解與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三、換幣遊戲

這是認識了進率之後很自然地引出的環節,也是買東西時經常會碰到的問題。這是這節課的難點,針對難點,我在學生知道了1元=10角後,創設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錢的不同組成情況的練習。幾張5角就是1元?5張幾角才是1元?通過這個練習,為後面棒棒糖5角錢怎樣付打好一定的基礎。學生在解決換錢的問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元、角、分進率的理解與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四、模擬購物活動

既然認識了錢,就是為了要學會買東西,因而最後的環節我設計瞭解決實際問題:買東西。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反而是學生得心應手的一環節,也許是和實際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而使得有了共鳴。如:學生根據提示猜本子的價格,看著物品的價格表,說說1元錢可以買什麼?買1樣,什麼情況?買2樣,又是怎樣?買3 樣,1元錢夠嗎?等通過深入挖掘這類問題,學生解決的很好,只有少數學生(缺乏買東西經驗或是一些後進生)稍微有些困難,不過在講解之後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範怎樣進行買賣活動後,我便組織學生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買賣遊戲,最後要求營業員彙報賣掉了哪幾樣物品?算一算應收多少錢?並數一數實際收取的錢,力求練得紮實。

當然教學中還有許多處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完善。

1、學生在認識人民幣時對其附加價值缺乏瞭解,對主輔幣之間的十進關係沒有上升到知識重點的高度。有購物經驗但在支付方式上欠靈活。

2、學生有較強的觀察興趣,但是觀察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學生髮展水平差距較大。

3、有一定小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見學生存在困難,合作學習時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