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

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了玩具人民幣和一些生活實物,聯絡學生生活,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人民幣的地方,瞭解人民幣的作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課堂中我還滲透: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模擬購物活動時,利用生活經驗的再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性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在認識人民幣的這個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識人民幣,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己觀察人民幣,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反思《一年級數學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閆春玲》。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瞭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滲透:國徽是國家的標誌,教育學生要愛護它。

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學生間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動,使學生樹立了合作意識,並逐步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學生在換幣的過程中,也是利用實踐活動來進行的,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元、角之間的十進關係和角之間的換算關係。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模式,師生是一種友好、平等、朋友式的關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也很多,如在教學設計中,要儘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充足的時間是探究的保證,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揚長避短,我會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汲取教訓,積累經驗,成長自身,服務教育。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2

今天要先表揚自己,同時再跟自己提一個要求。表揚:根據教材,推測出了隱藏在顯性知識點後的隱性思維要求,這是教材解讀上的進步。要求:重視課程標準,重視教師用書。這兩類書,應該熟讀精思,利於教學重難點的掌握。

例題:16元錢正好能買下面哪兩種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鉤6元 玩具汽車 7元 童話書9元

關於解決人民幣“正好”問題,我的思考

一.學生需要有的基礎:能夠正確計算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

二.本節課教學的重點: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於多少。

2,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有序排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掌握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想。為以後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決後續更復雜問題,打下基礎。

三:網路直播課堂後,學生家庭作業出現的情況:

1.直接勾選出答案

2.直接只寫出一個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來了,但沒有說最後答案。

關於解決人民幣“正好”問題,教師用書要求

教材解讀:

1.讓學生繼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重點在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羅列和嘗試——調整策略.

2.在閱讀理解環節,知道“正好”就是所買物品價格總和為16元。

3.嘗試和羅列是解決問題最基本的兩種策略。這裡重點教學調整的方向性和羅列的有序性,指導學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鞏固所學的策略,讓學生體會有序思考的優勢。計算不是重點,重在策略,只要學生能夠有序思考,並找到一種結論即可。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資料進行教學。

對比發現,自己確實有些許進步,表揚表揚,哈哈。感性激動之後,還需要理性總結,才能進一步成長,隨將感想記錄如下:

今日看到這個問題,能夠思考到學生的思維過程是關鍵,是自己的一大進步。但能夠有這個進步,源於對教師用書的重視,同時曾經在三年級講過類似的問題。由此可以,教師用書的重要性以及對國小數學1-6年級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發現:數學教學的很多理論,方法是在不斷的利用並逐步升級的過程。想起了兩年前備考招教,一個前輩給我建議:“把整個六年的書,都放在一起,抓一個知識點,然後把每一冊出現的這個知識一起看,更利於你對教材的把握”。但那時,心浮氣躁,未曾實施,計劃接下來要去試著這樣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標: 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得到重視,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成就感,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覺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時間,給更多不同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計劃方案: 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分4個週期,每週一總結。記錄每節課提問學生的次數,以及提問學生的個數,可以錄製音訊的方式記錄。整理下自己每節課,每週,會提問多少學生,為在課堂上給孩子更多展示機會做準備。

(二)

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計劃:為我的學生也是為我自己建立一個數據庫。每節課後,以類似本文的模式記錄自己的課後反思以及學生易錯點。從而促進自己對教材及學生的更深的瞭解。便於以後,制定出更利於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方案,並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規。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3

我之前沒有教過一年,但是聽其他老師說過《認識人民幣》是個“燙手的山芋”。由於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採用了手機支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年級的孩子們有現金去購物的體驗特別少,而且這個單元還涉及到了單位換算這個很抽象的知識點。《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是疫情期間在家網課學習的,通過檢測發現孩子們掌握的情況不是特別好,人民幣單元之間的換算是同學們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將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學生掌握單位換算上,通過換錢的活動讓學生熟練掌握元與角、分之間的進率關係。在實際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的複習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舊知,引出課題

通過複習舊知,瞭解學生對人民幣面值的掌握情況。同時鞏固舊知,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只有單位相同,相應的數才能直接相加。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注意觀察課件,,認清人民幣上的面值,明確單位。

第二環節:“換錢”活動

在買東西時經常會碰到的換錢的問題。通過換錢的活動豐富學生對較大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重點讓學生明確一張10元可以換成10張一元;一張100元可以換成10張10元。在換錢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每種人民幣的認識以及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幣之間的關係。

第三環節:在購物活動中解決實際問題

既然認識了錢,就是為了要學會買東西,因而我設計了“小小售貨員”的活動,讓同學們喚起日常生活經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

我對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有以下幾點細節需要改進:

1、練習題太多了,一節課下來,老師特別累,學生也特別累。所以要減少習題量,單位換算和解決問題都特別重要,一節課講不完,下次課把重點放在複習單位換算。

2、在人民幣兌換時,如果我多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利用他們手裡的學具多擺一擺、多換一換,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4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國小生們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設定情境(觀察主題圖:買東西、買車票、存錢)匯入“認識人民幣”課題,接著讓學生動手先自己認一認人民幣,再通過當小老師、我會拿等活動進行集體反饋。同時介紹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人民幣的一種分類方法:紙幣和硬幣。

三次課下來,在這一環節,我都低估了學生的認識,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接著,多媒體出示一堆剛剛認過的雜亂無章的人民幣,讓學生思考,同桌討論,並動手分類。由於學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視時,發現不少學生分類錯誤,導致我直接把分對的學生作品拿上臺,打擊了不少學生的積極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過分類,再次讓學生強化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接下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幣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小男孩買一元錢的練習本卻不知道怎樣付錢,請小朋友幫忙的情境。讓同桌先討論好一種付錢方法,並擺一擺。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擺出了1張一元,2張5角,5張2角,10個1角……各種各樣的付錢方法。但是由於給學生準備的學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有點多,學生找到需要的錢也花了不少的時間。最後,我只剩下一點點的時間來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1元=10角的認識。

總之,三次課下來,我發現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課堂各環節的時間把握不當,導致重點不突出,教學內容不完整。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5

教學中還有許多處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定要不斷完善

1、有購物經驗但在支付方式上欠靈活,課後要做進一步的拓展。

2、學生有一定小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相互交流,如何互相整合意見,學生仍然存在困難,合作學習時傾聽意識模糊,需要在今後的小組合作學習中,進一步指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3、合作式學習,落實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人數多的班級,一節課下來,總會有一部分同學成了觀戰者,需要老師、小組長、小組同學密切關注,引導他們也要積極參加小組活動。

4、一年級的學生貪玩好動,組織紀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有待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組織所有學生有效學習。

5、教具準備不夠充分,老師自己可以準備能夠在黑板上貼上移動的錢幣,也可以幫學生準備小信封裝好錢幣,讓學生操作完後能夠及時擺好。

起初,我選課題的'時候就很糾結,是選課堂比較容易掌握的算理新課,還是這種課堂很“活”的操作應用課,最後還是決定挑戰自己,突破自己的固有狀態。在這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幾次試課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期間多虧了師傅張迎春老師的耐心指導,最後呈現的效果對比上學期末的彙報課還是有了質的進步。人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城南的一年是非常難忘的一年,現在的狀態較之學生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雖然目前我還只有一年的功力,但我會繼續汲取養分,在慢慢積累中,實現更好的自己。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6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學生都見過人民幣,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我把認識的重點定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幣的兌換是用文字題方式出現的,而我則把它容入學生的購物活動中,其實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錢,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先學會小面額的,由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我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摸錢、認錢、比錢、換錢、取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教師始終是一個合作者和引導者、質疑解難者,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師、同伴的認可,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於每個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學無止境,進入了最佳學習習狀態的學生,往往會產生滿腦子的“為什麼”,所以,在本 節課的最後一環節,我為學生創造機會,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的探索活動進入更深的境界,也許有的問題是老師都解決不了的,這不更加體現了學無止境嗎,或許還是吸引學生永住直前,不斷探索的.動力呢。

細讀新課標,發現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合作式學習,落實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人數多的班級,一節課下來,總會有一部分同學成了觀戰者。另外一個就是人人都來動手操作的煩惱。人民幣的認識是操作性很強的內容,動手操作是本節課重要的學習方式,原準備給每生一整套人民幣實物,但由於數額太大,最後還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幣學具進行整體感知,到了關健時候才使用真幣,致使整節課下來多了取幣收幣的步驟,便有操作活動太鎖碎的感覺,有待改進。還有就是一年級的學生貪玩好動,組織紀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有待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學習。

第一環節:教學認識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

1、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生活經驗,於是設計提問“你們認識人民幣嗎”,學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認識!”,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不過,並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認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2人一組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你認識哪些?還要說一說你是怎樣辨認的?”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覺的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交流後反饋,請學生“上來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 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麼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學生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說教,當學生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護人民幣”。

第二環節: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錢,小明付10角可以嗎?”當有學生指出1元就等於10角時立刻予以肯定,然後帶著全班同學一起數一數,明確1元=10角。

2、雖然使學生知道1元=10角並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小紅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7

《認識人民幣》是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 原先預想學生對人民幣會很熟悉,但實際上下來發現學生對人民幣並不瞭解。這是因為現在的學生很少自己去買東西,平時接觸人民幣的機會不多。所以上了這節課之後,我感到完成得還不是很順利。對此我做了一下幾點反思:

1、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還不夠。少數學生上完這節課還不能很好地識別不同的人民幣。人民幣的的認識要注意“數字”與“單位”結合起來進行認識,認識錯誤的學生都是隻看數字或者只看單位導致錯誤。這裡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人民幣,討論如何區分這些人民幣,比如:觀察同單位但不同數字的人民幣,看一看有什麼不同,進而總結出看人民幣的方法。

2、學生未對人民幣產生足夠的好奇心。人民幣上有著很多的圖案,陳曉娟老師在點評時說過,可以首先花一節課來光讓學生認識不同面額的人民幣,而先不教他們之間的換算。而在認識中可以讓學生深入觀察人民幣,瞭解人民幣上各種圖案的意義。這樣進行操作的話,學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去區分不同人民幣,並對人民幣有了更多的認識,並因此對人民幣產生更大的興趣。

3、另外在教學技能上,我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這節課,我沒有對學生的課堂紀律表現做任何的表揚和批評。雖然公開課上,學生在有老師在後面聽課的情況下顯得特別安靜,但教師仍然要緊抓紀律,一些針對紀律的表揚批評的語言不能少,並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另外,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後,我雖然有進行評價,但評價語太過單一,沒有很好地做到激勵的效果。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8

認識人民幣一課是第五單元的一節課,主要目的是要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1、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學生都見過人民幣,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我把認識的重點定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幣的兌換是用文字題方式出現的,而我則把它容入學生的購物活動中,其實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錢,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先學會小面額的,由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我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摸錢、認錢、比錢、換錢、取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教師始終是一個合作者和引導者、質疑解難者,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師、同伴的認可,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於每個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學無止境,進入了最佳學習習狀態的學生,往往會產生滿腦子的為什麼,所以,在本節課的最後一環節,我為學生創造機會,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的探索活動進入更深的境界,也許有的問題是老師都解決不了的,這不更加體現了學無止境嗎,或許還是吸引學生永住直前,不斷探索的動力呢。

2、細讀新課標,發現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合作式學習,落實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人數多的班級,一節課下來,總會有一部分同學成了觀戰者。另外一個就是人人都來動手操作的煩惱。人民幣的認識是操作性很強的內容,動手操作是本節課重要的學習方式,原準備給每生一整套人民幣實物,但由於數額太大,最後還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幣學具進行整體感知,到了關健時候才使用真幣,致使整節課下來多了取幣收幣的步驟,便有操作活動太鎖碎的感覺,有待改進。還有就是一年級的學生貪玩好動,組織紀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有待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學習。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9

從本課中可以看出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課堂參與率高,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反思整節課,我感悟到這節教學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對教材進行選擇、重組和再創造,用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

一、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

教學認識1元和元以下人民幣人事時,同桌合作交流後反饋,請學生“上來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麼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學生的思維由發散指向集中,指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說教,當學生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我立刻抓住機會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護人民幣”。

國小教學中強調進行學科整合。認識人民幣這部分內容有很濃的生活味和活動味,但又得上出數學味。本人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兒童年齡特徵,有效地進行了科學的整合,設計了“羊村運動會”為主線,把人民幣的認識和元、角、分進率通過故事串起來教學,充分體現數學課中有活動,在活動中學數學。

二、練習形式的多樣化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應豐富多彩。在本課中我能把枯燥無味的取幣、換幣、付幣活動溶入到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全過程。

三、以原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給與學生探索的空間。

人民幣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見和使用的,但有關的知識又知道得不多。本課通過說一說、拿一拿、練一練等一系列的活動,給予學生探索、交流的時間、空間,從而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掌握知識。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0

這是第三次磨課,感覺自己進步很大,會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怎麼結合。現在閉著眼睛都是想這句話該怎麼表達,怎麼說孩子喜歡聽,怎麼說孩子能聽懂。這就是磨課帶來的收穫吧!現在我把自己第三次的教學設計和課堂進行一下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始我出了一個謎語引起本課課題,創設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在認錢、換錢、購物這些過程中,均設了不同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無論哪一個情境的創設都是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利用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絲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學具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直觀體驗。

學生在換錢的活動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遊戲,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性。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孩子們喜歡活動體驗和遊戲體驗,喜歡好玩的課堂,我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在課堂上學生用手觸控學具,用遊戲感受開心氣氛,在玩的過程中就鞏固了所學知識。

三、數學思想在教學中有效的滲透

在換錢的過程中,我在向學生滲透著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這種思想的滲透對學生後續學習知識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蘊涵著許許多多的數學思想,這些數學思想的滲透對學生日後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讓這些數學思想成為學生數學思考的一種支撐。

當然,我的課還有很多缺點,比如說教師語言不夠規範,有時候有點隨意;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很單一,都是“你真棒!”“不錯!”這幾句評價語。而且在接下來的複習中,還要加強學生書寫格式的規範。總之感謝這次磨課活動,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課堂,讓自己有一節高質量的公開課!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1

《人民幣的認識》這節課教學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的換算。教後我覺得具有啟發和收穫的地方有以下幾方面: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模擬人民幣,一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了新課。通過模擬購物的,瞭解人民幣的作用,兌換遊戲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係,培養學生的用數學的'意識,激發了學生參與的慾望。

根據這節課的知識的特點,我設計了許多的活動。如給人民幣分類,不同的付款方式等等。在模擬購物活動時,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愛好,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作用,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

本節課我實現了預定的目標:在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換算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並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總之,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認為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合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式學習。

不足之處:

在教學設計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列印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上課時給學生展示,結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出現了混亂,農村孩子東西見的少,他們問:“老師,這是真錢嗎?” “可以送我們嗎?” 這說明我備學生方面做的不夠。雖然後來我及時解決,把思路拉了回來。

教學時要“以學生為本”,比如小組合作熟悉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和合作的機會。但是在教學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於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捉住學生提出的問題 “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我回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這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學生好多都看書了。反思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其次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由於“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講的又不夠。第二是以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實在這是熟悉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熟悉同樣重要,隨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係,分幣的熟悉是不容忽視。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2

一、背景介紹

人民幣(俗稱錢)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已有一些認識,好像很熟悉,但在使用時就會發現,學生的認識還只是浮於表面。如何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認識人民幣,瞭解人民幣,使用人民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數學興趣,這堂課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課前帶著部分學生去商場,看商品特別是文具的價格,購買了一些不同的文具,並把整個過程拍成了錄影,在課堂上結合其他活動,適當使用錄影,發現效果不錯。

二、案例描述

教學前我在商場拍了一組本班學生去文具店買文具的錄影,我首先讓學生觀看錄影,學生看到自己的同學參與拍攝錄影,一下子興趣就調動起來了,邊看邊議論。這時我向學生提問:“小朋友,買文具需要什麼?”學生紛紛搶著說:“錢!”“錢!”

我接著問:“錢幣的種類很多,你們見過哪幾種錢幣?”孩子們七嘴八舌:人民幣、美元、港幣、英鎊……

我趁熱打鐵:“我們新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去文具店買你們最喜歡的文具,好嗎?”

“老師,我會認!”

在調起學生胃口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錢說:“小朋友們認識這些錢嗎?你們誰能做小老師,教大家認認這些錢?”孩子們一看到真錢,一下子興奮了,爭先恐後地叫起來:“老師,我會。”“老師,我來。”……聲音一個比一個大,課堂上一下子炸開了鍋,使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本來事先打算領著同學們一起認一認,說一說的,看樣子這樣不行,我靈機一動,說:“同學們都認識,都想說,很好,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有關人民幣的知識給你們小組裡的其他同學介紹介紹呢?”然後每組各發兩套不同面額的模擬人民幣,各小組的同學拿的拿、認的認、摸的摸、說的說,我走到各組去聽一聽,嗬,還真行,從人民幣的面額到圖案、從字樣到怎樣辨真假,都說得頭頭是道,一位平時愛動腦筋的學生拿著一個1元的硬幣說:“這是1元錢,正面是數字1元和漢語拼音1元,背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圖案……”學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其他同學,這樣通過交流,互補、互學,進一步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

“老師,我會分!”

在學生認識人民幣後,如何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通過自己的分析與思考,瞭解人民幣的單位呢?我想放手試一試,讓學生小組合作,把兩套人民幣進行整理分類,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組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後,想出了多種不同的分法,他們有的找,有的擺放,分出一種後,又試著另一種分法……當時,看到學生那種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熱烈討論的學習氛圍,我也被感染了。在彙報時,每個小組都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有的學生興奮地說:“我們組把都是‘1’的分成一類,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分一類;都是‘5’的分一類……

有的學生不服氣地說:“老師,我們認為紙幣分一類,硬幣分一類更簡單一些。”

另一組的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們組是分新版和舊版的兩類。”

有一組在一邊終於沉不住氣了,“老師,我們組也有很多種分法,不過我們認為不管是紙幣,還是硬幣,把有“元”的分一類,有“角”的分一類,有“分”的分一類,這樣更合理一些。”

這時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想出了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邊說邊示範,把在場聽課的老師都吸引到他們的活動中去了。在討論不同的分法後,我說:“你們的分法都有道理,小朋友再看一看,哪一種分法最實用、最合理呢?”經過討論,得出按“元、角、分”把人民幣分類最好,然後引導學生按“元、角、分”把人民幣整理分類,並瞭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老師,我能行!”

見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逐步深入,緊接著我有將學生的活動引入高潮,出示事先模擬好的一個文具店,有各種學生喜歡的文具並標明價格,比如:鉛筆每支5角,橡皮每塊1元,文具盒每個6元5角,刨筆刀每個12元3角……

“小朋友,咱們今天的文具店想在咱們班招聘一批營業員,誰願意應聘?”

一隻只小手齊刷刷舉起來。

“營業員可不容易當,算錯了賬,你可要賠的。”我開玩笑地說。

“老師,我能行。”幾乎所有的孩子自信地回答我。我看著孩子急切的樣子,實在無法確定錄取誰,只好對他們說大家輪流來當。幾個“營業員”走到文具店前,當場穿上我事先準備好的“營業員”服飾,準備“工作”。其他學生躍躍欲試,想去買文具,這時我提出要求說:“你最想買哪兩種文具?應該付多少錢?怎樣付這些錢?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先和你們小組的同學說一說,一起合計合計,然後拿好錢排隊去買?”學生一聽,又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

在商量好後,一名名“顧客”排著長長的隊伍去模擬櫃檯購買文具。

“顧客”1興奮地告訴我說:“老師,我買一把尺子8角,一支鉛筆5角,一共要花1元3角,我付2元,找回7角。”

“顧客”2說:“老師,我買了1支圓珠筆1元,一個鉛筆盒6元5角,一共要付7元5角,我給他8元,找回5角。”

……

我不放心“營業員”,走到旁邊觀察,這時一個“顧客”給他10元,要買8元5角的文具,他不慌不忙地找出1元5角,我放心地笑了。“顧客”們買得清清楚楚,“營業員”們賣得明明白白。正當同學們買賣熱烈時,下課鈴聲響了,我只好狠心打斷同學們,說:“你們週末可以去商場幫媽媽買一些日用品,寫一篇數學日記。”

三、案例反思

1、創設“憤悱”氛圍,開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原動力——“我要學”

教師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課堂氛圍的直接創造者,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起點,發揮教師自身的創造性,以數學特有的美感與教師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學生,融抽象知識於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本課教學之初,我先安排一段商店購物的錄影,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迫切的想要了解今天的學習內容,隨後教學過程中又設定了學生再熟悉不過的買文具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數學的強烈興趣,使學生進入“憤悱”狀態,從而開啟思維之閘,使學生進入一個強烈的“我要學數學”的境界,從而開發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原動力。

2、全體發展,全面發展,體驗自主探究學習的成功,讓每一個學生都說——“我能學”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從無知走向有知,從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過程。而現今,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敗感,這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大敵人。因此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自主地探索數學知識,教師必須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課堂上我儘量給所有的學生展示自己、表現自我的機會,特別是不太善於表現自己的學生,我更多地關注,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在本課教學中我發現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購物方法,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對於學生“出格”的回答不會因為不合自己的`預想而輕易否定,而是相信學生,因勢利導,讓每一個孩子切實地體驗到“我能學”。這正是學習內驅力的延續和增強,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有充分的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熱情。

3、注重實踐操作,培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我會學”

在學生有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後,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進到數學知識的王國中去遨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因而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礎。要轉變學生傳統的數學學習方式,就要讓學生在“做中學”,即在實踐操作中,通過觀察、思考、分析來獲得有關的數學知識。有位名人說過:“聽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在上本節課之前,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給學生準備了錢箱、信封等。學生從錢箱中找錢、親自動手分一分,最後還設計了一個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在做中加深了對人民幣的整體系統認識,在不停的活動中、遊戲中將已有的經驗數學化、系統化,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性,掌握了數學學習的方式,從而使學生達到“我會學”的境界。

4、注重數學知識與學生個人生活、個人成長的聯絡,鞏固自主探究學習的成果——“學有用”

在有趣的買賣過程中,學生不僅經歷了付錢、找錢及加減計算等活動,還能及時處理購物時發生的簡單情況,這樣做,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融入社會實踐,服務於生話,真正體現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長盛不衰,學習的動力源源不絕,從而形成學習數學的良性迴圈,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有用,這種有用不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的路上有用。

從上述案例中我體會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相信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3

由於課本中的四個數字都非常小,學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選那兩種合適,根本體現不出這兩種策略的優越性,學生很容易產生浮躁情緒,認為這是多此一舉。講解時,我這樣問學生:試想一下,在這裡的雜誌的價錢不是5、6、7、8這些一位數,而是兩位數,讓你湊成的數也不是13元,而是更大的數,你還能一眼看出答案嗎?有的學生說能,有的說不能,說能的口算能力比較強,說不能的`口算能力比較差。對說能的要表揚,“看來你的口算能力非常強,老師的口算能力不是很好,我就不能一眼看出答案,我還得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你們想學這些方法嗎?”這樣一下就拉近了和說不能的學生之間的距離,並調動了說能的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想老師口算能力不強,能有好的方法和技巧,我也要學學。這樣他們就不再認為下面教的兩種策略多此一舉了,就會認真的跟老師的思路走了。

先教嘗試調整策略,任選兩本,假如選單價是6和8的兩種雜誌,一算,14元,說明比13多了,肯定得把其中的一本換成便宜的,換哪種呢,還得定一本,把另一本換成便宜的,例如還要6元的,那就得換8元的,把8元的換成7元的,這要正好13元;例如還要8元的,那就得把6元的換成5元的。使學生知道,當總數大於13時,這兩個數都選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個數換成一個小一點的數;反之,剛好選的是5和6,這兩個數都選小了,肯定得把其中一個數換成一個大一點的數。嘗試調整策略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靈活的解決問題,並且間接的鞏固了數之間的大小關係。接著再教學羅列策略,羅列策略在這裡主要是有序的“試算”,體現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通過這個兩種策略的學習,培養學生嘗試調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維方法,這兩種方法,在當資料較大時會非常有效。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4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個課時,主要是引導國小生們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設定情境(商店賣東西)匯入“認識人民幣”課題,接著多媒體出示一堆雜亂無章隨意擺放的人民幣,讓學生思考、同座小組合作討論,如何將這些錢進行分類,同時並加以引導。讓學生充分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質地(紙幣、硬幣)、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資訊。大部分國小生在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的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通過分類和觀察,也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遊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遊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係。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1角=10分。最後創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家庭作業是讓他們回家和父母一起購物,在生活中學會自己付錢,感受自己付錢的樂趣。這也是對人民幣的認識會更深的。

《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我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換錢、擺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為主體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於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通過《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學習,使我收穫很大。首先,必須認真鑽研教材,讀懂教材,備教材、備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探索。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學。其次教師的駕駛課堂能力,關注每一位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引導。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會經歷購物,所以在一年級就安排認識人民幣的內容,是非常有意義的。本課時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帶領學生一起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課前請家長帶領學生進行了一次購物實踐活動,家長也反饋:平時比較注重孩子能力的鍛鍊,所以半數學生經常會在購物時進行付款、找零等活動。課前還對學生進行了交流調查,發現大多數孩子對人民幣是有初步認識的,能夠正確區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所以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就把本課時的重點放在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和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難點是在取幣、付幣、找幣等購物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部分,認識人民幣面值。

主要分為三個環節進行。第一環節是通過小組互助的形式,讓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人民幣,並說說是怎麼認識的。第二環節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單位的人民幣為順序,分別認識1元、1角、1分,比較認識到都是1,但是單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並且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學生認識到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可以通過人民幣上的數和文字來區分人民幣。第三個環節是進行一個相應的練習。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是非常積極的,交流也比較到位,但是這裡漏了一個單位的比較。最好在學生認識單位元、角、分後,能夠進一步明確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幣單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認識人民幣之間的聯絡,單位之間的進率。

因為學生已經有過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這個部分的交流是比較順利的。通過模擬的購物活動,幫老師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也促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晰人民幣之間的進率,一舉兩得。

第三部分,應用人民幣。

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活動,怎樣拿出1元2角?學生通過交流,能夠找到多種方法,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進一步提高要求:進行有序的思考,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小結。最後一題練習,也在書本原有問題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實,希望學生通過探討交流,能夠進一步拓展思維,不論在審題還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都有進一步的提高。

因為這是第一次使用未來教室,在教學設計時,還要想好如何與資訊科技整合,所以對於整節課而言,不論教學設計還是環節安排上,可能還都是有不盡人意之處。希望今後能夠準備更加充分些,更好地利用起未來教室的各項功能,為未來的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