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國中模板七篇

說課稿3.39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國中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說課稿國中模板七篇

說課稿國中 篇1

尊敬的評委: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二年級籃球運球接力的第一課時。

籃球運球是《新課標》要求學會的基本動作之一,它是學習較複雜籃球動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靈敏、速度、協調等素質的基本方法。我此次課是籃球行進間運球的第一課時,因此在課的練習安排上,必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即面向全體,又注重個性發展,注意運動安全,並採用“小組互助”學習的組織形式來保證課的目標的實現。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籃球行進間運球的動作。

2、發展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學生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

3、培養學生的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品質,使學生體驗成功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團隊協作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注意擊球部位

難點:全身協調發力手腕控球控制球的方向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一定的好奇心,喜歡錶現自我,展示自我,學習興趣很高,但是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夠穩定。本節課是在練習過排球比多之後的籃球運球練習,因此,我在教學中多提示,用降低難度、遊戲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五、器材、場地的佈置:

籃球場1片,小籃球40個,小紅旗4面,錄音機1臺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堅持健康第一、以學生髮展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為主要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七、主要的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採用設定情景、講解示範、提示、設定疑問、分組練習、自評互評,自我監督等方法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6分

這部分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的心理與生理準備,因此,我設計了課堂常規(檢查學生情況)、慢跑熱身和籃球操(上肢、體轉、腹背等運動)。

2、展示自我,合作探究重點20分

A。原地運球:複習拍球比多。(目的為了讓學生熟悉球性)

B。體驗運球:方法:分小組散點,學生自由練習,體驗手感。教師可以在其中走動運球,讓學生一起體驗試試。c。運球練習:請幾個學生上前展示原地和走動的運球練習,其餘學生考慮不同之處,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教師再完整示範,點出重點,注意擊球點,要求學生試試在跑動中運球。在練習重相互糾正錯誤動作。(突破重點)d。行進間運球:組織學生集體練習,再一次規範動作要求。

3、拓展能力,啟用思維10分

通過上面的練習,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8字運球接力遊戲,進而鞏固學生的練習。

a。組織: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8組,老師講明比賽要求,組織學生進行比賽。

b。提出改進措施,重新分組組織,再次比賽,使學生情緒高漲。隨後教師點評、表揚獎勵。

4、穩定情緒,恢復身心4分

a、通過意念、冥想、抖動達到放鬆肌肉和心理的`目的。方法:在教師的口令的指揮下,伴著輕音樂,模仿教師做各種放鬆的動作,調整呼吸。學生認真模仿,儘量讓自己全身得到放鬆,呼吸節奏趨於平穩。

b、教師總結本節課,表揚表現好的小組。集體“你們真棒!”

九、預期效果:32~35%,平均心率:115次/分。

十、歸納優點:這節課的課堂設計,欲求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練、寓教於樂,寓教於教學過程的思想,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發展,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確認。

我此次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說課稿國中 篇2

一、說教學背景

1、說教材分析:

我所說的教學內容出自首師大版國小《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燦爛的歷史文明》中的第四課。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屬於歷史常識,是從燦爛的歷史文明角度來看世界。具體到《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這一主題,包括兩部分內容,其一,古老的絲綢之路,其二,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在兩部分中又都包含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內容,我把本主題從新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進行教學,每部分中都介紹路線的開通、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我將有關陸上絲綢之路的內容(即絲綢之路的路線和友好使者張騫、玄奘的故事)做為第一課時,也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

這樣做,能在第一課時中既讓學生清楚認識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又能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孩子們能應用第一課時中用到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是以一種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2、說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社會現象開始關注,開始有獨立見解,但仍有片面性;好奇心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

他們已經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接觸了一些相關的資訊,他們對絲綢之路這個名詞有印象,但是不太清楚絲綢之路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對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張騫也是知其人但是不太知其事。因此本節課上,既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又要利用學生的這種淺顯的已有知識經驗,充實和豐富學生對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友好使者的認識。

3、說教學方式與手段: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認識,本課時採用“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確立的依據: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使學生“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知道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依據以上課程標準的要求,依據本課教學內容特點,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通過讀圖查詢、聽、讀故事、小組交流、說感受等方式,使學生知道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張騫、玄奘;培養學生讀圖及分析資訊資料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絲綢之路開通的艱辛及開通的重要意義,認識、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體會平等、友好往來的重要。

在以上教學目標中,本課時教學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知道絲綢之路的簡單知識,二是,體會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的艱辛和重要意義。第二個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我通過以下五個環節完成。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我使用的是“看圖片說一說”的活動,我出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讓孩子們認識就說出名字,從學生生活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順序效果)

2、“你們知道嗎,它們在過去還有一個名字,一起看看!”(遮擋功能的使用),讓孩子們再讀一讀。這時孩子們會很自然的想到:他們為什麼還叫這樣的名字啊?在孩子們表達出他們的這種感受後,我說“它們這樣的名字和它們的來歷有關係。”

3、(下拉圖6)指圖說明:“它們來自我國古代的胡人生活的地區,在我國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為胡,來自那裡的'東西就被稱為胡瓜、胡豆了。古時候,還把玉門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稱為西域,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及其以西的地區。”進而提出問題“那麼在古時候,這些胡人的物品是怎麼來到中原地區的?”

引出本課的重點學習內容絲綢之路。板書:絲綢之路。

4、通過和學生的談話“關於絲綢之路,你知道些什麼?想知道什麼?”瞭解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認知程度。

(用學生熟悉的物品圖片引入,激發興趣,開始新課的學習。)

第二個環節,認識絲綢之路,是通過看路線圖,查詢、交流的活動完成的。

1、我充分利用了課本提供的絲綢之路路線示意圖(圖7),將圖提供給學生,並引導全班學生共同交流“看圖的時候,我們應該先看什麼”(明確看圖要先看清圖的名字、圖上方向、圖例,然後再看圖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你從圖中獲得哪些資訊?組織2人一組的學習。

2、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本環節教學是在學生2人一組的自主讀圖活動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使學生獲得絲綢之路的出發地、到達地,絲綢之路到達的範圍等知識。培養學生讀圖,從圖上獲取資訊的能力。同時,教師補充到“絲綢之路全長有7000多千米,聯絡了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是一條線路長,範圍廣,所到的地方多的道路,它是聯絡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從而落實了本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

第三個環節,瞭解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是通過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這樣三個活動完成的。

1、聽故事前,先用課件出示圖8,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張騫這個人,進而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張騫手裡拿的叫“節”,節是代表使者身份的信物,使臣持節就表示是國家派出去的,現在“使節”一詞還在使用。(通過此介紹,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文明對現在的影響。)

2、“張騫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你知道為什麼嗎?”引領後面的學習。

3、講故事,教師就結合圖9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讓學生聽故事時帶著這樣一個任務:“邊聽故事邊想一想:從這個故事中你能知道些什麼,你的感受是什麼?”

利用拖動複製功能,將故事中重要地方停頓,更明確張騫出使路線。

教師在故事講到“張騫從長安出發,向西行進,一路上他們必須走在崇山峻嶺、人煙稀少的地方”時,出示圖10,故意停頓,讓學生此時此地設想一下:“張騫他們會遇到什麼困難或危險”。幫助學生體會張騫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艱辛。

4、在聽完故事後繼續追問:張騫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任務,他是不是白去了?說說你的理由。

(在本環節中,我用故事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回到了xxxx多年前,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瞭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瞭解張騫這個人,瞭解他不怕困難、信念堅定的個人品質,設身處地的理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艱辛,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突破了“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的艱辛”這一難點。)

5、瞭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學生閱讀的是課本78頁上“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文字”,讀後,不僅讓學生說一說“知道了什麼”,還進一步引導學生算一算“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距今多少年了?”出示圖11,學生從圖中標出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年份公元119年、標出現在的年份xxxx年,然後在白板上進行計算第二次出使西域距離今年多少年。

說課稿國中 篇3

一、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學會與老師溝通》是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二課時內容。本單元是根據學生進入中學後,生活接觸面的逐漸拓寬,會越來越多地面臨與人相處的問題而設定的。本課是在同學們學完第一課《親子之間》,瞭解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和糾葛,學會了協調這類矛盾的方法之後,轉入處理師生交往中的各種隔膜。同時,為下一課時掌握與朋友友好相處的“金鑰匙”奠定基礎,使學生儘快學會處理中學裡新的人際關係,減少不和諧產生的負面影響,為今後的學習、生活打下的基礎。因此,本課是七年級上冊教材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實意義十分重大。

本課的特點之一:活動“說一說”,是學生對他的一位老師一天工作情況的記錄。可以設計成學生課前準備活動,既可作為課堂教學資源,也是完成課堂教學情感目標的一個有效的方式。

特點之二:採用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讓學生從中得到,體會老師的辛勞,從而能主動去關心老師,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程的,結合國中生的心理特點,在這個人生的“第二起跑線”,能夠協調好與各位老師之間的關係,對於較快適應中學生活意義十分重大。重點確定為讓學生主動溝通,積極協商,配合老師的工作,並領會師生關係的重要性。

難點是讓學生克服緊張、拘謹的心態,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確應用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方法,真正達到師生的和諧。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師工作的的特點,認識到和諧的師生關係,對適應國中學習的重要性,主動與老師溝通,營造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與老師溝通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感受到和諧的師生關係的重要性,克服閉鎖心理、意識的不良影響,積極、主動、與老師交往。通過記錄老師一天的活動,引導學生體會老師的辛勞,學會關心老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儘量消除師生間的隔膜,體會和諧的師生關係帶來的快樂,使生活充滿樂趣,學習更自信更輕鬆。培養學生關心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情感。

二、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本人嘗試實施式教學。課堂以活動為依託,採用調查採訪法,小組討論法,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己討論解決疑難問題,自己內化實的情感,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從文字中走出,以人為本。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努力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最高旨和核心。

三、說

1、學情分析:中學階段,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隨著智力的發展和意識的增強,師生關係開始發生一些變化。在思想意識方面,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考,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他們要求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有教強烈的“”心理。在行為方面,他們甚至容易產生牴觸情緒和行為,發生師生矛盾衝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較好地處理師生之間的矛盾。

在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對於人際交往的具體方法比較難理解,同時獨生子女交往面較窄,人際交往經驗較缺乏,在新中的適應能力較差,因此,應注意採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幫助理解、掌握。

2、指導:根據學情分析和貫徹“一切為了每一位同學生的發展” 的新課程,在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方面的指導:調查法,小組合作討論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團隊。

四、具體活動過程構想及依據

1、新課匯入:由學生表演情景劇匯入,該短劇輕鬆活潑,適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營造氣氛,同時此劇來源於日常學習生活中,反映了師生之間的隔閡,點明主題。

2、新課教學:

(1)根據目標期望理論,對課本活動“說一說”進行創新,佈置學生課前準備,瞭解自己老師一天的工作情況。在課堂上要開展“你說我說”活動,談談對老師一天工作的全新認識,是否和平時的想象一致。

這樣設計的目的:由於教師、學生角色的差異、地位的不同、看問題的立場和視角的分歧等等,師生交往的過程中有時就會產生一些隔閡。師生矛盾產生的現實原因還有學生對教師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認識。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從熟悉教師的工作特點開始,體會教師日常工作的辛勞,讓學生了解老師,從而能主動去關心老師,為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形成和諧關係打下一個情感基礎。

(2)創設情境一:在英語測試時,我沒有把英語課本放在課桌裡被英語老師發現,受到了英語老師的,對此我毫無怨言,這次提醒我以後做事時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我時,有一句話卻深深地刺痛了我“別人為什麼都把課本放在桌洞裡,你這樣做了,這就說明內心深處仍有作弊的念頭”。

試一試:針對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學生或老師,你應該怎樣做?

這樣設計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場合,採取一些適當的方式,通過適當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讓學生了解到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學生要主動與老師交流、溝通,老師也應該經常傾聽學生的,彼此加深瞭解,互通有無,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這種學習方式讓同學感到親切,自然,在相互的討論中掌握了處理師生矛盾的方法,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列舉一些尊敬老師的事例,如“程門立雪”、訪問美國,一下飛機就去看望自己的老師等。讓學生討論:尊敬老師要做到哪些?

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從以上所列舉的事例中通過自身的,認識到尊敬老師,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師的勞動;尊敬老師,要老師的;尊敬老師,要對老師有禮貌。避免了教師的空洞,挖掘了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有的放矢地進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了處理好師生關係的前提是尊重老師,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利於促進學生品德教育迴歸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突破難點。

3、行為訓練:

想一想:當遇到下列情況時,你會怎麼辦?

與老師意見不一致時;老師因不明錯怪你時;

當老師當眾地你時;當老師嚴格要求你時

通過對這些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可以檢驗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對學生處理師生關係時也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4、:引導同學朗讀教材59頁《女老師的》,讀讀議議。

5、課後延伸:請你也試著當一天的班主任,並讓同學對你進行評價,最後,總結當過一天班主任之後的體會,以便更好地瞭解老師的苦與樂。

讓學生當一天的班主任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這樣一方面可以瞭解本堂課的教學實效,同時,繼續發現問題,為下一節課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總之,對本課時的設計,我始終貫徹新課程“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教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目標期望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創造。嘗試實施式教學,採用調查採訪法,小組討論法,以活動為依託,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的培養,讓他們懂得分享,體驗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努力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最高旨和核心。

說課稿國中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首先是說教材,本節課是選自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教學內容,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是排球技術中較為基礎的技術,在比賽中是防守和進攻重要的技術之一,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髮育,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提高心肺功能,同時可以促進同學間相互交往、合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說學情

在分析完教材後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國中學生與國小生相比身體形態發生一定變化,身體機能逐漸完善,思維方式有限,缺乏思考,因此,我在教學中以練習為主,逐漸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並將遊戲和形式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和學生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說出排球墊球動作要點,瞭解排球墊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參與活動,學生能夠在比賽中運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提高學生速度、靈敏度等身體素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學生體驗擲球樂趣、克服困難和遵守規則的優良品質。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更好地完成目標,我制定本節課教學重點為:擊球部位和手型正確。教學難點為:下肢和上肢協調配合。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我採用了示範法、講解法、遊戲法、練習法等,使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中愉悅的學習。如在遊戲環節中,對學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培養學生自由學習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學法方面我採用小組練習法、合作討論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根據教學特點,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體育課堂常規為主的基本部分,以熱身為主的準備部分,以練習為主的基本部分,以放鬆總結為主的結束部分。

經過整隊集合,點名報數,安排見習生,我將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本次課內容。我會問同學們,獲得里約奧運會女排冠軍是哪個國家?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引起學生學習的認同感和興趣,從而引出教學內容:排球正面雙手墊球。

(二)準備部分

在準備部分開始時,我先是採用分組領跑的方式進行慢跑,在途中通過口令提示學生,讓學生的興奮點迅速轉移到課堂中來,隨後我安排排球專項操進行練習,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提高學生對球的感覺,防止運動損傷出現,為下面練習做好準備。

(三)基本部分

1、匯入

在基本部分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遊戲帶球跑接力,學生體會手腕上方接球的動作要點,學生通過遊戲,自我風采展示,同學的自主得到了充沛發揮,學生有了求知、求學的慾望,與此同時達到教學目的,經過與學生互動、提問的方式,我總結動作要點

2、新授

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要點為:雙腳前後開立,重心降低,雙手放在腹前,墊球時,蹬地、插球、夾肘、提肩,在手腕上10釐米處擊球,身體重心向抬臂方向移動送球擊出。

3、練習

根據運動技能形成規律,首先我安排自拋自墊練習。學生通過原地擊掌墊球、轉方向墊球和觸地式墊球闖關,思考用什麼部位墊球才會穩定?經過闖關的趣味練習得出結論,用手腕上方墊球才是最佳的擊球點,目的是學生通過體驗、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獲得技能,培養應對問題的能力,學會體育學習和鍛鍊

隨後我安排學生進行對牆練習,我在牆上標記了數字並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同學距離牆2米的位置,根據老師報出的數字進行擊球,連續擊中數字的小組得1分我們看哪一小組能夠獲得勝利。在練習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以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思考,之後講解正確的技術要點,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時,下肢帶動上肢發力,並組織學生進行輔助練習,在音樂的伴奏下,經過口令提示學生完成動作,通過提問,講解示範,再到有針對性練習,學生能夠對動作要點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經過前兩個練習後,學生逐漸掌握墊球動作要點,我進行看誰墊球準練習,我在場地上放置多個呼啦圈,每組同學線上後墊球,想辦法將球墊到圈裡,墊球最遠的3分、墊球中間的.2分、墊球近距離得1分,我們看哪一小組得分最多,在練習中大家思考怎麼墊球才能準確。符合新課標中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創設民主教學環境,給學生自由練習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能力的理念。

4、遊戲

經過了幾次練習,學生逐漸會產生枯燥的情緒,利用遊戲能緩解課堂氣氛,同時也能夠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四)結束部分

遊戲過後我將帶領學生一起跟隨音樂做放鬆操,通過放鬆消除教學過程中學生產生的疲勞,引導學生形成養成良好的體育健康意識。之後我將採用學生自主總結的方式進行小結,鞏固本節課的要點內容。最後,宣佈下節課內容、歸還器材、師生再見下課。

七、預計效果和心率

整堂課的練習密度安排為35%~40%,預計課的平均心率為120~130次/分鐘,學生練習時能心情愉悅,積極主動,部分同學在練習中出現下肢和上肢不協調的現象,通過提問,講解示範、練習等環節,大部分同學動作有所改善,也能將墊球技術運用到比賽中。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國中 篇5

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首先我來進行一下教材分析。

一 說教材分析:

排球運動是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中選項學習的組成部分,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內容之一,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墊球技術,墊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接發球與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術。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與戰術的基礎,防守也是進攻的開始,墊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這一教材在國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排球運動的第一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課著重墊球技術中的擊球點與擊球手臂的正確姿勢。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二 說學情分析:

本課是高中(水平五)排球選項教學,學生是高一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好,生理和身體條件都還沒完全成熟,身體素質相對較差,所以在學習排球技術動作時,心裡會有一種畏懼感,怕痛等心理因素。一方面學生又好動,其想象力豐富,具有好玩、好動、好思考的特點,教師要積極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的樂趣。

三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排球墊球的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墊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7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排球墊球正確擊球點技術的基本動作。

3、情感目標:認真練習,通過遊戲培養學生互相協作、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優良品質和勇於拼搏的精神。

四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的擊球點

2、教學難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

五 說教法、學法與手段:

1 教法:教師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完整分解法、預防糾正錯誤動作法、表揚鼓勵法、分組練習法,來達到傳授排球正面雙手墊球基礎知識、技術與技能的目的。

2 學法: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採用觀察法、表象訓練法、模仿練習法、重複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和小組評價法。

3 手段:主要有掛圖的應用,出示正面雙手墊球完整及分解技術動作圖片讓學生欣賞,老師點評提問,其目的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使學生有直觀的理解。例如:在基本部分的前兩分鐘讓學生觀看正面雙手墊球掛圖,同時結合教師的講解,介紹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要領。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之前對所學的墊球技術動作有一初步認知,明確動作要領和教學重難點,積極進行表象訓練。

六 說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學流程: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檢查人數及服裝。

2、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

3、教師宣佈本次課的內容、目標、注意事項,匯入教學。

教學意圖:在課的開始部分對學生進行紀律性和安全性教育,並提出相關的要求,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準備部分

教學流程:

1、慢跑400m熱身 2、徒手操

教學意圖:通過慢跑熱身和徒手操拉伸練習,使學生的主要肌肉和關節得到有效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神經興奮性,為基本部分教學做好身心準備。

(三)基本部分

教學流程:

正面雙手墊球技術教學

⑴.技能泛化階段 學生觀看掛圖,在大腦皮層下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⑵.墊球技術的學習

① 學習手型。包括抱拳式、疊掌式

② 學習準備姿勢。 包括半蹲準備姿勢和身體的快速移動

③ 學習處理人與球的位置關係

④ 學習雙手觸球時觸球位置,即手腕起的10至15釐米處墊球

⑤ 學習上下肢的協呼叫力

⑶.學生進行分組對墊練習

(四)結束部分

教學流程: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

2、放鬆整理練習

3、課堂小結

4、佈置課外作業

5、安排體育骨幹收還器材

6、佈置下次課的內容

7、師生再見(下課)

教學意圖: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機體功能,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展示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說課稿國中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主要解決怎樣調控不良情緒,著力介紹調節情緒的方法,是第十二課《情緒能調控》的教學重點之一。由於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危機”的年齡階段,他們的情緒呈現出豐富而強烈、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的特點,情緒品質的培養與他們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個人性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都密切相關。因而,針對七年級學生情緒發展的這些特點,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情緒,把握自己情緒的特點,學會合理的宣洩與調控自己的情緒,培養和保持愉快樂觀的心境,這對他們順利的度過“危機時期”、保持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義。

2、教材的處理:

教科書就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課本。以往的教科書,通常以老師“教”的角度編寫,故稱“教本”;這套《思想品德》課本主要是從學生“學”的角度編寫的,可以稱作“學本”。“學本”的意思,是在老師的組織和幫助下,學生自己學。因此,本教材主要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學習小組討論,最終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得出結論。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依據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調節情緒的重要性,使其面對情緒問題有調節的願望,做情緒的主人,自覺培養態度樂觀、興趣廣泛等情緒品質。

●過程與方法:以學習材料為載體,組織發動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探討擺脫不良情緒的做法,聯絡實際由小組內部探究擴大為全班同學交流合作,師生共同總結調節情緒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瞭解並知道行之有效的調控情緒的方法,會運用這些方法調控情緒。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認識情緒需要調控可以調控,是本課的重點。

瞭解和正確運用調控情緒的具體方法是本課的難點。

理由一

國中生情緒豐富而強烈、不穩定、難自控的特點,很容易產生各種不良情緒,而這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知道情緒需要和可以調控,是自覺調控情緒的基礎。因此認識情緒需要和可以調控,便成為本框的重點。

理由二

知道情緒可以調控,關鍵在於日常生活的運用,而這又為國中生的閱歷水平、思維力自控力所限制,因此引導學生將調控情緒的具體方法運用到現實的學習生活中就成為本框的難點。

四、說教法:

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本框內容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問答法:師生問答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起復習舊課匯入新課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2、比賽激勵法:結合七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比賽,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談話法:和學生平等對話,談論某一特定話題,師生共同感受真、善、美與假、惡、醜,以認識該提倡什麼,什麼是該反對的'。

4、情景教學法:儘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直觀教學、興趣教學。

五、說學法: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法:

1、閱讀發現法:這是學習間接知識的有效方法,教材中某些好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學習小組討論,最終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得出結論。

2、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合作,充分發揮集團軍的作用,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

3、聯想和回憶歸納法:讓學生在閱讀中自設問題並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並及時歸納每一小節的所學心得,讓學生時時感受要學並有所學。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及學生的認識規律,我作了如下教學過程的設計:

提出問題、匯入新課

經驗交流、小組探討

閱讀發現

情景分析

課堂小結

課堂思考、昇華情感

匯入新課:

幻燈出示問題(1)

根據情緒的不同作用,情緒可以分為幾種?對我們有何不同影響?我們應該怎麼對待不良的情緒?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起復習舊課匯入新課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幻燈出示問題(2)

經驗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你通常是用什麼方法調節情緒,保持良好心情的?

組織學生分組交流探究,各組選一名代表準備發言。學生分組討論後,請各組代表依次向全班交流,老師板書記錄學生的不同調節方法,根據各組歸納的方法多少展開競爭,可適當用語言和掌聲鼓勵。最後,老師點撥,把學生的做法分類歸納為轉移法、宣洩法、自我暗示等,並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延伸,如心理換位、昇華法等。

這主要考慮:

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②創設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③使他們在活動中,自然地獲得新知識。

④在活動中感受第一課中說的“合作與競爭的關係”。

請學生認真閱讀課本

P64插圖(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情“下雨”,有不同的情緒表現)

P65相關連結(老奶奶對賣傘和開洗染店的兒子在下雨時的態度變化引來的不同情緒表現)

P65“xxxx世界盃足球賽”材料

(一韓國青年因在看球賽時不滿母親的責罵而將其母殺死)

並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這主要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討論、歸納、總結、小組探討,教師適當引導得出相關結論,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從書本上學習間接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突出本框重點併為突破難點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當組織引導,分別得出以下結論:

對同樣的事情,為什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情緒表現呢?

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會使人的情緒感受不一樣。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與個人的態度緊密相連,一個態度樂觀的人往往具有積極健康的情緒表現。

青少年的情緒特點:豐富而強烈、不穩定、難自控。

青少年的不良情緒危害性很大,更需要合理地調控。

幻燈出示問題(3)

請你分歸納以下同學調節情緒的方法:

在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同學們分別介紹了自己調節情緒的方法。小王說:"每當我苦惱時,總讓自己去想些曾使自己高興的事,如逛園。"小李說:"我受到委屈時常找老師訴說,控制不住時就獨自大哭一場。"小張說:"每次考前我都按老師的要求認真複習,進考場時我會反覆提醒自己,我已複習的很充分了,會考好的。"

學生歸納,教師引導得出:小王用的是注意轉移法,小李用的是合理發洩法,小張用的是能力排除法。

這裡,和(1)的“經驗交流”前後呼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和學會運用調控情緒的方法。

3、歸納總結:

1)情緒調節的重要內容(情緒可以調節,需要調節,要用理智調節)

2)情緒調節的有效方式(請學生閱讀P66相關連結:注意轉移法、合理發洩法、認識改變法、能力排除法、理智控制法、情緒昇華法)

重在把本課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絡,還可提出一些帶思考性的問題,承上啟下。

幻燈出示問題(4)

課堂思考:

你是否有過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機會?是否有過與朋友分擔痛苦的經歷?記得那一次你是怎麼做的,當時的做法效果怎樣?現在能做得更好嗎?你能歸納一下你當時或現在的做法是屬於調控情緒的什麼方法嗎?

這要考慮上課時間的不可預料性,一般是放在課堂思考,不再佈置課後作業,以減輕學生負擔。否則就放在課後思考,主要啟發學生繼續思考,鞏固已學知識。昇華情感。

總結:

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國中 篇7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以《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落實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本課以發展學生心肺耐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磨練頑強的毅力為目的。教材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努力營造一種愉快、科學、合作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在形成常規的情況下,養成學生與教師的配合習慣,並從多變而有序的教學中感受到奔跑的樂趣,陪養學生深層次的紀律感和體育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體育基礎理論的及時傳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和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

二、教材分析:

耐力跑一直是師生不願提及的話題,學生感到枯燥和“折磨”,老師感到教法匱乏,學生懈怠無法監控,師生、生生難以互動等。而耐力跑是提高學生體能水平的的有效手段。本節課通過變速跑、團隊競賽跑的方法,用恰當的階段性速度要求和合理的分組,使學生通過快跑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通過慢跑的呼吸調節得到適當恢復。通過在預設路線上反覆完成一定強度的不同速度的跑得練習,最終達到改善和提高人體心肺機能,促進身體均衡發展的目的。

三、學情分析:

目前青少年的耐力素質普遍降低,耐力練習因其枯燥、“痛苦”而受到學生普遍抵制。而耐力一直是我們對學生素質考核的.重要一項,甚至是初升高體育測試的必考專案。

四、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學會把握個人跑動速度、掌握耐久跑呼吸的方法;

2、知識與技能:發展心肺耐力,提高下肢抗疲勞的能力及柔韌性。

3、心理和社會適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五、組織方法:

在組織方法上,改變過去那種單一跑圈的教學組織形式,解決了場地小圈數多的枯燥,避免了場地大難管理的苦惱,增加了練習的樂趣。根據跑的能力自由結伴,照顧了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採用小團隊的形式,使同伴間相互鼓勵、激勵,培養了集體意識。在內容設計和組織方法上尊重科學,達到有目的、有效果、有必要。隊形的設計和跑動路線的變化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養成學生關注教師,關注同伴,融入練習的習慣。

六、教學過程:

根據目標確定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情趣匯入階段:主要目的是鼓勵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喜歡上體育課,通過慢跑和跑的練習達到熱身的目的。

2、保持興趣、掌握技能階段: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心肺耐力,提高學生耐力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圍繞著目標選擇了兩個練習內容:①變速跑②團隊比賽。

3、興趣延伸、身心恢復階段:①通過呼吸調節和遊戲消除學生疲勞,提高學生的滿足感和對下一節課的期待。②課後小結,師生暢所欲言、共做主人、科學評價、體驗成功。

在教與學的方法上主要採用了以下形式:①教師講解各環節的學習目標與要求。②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組,按學習內容的要求在小組內互相鼓勵。③教師示範。④教師巡視指導。⑤發現不足,根據具體情況及時糾正。⑥實踐與應用。

七、場地設計:(分組學習任務書)

第一組體驗跑和團隊比賽跑圖形:

從原點出發,跑完一個正方形再接跑一次中心圓為一次迴圈,最後一次迴圈跑完正方形後衝刺到圓裡。

變速跑路線圖:

為等待區。沒有輪到練習的小組暫時在等待區為同伴加油。

為起跑區。

實線為快速跑,虛線為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