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說課稿2.42W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說課稿 篇1

教執:徐珍

時間:9月28教研活動

地點:六年級辦公室

參加評課人員:李治國 焦靜 徐珍 劉勇

評課記錄:

1、執教老師

在備課時我準備了兩道練習作好學習倒數的鋪墊。第一道漢字的上下結構顛倒引出數學知識也有類似情況,進而展示乘積是1的乘法算式的練習,也是第二道練習的計算、討論交流學習。有了這兩道練習的鋪墊回顧,學生對倒數的上下位置調換的特徵、乘積是1的兩個數的乘法算式的基本框架也逐漸清晰,倒數的數學模型也在學生的認知範圍內建立起來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得以高效的提升。 在倒數的教學過程中,我以乘積是1的兩個數的乘法算式讓學生在1分鐘內進行書寫,從而探討出倒數的意義。在一系列的舉例說明下讓學生對倒數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瞭解。在求一個數的倒數時,我讓學生觀察乘積是1的兩個數的特徵,通過討論、交流得出求一個分數的'倒數的方法。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整數、帶分數、小數的倒數的求法。學生也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建立了倒數的求法中的數學模型。

2、李治國老師:

在每個知識點和問題的討論過後教者都能以相應的練習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練習反饋做出相應的討論與講解,使學生對知識的模糊認識得以不斷的清晰。如一個數 和幾另一個數乘積1,我們就說這個數和另一個數互為倒數,或一個數的倒數是另一個數 、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學生容易出現兩數相等的書寫格式,通過相應練習的及時檢測後作出及時的講解,加深學生的認知印象,避免學生再犯類似的錯誤。對倒數求法的探索過程中,每一次對知識點的討論教者都伴隨練習檢測,以便做好每個知識點的及時補救,讓學生對知識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

3、焦靜老師;

在本堂課的知識點、問題、練習的討論、交流、競賽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中,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既可以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收到短時高效的學習效果。在導學過程中,由於本人沒做到適時的學習評價,導致知識點、問題的討論、交流、彙報各環節的收放不及時,學生的學習進度沒得到及時的鋪開,最後教學內容只能延時上完,使教與學沒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4、劉勇老師:

這一課設計巧妙、思路清晰,流暢,重點突出,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具體評議如下:

對教材內容理解透徹。教學過程思路清晰、流暢,環節設計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設計嚴謹,語言簡練。對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匯入環節以口算入手,既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為學習倒數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鋪墊,同時為學生整體感知倒數和求倒數做好充分的準備。充分體現新理念,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概念。在教學過程中能提供給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去。同時教師能做到引導到位,導、放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給自己所列舉的數,通過觀察去分析特徵,引出倒數這個新名詞. 練習設計精巧,有梯度,有特點。一種是對概念的判斷,師生互動非常好;可是在聽課過程中,也產生了這樣一些想法:知識的學習應以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討論為主要形式。如果把這節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從意義到求倒數的方法都是由學生來嘗試、探索,效果會非常好。

說課稿 篇2

《左右》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是一個體驗性的活動學習課,目的是使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左右”的位置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重點是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難點是 “左右”位置關係及相對性。該課是“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是在教學上較之前的內容更困難一些,不僅要求教師有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也要求學生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種空間觀念和對知識體系構建能力則是形成性教學的最終目的。

x老師這節課,讓我印象深刻,其教態自然,語言親切,準備充分,新課程理念領會深刻,把握新教材的能力較強,教學方法得當,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縱觀這節課,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老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活動情境的創設者、活動過程的組織者、活動深入的引領者、活動資源的開發者、學生情感的喚醒者,並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了現代資訊科技的優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參與、體驗、表達描述,使學生學會確定物體左右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我認為她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有:

1、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切入點,創設有效情境。

“數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上課伊始,吳老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關注點設定了“機器人遊戲”、“擺放書本文具”、“找鄰居”、“猜手遊戲”、“扎頭花”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成功,學會與人交流和自主表達個人見解,在玩中學,並學有所得。通過遊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合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併為學生在其後的自主探究學生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整堂課上,學生髮自內心的喜悅、成功的體驗、思維的張揚以及教師精練、親和、不慍不火的講解構成了一幅歡悅和美的人文畫卷。

2、教學環節設計獨到,層層深入,富有啟發性。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實踐中也一樣,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由易到難,深化知識體系,並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一直也是每一位教師希望做到的知行能力的統一。吳老師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完成了匯入新課環節的“擺文具”之後,緊接著出示了一組隨堂小練習:

(1)最左邊的是( ),最右邊的是( );

(2)數學書左邊是( ),右邊是( );

(3)小練習冊在大練習冊的( )邊,在數學書的( )。

通過練習讓學生從直觀的.觀察深華到對方位的抽象概括中來,體現了教學目標的梯次漸進。其後從不同角度為同伴“扎頭花”、給“動物排隊”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到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左右”也不相同,體會到“左右”的相對性。教學過程的設計獨到,可圈可點。

3、 小組交流探索,感知身邊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與其用教師的灌輸式講解,莫如讓學生自主的說與學。吳老師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在課堂中用大量時間,讓學生找身邊同學的位置,與老師握手,判斷手勢的左右位置,讓學生通過獨立觀察,自我猜想,合作交流,驗證結論。充分發掘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耳中聽到終覺淺,覺之此事要躬親”,放手讓學生去做去說,在驗證新知的過程中也發展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課可謂亮點不斷,精彩不斷,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講解“左右”相對性時,給學生做的一個舉左手轉體的動作,用一個細微的直觀動作讓學生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和老師的左右手不一樣”這個教學難點。還有就是在本課最後的總結拓展階段,從學生上下樓梯向右行,適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做到了德智結合,提升了本課的內涵。

我認為本課一個不足之處在於,在遊戲情境“動物排隊”活動中,讓學生從前、後兩個角度觀察四隻小動物的“左右”關係時,由於事先沒有對“前、後”兩個位置詳細說明,致使部分學生出現誤判(在圖上看,前後不易分清)。如果把這個活動改為實物擺放,再讓學生上臺站位再來判斷可能效果會更加明顯一些。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安排在第六章細胞生命歷程的細胞增殖之後,體現了生命活動的規律。

個體發育中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量,而後細胞分化使細胞功能專門化,增加了細胞的種類,再則才有細胞的衰老凋亡和異常的癌變內容。因此該節內容在教材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的重點是細胞生命歷程中的一個環節——細胞分化,以及與細胞分化相對的細胞的全能性。而且這些內容都是和現代的生物發展前沿密切聯絡的,也是和生活社會相關聯的。

如何讓學生理解“細胞分化、幹細胞和細胞的全能性、植物組織培養等” 新名稱,同時用這些知識理解生活中的例項、探究生活及科學中的問題,這些都是是教學中需要重點突破的。

二、說學情

學生在國中對“細胞分化”、克隆羊的形成都有初步的認識,在本冊書的第一二章對生命系統的層次和細胞的多樣性有一定了解,同時在第三章對細胞核的功能的探究實驗中明確了細胞核的功能,也瞭解了核移植的操作。在第五章的一些實驗探究中應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

在此基礎上,該節課中學生應該通過合作學習一起完成對“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療的探究,從而獲得對細胞分化、細胞全能性的深刻理解和對探究方法的應用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1、STS的教育理念滲透在教材中,正是需要我們以此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學以致用。本節課教學中用社會生活中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從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中來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持久力。

2、科學探究的一般模式方法:通過“白血病”的成因和治療的探究,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的一般過程,從而有能力來探究其他問題。

3、問題教學法:在探究的過程中,如何保持探究過程的同時,又能完成書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如何讓探究中的難題得以突破,都可在適當環節通過老師的分層問題來達成。

4、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課堂有限的.時間中通過合作學習來提高效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

四、說教學目標

1、理解細胞分化、細胞全能性、幹細胞、植物組織培養等知識(相關概念和特點等)

2、學會蒐集資料、分享自己的觀點 3、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4、培養學生關心社會、樂於探究的精神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小組合作蒐集資料——白血病的成因和治療方法

發放合作小組學習過程記錄表(見附件1)

(二)、課堂:

1、科學探究“白血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案”。

小組協作科學探究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發現問題

資料分享1:白血病的發病率升高,危害大

先表揚各個小組的資料蒐集工作,讓小組自願發言說說白血病的發病率

2、分析問題

資料分享2:白血病的病理原因

讓學生對這些資料中的新名詞提出疑問,若學生沒有提出,可以老師作為好問者提出

造血幹細胞

提出問題:1、正常人的血液是怎樣的?2、造血幹細胞是什麼?和白細胞紅細胞的關係怎樣?3、白血病的血液有什麼變化?

讓有準備的其他學生幫助回答這些問題,如果無法達成則提示學生學習書本知識P119.完成造血幹細胞分裂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學習。

資料分享3:白血病的治療方法

細胞分裂與分化

問題4、白血病的治療是該輸入紅細胞還是輸入造血幹細胞,為什麼?

通過問題探討的結論來完成板書。

分析細胞分化的穩定性、不可逆性。

動物細胞核的的全能性

問題

5、輸入細胞的來源有要求嗎?

6、輸入他人的細胞會有什麼要求?

7、你願意捐獻骨髓嗎?

8、最好是要輸入的自身原來好的細胞,可是哪裡來?

9、如果沒有臍帶血,又怎樣獲得有自己正常遺傳資訊的造血幹細胞?(著重討論678,提示臍帶血、克隆)

通過問題探討的結論來完成板書。通過問題解決法明確

1、同一個體的不同細胞的細胞核基因是相同的,而結構功能不同是因為基因有的休眠有的表達——基因的執行情況不同;

2、不同個體的同類細胞(造血幹細胞)都會不同是因為本身的基因不同。

3、白血病患者現在的造血幹細胞已經發生了癌變,基因不同了。所以要自體細胞移植必須選用以前的沒病變的細胞——如臍帶血。

4、克隆的內容適當補充知識。5、肯定關心社會樂於奉獻的精神

3、提出假設

形成白血病可行的治療方案,學生討論後彙報,記錄在記錄表上。

肯定學生成就,同時進一步提出可能的質疑:假設是否一定可行?

4、實驗驗證

如何在人體展開實驗?如果不能,該怎樣操作?

親緣關係近的哺乳動物實驗,小鼠。

5、修正完善

實踐中的問題進一步再按照這個思路來完善。

2、學以致用:

案例1、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患者的血紅細胞呈鐮刀型,從而運輸氧氣能力低。該病患者在我國廣東的發病率較高,危害嚴重(略),你分析下可以有哪些方法來治療該疾病?

案例2、瀕危植物紅杉,(具體作用略)如何來保護呢?

提示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來實際應用。

通過案例2 完成植物細胞分化、植物細胞全能性、植物細胞的組織培養的教學。

更多由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提醒學生充分應用書本提供的資料。教師通過觀察引導來協助探究,同時板書彙總相關知識。

3、小結

4、習題鞏固

5、課後拓展:你能用你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幫助科學家探究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方法嗎?

(可以寫成論文、科學探究流程圖等形式)

附件1

合作小組學習過程記錄表第二節細胞分化

小組成員(標好序號,後面可用序號或簡稱):

預習:收集資料(可以用附件)

白血病發病率

白血病的病理原因

白血病的治療

課堂探究過程

過程

問題

討論結果

1、

甲:

乙:

小結匯總(也可以是疑問反饋)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歸園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一首詩,這三首古詩分別為漢末古詩和魏晉古詩,在我國詩歌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本單元學習目標是通過反覆吟誦,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本詩是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歸隱田園後寫的一首詩。可說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辭,迎新我的頌歌。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高一年級學生,國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部分的詩歌,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瞭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侷限於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把他們放在整個詩歌的發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鑑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另外,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如果在課堂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就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學情分析,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瞭解陶淵明生平及作品。通過學習陶淵明的田園詩代表作,感受田園詩的取材及陶詩的風格。

(2)能力目標

通過反覆閱讀,解讀意象,品味意境,培養學生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瞭解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深刻體會詩人鄙棄官場,對田園生活無限熱愛欣賞之情。

(1)教學重點:品賞田園情趣之美,挖掘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意境。

(2)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想像,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深厚的情思。

三、教學方法

(1)情境法

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藉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2)朗讀法

詩詞教學貴在多讀,本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要認真引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體驗詩人的情感,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朗讀過程中質疑、思考、品析、鑑賞。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學設計中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四、學習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歷生疑、釋惑學習樂趣。

(2)朗讀法。讓學生反覆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為易懂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能力。

五、教學過程

(1)畫中有詩

課前匯入:給同學們展示清代著名畫家石濤的《陶淵明詩意圖》冊中的一幅畫,讓學生調動積累,說一說透過圖畫能夠聯想到的詩句。學生的答案一般都會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這些詩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有著豐富的田園風光,可以說這幅畫把我們帶入了具有鄉土氣息的田園。田園是生長糧食也是生長詩意的地方,今天讓我們穿過陶淵明詩人田壟般整齊的詩行,去尋找在都市中久違了的田園風光。那麼什麼叫田園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

田園詩:中國的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等。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下一位田園詩的集大成者——陶淵明。

(2)識詩者、明背景。

此環節由學生課前預習,老師檢查,課堂學生自主發言完成,既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老師再補充陶淵明的生平事蹟以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寫作背景:陶淵明出身於破落官僚家庭,後家道已衰落。青年時期,他曾有“大濟於蒼生”的雄心壯志。但是,他所生活的東晉時代,舉賢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權貴,門閥制度極其嚴酷,使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陶淵明二十九歲,為謀出路,開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辭職。四十一歲時,在親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令。任職八十餘天,傳來了妹妹死於武昌的噩耗,這時,又正逢郡派督郵來縣巡視,縣吏告訴他“應束帶見之”,淵明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小兒!”當天便解綬辭官回鄉。他終於同黑暗官場徹底決裂,拋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退隱之後,他曾躬耕隴畝,和父老鄉親共話桑麻,詩人一直過著隱居田園的'清苦生活。這段時期,是他創作的豐收期,寫出了大量的田園詩,藝術上也日臻成熟,終至爐火純青。晚年,他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並詩》,闡明社會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是沒有君主,沒有剝削,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這雖然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民的要求,也反襯了現實社會的黑暗。這首詩跟《桃花源記》一樣,寫於他辭官歸隱之後,反映他清閒的田園生活,表現了他超俗不羈的品質和閒適愉悅的心境。

(3)詩中有畫

此環節設計首先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誦讀,初步感受詩歌意境,然後欣賞配樂朗誦《歸園田居(其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情感,通過朗讀,讓學生選擇詩中自己喜歡的一組畫面,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學生的想象,將詩歌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提問:這是非常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這段描寫具有怎樣的意境?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簷,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裡襯托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的情緒,這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兩文有同工之妙。“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裡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4)通畫意、品詩情。

同學們所描繪的圖景都彰顯了一個“歸”字。分別有從何而歸?(涉及的是塵網、樊籠的句子)為何而歸?(涉及的是愛丘山,羈鳥,池魚)歸向何處?(守拙歸園田)歸後如何?(開荒,草屋,戶庭,桃李,虛室等句子)就是說可以把所有的句子都統一到這四個問題中來,最終表明陶淵明與官場的決絕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請同學們試著捕捉詩歌流露詩人情感的詞語或句子。

提問:“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實際上拿田園生活的什麼特點與官場對比?

明確:這兩句寫所感,具體、寫到詩人田園生活之樂。它的兩個特點可與官場對比,一是“無塵雜”,沒有官場上亂糟糟的事,看不到今天噁心的“官場現形記”;二是“有餘閒”,可以不必作官場上的那些客套應酬之勞,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讀書做詩。這“一無一有”正是詩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

提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厭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最後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衝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也是對已經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小結:這就是陶淵明。他的歸來,他的捨得,在我們心中留下了許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氣,鄙棄官場,厭惡功名的高潔情懷,他不僅創作了世界上最美麗的詩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獨特藝術個性及偉大品格深刻影響著並將繼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七年級數學第二章第一節《整式》的第一課時:單項式。教學課時為1課時。本節課作為本章的起始課顯得很重要,為下節課多項式打基礎,也為今後的《整式加減》 作鋪墊。本節的核心內容是單項式及有關概念,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是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單項式、單項式的係數和次數等概念,使學生能從具體情況中抽象出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經歷具體問題的探索過程;過程和方法是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情景,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用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青藏鐵路順利通車這個例子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他們民族自豪感。

二、學生情況

七年級學生對抽象事物理解能力差,在教學中力圖展示概念形成的過程,加強直觀性。即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概念。同時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對學生概念易混淆處和判斷易出錯處,進行重點分析,即在學習單項式結構時,藉助練習,強化認識,幫助學生理解單項式係數、次數,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係數是負數時的情況,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難點: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突破教學難點。為了使本節課更形象、生動,我選用了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於20xx.7.1建成通車,實現了幾代人夢寐以求的願望。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線上,在格爾木到拉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動土,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100千米/時。(多媒體圖文展示)

2小時的所走路程是多少?3小時?4小時?t小時?(列式)學生很容易列出100×t=100t(教師提示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裡如果出現乘號,通常將乘號寫成"·"或省略不寫)

再做P54思考題;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大部分同學能填出。對於不能填出答案的同學,老師給以提示。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上面的式子和這幾個式子有什麼共同特點?(在這裡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描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可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1.通過特徵描述,引導學生概括單項式概念。(學生容易說出式子中有數字和字母,它們之間的乘積關係老師要給以引導。)

單項式:由數字或字母的乘積組成的式子稱為單項式。(板書單項式概念 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

教師補充,單獨一個數字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為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它們都可以看作與1相乘的積,這也為下面的單項式係數教學打下基礎,)

2.在學生都總結出單項式概念後,讓學生進一步觀察這幾個單項式,說出它們的數字因數是什麼?字母因數是什麼?各字母指數是多少?從而引出單項式的係數、單項式的次數等概念並板書。(此處讓學生注意單項式的次數是所有字母指數的和)

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叫做這個單項式的係數

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指數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板書概念 這是本節課的又一個重點)

3.出示一組簡單的單項式,讓學生說出單項式的係數與次數,特別弄清分數或負數做係數的情況,強調係數包括前面的符號。

4討論a和-a的.係數。(突破教學難點)

5.為了進一步對概念進行應用我豐富了教學例1 (板書例1)

一共5個小題,在這裡我又加了一個小題1.一個圓的半徑是r,它的周長是----------.我的意圖是讓學生注意到圓周率∏是常數。

同學們一起動筆,讓6位做的快的同學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學判斷對錯。如有錯的讓同學們來改,老師給以適當提示。

在做題時,老師引導學生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 圓周率∏是常數。

(2) 當一個單項式係數是"1"或"-1"時,通常"1"省略不寫。

(3) 單項式的次數只與字母指數有關。

(4) 用字母表示數後,同一個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

(三)學以致用、當堂反饋

1、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來活躍課堂氣憤。規則:一個小組學生說出一個單項式,然後指定另一個小組同學回答它的係數和次數,然後交換,看哪一小組回答的快而準。

2、設計一組涵蓋本課主要內容的檢測題,檢測題要充分體現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四)拓展提高

為所學知識,設計一組習題,對單項式及單項式的係數、次數進行拓展提高練習。

(五)學生小結

1、引導學生進行小結,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作業:為了讓程度不同的同學都有所收穫,我設計了難易程度不同的兩道作業題。59頁1題 ,60頁4題。

(六)板書設計

2.1整式

第一課時 單項式

一:概念

單項式:由數字或字母的乘積組成的式子稱為單項式。

單項式的係數: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叫做這個單項式的係數。

單項式的次數: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指數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二:例1 用單項式填空,並指出它們的係數和次數:

1 每包書有12冊,n包書有-------冊;2 底邊長為a,高為h的三角形的面積是-------;

3 一個長方體的長和寬都是a,高是h,它的體積是-----------;

4 一臺電視機原價a元,現按原價的9折出售,這臺電視機現在的售價為------元;

5 一個長方形的長是0.9,寬是a,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6 一個圓的半徑是r,,它的周長是-------.

解:1. 12n,它的係數是12,次數是1;

2.1/2ah,係數是1/2,次數是2;

3. a2h,係數是1,次數是3;

4.0.9a,係數是0.9,次數是1;

5.0.9a,係數是0.9,次數是1;

6.2∏r,係數是2∏,次數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