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家山現代文閱讀理解答案

語文1.81W

踏遍中華窺兩戒,無雙畢竟是家山。(龔自珍)

家山現代文閱讀理解答案

——題記

年輕時,我喜歡獨自哼唱蘇聯名歌《喀秋莎》。只要“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溜出嘴邊,一種輕紗薄霧般的溫馨感,便導引我返回醫巫閭山腳下的故鄉。其實,故鄉影像,在我少年時橙色的夢裡並不是很清晰、很確切,一切蘭因絮果畢落於蒼茫之中,只覺得家就是山,山就是家。只要推開屋舍的後門,閭山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著天涯雲樹,便赫然閃現在眼前。當然最好是在久雨新晴的夏日,或者氣爽天高的初秋,大地飽綻著新鮮,充滿了潑辣的生機。

我第一次親近閭山,恰逢梨花開得正鬧的時節。山坡上,原野裡,到處氾濫著浩蕩的春潮,浮蕩起連天的雪浪。我們乘坐馬車,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於花林樹叢中,像是闖進了茫無際涯的香雪海,又彷彿粉白翠綠的萬頃花雲浮蕩在我們的頭頂上。幾十年間,這個景象始終定格在我的記憶之窗上,只要閉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現出來,特別是當我聽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時候。

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壇的一間小亭子裡。一番豪雨過去,松林裡的空氣格外清鮮、涼爽。大家談論的話題是退休後到哪裡覓個合意的住所。一位說,老家煙臺最為理想,碧樹隱紅樓,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濃蔭翳日,冬日又比較暖和。另一位來自雲貴高原,他的首選是春城昆明。在北京闖蕩了二十多年的小魏說,他想在地壇附近賃屋小住,風晨月夕,伴著蟲吟鳥唱,到地壇信步閒遊。他的這種想法馬上遭到了質疑,大家都說他是受了史鐵生的影響。地壇是史氏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那裡幾乎灌注了他全部的情感,可別人未必受得住那份蒼涼與寂寞。大家談笑風生,頗有孔門四子“各言爾志”的意趣。當三人把目光轉向我時,我說,我要回閭山老家。

我出生在閭山腳下。父親望子成龍,希望我有所作為,便給我取了這個名字。六歲進私塾,校歌頭兩句就是“閭左遼西我校在,鍾靈毓秀作英才”。及長,讀到《湛然居士文集》,發現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在他七百多首的詩作中,憶及閭山的竟有二十來首。原來,耶律楚材生在北京,祖籍卻在閭山西麓,那裡也是他父親及兩個哥哥的廬墓所在。十幾歲時,他曾回到閭山讀了幾年書。後來輔佐元太祖萬里西征,而閭山舊隱仍然時縈夢寐,有詩可證:“閭山舊隱天涯遠,夢裡思歸夢亦難。”回到大都之後,日理萬機,但家山依然刻刻在念。他嚮往著迴歸退隱:“何時致政閭山去,三徑依然鬆菊寒。”只是,這個願望始終未能實現,直到五十四歲生命終結之時,他還在宵衣旰食,勤勞王室。這些頗像當年的臥龍先生,他出山輔佐劉備時囑託自己的弟弟:“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誰知命運之神搬了個道岔,出師未捷身先死,星隕秋風五丈原。生命在臥龍身上停止時,正好也是五十四歲。

早在先秦典籍《周禮》中,即有關於全國名山“五嶽五鎮”的記載,五鎮之一即為東北為幽州,其山鎮為醫巫閭。“醫巫閭”系東胡語音譯,意為“大山”。閭山在東北“三大名山”中尤負盛譽,風景絕佳,歷代文人騷客登臨寄興,抒寫情懷,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文。較之於水,山更切近禪關,遠於人境,望之輒有瀟灑出塵之想。而此間瘦勁的奇鬆,幽峭的危巖,以及豐富的神話傳說,饒有一種清寒入骨的丰神和超然絕俗的意蘊。?

閭山自東北逶迤西南,綿延百里。其地為塞外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遊牧民族文化同漢族文化交融互匯的結合帶。如果說,“整個內蒙古是古代遊牧民族的歷史舞臺”,呼倫貝爾草原“是他們的武庫、糧倉和練兵場”,那麼,閭山一線則是他們研習中原文化、接受華風洗禮的大課堂。遼朝以來,此間文風夙盛,耶律倍和他的八世孫耶律楚材先後在閭山佳勝處建立了讀書堂,殿宇巋然,書香裊繞,千載以還,舊貌一直保持完好。

閭山內外,碑碣如林,題刻觸目可見,僅北鎮廟即有五十六座詩文碑,其中,元代的達十二座。過去這一帶私塾多,讀書人多,藏書家多。現在,文化教育事業仍很發達,學書作畫蔚然成風。山裡民風淳樸,較少世故,只是由於過分質直、認真,有時不免透出幾分呆氣。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趣話,有個過路人向一位老者問詢:“到大觀音閣還得走多長時間?”老者瞪目不答。問路人以為遇見個聾子,便顧自向前走去。不料,剛剛邁出幾步,便聽老者在後面招呼:“回來,我告訴你,再有一袋煙工夫就到了。”那人怪他開始時何以不說,他說:“當時我不知道你的步子有多大。”逗得問路人噗嗤笑了。?

不到閭山,已經十幾年了。這次舊遊重到,感覺風物依然。在商品大潮滾滾滔滔、無遠弗屆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靜,整潔一新,沒有看到其他名山勝境常見的香菸繚繞、市聲鼎沸的景象,置身其間,確有一種迴歸自然、陶然忘機的感覺。東道主嫌遊人稀少,希望我能幫助向外宣揚一下。我說,天生麗質少人識,未必就是壞事。假如它也像有些地方那樣,仕女如雲,摩肩接踵,恐怕這塊心靈的憩園也就化為烏有了。?

最後應該說明,耶律倍的讀書堂,這次我並沒有躡履親登,因為它高踞於閭山絕頂,實在太險峻了。像這類需要仰頭方可逼視的事物,畢竟總覺得離平常心太遠,因此,不去攀援也好。

1.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宵衣旰食︰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 B.搬了個道岔︰改變了人生軌跡

C.無遠弗屆︰廣泛地滲透,深入地影響 D.陶然忘機︰悠然閒適得忘了重要事情

2下列對作品中有關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頗有孔門四子‘各言爾志’的意趣”使用了《論語·侍坐》中子路等暢談理想的典故。

B.“三徑依然鬆菊寒”與《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中的“三徑”,都借指已荒蕪的家園。

C.“星隕秋風五丈原”指的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失利,病逝五丈原一事。

D.“騷客”與《岳陽樓記》中“遷客騷人”的“騷人”,均泛指詩人,源自屈原的《離騷》。

3.下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喜歡蘇聯名歌《喀秋莎》中“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這句歌詞,因而家鄉梨花盛開的情景在記憶中特別清晰。

B.文章寫元朝宰相耶律楚材一生勤於政事、忠心盡職,欲晚年退隱家鄉而不得願,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C.閭山地區文風夙盛,讀書人多,詩文碑林立,這與歷史上它是遊牧民族文化同漢族文化交融相匯的結合帶有關。

D.耶律倍的讀書堂位於閭山山頂,殿宇巋然,舊貌完好;但由於山路過於險峻,作者沒能登臨觀覽,不免感到遺憾。

4.作者引用詩句“踏遍中華窺兩戒,無雙畢竟是家山”來表達他對家鄉的熱愛,作者筆下的家鄉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回答。(5分)

5.有人認為,文章第段刪去更好。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4分)

1.(2分)D

2.(3分)B

3.(3分)C

4.(5分)

風景幽美,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文風濃厚(文教發達),民風淳樸

評分標準: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5.(4分)答案示例:

同意。第段詳細描寫了家鄉梨花盛開的情景,讓讀者深臨其境,第段開始深情回憶閭山風物,兩段內容聯絡緊密(2分);中間插入第段幾位文友討論退休後住所選擇的話題,內容顯得龐雜,文脈不夠暢通(2分)。

不同意。第段寫作者和幾位文友討論退休後住所的選擇,三位文友不約而同選擇自己老家,並質疑想住在地壇附近的小魏,說明人們心中都有故土情結(2分);這段內容具有豐富意蘊、深化主旨的作用(2分)。

評分標準:從內容、結構、語言、主旨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