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咬文嚼字

《論語》是非辯析之一

《論語》是非辯析之一

序言
中國有句俗話“半部論語治天下”,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能真正學好半部論語,就可以去當官治理天下了。當然這是一句誇張的話,不過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論語》確實成為了無數中國人踏入官場的敲門磚,而且也成為了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
所謂物極必反,盛極而衰,《論語》在風光了兩千多年後,終於在清朝廢除科舉制度之後走向了沒落。緊接其後,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的興起,《論語》的命運更是雪上加霜,不過《論語》在中國大陸幾乎慘遭滅頂之災的是在1949年之後的三十年。曾經有人說,港臺新加坡等地區才是中華文化的真正傳人,說的就是大陸在那三十年間對傳統文化的毀滅性打擊。
好在包括《論語》在內的中華文化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她不但具備抗外族侵略的能力,也有抗本族毀滅的能力,只要環境許可,立刻又會春風吹又生。我注意到現在的三年級國小教科書中已經出現了《論語》的原文,這與我們小時候以“毛主席萬歲”之類的政治口號代替教科書的內容,是一個進步。
這幾年隨著意識形態環境的寬鬆化發展,對於“讀經”的呼聲有越來越高的趨勢,與此同時,反對“讀經”的聲音也旗鼓相當。贊同“讀經”者覺得,這是中華文化的寶藏,必須繼承和發現,並且把現在的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歸結為是那三十年間對中華文化的毀滅。反對“讀經”者認為,中國現在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傳統文化的束縛,因此“孔孟不死國難不已”。
個人覺得,不管是反對者和贊同者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都不全對,都有嚴重的片面性。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人類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一樣,都有其今天依然有價值的部分、今天已經無價值的部分、和今天已經有負面價值這三個部分。所以我主張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包括中華文化在內的所有人類的文化遺產。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覺得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這些東西拿出來分析推敲一番,看看究竟其中哪些是還有價值的,哪些已經沒有價值,哪些已經有負面價值。通俗點說,就是來一個去偽存真的整理。
誰來做這個整理呢?我以前一直期待著政府或教育機構或專家學者來做這個事,可是在等待了幾十年後,至今依然沒有發現這樣的人出現。於是我想,我是不是也可以來試一試呢?想到去年我為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寫了38篇的讀書系列文章,還受到了一定的好評,於是決定今年來為孔子的《論語》也寫個幾十篇分析評論的文章。
其實就算我不寫,《論語》對中國人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論語》的思想,幾乎融合在所有中國人的言行中。所以,《論語》可以說是一部中國人的《聖經》。在西方,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信奉基督教,但是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聖經》,在中國,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贊同儒家學說,但是沒有人不知道《論語》。因此作為一箇中國人,如果不瞭解《論語》,是一個缺憾和不足。作為一個外國人,如果不瞭解《論語》,便無法真正瞭解中國人。
孔子是距今約兩千五百年前的人(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所以他當時說的語言,和今天的語言有了很大的不同。兩千五百年來,有無數的人對《論語》進行過註釋。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去書店和網上也巡查過相關的《論語》註釋文章,發現它們都各有不同。因此我也決定效仿前人,以我對《論語》的理解,對它進行解釋,也就是用今天中國老百姓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遍〈論語〉。然後再根據今天的國際性的標準,來辨別分析一下〈論語〉的觀點,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應該廢棄的?所以這篇文章由三部分組成:原文、我的白話文解釋、我的分析評論。因此將這個系列文章名之為“《論語》是非辯析”。
標籤:辯析 論語 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