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咬文嚼字

《論語》是非辨析之,學而篇十三


【原文】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是非辨析之,學而篇十三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求吃得好,住得好,勤奮做事少承諾,按照高尚的道德規範來要求自己,這樣才是一個真正好學的人。”

【評析】關於這段話中的“慎於言”,有人解釋為“說話小心謹慎”,可能也有道理,但個人覺得,那主要是指人在官場要說話小心謹慎,這裡的“慎於言”主要說的可能是不要隨便承諾,以免無法信守承諾,產生不誠信的結果,所謂“輕諾無信”,可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一段說的是孔子對君子的要求標準,事實上孔子提出了許多的君子標準,因此我們不能錯誤地理解只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條就是君子了。比如有網友問我“人不知不慍,不亦君子乎。難道只要做到這件事就是君子了嗎?有這麼簡單嗎?”我想,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塑造的一個理想形象,是由許多綜合因素構成的,因此只有在孔子提到的所有方面,以及孔子所沒有提到的方面都以比較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算一個真正的君子。
從這一段關於君子的要求來看,要做到一個真正的君子,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需要有很高的修養。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點:第一,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某一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更高層次的需求才會出現;第二,某一層次的需求一旦得到滿足,便不能再起激勵的作用。馬斯洛認為,在特定的時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滿足,那麼滿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滿足其它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滿足,才能產生更高一級的需求。而且只有當前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後,後面的需求才顯現出激勵作用。
對照孔子對君子的要求和馬斯洛對人的需求分析,我們不能不讚嘆孔子的偉大,他在兩千多年前就對國人提出瞭如此高的精神要求,要求人們不要為了滿足物慾而忽視了“自我實現的需求”。相比之下,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馬斯洛的理論更側重於人的動物性而忽略了人的理性。我想馬斯洛先生如果學習過儒家的思想,可能會對他的這一理論進行適當的修改吧?
不但要做一個君子,還要做一個好學的君子,是孔子對我們的期待。